广东省道教协会官网:《梁山政治》(第四回)燕青提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49:20
《梁山政治》(第四回)燕青提职    [原创 2005-08-29 16:20:47 | 发表者: 吴鹍]   

  上回说道林冲正要和众人饮酒,忽然听见院子里有人喊叫,要比试高低。众人一惊!我坐的位置比较靠近门口,斜看过去,却见那个喊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浪子燕青。
  燕青如何要与林冲叫板呢,其实原因我早看出来了,刚才林冲给卢俊义敬酒,旁边燕青起身为卢员外挡酒,卢员外大大咧咧的也未搭理林冲许多,所以林冲一脸不悦,本来林冲的脸色不是冲着燕青的,偏偏燕青这几天正在烦恼中,吃了林冲的脸色,这个浪子少年哪里是吃哑巴亏的,乘着酒性向林冲来挑战。
  宋江哥哥却是个懂奥妙的人,并不说话,只是拿眼睛看着卢员外。卢员外早坐不住了,旋风似的奔出去,劈头就给燕青一记老拳,喝道:"小乙不要无礼!这里是嚣张的地方吗?再不退下定不饶你!"
  好端端的一个宴席,就这样被燕青搅了局,大家都很扫兴。散的时候,吴军师故意走在我旁边,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军师问我:"贤弟可知燕小乙住处?"
  我明白,军师是受宋哥哥委托安排劝架的事情了。一个要劝林教头,林教头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而且又有了宋哥哥与众兄弟的面子,定不会纠缠的。难处的倒是这个浪子燕青。军师既然问我知不知道燕青的住所,一定是要安排朱某人去劝架了。
  我问军师:"依军师哥哥看,这燕小乙为何如此无理?"
  吴军师带着惯有的神秘笑容轻描淡写的说:"秃子跟前不讲灯亮,矮子面前不提腿短啊。林教头今日给谁脸色都不打紧,偏偏给燕青脸色,就要闹起来了。"
  我笑了,军师看得很透彻,燕青最近对"面子"确实十分敏感。燕青本是卢员外在河北时候的司机加保镖,因和员外亲密就一同上了梁山。卢员外声誉地位日隆,宋哥哥对燕青也格外关照,一干英雄中不免有人传些闲话,说燕青一个仆人,未曾有些本事、未曾有些贡献,靠了卢员外这棵大树才得了许多的阴凉。燕青吃了闲话,自然就憋着气,正要寻发泄,今天见了林冲脸色,自然就闹起来了。
  我倒是很喜欢燕青。有面子更兼有血性的人并不多。
  到了燕青寓所,见他一个人正在吃闷酒。
  我说:"小乙兄弟,宋哥哥让我来看看你。"
  燕青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有劳朱大哥转告宋哥哥,燕青不是没本事的,梁山英雄要是真的看不上,我可以现在就走,决无怨言的。。。。。。"
  我截住燕青的话头,盯着他的眼睛问,"小乙可知道登堂入室的四道台阶吗?"燕青楞了一下,"哥哥这是从何说起?"
  我笑了,说:"小兄弟是血性汉子,哥哥虽然见识浅薄,倒是很乐意给你指点一二。"燕青意外的注视了我几秒钟,随即扑通跪到在地,朗声说:"哥哥这般仁义,小弟感激不尽!"
  我扶他起来重新落座,然后道:"兄弟好人品好本事,如何不得施展呢,是因为受了身份的限制,此番英雄聚义,定会排座次定名分。兄弟是个红脸汉子,不愿意担个依靠卢员外起家的名声,却要自己上进。这是你的志气。不过这个志气用不好却要惹出是非烦恼,而且要牵连卢员外。兄弟要靠自己本事进取,一定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意气用事,作出今天的举动来。"
  "那我该如何做呢?"
