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帮会钓鱼任务没了:寒地水稻生育关键时期诊断技术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2:11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 1958 年 1959 年 1960 年 1961 年 1962 年 1963 年 1964 年 1965 年 1966 年 1967 年 1968 年 1969 年 1970 年 1971 年 1972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5 年 1976 年 1977 年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1985 年 1986 年 1987 年 1988 年 1989 年 1990 年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
清空今天: 2011-2-19
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1)">
水稻常识
(已经被浏览 375次)
2009-08-28 10:26:32
寒地水稻生育关键时期诊断技术标准
发布时间:2009-8-28 10:25:05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liuxiaoliang1984
1、寒地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田间诊断技术
①分蘖的生长规则
⑴分蘖着生叶位及最大分蘖叶位数
分蘖节的叶位数=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n)-1,即N-n-1。主茎上第一叶是最低分蘖叶位,而N-n-1是最高分蘖节位。例如,主茎11叶伸长节间4个的品种,主茎分蘖数是11-4-1=6个,第6叶是最上部发生分蘖的叶位。
⑵出叶与分蘖的同伸规则
主茎出叶与分蘖的同伸规律是N对N-3的同伸关系,即主茎N叶出生,其下第3叶长出分蘖。例如,主茎11叶品种当主茎第4叶抽出,在其下方的第1叶叶腋内长出第1个分蘖,呈N-3关系,同理,最高分蘖叶位发生在主茎第9叶抽出时,第6叶叶腋长出分蘖。
⑶分蘖的养分供应
分蘖的分化和发生依靠主茎叶片供应有机养分。N叶叶腋的分蘖,以N+1叶对N叶分蘖的养分供应最多,其次是N叶,再次是其它功能叶。分蘖长出第2叶本身能制造养分,开始由异养向自养过渡,待长出第3叶时,分蘖鞘叶基部节上开始长根,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到第4叶伸出,第1叶基部节上长出节根,有了较多的自生根系,即已完全独立,可从母茎上取下,自立成活成长。
⑷分蘖缺位
分蘖不能发生的节位称为分蘖缺位。造成分蘖缺位的原因有群体密度过大、移栽植伤、移栽过深、水层过深、缺肥、秧苗素质弱等等。
②有效分蘖临界叶位
⑴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当主茎生长进入拔节期(N-n+3叶龄期)时,即11品种的拔节期为11-4+3=10叶,稻株的生长中心转向茎和穗,养分供应集中向茎和穗的形成转移,输向分蘖的养分大大减少,处于不同分蘖状态的分蘖发生两极分化,能够成为有效穗的分蘖为有效分蘖,不能成穗的退化消亡的分蘖为无效分蘖。
⑵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主茎拔节期(N-n+3)具有4片叶(3叶1心)的分蘖能独立生活成为有效分蘖,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应为主茎总叶数-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N-n叶龄期)。因为N-n叶龄期发生的分蘖,到N-n+3叶龄期,恰恰具有4叶(3叶1心),具有自生独立的根系,具有成为有效分蘖的自身条件。但在高寒早熟粳稻区,由于生育期间短、分蘖时间短,分蘖数量少,所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应为主茎总叶数-伸长节间数+1,即N-n+1。例如,11叶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1-4+1=8叶,如空育131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是8叶,其分蘖实际发生叶位是N-3=8-3=5叶,即8叶龄以前和5叶位以下的分蘖均为有效分蘖叶龄期和有效分蘖叶位发生的分蘖。
