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巧治文言文的道理:汉字【忍】与【德】之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58:54
汉字【忍】与【德】之迷 

德”字的演变 

    修炼界讲,德是一种物质。但现在的许多人却仅仅把“德”作为一种品格、情操、修养的标准。其实,德,不仅是一种物质,而且,这种物质还具有着能量性与品格性的复合结构,因为,它可以被散发,也可以被接收。 

    现在的人们接受着西方文化的教育,往往用西方的理念理解我们祖先的文化,但是,西方的文化远远没有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没有中华文化的涵盖面广阔,所以,西方文化是无法解释“德”的真正内涵的。在中华文化中,这个“德”源于我们本土的根文化,他是与“道”相关的,所以有“道德”一说。因此,“德”的真正内涵表达的是那个“道”。 

    为什么说,这个“德”与“道”相关,而且,“德”的真正内涵表达的是那个“道”呢?看看“德”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就很容易理解到这一点。­   

 这个就是甲骨文的“德”字,这个“德”字是没有“心”的。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尚属先天或者接近先天,他们没有现代人的人心,那个先天的心用不着制约,也用不着陶冶。所以,他们能直接用自己的第三眼去观察天道。那“德”字中的冲天一竖,接收的是天德能量,而且,接收了这个能量,不仅自己运用,还要把它布施给众生,左边的那两个笔画就是众生的表征。这就是最早期的“德”的本意。   

这个是金文的“德”字,虽然天眼还是张开的,但是已经有了人心,也就是说有了私心贪欲。为了保持本来具有的观察天道且与天合一的能力,就要制约这个心,以获得天德能量,服务于众生。所以,金文的“德”字,不仅有了“心”,而且这个“心”还被放在眼睛的下面。 

­这个是小篆的“德”字,这时候的人们私心贪欲更多了,可以直接观察天道的第三只眼完全关闭,只好凭直觉、灵感去捕捉在天人合一状态中还能感应到的自然规律。所以,小篆的“德”字,以“直”字表述凭直觉、灵感来捕捉和获得宇宙能量并且为大众服务的德性要求。 ­

个是现代汉字的“德”字,此时的情况变得更糟,人心的约束需要十种善心、善行和四项行为的准则,而且,能“一心”如此实践的人才具备“德”的品格,才能行善积德,为大家服务,否则,就不可能与宇宙空间德的能量达到一种同频共振,就没办法接收到宇宙中的真实德能。这个“德”字已经完全改变了当初的模样,甚至与当初直接运用宇宙空间的能量来强化人们德能的状态相去甚远。 

由此可见,“德”字的演变过程,记录了人类离道失德的下滑轨迹,所以,若要生命归真,若要重获天人合一的先天状态,必须修持德的品格。故言:“修之身,其德乃真”。

  

忍(仞),“忍,能也。从心,刃声。”(《说文解字》)那么,什么是“能”呢?“能,熊属,足似鹿。从肉,吕声。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凡能之属皆从能。”(《说文解字》)因为“月”字通“肉”字,“能”字从“肉”也就是“月”旁。“能”是一种脚像鹿的熊类动物,它的身体强壮,性格坚忍。 

     人们常常认为“忍”是没有用的表现,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这里说得清清楚楚,能够“忍”的人是像能那样“贤能”和“能杰”。我们在哪儿“忍”?“忍”字从 “心”,在心里“忍”。能耐和忍耐相通,你能够忍耐,你就很有能耐。忍耐,容忍,和斗争、暴力是相反的。所以,能够“忍”是有胸怀、有肚量、有涵养、有见识的表现,是意志坚强的表现,是有能耐、有本事的表现,而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还有一个“仞”字,它也通“忍”字。 

    有一个“(刀心)”字,读yi,上面是个“刀”字,下面是个“心”字,是怒的意思。“(刀心),怒也。从心,刀声。读若□。”(《说文解字》)在这个 “(刀心)”的“刀”字上加一个“、”,就成了个“忍”字了。所以,“(刀心)”字和“忍”字就只相差那么一个“、”而已。祖父母常对我说:“忍字高,忍字高,忍字心头一把刀。” “刃,刀坚也。像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属皆从刃。”(《说文解字》)“坚”字通“尖”字,“刃”就是刀刃、刀口、刀尖。 

    如果你不“忍”,遇到点小事就发怒,矛盾就激化了,恩怨就不能得到善解了,“忍”字心头的那把刀的刀尖就捅到你心里去了。如果你不“忍”,搞得不好就恼怒骂人,搞得不好就挥拳动脚,搞得不好就动刀动枪,搞得不好就死人了,儒家的“忍”,要求做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刘邦的大将韩信有大忍之心,他年轻时曾受辱于胯下。耶稣则教导他的门徒,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也转过去让给他打。你看,自古以来的大觉者、圣人和层次较高的人,他们对“忍”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而和常人的看法完全是相反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忍”呢?我的理解是,“忍”,就是修炼者要能吃苦中之苦,在遇到困难和受到屈辱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以善化恶,以德报怨。在修炼过程中,“忍”是“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忍”是修炼者提高层次的关键之一。 

    和“忍”字反义的是个“斗”字。 “斗,两士相对,兵仗在后,像斗之形。凡斗之属皆从斗。”(《说文解字》)“斗”是指拿着武器的两位“士”(低级贵族或武士),一左一右互相对立,像要争斗的样子。什么是“斗”?用现在的话来说,对着干就叫“斗”。

【心灵的尺】    

     世间流传着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笑话:父子二人骑着一头毛驴在街上走过,路人指责说:“这父子俩真心狠,看把那毛驴累得直喘气。”于是父亲下来,让儿子骑在 驴背上,又有路人指责说:“瞧这儿子多不孝,让父亲牵驴自己却骑驴。”于是儿子下来让父亲骑上,又有路人指责说:“瞧这父亲多残忍,让一个孩子牵驴。”于 是父亲下来,父子同时牵驴走,心想:这回没人指责了吧!可是,走了一段又有路人指责说:“瞧这父子俩多傻啊!守着一头毛驴谁也不骑,太蠢了!”