  "这个不难,哥哥给你准备了妙计,保管你登堂入室心满意足。"
  燕青喜出望外,第二次要拜,被我拦住了。人和人相处都有一个缘字,我感觉自己和燕青就很投缘,虽然交往不多,但是和他在一起就是感觉很舒服的那种。
  燕青的四节课
  我和燕青相约在他练武的后山小松林,每天给他面授一计。
  第一天:讲的是名声。
  在如水的晨曦中,看着燕青打了几路拳,我自己也活动了一下,然后我们就坐在一块大青石上开始交谈。
  要登堂入室,离不开众人的接受和认可。名声是最要紧的。好名声可以救人,坏名声可以杀人。没有好名声,上级断不会轻易提拔你。提拔了你他自己的名声也跟着坏了。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经过努力让自己的名声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当中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积累,包括忠诚、声誉、威信等等。有了这些,成长的机会才会向你敞开大门。
  名声关键在于服众,让众人心服是门学问。一般来说,一个人和大众接触有三条道,一是主动接触,比如搞下乡调研、深入基层慰问一类;二是被动接触,等着人来找你反映问题的时候进行接触;三是自然接触,就是留心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抓住各种机会来树立形象。主动接触往往有作秀的嫌疑,效果会打折扣;被动接触提前没有准备,事中没有控制,往往缺乏周密性,特别是会造成等人上门的感觉,效果也会打折扣。最要紧的就是学会自然接触,这是关键的关键。日常工作中,对身边的以下五类人员要特别的表达感激,主动的表示友善,积极的给予关心,无私的建立友情,这五类人是--
  1、 替你承担责任"挨扳子的人"、
  2、 替你清理善后"扫尾巴的人"、
  3、 替你整理现场"装门面的人"、
  4、 替你考虑厉害关系"敲警钟的人"、
  5、 替你完成琐碎工作"常跑腿的人"
  为什么这五类人如此重要呢?首先,他们本身的满意度就是你的口碑,他们满意了,他们就会四处传播你的善良、谦和、坦诚、关怀等等优秀形象;其次,他们高质量的工作造就你的口碑,这些人都是你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做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你的众人心中的形象,他们工作的质量越高,你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越好。
  话说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就够火候了。我起身告辞。燕青张罗着一起走,几个随身的小厮便开始收拾场子、整理东西、摆弄刀枪架子,燕青一反每天甩手就走的做派,拿了块银子,笑着上前去,"兄弟们这些日子辛苦了,打扫完场子让张头领着去朱富那里吃酒去,我请客!"
  燕青果然是伶俐!

  第二天:讲的是关系问题。
  天有些阴沉,早晨的树林间飘散着氤氲的水气,空气中是淡淡的草木香。
  一个人有没有前途不用看他自己怎么样,重要看他交什么样子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了。古人云:与师处可以为帝;与友处可以为王;与臣处可以为霸;与奴处则要亡国。
  当年,初唐时候有一个名臣名叫王珪,心怀大志,但是迟迟还没有发达。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有一次,她问王珪说,孩子,你有好朋友吗?他说,朋友倒是有的,但是不多。他母亲说,好啊,把他们带来让我看看吧。然后王珪就带来了三个人,母亲说,孩子,给为娘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吧。王珪就介绍说:这位是房玄龄,这位是杜如晦,这位是魏征。她母亲听完欣慰地说,我儿子将来一定可以做大唐的宰相。
  看着燕青一副神往的样子,我解住话头问:"小乙在梁山有什么好朋友吗?"
  燕青惶然地摇摇头,半天没有说话。
  我故意顿了一会儿,然后接着说,关系是资源也是人脉。要想图大发展,不交朋友不行,交不到真朋友不行,交不到出色朋友也不行。我梁山有108位好汉,希望小乙兄弟认认真真从其中交几个真朋友出来。宋公明哥哥出身小吏,却能名满天下,人人折服,还不都是交朋友交出来的!
  成功的道路可以不同,成功的模式却完全可以复制的。
  燕青面露喜色,我则一脸沉静地提醒他:"愚兄有十六个字给你:以事为引,互利互惠,循序渐进,交人交心。"燕青收敛了刚露出的笑容,口中喃喃地重复着。不知不觉,天空中已经飘起了毛毛细雨。
  我们把谈话的场所移到了半山腰的小草亭。
  积累关系除了为朋交友之外,还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领导就是领导,永远不要和领导做朋友,和下属交朋友那是领导的权利而不是下属的权利,即使领导主动的说:"咱们是朋友啦",作为一个下属也不要真的以为自己就是领导的朋友了,因为你首先是下属。这叫做摆正位,凡是摆不正位置的人贡献再大都没有下场的。
  下属与领导的关系的核心不体现在"友情"上,而是体现在"有用"上。
  这个用就是四个字:利、义、忠、功。
  其奥妙是:明义、暗利、愚忠、隐功。
  1、明义--道义的事情,要做在明处,让大家都看见,而且要以领导名义去做。一个下属做事情的时候,要时刻记得以领导名义奉行道义,倡导高尚情操,有功了不居功,特别是把道德教化的功劳、苦劳、疲劳都归于领导。这叫做树领导形象。
