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奔白茹冰:慈城罗珠堪布:我们遇到的任何人事都是来成就我们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55:22

达真堪布:高与低,骄傲与自卑,都要观为空性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10-20 10:17:00   
 
    ……

  当你生起傲慢心的时候,应该往上和佛菩萨比,就知道自己这些小小的功德和成就都不算什么,这样傲慢心自然就消失了。我就是这样做的。以前,我最担心的就是考试,怕考试不合格,于是在学习或考试时,都会祈祷上师与文殊菩萨加持,将上师观想在头顶,将文殊菩萨观想在心间。这样,取得一点成就的时候就会想:这都是文殊菩萨的力量,是上师的赐予。不可思议啊!
  
  虽然我很少有傲慢心,但是做为凡夫,有时候也会有一点骄傲,尤其是和别人辩论,取得一点点胜利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还不错,有点看不起别人。这时候我就想:不用说跟佛菩萨比,在喇荣有成就、成绩好的人也有很多。这样就知道自己差远了。那些佛菩萨、大德高僧的智慧与成就像太阳,能照亮整个世界。自己的智慧和成就,就像一盏小小的油灯,什么都不算。这样一想,傲慢心自然就消失了,更加精进的念头自然就生起来了。所以,若是我们还不明白空性、缘起这些道理的话,这样对比,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也有过怯弱的时候。比如有时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了,考试不是很合格了,或者情绪比较低落了,我就往下比,跟那些刚学的、经常懈怠懒惰的人相比,觉得自己也有一些成就。不用说在这个世界上,在喇荣也是,比我差的人也有很多。这样一比,又开始有自信了。
  
  “修持彼二为空性”,高与低,骄傲与自卑,都要观为空性。若是能够以这种空性的智慧来摄持,就不能生起这样的念头了。但是现在很多人还达不到这种境界,对空性还不是太理解。这个时候,用我刚才讲的方法对比就好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适度,这个很重要。

    ……

    节选自达真堪布《菩萨宝鬘论讲记(八)》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4480.html) 
 ----------------------------------------------------------------------------------------------------------------------------------  广钦老和尚说:
你的我慢、自大、贡高,是你所有烦恼的开始。   痛到肠断 能耐得过
  苦到舌根 能吃得消
  烦到心乱 能忍得住
  困到绝望 能行得通
  屈到气愤 能受得起
  怒到发指 能息得平
  恨到切齿 能消得散
  急到燃眉 能定得安
  喜到满意 能沉得下
  话到唇边 能停得下
  财到眼前 能看得淡
  色到情动 能脱得开 老和尚慈悲地说:
这个很简单。你要发愿,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任何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因为它是在最底层的。从古到今,伟大的人都是能够做大事的人,都是心胸宽大,谦虚努力!应该加倍用功才对,嫉妒是没有用的。 炼心养心修心历事炼心!临境炼心!
吃苦炼心!磨难炼心!
持戒养心!慈悲养心!
清净养心!念佛修心!无论哪一道都是考试,不断提升自己的灵性,逆比顺好修。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980.html)  ---------------------------------------------------------------------------------------------------------------------------------- 慈城罗珠堪布:我们遇到的任何人事都是来成就我们的!
 