⑶无效分蘖叶龄期
按照主茎最上分蘖叶位是N-n-1叶位,其同伸叶龄是N-n+2叶龄期,故4个伸长节间品种无效分蘖期是N-n+2。例如,11叶4个伸长节间品种,无效分蘖发生在11-4+2=9叶,即9叶龄以后的叶龄和6叶位以后的分蘖都是无效分蘖。
⑷分蘖高峰期
分蘖高峰期为水稻拔节期(倒数叶龄值为n-2叶龄期),11叶品种为倒数第2叶(正数第10叶龄期),拔节开始以后,田间茎蘖数(总茎数)达到高峰期并开始下降。
⑸穗数形成
每亩穗数的形成,从移栽开始到拔节前的一个叶龄期为止,影响最大的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以前的整个有效分蘖期,这一时期的总的茎蘖数是形成穗数的主要部分,可以说穗数已基本定局。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以后动摇分蘖叶龄期尚有部分分蘖能够成穗。到拔节前的一个叶龄期,只起巩固穗数的作用,增加穗数的作用已很小。
③返青期
返青标准是插秧后秧苗早晚心叶叶尖吐水,午间田间观察无卷叶现象,拔出秧苗可见有新的根系产生。值得注意的是插秧时决不能伤第二片叶,因为此叶是当时的功能叶。另外,插秧时要插适龄秧,即3.1-3.5叶龄的秧苗,决不可以插超龄秧,即3.6-4.0叶龄秧苗。营养生长期每片叶生长需5天时间,每片叶约需活动积温85℃左右。11叶品种最晚出叶标准为:4叶6月5日;5叶6月10日;6叶6月15日;7叶6月20日;8叶6月25日、9叶7月2日、10叶7月9日;孕穗(11叶)7月16日;齐穗7月25日;成熟9月11日。
④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与水稻产量
在水稻分蘖期水稻株间形成扇面苗是水稻植株健壮生长的标志,而形成刷漱苗则是弱苗的标志。功能叶(N-2)叶色与下叶叶色相同,深于上叶叶色,叶片色深于叶鞘色是分蘖旺盛的标志。分蘖期功能叶的叶色淡于上下叶色,叶鞘色淡是明显缺肥的标志。水稻一个叶片负责一个分蘖,缺少一个叶片就缺少一个分蘖。由于水稻移栽时造成植伤,所以与4叶同伸的第一叶叶腋的分蘖一般退化,很少出生,钵育摆栽除外。寒地水稻分蘖与水稻产量及品质关系极大,在生育期极短的情况下,早生分蘖对产量影响极大,所以,生产上要促使水稻分蘖早生快发。
⑤水稻分蘖条件
充足的光照条件、插秧时的气温、地温及充足的氮素营养,温度越高分蘖发生越早越多。
⑥有效分蘖确定法
⑴分蘖茎高法
分蘖达到最高分蘖株高2/3以上的分蘖为有效分蘖。
⑵绿叶数法
具有4片以上绿叶的分蘖为有效分蘖,具有2片绿叶的分蘖为无效分蘖。按照优质米生产技术要求,不足3片绿叶的分蘖为无效分蘖,在特殊条件下(光温、营养条件充足时),可能成为有效分蘖。
⑶生根数量法
根数多的分蘖为有效分蘖,否则为无效分蘖。
2、寒地水稻拔节(第一节间伸长)期田间诊断技术
①组织分化期的叶龄期
出叶和节间组织分化的叶龄表述为N叶(心叶)抽出≈(N+2)-N叶对应的节间组织分化,需经历3个叶龄期。
②拔节叶龄期
第一节间伸长期(拔节期)为n-2的倒数叶龄期,或N-n+3叶龄期。如11叶品种拔节期=4-2=2(倒2叶)或11-4+3=10叶(正数第10叶)。
⑴出叶与节间伸长的同伸关系
拔节期N叶(心叶)抽出=N-1叶与N-2叶之间的节间伸长。这一公式的叶片定位是着生在第一伸长节间下方的叶片为N-2叶,上方的叶片是N-1叶,心叶是N叶。如果把叶序改为由下向上,则基部第一节间下部叶片为第1叶,上方叶片为第2叶,心叶为第3叶,当第3茎生叶片抽出时,其下方的第1和第2茎生叶之间的第一节间伸长,拔节开始。
⑵n-2倒数叶龄期
n代表伸长节间数,n-2表示拔节的倒数叶龄期。例如,4个伸长节间品种有4片茎生叶,当第3茎生叶抽出时,第1节间开始迅速伸长。第3茎生叶在4片茎生叶中是倒数第2叶,水稻拔节期开始于n-2倒数叶龄期。
⑶N-n+3叶龄期
水稻拔节开始于顺数叶龄是N-n+3叶龄期。例如,11叶4个伸长节间品种,拔节开始期为11-4+3=10叶。