  2、暗利--挣钱的事情要做在暗处。领导花费比普通人大,可是碍于个人身份和地位,又不能主动的去张罗为自己找收入,这是领导的苦衷所在。下属要真诚地理解领导的苦衷,把领导不便做的事情承担下来,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为领导争取收入,这种做法尽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也要做在暗处,不张扬,不必让领导本人操心和参与。这叫做为领导分忧。
  3、愚忠--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要表现自己的忠诚。古往今来,忠诚的最好姿态是什么呢?是以愚为忠。也在执行领导意图的时候,就是要放弃自己的聪明,停顿自己的智慧,甚至办傻事。惟有此,才见赤胆忠心。
  4、 隐功--有了功劳要善于隐藏,不张扬不买弄。功劳被别人传播出来是金子,被自己买弄出来就成了黄土。领导的眼睛自然雪亮,完全不必向领导表功,群众的眼睛自然也雪亮,在群众面前要尽量把功劳都归于领导。如果真的很不幸,群众的眼睛不亮,那么也没有关系,领导一见你宁可把自己隐藏起来也要维护领导威信,那他一定会对你信任有加、赞赏有加的。如何更加不幸,领导的眼睛也不亮,那就需要做一点文章,给他创造机会,让他认识到你的价值和作用。
  我适可而止地收住了话头。
  燕青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对着烟水茫茫的八百里水泊发愣。
  雨一直不停的下着。

  第三天:讲的是本事问题。
  大半日的雨水把梁山清洗得山明水秀,早晨起来,空气中有清新的泥土气息。由于练武场有积水,谈话场所还是选在了小草厅。
  讲了半天忠啊、利啊、功啊什么的,其实最核心的在于个人要有本事。梁山英雄个有特长、各有特色。长本事不光要长才干,还要长品行。古语有云:权胜才必有其辱,威胜德必有其祸。意思是说有权力的人很危险,因为你的权力对你的才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果你不具备相应的才干,却掌握了那么大的权力,那么早晚有一天要受羞辱的。一个人高高在上,抖行威风、摆排场的时候,首先需要有足够的德行为基础。如果道德浅薄,全大耍威风大摆排场,那么早晚有一天要生祸事。
  一个人显示自己的过人才干当然要从做成大事入手。但是显示自己的道德修养则需要在日常小事细节上下功夫。因此,想有作为的人大事小事都不疏忽,一定要尽心去做。
  本事其实就是本来应该做的事。
  当年刘玄德弃新野、走樊城,曹操大军在后,百姓数十万人相随,日行十余里,形势危机。有人劝刘备放弃辎重和百姓,尽快脱离险境。刘备却说:做大事以人为本,怎可危难之时弃百姓而去。结果曹军轻骑快进,在当阳追上了刘备的队伍,刘备仅与赵云等数十骑得以逃脱,事见《三国志.先主传》。其实,刘备当时放弃百姓也是逃走,不放弃百姓,最后敌人追来一样也是逃走。同样的逃走,意义却不一样,先逃走,是失败了,而且落得不顾百姓的名声,后逃走是失败了却赢得了民心。刘备就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人正确的用"才"不难,难的是正确的用"德";人在顺利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不难,难的是失败的逆境中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正确的事情。
  刘玄德当阳之败,败也败得正确。这才是真本事、真英雄!
  古语又云:君子之德,如明月在天,不可不使人知;君子之才如玉蕴珠藏,不可轻易使人知。意思是有本事的人一定要善于表现自己,凡是表现自己的品行道德的时候,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不遗余力;但是表现自己的能力才华的时候,就要选好时机,不能轻易买弄。在小事情上展示德行,德行就会被人看重;在小事上买弄才智,才智就会被人看轻。这也是一件要紧的事情。

  第四天:讲的是机会问题。
  燕青很用心,每天讲完了,都用笔墨写下心得,有迷惑处,白天就来问我。我告戒他说:"所讲的事情与个人的升迁发展有关,所以不宜张扬,张扬出去影响不好。因此,只限于早晨的问答,白天切不可再来询问,而且所记录的内容也不要轻易让别人看见。这样做,一方面是避免结党营私的嫌疑,一方面是减少给周围人的压力,防备心地狭窄者的嫉恨和怀疑,再一方面也就是掩藏自己的意图,给自己日后的发展留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这也属于玉蕴珠藏之计。"燕青得了要领,白天便不再来寻我讨论。
  早晨我们练完了功夫,沿着山麓的曲折,信步的走着,边走边聊。
  一个人的成功不光是个人的努力,还要有环境的支持。所谓"时势造英雄。"机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年,大汉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平在定天下以后有一次和两个功臣闲聊,这两个功臣一个是邓禹,一个马武,一文一武,都是开国元勋,属于刘秀的左膀右臂。刘秀很有兴趣地给邓马二人谈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天下大乱,在太平世界里,两个人会做什么。"邓马二人请刘秀给下评语,刘秀说:"邓禹确实才华出众,在太平年代,估计可以做到功曹(副市长)没有问题,马武呢,在太平年代,不做强盗就很不错了,要求官职的话,最高也就做个亭长(乡长)。"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机遇,那么空有一身本事也是要老死乡间的。