 发布:阿弥陀佛 []   日期:2012-1-30 23:55:00  
  
 
 我们遇到的任何人事都是来成就我们的!  慈城罗珠堪布开示——摘自“《修心八颂》讲记”之一  藏王朗达玛毁灭佛教之后,佛法再次弘扬的时期,称为后弘期。后弘期刚刚开始的时候,以阿底峡尊者为代表的很多名震四方的大成就者、班智达纷纷到西藏弘扬佛法。在他们弘扬的佛教当中,有一个嘎当派。  嘎当派分新旧两种。所谓旧嘎当派,是指宗喀巴大师尚未创立格鲁巴之前,在几百年间流传甚广的,由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法脉,称为旧嘎当派。  旧嘎当派也分为两派,一个为经论派,经论派主要强调大乘佛法的理论;另一派为诀窍派,该派着重于修法。  新的嘎当派也叫格鲁派,是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  在旧嘎当派当中,涌现了很多著名的修行人,直至现在,他们都是藏传佛教中举足轻重的传承上师,是所有修行人的模范与榜样。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并具有巨大加持力的修心论典,我们今天所讲的《修心八颂》,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我们讲的《修心七要》,也属于旧嘎当派的论典。这两部论典都是以菩提心为主题的。这次讲的《修心八颂》虽然字面上不是那么广,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再加上我有一个很好的《修心八颂》的传承,也很愿意与大家分享,这就是讲《修心八颂》的原因。  《修心八颂》虽然只有八个偈子,但在藏传佛教当中却享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它是由非常有名的成就者——朗日塘巴尊者,将自己的修法精华归纳而成的,具有窍诀性的论典,藏传佛教的每个修行人都很重视。  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首先一定要修的,就是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前提,又是出离心。  本来凡夫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私心——我执,再加上西方文化,以及某些精神糟粕的影响,使现代人的自私心更加巩固、强化——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着想。为了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利益,任何事情都敢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去做。  在这种环境当中,要找出一条真正的大乘佛法之路,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在修菩提心上面一定要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目前很多人,都在学《入菩萨行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两个宝典里面所讲的,都是菩提心。《入菩萨行论》从头到尾都在强调菩提心;《广论》分为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三部分,上士道就是修菩提心。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无论修什么法,都不能离开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就不能成为解脱道。要使生、圆次第成为解脱道,唯一的诀窍就是拥有菩提心,这样生起次第等等才会发挥作用;离开了菩提心,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就已经名不副实了。当然,我们本来也不会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与大圆满;即便我们会修,如果缺少菩提心,也无法修成。菩提心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翻来覆去地讲了好多次了,《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讲的都是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想成佛或者做一个大乘修行人,就不能离开菩提心,菩提心非常重要!  今生能遇到大乘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我们仍有贪、嗔、痴等烦恼,以及很多不好的陋习,但我们遇到了大乘佛法,并极其向往菩提心和大乘的成就,这种来之不易的机遇,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非常完美、圆满而有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真正要修起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比如,偶尔拿点比较重要的身外之物去布施别人,或者在两、三天当中去医院当义工照顾病人等等,我们都可以做到,但这还不是菩提心。要修出真正的菩提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再难,我们也要克服困难去修,力争减少自己的自私心。  当我们把自私心抛弃或减少以后,是不是就很消极——什么都不做,更不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了呢?当然不是!上次我们也提到过,佛陀在大乘佛法里也一再提及,菩萨学“十明”或者“五明”,就是为了度化众生;我们发了菩提心,也照样需要工作。只是在工作与事业的奋斗方向方面,应该作一些取舍。  比如说,在没有修学大乘佛法以前,一个生意人是为了自己与家人的生存而做生意,自从菩提心生起来以后,他照样可以做生意,但是在动机上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此以后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是为了众生挣钱。只要做好了取舍,菩提心跟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不但没有任何冲突,而且是一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完美、伟大的思想。  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可以修菩提心。