     怎样做对,怎样做错,人们只会摇头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谓计较而矣。

     然而,假如这件事让慈悲心的人看见,却会是另一番和和满满的情景。因为慈悲心的人是修“善”的,要时时处处心怀慈悲、心盈善念,于是心变了, 看世界的眼光自然就不同。无论以上哪种情况,慈悲心的人都会把善意的观察溶在话语中的——当看到父子二人同骑驴背时,他会说:“这驴真是任劳任怨啊!身负 重荷仍在向前走,为主人尽职!”当看到儿子骑驴、父亲牵驴时,他会说:“这父亲真慈爱!宁愿自己走着,也不愿骑驴求安逸。”当看到父亲骑驴、儿子牵驴时, 他会说:“这孩子真懂事!从小就知道敬孝长辈,自己吃苦,为人着想。”当看到父子二人同时牵驴走时,他会说:“这父子俩真仁慈!生怕毛驴被累着,自己行 脚。”

     同样的事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路人心中缺乏善念,总是在看事情或别人不好的一面,却很难发现对方善的一面。而修炼人因为心中总是慈悲为善,总能用慧眼用善心发现对方善的好的一面,所以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世界和生活的图景也会截然不同。

    善者心中自有善尺衡量,万事万物在他眼中都是跳动的诗,都是美丽的景,都是繁荣的春。恶者心中自有恶尺衡量,即使多么美好的东西在他眼里也是怨气载道,横挑鼻子竖挑眼。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善者自善,恶者自恶。愿我们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善尺,衡量真正的好与坏、善与恶、清与浊、真与假。

    美是一种正面的形象。人有善念,才能欣赏美;有善念,才会创作出美的作品。我常想,神多么慈悲啊,他按照他的形体造人,所以人体之美,是神赋予人的最大恩赐。人还信神,便能深深地领会美的真实体现。

    美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不是时代潮流,而是天定的标准。人的心性越高,他的意境、心态、表现乃至於方方面面,都符合不同层次的美的标准;人的心性低,就将降低美的标准,最后把丑恶的事物当成美而不自知。

    美绝非放纵情欲得来;恰恰相反,美是靠著修炼而自在自得。人的美,不在於涂抹装饰,而在於内心的升华和境界;美不是靠名牌或紧跟潮流的装扮,而是精神气质的光彩流露,行住坐卧间的典雅威仪。由心而外

    人的脸面、相貌会随心性的提高而变美。对修炼人而言,心性越来越高,看起来便越来越美,就像是神佛、菩萨那般慈悲庄严。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人就象一个容 器,脑子里装的金子是金子,装的土是土,这就是人间的相生相克的理,【有佛就与魔,有善就有恶,有好就有坏】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两样性如【钢铁坚硬,容易生 锈,陶瓷细美但容易打碎,】所以要充实你的佛性,抑制你的魔性那。

    相反地,若是心地漆黑,自己的形象也会趋向黑暗,如同鬼魅。人是神造的,人把自己弄丑了,也是有罪的。 因只有人才可修成佛道神。

    神佛境界是,美妙穹尽语难诉,光彩万千耀双目,我想这该是人间的语言所无法形容的了。人在世间认为的美,常常都是一种色相执著,而不是美。越是放不下,就 越难得见上的真实之美。人间最美的,就是修炼的一念,对神佛的崇敬。那一念一出震动十方世界,谁看见了都要帮他,无条件的帮他。
返本归真这个善念,该是最美的一念了。因为,你想回到美的世界,你已经体会到更高的美。所以,修炼人在修炼过程中,用形象化的作品,表达对神佛的赞颂,常常都是艺术上最辉煌,最美的一刻。

    慢慢体会到美,善念越强大清晰,美的感受便越明显。最美的是对宇宙真象的洞见,超出世间的音声、颜料与言语所可展现。美於不同的境界,也有不同表现形式!

恶念、邪见之人,必然见不到美。

     那么何为“善”呐?佛说;“你理性的时侯,表现的很善良的时侯,你就是佛性,就是善。人在不理智的时侯,冲动的时侯,发脾气的时侯,那就是魔性,只不过是 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人都有两面性,即佛性与魔性。一个真正的好人或坏人,就是看他包含的佛性或魔性的多少,这就是标准。因而我们要想生活在美好,和 谐,幸福之中,必须要求人们存善心,积善行,去恶念,去私心。否则人们就会生活在欺骗,谎言,争斗,凶杀,恐惧之中。而无幸福可言

     佛亦说;“真正的善,是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在修善的过程中,已经修成的真善......那是没有代价的,不计报酬,是完全为了众生的。所以 这个慈善一出来啊,它的力量无比,什么不好的因素都能解体。”当然,这是对高层次修行者的要求。我想,既便是普通人也应该心中常存善念,善待一切。

     心中常存善念容貌都会变化,身心愉悦,体轻如燕,上楼上多高都不累,和祥而美好。这也是佛说的“相由心生”其中的一个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