  不过机会不只是可以等的。机会也可以造。天地间的"机"有时候是闭合的,有时候却可以张开。一个人通过伸展自己的德和力就可以使天地之机对自己张开,这就是造势,势一旦造成,就可以水到渠成地享受成功了。我特意在地上画了一个三角给燕青看。


  所以,一个人如果做事情不顺利,就抱怨机会不够,这是不对的。只要德和力达到了一定的和谐、保持一定的张力,机就自然会张开。英雄善于造势指的就是这一点。
  对燕青而言,目前名誉资源、关系资源、形象资源都需要进一步积累,但这些都是慢功夫,非一日两日之功。要想尽快见效,就需要考虑眼前已经有的机会如何来利用。最关键的人物当然是宋大哥,如果抓住机会拉近与他的距离,尽快获得他的认可,那么以宋大哥的威信和说服力,自然别人的认可也不成问题。这样一来,燕青在梁山的位置自然就会稳固。再加上广交朋友、树立口碑、经营形象、展示实力等一系列的跟进措施,在不久的将来,燕小乙必定可以身列36员正将之内。
  "但不知这急切之间,如何才能与宋大哥尽快拉近距离,又不失自然、不显做作呢?"
  燕青确实是个灵巧之人,拉关系最忌不自然,一旦亲密的行为显得"假"了,那么一切努力都只能让人感到反感。
  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其实很简单,和领导快速沟通的最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就是和领导一起出差。出差不但能和领导一起工作,还能也领导一起进行业余活动,不但能进行正式沟通,也完全有条件进行非正式沟通,不但能关心领导的工作,也完全可以关心领导的生活,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间发生。没有比这个更有效的手段了。
  "哦!"燕青点头喜道,"那正好,听说最近宋大哥要去东京汴梁……"
  我摇摇手,示意他不要再往下边说了,我们两个人相视一笑。
  远处,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

  与卢员外谈用人四策
  上午事情不多,卢员外派人请我到他房间里闲话。一进门就看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也没有直接问员外。小厮上了茶,我们就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山寨的事情。员外一个不小心,竟把茶杯碰翻在桌子上,茶水溅湿了我半只衣袖。卢员外一边问我烫到没有,一边连忙叫人上干毛巾。我摆摆说,冲他说:"没事没事,员外不必担心。"把送毛巾的小喽罗打发走了,重新坐下,我边挽衣袖边对员外说:"古人说翻杯堕箸必有暗事啊,员外可是有什么心事在怀,不妨讲出来,朱某帮您分分忧也好。"
  员外苦笑了一下,这才讲出了自己的烦恼。
  前时燕青为自己的事情烦躁,找员外倾诉,卢员外不好意思向宋头领直接提安排燕青的事情,只好拿好言语来安慰燕青。
  昨夜燕青来请员外帮忙,安排他和宋公明哥哥一起前往东京汴梁,员外自己思量着,不说吧,对不起燕青,说吧,恐怕不合适,正在为此事烦恼。
  我笑了,"安排去个东京,员外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员外摇摇头,"此次前往东京是要见那道君皇帝,关系山寨前途,此等大事,宋头领一定早安排好随员,我不好卤莽,让宋头领难堪啊。"
  我却说:"正是山寨大事,才可以进言啊。卢员外是山寨二当家,此等大事件下一言不发可使不得,不但宋大哥不安心,山寨众弟兄也一样地不安心啊。想来,对随员的安排提一个建议,应当是最稳当的,既不干扰宋大哥主张,又可让众家兄弟安心。"
  员外听得呵呵地笑了,"经朱贤弟一说,我这心里倒亮堂多了。"
  我早成竹在胸,就把自己考虑好的人选给卢员外讲了出来。
  第一个要随去的不是别人,乃是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贵胄之后,对官场事务十分了解,加之风度华贵,适合大场合。况且赵宋的江山全是陈桥兵变后,柴进祖上让出来的。所以柴进纵使见了皇帝,也有些面子在。
  第二个要去的是神行太保戴宗,戴宗来去如飞,有他在,一旦有些风吹草动也好给山寨送报消息。
  第三要考虑的是四个人,这四个乃是梁山步军头领中武艺最强的四个,史进、穆弘、武松、鲁达,这四个人正可以保护宋头领的安全。
  还有一个人,也是非去不可的,这个人就是李逵。李逵听说上东京,还可以看灯,分派头领的时候,一定闹起来要去。除了宋大哥,梁山在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压服住这个黑煞星了。宋大哥爱惜李逵,见他要闹,也一定左右为难。
  这个当口可以给宋大哥进言,让李逵自己找个伴当,伴当找的可靠,就准了他去。燕青和李逵厮混得很好,可以提前就安排一顿酒肉,教李逵些言语,让他指燕青做伴去东京。
  这样一来,李逵去得东京、宋大哥有台阶下、燕青的事情也解决了,岂不是三全齐美。另外再央柴大官人一路照应,言语之间帮着燕青一些,就可以保万无一失了。
  卢员外听得哈哈大笑,一脸的阴云全散了。
  中午员外单独备了酒菜,安排了下午的事务,关起门来专心要和我喝上几杯。我这几日也很乏,正想着好好松快一下,于是就欣然从命。
  和宋大哥不同,卢员外不喜欢江南的花雕,专喜欢河北的烈酒,这烈酒就象一个性格耿直的汉子,一开始就率性而为、直来直去,忍他片刻,便觉有些妙处了,逐渐以来,越交越厚,到后来真是肝胆相照,痛快淋漓。
  喝到耳热面红的时候,卢员外把着杯子忽然长叹了口气。
  我问到:"员外因何叹息?"