在家人和出家人的不同,只是外表与一些行为标准上的不同,在思想上与一些修法上,在家修行人与出家人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出家人修什么,在家人也同样可以修;出家人思维什么,在家人也照样可以思维,不管是菩提心,还是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等,在家人都可以和出家人一样地修。  现在转入正题,开始讲《修心八颂》: 愿我以胜如意宝,饶益他众之意乐,时时刻刻倍珍爱,轮回一切诸有情。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待所有的众生。《入菩萨行论》当中也特别强调过,譬如说,我们发了菩提心,发誓度化众生,要为众生作出奉献,但众生是不是我们的负担呢?不能这样看!我们应该把每一个众生、每一个生命像如意宝一样地看待。  如意宝是什么样的东西呢?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或哪个考古学家发现了如意宝,就像现在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生命,很多动物、植物在绝种一样,如意宝也像恐龙一样不复存在了,但是,历史上曾经有过如意宝。  在佛没有出世的时候,众生没有听闻佛法的大福报,但他们有比听闻佛法的福报小一点的福报,就是拥有如意宝。如意宝是一种宝石,如果供奉、祈祷它,就会心想事成。无论是长寿、健康、发财等等,任何一种需求,如意宝都能满足。  我们为什么要把众生看作如意宝呢?因为有了众生,我们就可以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成佛!有众生我们才可以成佛,没有众生我们就不能成佛。  譬如说,菩萨的所有行为,可以归纳为六度。六度的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包括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因为有了众生,这三种布施我们才能完成;如果没有众生,那怎么布施呢?法布施——给谁讲法?无畏布施——救什么生命?财布施——施舍的财物给谁?任何布施都不能完成;  持戒也是同样,在大、小乘的佛经里,讲了很多很多的戒律,但佛说过,所有戒律中最重要的戒律,就是断除伤害众生。如果众生都不存在,这个戒律怎么守?没有办法守!  然后是忍辱,有了众生我们可以修忍辱,如果世上除了自己一个人以外,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我们有没有办法修忍辱?没有办法!精进也是一样,为了自己的解脱再努力、再精进,都不是成佛之因;六波罗蜜多的最后两个,是禅定与智慧,如果离开了菩提心,这两个也不是大乘佛法,不是成佛之因。菩提心也是一样,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菩提心,因为有了众生,我们才可以修菩提心、发菩提心,如果没有众生,就根本没有办法修菩提心。有了众生,我们才可以学大乘佛法,我们在众生身上获得的利益是非常非常大的,但众生从我们身上得到的利益却很小很小、微不足道。  譬如我们放生,从表面上来看,是我们在度这些众生,利益这些众生,而不是这些众生在利益我们,所有人的概念都是这样,但从实际的利益上来看,我们所放的这些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我们从他们身上所获得的利益,却远远超过了这些众生从我们这里所得到的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道理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这些众生在我们身上得到的直接利益,就是我们救了他们一命。在世俗生活中,救命当然是所有恩德当中最大的恩德,但是,如果只是救命而没有什么佛法上的利益,就只是救一次命而已,从整个生命轮回来说,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他下一次投生到哪里?我们还能够救吗?没有办法!另外,我们通过给他们念经等等,在他们的心里播下解脱的种子,这当然也是一个很大的利益,但我们发菩提心所获得的资粮,却远远超过了这些众生所获得的利益!如此看来,实际上不是我们在利益这些众生,而是这些众生在利益我们,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世俗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这样,一个很善良的人去做一件善事,譬如去照顾病人,或者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从表面上看,是这个人在利益这些众生,并不是这些众生在利益这个人,但从因果的角度来说,这些善因肯定会带来善报,这个人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了众生从他身上所获得的利益。  比如,前几年发生海啸的时候,很多善良的人到现场去救了无数难民,从医疗、生活、安抚等方面,给难民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从表面上看,是这些人在拯救、利益这些难民,而不是这些灾区的难民在利益这些人,但从因果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些难民所做的一切都不会白做,虽然不能在当下看到什么回报,但这些因果永远都会存在,他们必将得到千百万倍的回报!所以说,实际上是灾区的难民在利益这些帮助灾民的人。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不是任何人的安排。  作为初发心的大乘修行人,虽然我们已经发愿要度化一切众生,但由于我们目前的修行还没有到位,所以对众生的利益还不是很大。我们千万不能认为,我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我正在度化众生,我已经很了不起了,芸芸众生中我高高在上,众生都是没有出息的愚痴者,是我拯救的对象!觉得自己像救世主一样。要知道,在无形当中,实际上是这些众生在帮助我们,这些众生带给我们的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他们的帮助,我们对众生做的这些事情都不足挂齿、不值得骄傲,这些众生才是我们的救星。这样思维以后,我们的贡高我慢、骄傲自大一下子就会遭到重创。  当然,众生度我们,是建立在我们发菩提心的基础上的,这一点是我们自己的功德,如果我们不发菩提心,这些众生也不会给我们带来这些利益,这是善有善报的结果,也是佛陀在大乘经典中对菩提心赞叹不已的原因。有了众生,我们才可以做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积累无穷无尽的资粮,所以,我们应当把众生当作如意宝。  你们不要认为:没有众生我也有办法积累资粮啊!