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观古碑的启示:是谁扼杀了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苦逼的教育模式何时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47:15
从微博上看到一个这样的笑话,某国际老师问他的学生:“大家针对‘粮食短缺在其它国家的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问:“什么是粮食?”欧洲学生问:“什么是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是其它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非洲学生缺少的是粮食,那么中国学生贫瘠的则是看法。国际舞台上,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缺乏思考能力、创造力已成为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最近看到一条关于阿斯顿英语最小审核员的信息,5岁的孩子看到鲜花绿草时想到要保护环境,给花园装个垃圾桶;看到空荡的公交,会联想到自己的校车而画满小朋友的脸,一个5岁的小孩儿尚能无负担地插上想象的小翅膀自由飞翔,可见中国学生不是天生就缺乏创造力,而是在教育环节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来回放一下我们的受教育历程,但凡经历过中、高考的童鞋,闭上眼睛想到的绝对是成堆成山的卷子,习题册。没错,中国教育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习题。中国学生可以不懂36计,但题海战术一定轻车熟路。平时练习以做题为过程,最后的高考以做题为结尾,分数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可以说做题决定成败,分数左右生死。如果说应试教育模式是帝国主义侵略思想,那么习题就是鬼子手里的屠刀……


    做题讲究独立作业,是一个人的事情,你看谁敢考试时跟旁边的说“哥们来咱俩商量商量做”,那叫作弊,是要受处分滴。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一个人很容易养成封闭,自私,单一的个性,做事不懂配合,不会考虑别人感受。也正式因为做题这个事只有一个人,确实没什么外力帮助,外力也帮不上忙,所以我压根就不需要你,说好听一点是独立自主,不好的就是功利。


    做题不需要张扬个性,不需要创造力、不需要团队合作、不需要表达,只要赢得高分就可以,做个“三好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校园改革力不从心,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特长突出人才”永远只是口号的重要原因。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具备创造力,而是我们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盲目地按家长意愿、用违背少年儿童本性的“填鸭式”教育,将中国人的创造力扼杀在萌芽阶段。


    尤其是少儿教育,少儿的教育是未来创新人才的摇篮。孩子们需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体会和思索世界。这就需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发挥其爱玩的天性,去触摸、琢磨世界。像阿斯顿英语教员和学员共同审核教材是很有益的尝试,孩子参与到撰写审核教材,在满足自己兴趣的条件下,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培养孩子自信,兴趣,交流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影响下,才会培养出这么有趣的孩子,而不是标准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