  卢员外给我斟上酒,"朱贤弟满饮了这杯,容哥哥细细讲来。"
  看我把一大杯酒都喝干了,他才道出了心事。
  梁山是个重义气的地方,但也有着复杂的人事。卢员外半路上山,在众好汉中,交游不广,义气不深,直接就做到了二把手。这个位置让他自己觉得十分尴尬--二把手本是个辅佐的位置,做事的时候,一言一行都要顾及着宋大哥,事无大小,需要先问后做,言无大小,需要先想后说。遇有裁决之事,往往要揣摩上级心理,不敢越雷池半步。下边头领有事来请教,也往往是先搁置一边,明明有主见,也要弄清楚上级的意思,才好拍板。尤其是一班老资格的头领,和宋大哥有过命的交情,遇事之时,很难说是不是先知道宋大哥的心思,先有了宋大哥的授权。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否定或者肯定他的主张。不过,又不能直接去问宋大哥这是不是他本人的意思,只能透过吴军师或者公孙先生得一些消息,然后再行决定。卢员外是何等人,当年也是河北首富,家大业大,凡是全凭自己一句话,率性而为,没有人敢说个不字,从来只想自家心思,不看别人脸色。自上梁山后,这样的瞻前顾后实在他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我十分理解员外这个二把手的苦衷之处。我问道:"卢员外可知古今用人四策?"
  员外摇摇头问:"但不知是哪四策?"
  我故意卖个关子给他,说:"这四策中的第一策正是解决员外今日难题的妙计所在。"
  卢员外立时大感兴趣,"快请讲来,卢某洗耳恭听啊。"
  我见他急切,就把这四策讲来,"员外,我以前养了两匹好马,本来是个高兴事,但是自从有了这两匹马我就有了烦恼。"
  "哦?那能是什么烦恼呢?"卢员外盯着我问。
  其实,养过马的人都知道,马通人性,马养得久了,真的觉得它就和自己的朋友一样的。有道是"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我为了这两匹马戒了自己懒惰的毛病,每晚起来给他们添膘。不过我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两个马没有长膘反而掉膘了。原因何在呢?是因为他们不好好吃东西。每次吃东西的时候两匹马又踢又挤,你争我抢,即使把它们隔开,也是互相防备着,不能安心吃草料。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再喂马时,就准备了两个食槽,让他们分开吃。这样他们就能专心吃草料了,很快就养得膘肥体壮。
  这叫做分槽喂马。
  两个实力相当的头领就好比这两匹马,在一起的时候即使不互相争抢,也难免互相顾及,难以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象现在的卢员外和宋大哥一样。其实卢员外这边难受,宋大哥那边也好受不到哪去。
  这个时候就需要分槽了。两个头领要有个分工,平时划定各自负责的领域,各抓一摊。每逢开兵见仗,就分开来领兵,这样能充分拥有行动的自主和自由,从而减少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人主张正副手不要分工,副手主要协助正手做工作,这正是犯了一槽喂二马的忌讳,一定会产生不良后果的。
  卢员外听后连连点头。
  日后,梁山每逢出兵皆由宋、卢两位头领各自带领的战略模式就是在这次谈话中确定下来的。
  我见员外听得投入,便把话锋一转,"员外可知这分槽也有其不可之处?"