我可以在自己家里供曼茶罗,供曼茶罗不是也可以积累资粮吗?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供曼茶罗的前提,仍然是菩提心。在具备菩提心的前提下供曼茶罗,才能积累资粮,离开了菩提心,就没有什么功德,佛菩萨绝不可能缺少我们曼茶罗上的那么一点点粮食。  菩提心从哪来呢?我们一般认为,就是我们自己发起来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没有众生,我们就无法发菩提心,所以,大乘佛法的要求,就是要把众生当作自己的父亲、母亲、如意宝等等来看待——因为有众生,我才有修行大乘佛法的机会;因为有众生,我才有成佛的机会,众生给我了一切!我给众生了什么呢?即使我们在不求回报的条件下去放生,也只是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重新让他们回归大自然而已。我们不能认为人类可以主宰一切,人类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类可以征服一切……实际上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我们今天真正获得了如意宝,又能怎么样呢?只有一辈子享用不完的物质财富等身外之物,除此以外,如意宝既不能让我们成佛,也不能给我们菩提心、出离心,但是,众生却给了我们发菩提心的机会,成佛的机会。  按照世间的常规,如果某个众生对自己有非常大的恩德,而我们却心安理得、毫不在乎,这种忘恩负义的做法,世间人都会嗤之以鼻。佛教更是一直都强调、提倡感恩的观念。 对谁感恩呢?我们不能分什么种族、类别等等,而是对所有众生感恩。修菩提心首先是思维众生的恩德,然后就是要去感恩、报恩。我们今天走上菩提道的推动力,就是来自于感恩,而不是某些哲学和宗教所说的“第一推动力是某某某”。如果没有感恩的理念,我们就不会有动力,所以感恩非常重要。因为有了感恩的观念,我们才会发誓成佛,才能走上正规的大乘佛法之路,而不会脱离大乘佛法的轨道,所以,我们要把众生视为比如意宝还要珍贵的宝贝。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既可以发菩提心,又没有傲慢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有个学气功的人告诉我,他们修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就把芸芸众生观想在自己的下方,并培养这样一种心态:“他们是毫无功德的,我才是最了不起的!”也许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完成一些修炼过程的,但大乘佛教徒却万万不能这样。  以前的修行人在证悟以后,不但是对自己的上师感恩,对众生感恩,而且对自己学佛、证悟的地方也感恩。  一百年前有个叫竹钦仁波切的修心人,他就是这样。他上师所在的地方叫“弟果”,他证悟的时候,在著作里写道:“顶礼弟果的山、弟果的水!顶礼弟果的狗!因为有了弟果这个地方,我的上师才会在这里传法;有上师传法,我才有修行的机会;因为我修行了,所以今天才能开悟。”  不仅仅是一个成就者有如此感受,我只是举了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他们开悟的时候,生起菩提心的时候,或者是生起大圆满智慧的时候,当下便对一切感激万分,他们才不会认为“我很了不起,我现在有菩提心了,我现在有智慧了”,而会回过头去看,这些是从哪里来的?是谁赐给我的?是谁给我创造了这样的条件?然后便生起感恩戴德之情,并迫不及待地准备去报恩。  我再举一个世俗的例子:前几年有几个人开车去西藏,只是到珠峰脚下所有游人都可以抵达、观光的地方逛了逛,根本没有登上珠峰,却回去宣称:“我们征服了珠峰!”征服什么呢?那是所有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开车上去的地方啊!他们的心态就是这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正第一个登上珠峰的西藏人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记者问他:“你是第一个征服珠峰的人,你是不是觉得很光荣?”他回答道:“不能这样说,人类是永远不能征服大自然的!与此相反,我非常感谢珠峰,正是她的宽容,才让我有机会趴在她的肩膀上看这个世界!”前后二者迥然不同的心态,也暴露出当事人内心的浅薄与成熟。  所以,当自己的某件事情成功以后,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我很了不起,所以才成功了”等等,而要知恩图报,感谢给我们创造条件的人或者大自然。  以前西方人认为,人类可以征服大自然,并不计后果地、过度地开发能源等等,现在意识到人类即将面临无法生存的困境之际,才开始提倡“环保”的概念,这已经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古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大自然对人类有一定的恩德,因为她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所以他们也很爱护环境。如果始终都对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大自然有着感恩之心,我们也不会随随便便去破坏大自然,环保意识自然而然也会加强。  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永远不能有征服大自然,征服某些国家、某些民族或某些人的想法,而要感谢大自然,感谢所有的众生,因为有了大自然和众生,我们才能完成一个伟大的事情——发菩提心、证悟空性! 有了感恩的观念以后,该如何报答众生呢?是不是说声谢谢你们,或拿些钱来回报他们呢?都不是!唯一的报恩方式,就是给每个众生指一条光明的道路,然后让他们自己走。。。。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跟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世间人在这些情况下,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呢?譬如,无论事业上也好,学习上也好,如果别人比自己强一点,就会嫉妒、不高兴;如果别人与自己不相上下,就会想方设法超过他;如果别人不如自己,就会寻机侮辱对方。刚刚相处的时候,不一定立即看得出来;时间久了以后,这些心态就会慢慢出现。凡夫基本上离不开这样的心态。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佛说的,佛经上多次提到这一点。 但是大乘佛法却告诉我们,在和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要发自内心地认为,在所有人当中我是最底层的人,我不如所有的人。