③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和出叶的同伸同步规则
⑴茎上各节间的伸长、长粗(除穗下节间外)和出叶
N叶(心叶)抽出=(N-1)~(N-2)叶之间节间伸长,第2节间伸长在第1节间伸长后一个叶龄,依次相继进行,节间伸长的同时进行增粗。
⑵节间充实和出叶的同伸规则
N叶抽出≈(N-1)~(N-2)叶间的节间伸长长粗≈(N-2)~(N-3)叶间的节间充实盛期≈(N-3)~(N-4)叶间的节间充实完成。任何一个节间从开始伸长、长粗到充实完成一般需经历3个叶龄期。
⑶不同伸长节间品种节间伸长、充实的同步关系
N叶(心叶)≈N-2叶(节间伸长)≈N-3叶(节间充实)≈N-4叶(充实基本完成)。如主茎4个伸长节间品种,基部第1伸长节间在倒2叶期进入伸长长粗盛期,倒1叶期进入充实盛期,孕穗期进入充实完成期;第2、3伸长节间比第1伸长节间延后一个时期,穗下节间在孕穗期后至抽穗开花前半期进入伸长、长粗期,抽穗开花后半期进入充实盛期。
④节间充实物质来源
N节间充实物质来自N+1叶>N叶>N-1叶>N—2叶。如11叶4个伸长节间品种基部第1节间伸长的物质来自9叶>8叶>7叶>6叶。由此可见,与节间充实养分供应有关的各功能叶片,从一开始起,就处于群体的中下层,改善拔节至出穗期前的群体中下层的受光条件,使中下部叶片叶鞘接受较多的光能,是促进茎基部节间充实的关键所在。
⑤物质输出期
抽穗开花后籽粒开始灌浆,贮藏在茎、鞘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开始分解向穗输送,茎杆重量明显下降,约在抽穗后15-20天,茎的重量降到最低点,为物质输出期,是植株抗倒伏性能下降的时期。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愈高的群体,茎杆输出物质在籽粒产量中的比值有减小的趋势。
3、寒地水稻幼穗分化(长穗期)与叶龄进程期田间诊断技术
①幼穗分化时期的划分(凌启鸿先生)
第一期:穗轴分化期。
第二期:枝梗分化期(包括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分化期)。
第三期:颖花分化期(包括颖花、雌雄蕊分化形成期)。
第四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和减数分裂期(包括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第五期:花粉粒充实完成期。
②寒地水稻幼穗分化的叶龄诊断
⑴穗轴分化期
穗轴分化期完成于倒4叶抽出的后半期,叶龄余数3.5~3.1,形成穗轴及穗轴节。11叶品种为8叶后半叶,12叶品种为9叶后半叶。
⑵枝梗分化期
枝梗分化期处于倒3叶抽出期,叶龄余数3.0~2.1,其中,前半期为一次枝梗分化期,叶龄余数3.0~2.6,后半期为二次枝梗分化期,叶龄余数为2.5~2.1。一、二次枝梗的分化于此叶龄期完成。11品种为9叶期,12叶品种为10叶期。
⑶颖花分化期
颖花分化期倒2叶抽出到剑叶抽出初期,叶龄余数2.0~0.8,其中,倒2叶前半期为颖花分化期,叶龄余数为2.0~1.6,倒2叶后半期至剑叶抽出初期为雌雄蕊分化期,叶龄余数1.5~(0.9~0.8),所有花器官于此叶龄期内分化完成。11叶品种颖花分化期为10叶抽出到长出一半,雌雄蕊分化期为10叶后半叶到剑叶抽出初期;12叶品种颖花分化期为11叶前半叶,雌雄蕊分化期为11叶后半叶到剑叶抽出初期。
⑷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处于剑叶抽出的中后期,叶龄余数(0.8~0.7)~0,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处于剑叶抽出中期,叶龄余数(0.8~0.7)~0.4,减数分裂期处于剑叶抽出的后期,叶龄余数0.4~0,发育颖花,完成生殖细胞的分化发育,并产生配子体;不发育颖花此期末退化。
⑸花粉充实完成期
花粉充实完成期处于整个孕穗期,相当于一个出叶叶龄期,叶龄余数为0~出穗,配子体于此期发育成熟;退化颖花于此期初结束。
⑹颖花数