  卢员外追问到:"恩,快说说。"
  我就把另一番道理说给他。我以前有个邻居养猪,这猪是预备年终祭祀祖先用的,为了把猪养好,他很是下了一番工夫,专门垒了两个猪圈,每个圈里养一头,各自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吃东西的时候也充足供应,一猪一槽,不用担心争抢。可是,令他困惑的是小猪吃东西越来越挑食,而且不上膘。于是他请教一个长者,长者来看了一下,跟他说,办法很简单,把两个猪圈和成一个,让小猪一个槽里吃东西就可以了。我的邻居一试,果然灵验,自从一个槽里吃东西,小猪不挑食了,而且吃得很多,很快膘肥体壮。
  这个奥妙在哪里呢?就在于一个槽吃的时候,有了争抢,争着吃就会吃得更香。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分槽长膘,合槽也长膘,到底是分好还是合好呢?
  这个问题正是智者需要考虑的。独当一面的千里马需要分槽喂养,而处在成长中尚未成熟的小猪却需要合槽。这就是用人四策之一的"分槽合槽"之策。
  卢员外果然是意犹未尽,紧跟着就追问我另外三策是什么。我说:"员外,不如我来说故事你来喝酒吧,一杯酒换一个,如何?"
  没有想到卢员外想和没想,大酒杯一举,连续干了三杯,然后笑吟吟地看着我说:"开始吧,贤弟!"
  我就把其他三策也讲给他听。
  第二策:高屋低屋。
  梁山水泊外围的王家庄上有一个王老汉,老人家养了一群牛。由于今年春短,嫩草迟迟的没有发芽,过了节气了,还只能用隔年的干草喂牛,牛吃得很少,眼见着要掉膘,王老汉很着急,就请来庄上的养牛高手询问办法。请吃了一顿酒肉送了红包以后,人家给出了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以后喂牛的时候不把草直接放在食槽里,而是要放在屋顶上,让牛伸着脖子才能吃到。王老汉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自从把草放到屋顶上,牛吃草积极了,吃得更香了。
  这就是高屋喂草的计策。在给下属提供的回报很有限,一时又无法改善的时候,可以把门槛设得稍高一些,让大家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使得这份获得更有挑战性。这样的话,即使是不怎么丰厚的回报,也能吸引众人了。
  卢员外若有所思的点着头。我趁热打铁,跟着又说出了后边的内容。
  王老汉很得意,不过没过几天他就犯了一个错误。天气转暖了,张老汉打了些嫩草回来,这次他也把草放在屋顶上等着牛来吃,结果牛见到了嫩草,不但不吃,而且躁动不安,都纷纷想挤出围栏去。
  这时,张老汉猛然明白了,牛知道有嫩草了,都想到围栏外边去吃个痛快。于是他决定放牛去吃草,不过有些奶牛和小牛不能放的,还是要围在围栏里边,这样他又打了很多的嫩草放在很低的牛棚上边,任他们自取。
  牛一下子安静下来了,而且每天都吃得很好,黄牛出力奶牛出奶小牛长个,一派可喜景象。
  这是高屋喂草策略的相反情况,当资源很丰富的时候,要允许下属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更多的回报,不要故意的人为设置障碍,同时对于能力不足或面临困难不能和其他人去争的下属,则要按照平均的水平,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方便得取得回报。这个时候,高屋喂草就不对了,要改为开栏放牛、低屋喂草。
  这就是用人四策的第二策,"高屋低屋"之策。
  卢员外听得入神,楞楞地把筷子抓在手里,半天也没想起来夹菜。
  我继续给他讲第三策:分饼画饼。
  有一个大户人家,养了一班门客。有一年,庄稼歉收,大户人家觉得供养这么多人有了难处,于是就跟大家说,新的一年每月供奉要减少,不过等来年收成好了,可以双倍补上,消息一出结果门客当中不少人不满意;于是,大户为了让大家留下,就采取了第二个策略,他决定向别人借一些银子,保持大家的供奉不变,但是来年还银子的时候,利息要大家分担,从供奉中适当扣除。消息一出,还是有很多人不满意。这下老员外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就找了一个老学究请教。学究跟他说,你回去看一看,对第一方案不满意的一定是年纪很大的门客,而对第二方案不满意的一定是年纪很轻的人,还有一些人不表态,这些人一定是一些中等年纪有些资历的人。老员外回去一看,果然是这样,他就纳闷的问老学究说这是什么道理呢?