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骄傲自满的心态,才不会去欺负任何一个生命。  不过,这种心态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倘若心里自以为了不起,却表面上说自己是最差的、最弱的,只是虚伪地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就不符合大乘精神。 所有的生命,包括蚂蚁、蚯蚓等等,对我们的恩德都是很大的,虽然也许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但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这些蚂蚁、蚯蚓等等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利益,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众生的呢?在流转轮回的多世累劫当中,我们有些时候是去杀这些众生,有些时候是去骂这些众生,伤害这些众生,偷众生的东西等等,就只会这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有其他作为,哪怕只是在这一生,我们也伤害了很多很多的众生。  汉地的学佛人很多都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佛的,除了一些小孩子以外,都是半路学佛的,虽然在此之前,我们不是什么屠夫、妓女,但现代人的生活,却总是跟“点杀”等残忍字眼连在一起的,即使现在我们也学佛了,听了很多法,学了很多大乘知识,但我们现在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呢?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我们不是最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才不能认为,因为我有钱、有权、有名,所以不是最差的!现代人就是这样,有了一点钱、一点权、一点学问,连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大乘佛法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做法,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修行人。  名利、金钱到了关键的时候,能起什么作用呢?你们可以想想,全世界最富有的富翁倒在病床上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他的钱可不可以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呢?根本无法解决!那个时候,他和最贫穷的老百姓所面临的都是一样的,名利、金钱等等,只是一套用来欺骗我们的骗术而已!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969.html) ---------------------------------------------------------------------------------------------------------------------------------- ---------------------------------------------------------------------------------------------------------------------------------- ---------------------------------------------------------------------------------------------------------------------------------- ---------------------------------------------------------------------------------------------------------------------------------- ---------------------------------------------------------------------------------------------------------------------------------- ----------------------------------------------------------------------------------------------------------------------------------
人事怎么来的 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树都是南边茂盛,对吗?我们老师说是对的. 网站标识应该是抽象的,内涵丰富的,象我们这样的非专业人事能够作出来吗? 随便点桌面任何图标都显示“explorer.exe 遇到问题需要关闭。我们对此引起的不便表示抱歉。”? 随便点桌面任何图标都显示“explorer.exe 遇到问题需要关闭。我们对此引起的不便表示抱歉。”?? 随便点桌面任何图标都显示“explorer.exe 遇到问题需要关闭。我们对此引起的不便表示抱歉。” 我们国家那么多宠物狗都是哪来的??? 懂人事问题的请进来!帮个忙! 懂人事问题的请进来!帮个忙! windows 执行任何操作都是通过调用API来实现的么 为什么鼠标点桌面任何的图标弹出来都是属性呢? 养老保险分人事保险和劳动保险吗?我们大学生交的养老保险是不是人事保险呢? 遇到烦恼的时候,你一般都是这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开机遇到大麻烦了!原本随开机打开的文件打不开,且任何程序都是打开方式5555我该怎么办啊 我们来知道都是为了什么 请问任何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吗? 我想买房子 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 希望得到有关法律资深人事的帮助 如何医治左臂的神精损伤?专业人事来。 关于网页制作里面的代码 来专业人事 聪明人事和喜欢字谜的朋友来帮帮忙 遇到旧情人都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我都是遇到这样的女人? 星座是以公历来算的吗?我们老家都是算农历的饿~~ 请问我们平时所说的养殖鱼,都是用淡水而不是海水来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