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翻译:北京房价背后的简单经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11:20

北京房价背后的简单经济学

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周鑫宇 2012-01-29 星期天 大 中 小 默认
收藏 打印 投稿 评论 ( 共1条 ) 国际问题学者周鑫宇撰文,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不是一种需要或者愿望,而是一种购买力。需求要影响价格,是要拿真金白银出来买的。

不少人说,“北京房价和房租高涨原因很简单,是大量新增人口不断涌入造成的”。这种说法很普遍,错误也很简单:把经济学上“需求”这个概念搞错了。

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不是一种需要或者愿望,而是一种购买力。需求要影响价格,是要拿真金白银出来买的。买不起的话,不管你多想要,也不构成需求,无法影响价格。

例如肉,大家都要吃,几天吃不着就心慌,但这种普遍、基本需要的并不会支撑肉价无限上涨。肉价涨到一定程度,许多人尽管还是想吃,但是买不起了,就退出了需求市场,于是肉价就会下跌。

反过来说,如果肉价从20涨到40,从40涨到80,从80又涨到了100,你不能总用一句话就解释:“有很多多人要吃”。肉价突然涨到100是不能用供需关系来解释的,这多半是价格操纵的结果。

因而,北京的房价、房租合不合理,关键不在北京有多少人,而在有多少人买得起、租得起。如果买的起、租得起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是想要买、想要租的人越来越多,需求也在萎缩。供给短期不变的话,价格应该下降。

北京人买的起房吗?没有数据支持,只能靠常识判断。不过很多时候常识比不靠谱的数据更有用。大家手里都有一张工资单,周围亲戚朋友的收入水平也都大概知道。对比一下房价,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买不起房。即使那些前几年买了房的人,放到现在也发现买不起。

一个城市的房价,需要一部分市民用一辈子的劳动收入(通过长达30年的贷款)来买,而另一部分市民即便是用一辈子的劳动收入也买不起,可以说,这个城市的房价脱离正常需求,因为某种原因扭曲。

当然,北京房价扭曲的原因是可以解释的。既然有这个价格,就说明还是有一些人买得起。这些人对价格不敏感,3万一平买得起,5万一平也买得起。有的人买一套放在那里高兴,像买一个古董瓶放在书桌上一样;有的人买来准备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像收了很多古董瓶准备拿去卖一样。这时,北京的房价就改变原有的商品属性(居住物),而变成奢侈品或投资品。不管这种转变合不合情,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和经济风险,但它是合理的,因为在经济学上可以找到解释。

北京主要租房人群(年轻无房者)的收入水平来看,是难以承受均价三千多的月租。于是,更多人转向了合租,压缩了需求。更要命的是,供给同时还在增加。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房租却接连猛涨,为何?背后必然也有某种扭曲性的力量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有一种更有购买力的需求存在。

在北京租房,不只是无房者,还有许多有房者。他们因为生活方便的原因,租住一套住宅,并往往把另一套自有住宅出租,以补贴租金。这形成了一种在资本市场上才有的“对倒”机制,使得这些租房者对价格不敏感。这些人租得起很贵的房子,因此在客观上支撑了北京的高房租。

这确实是很神奇的经济现象。但解释力有多大,要看这种租房者有多少。不过,这时候仍然可以靠常识。在网络的租房信息中,许多出租者为自己房子打广告都写上周围小学、中学的名字,还有的干脆就自称“学区房”。租房又不带转户口的,还什么“学区房”?但夸张广告的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倒是靠谱。

一谈到房价问题,似乎很纠结、很复杂。其实房价背后的利益诉求很复杂,但是经济原理却很简单。我们把一些基本概念弄清楚,就会对事态、对彼此多一些理解,许多“神奇”的现象也化为“平凡”的道理。相反,如果还是连“需要”和“需求”都混着说,许多话题就会一直引人迷惑,争议不休。

周鑫宇,国际问题学者,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Rita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