  老学究回答他说,上了岁数的人已经没有了雄心壮志,说不定明天身体一不好就要辞职不干了,所以这些人更在乎眼前的所得,而且他们曾经为主人出过力留过汗,现在老了没有能力了,他们更希望主人不要把他们的眼前利益拿走。因此他们是反对第一个方法的。
  而对于那些年轻人,他们刚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们满怀雄心壮志,更在乎将来的发展,眼前有点困难不算什么,只要将来有加倍的补偿他们就肯接受,所以他们一定是反对第二方案的。
  还有一些人,他们是庄子上的中坚力量,人到中年,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度过难关肯定要靠这些人,所以他们更在乎的是主人是不是会和自己一道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所以他们对两个方案都不表态,只想看主人今后的行动。
  所以给这些人分利益,就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肯定要出问题。就好比要给众人分一个饼,对于岁数大的老员工,最好是保证他们眼前的利益,直接给他们分饼效果最好;对于年轻的员工,则需要给他们指明将来的前途,给他们画一张更大的饼他们才开心;而对于那些正在埋头苦干挑大梁的中坚力量,最有力的办法是和他们同甘共苦,和他们一起吃饼,他们吃什么,主人就吃什么,他们吃多少,主人就吃多少。
  老员外按照学究的计策回去一试,果然效果奇好,自己的庄子顺利的度过难过,而且各方面都很满意。
  学究给老员外出的这一策就是用人四策的第三策:"分饼画饼"。
  桌子上正好有山东的特产煎饼,卢员外亲手卷了两个,一个递给我,一个自己拿起来,笑呵呵的说,"来,贤弟,哥哥和你一起吃。"我也不由一笑。
  第四策:厚赏惜赏。
  当年燕昭王下定决心要复兴燕国,可是苦于没有人才,于是他就向手下的大臣郭隗问计。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富人特别喜欢千里马,决定用重金购买。他派了一个可靠的仆人带着黄金出去寻找千里马。过来很久,那个仆人回来了,背上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富人就问仆人,我要的千里马你买到了吗,仆人说买到了,而且是花了大笔的黄金以高价买到的。富人纳闷,就问那马在哪里呢?仆人把麻袋往地上一倒,哗啦出来一堆马骨头,仆人说,这是一个死去的千里马的骨头,我买的就是这个。富人见重金买了一堆骨头不由大怒,就要处罚仆人。仆人却说,马骨头自有大用。主人你想,你因为喜欢千里马,不惜花钱买一堆千里马的骨头,这个消息传扬出去,全天下人都知道你喜欢千里马了,那些拥有千里马的人一定会络绎不绝前来的。您用这一堆骨头一定会换来更多的千里马。这是一个有名又有利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富人一听,豁然开朗,重赏仆人。果然不久,富人得到了好几匹千里马。讲完这个故事,郭隗对燕昭王说,现在燕国正是缺少千里马,我郭隗不才,愿意给燕国做这堆马骨头。燕昭王大喜,就筑起了黄金台摆郭隗为相。没多久,乐毅等人才果然络绎不绝来到了燕国,燕国很快强盛起来。
  这就是厚赏之策。领导者奖励手下人往往不光为了激励他,还为了做一个榜样出来给别人看,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看重人才的,从而吸引人才来辅佐自己。这种办法要比费尽力气到各处去寻访人才有效得多。
  厚赏经常是领导着一个标志性的行为。不过这个行为也要有些规矩的。
  话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另一位君主韩昭侯,有一次下人帮韩昭侯整理衣服,清理出一条旧裤子,不准备再穿了,昭侯左右有个人就想让昭侯把裤子赏给自己,但是昭侯不肯。有人给昭侯建议说,君主就是要善于奖赏的,何必要吝惜这小小的一条旧裤子呢。
  韩昭侯却不这么认为。他告诉左右的人,君主虽然需要善于奖赏,但是任何的奖赏都要有依据,一定要把奖赏给那些有可奖赏的业绩的人。所以,明智的的君主在奖赏上从来不随便。虽然是一条小小的裤子,但是,随便的赏下去,就会给无功的人造成一种印象--原来不用努力也有机会获得,同时也会给有功的人一种印象--君王赏罚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的,再努力也是白费,这样,投机取巧的人就会变本加厉,阿谀奉承的人就会有机可乘,埋头苦干的人就会心生失望,天长日久一定会造成大患的。
  惜赏的道理在于虽然领导者手中握有很多资源,可以游刃有余地安排下属的奖赏,但是也决不可以随随便便,一定要做到事出有因,赏罚得当,大功大赏,小功小赏,无功不赏,从而造就一种积极健康的行为导向,来引导众人的行为。
  "这就是第四策!"我顿住了话头,把眼前的半盏残酒一饮而尽。
  "兄弟大才,卢某佩服!"卢员外又把酒给我斟上。我说:"员外,就这么多了,不能再喝了。"
  员外把手一挥,"好,就这么多。"顺着手势他指点着桌下的几瓶没有开封的酒说,"这几个回头你拿回去,让你头门上的人都尝尝,大名府的贡品呢!"
  听他说完了,我故意把眼睛一番,看着我的表情,瞬间他忽然孩子一样的笑了,"看看,看看,我又犯错误了!"
  我接过他的话头,拿筷子故意敲着桌子轻声说:"惜赏啊......"
  "对!对!惜赏,惜赏!"员外拿手拍着额头说,"这几瓶酒留起来,等后半夜巡哨的时候,赏给水洼对面风口上的军校去!!"

  很快燕青就从东京汴梁回来了。宋大哥对他的信任也日渐深厚。
  特别是宋大哥安排他去了一趟泰安,在神州擂上打败了擎天柱。燕小乙真是一战扬名,声动江湖。我心理揣摩着,这个小兄弟算是在梁山站稳脚跟独立门户了。
  (后话:燕小乙真是胆略过人,那次去东京汴梁,不但是办事勤快,沟通顺畅,而且创造性地对我的计策进行了发挥,日后我才知道,他居然带领宋大哥去了一趟李师师家。这样的技巧权变之人也实在是难得。不过,后来我得到过确切的消息,在和宋大哥建立了莫逆交情之后的某一天,宋大哥和燕青提起了这一段成长的曲折,燕青当时多饮了几杯,乘着酒性,就把我当初给他的进身四策合盘托给了宋大哥。苦也!!当初忘记嘱咐小乙了,怎好把这些事情讲出来呢。说不准宋大哥连去李师师家的主意也一股脑算在了我朱某的头上。
  到了最后梁山排座次的时候,燕小乙是三十六名,我是三十七,他正好比我高一位,挤身天罡之列。呵呵,我也算是帮人帮到底了。聪明人常常是这样,给别人出主意,出着出着就把自己装了进去。还是宋大哥高明啊。)

  燕青在神州擂上大出风头,回来后特意邀请我和卢员酒席吃酒。说实在的,这段时间山寨无战事,兄弟之间你请我我请你,吃酒吃得实在头晕脑涨。不过,人情所在,又不得不去。只好提前给卢员外讲好,算是他父子请我的家宴,不请别人,不劝酒。
  这日,风和日丽,我们三个人在院子里边吃边聊,正在开心之际,忽然听见前堂一阵大乱,隐约听见有人在大声的叫卢员外和我的名字。我二人对视了一下,知道出事情了,忙起身去看,还没走到前堂,就听一个人在那里嘶哑着嗓子在大喊:"快救人呐,要出大事了!!"
  循着声音迎面看去,只见那人一阵风似的闯进来,扑面就带着浓烈的烟火气,来人长瘦身材,一张长方面孔,半蓝半青,头发让火燎去了一块,脸上还抹着几道炭黑,身上的衣服也烧了好几个洞。仔细一看,来的不是旁人,原来是梁山好汉人称鬼脸儿的杜兴!
  杜兴一见卢员外,跟见了救星似的,嘴里喊着:"员外,出事了,快去救人呐!!"要知杜兴为何人求救,且看下回《裴宣铁面》。

  山寨自创业以来,头一次这么大规模的犒赏三军。整个梁山都洋溢着一排忙忙碌碌、喜气洋洋的气氛。按照山寨惯例,犒赏物资都要各自去领取。我协助卢员外安排上上下下有关事项,结结实实地忙了三天,才算把东西都发放完毕。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我跟卢员外商量着,晚上设个席,请上几个相关的、要紧的人,给燕青也庆贺庆贺,同时也帮燕青拉拉场子,铺垫一下日后的关系。要请的几个人都是中军里主事的,分头发了帖子去,很快都给了准信儿。可是具体的日子还定不下来,因为有一个重要人物没有回音,就是扑天雕李应。也难怪,这几日犒赏三军,李应是最忙碌的一个,进库出库,安排人手,清点物资,够他忙的。我给卢员外建议,李应事情忙,不方便催促,不如找找他的管家杜兴,杜兴整天不离李应左右,一定知道李应的日程安排。我两个人正商量着,外边一阵嘈杂声,隔着窗户望出去,看见一个大个子风风火火沿着甬道往正堂走来,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那个人正是鬼脸儿杜兴,我和员外不由都笑了。可随即我发现情况不对,因为杜兴的脸色十分异常,本来他就是个鬼脸,一半白一半青的脸色,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涨得又红又紫,脑门子上豆大的汗珠子往下滚,他也顾不上擦一下。卢员外也发现不对头了,我们不约而同的站起来。
  杜兴还没进屋,口里就大叫:"卢员外,大事不好!请员外快去救人!"
  卢员外不由大惊失色。欲知详情,请看下回《裴宣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