每穗颖花数的形成,包括颖花数增加和减退二个时期,增加和减退数之差,形成一穗的可见颖花总数。颖花增加期从颖花分化的形态反映是从倒4叶抽出时的穗轴分化开始,到雌雄蕊分化期为止,但有效分蘖期是决定一次枝梗数的奠基期,对颖花增加最多的是枝梗分化至颖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颖花的数量已很少增加。颖花减退期开始于雌雄蕊分化期末,至孕穗始期止,减数分裂盛期是颖花退化的高峰期,退化量一般占总数的20~30%。因此,减少颖花退化也是培育大穗的一个重要环节。
③幼穗期(长穗期)时间确定
水稻长穗期是指倒数第四叶(即11叶品种8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开始至水稻抽穗止的30天时间,其中,8叶与9叶、9叶与10叶、10叶与11叶之间每叶长出约需7天时间,孕穗到出穗1.2个叶龄值,即9天时间,每个叶龄需活动积温135℃左右。
④幼穗分化期识别法
⑴变型叶鞘法
叶鞘由扁变圆,叶鞘棱消失,变型叶的上一叶就是倒数第四叶。
⑵双零叶法
倒4叶与倒5叶两个叶的叶耳套在一起(呈双零),倒3叶伸出时,幼穗分化进入一二次支梗分化,还剩2.5叶到剑叶。
4、寒地水稻根系生长与叶龄进程期田间诊断技术
①稻根生长的一般规律
⑴发根节与发根节位数
稻株分蘖节的每个节上,以及茎基部第一节间下端土内部分的节上均能发生次生根,故稻株次生根发根的总节位数是分蘖节位数加1个,即N-n+1个。如11叶品种发根总节位数是N-n+1=11-4+1=8个。
⑵根原基数与根数
稻根是各发根节位上分化的根原基生长发育而来,根原基数与大维管束数呈正相关,各发根节根原基数量随叶位上升维管束的增加而增加,叶片中维管束数量越多,根原基的数量就越多,根系的数量也就越多,但是,根原基是否能发育生长,取决于发根时的稻株营养状况和外部环境条件。
⑶根的发生动态
水稻的根系拔节期前后根数增加速度明显加快,拔节到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根数增长最快时期,孕穗到抽穗期是单株根数最大的时期,其中,4个伸长节间早熟品种根数最大期在抽穗期。根系具有不断分枝的能力,依次产生一次、二次、三次分枝根,高产条件下稻根可发生五、六次分枝根。根系不断扩展根群的吸收空间,提高根系的总体功能。而且,高一次的分枝根,其生理年龄较低一次的年轻、活性强。抽穗后不断产生多级分枝根是提高结实期群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
⑷根系的纵横发展与地上部株型
从移栽到分蘖末期,水稻根系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耕作层内,呈椭圆形分布;拔节后向纵深发展,到抽穗后根系进一步下扎,呈卵圆形分布,分枝根急剧增多,分布在土壤表层和深层的根系都显著增加,基本完成根系生长;抽穗后根系的80%集中分布于表土0~10厘米土层内,特别是0~5厘米的表土层分布最多,耕作层以下分布很少。适当控制土壤水分,采用间歇灌溉,可促进根系下扎。水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深的,而多是纵向时,地上部分叶片角度小,较大的叶片仍可保持直立,较小的叶片更易直立;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的,而多横向分布时,叶片角度大,较大的叶片更易披垂,这一效应反映在整个结实至成熟期。
⑸根色
稻根有白、黄、褐、黑和水渍状等不同颜色。水稻的新根或根的尖端部分,具有向根际土壤泌氧的能力,把周围数毫米范围土壤中的亚铁氧化成水合氧化铁化合物,沉淀在根外,因而,能使根保持原来的白色。在根的中、基部的老熟部分,泌氧功能减弱,根际氧化圈缩小到根的表面,使水合氧化铁化合物沉淀在根的表面,形成有黄褐色或赤褐色的铁膜。在土壤还原性极强的情况下,土壤中会大量产生有毒的硫化氢、氨气、亚铁类和烷烃类还原性物质,以及各种有害的有机酸,而根系的泌氧能力不足以氧化这类物质,这些物质沉积于根表或侵害根体,使根呈现黑色、青灰色或水渍状。土壤良好的通透条件能提高白根的比例,并不出现黑根、灰根和水渍状根。
②上层根与下层根
⑴上层根与下层根的划分
水稻最上三个节位上发生的根系称为上层根,其余的根系称为下层根。
⑵上、下层根划分的依据
下层根的发生期与分蘖期同步,第一节位的下层根发生于第4叶,与分蘖起始叶龄同步,最上一节位下层根是自上而下的第四发根节位发出的,其发生期处于拔节前二个叶龄期,终止于动摇分蘖叶龄期(N-n+1或N-n+2),与整个有效分蘖发生和穗数的形成同步。上层根的第一节位根始发于拔节前一个叶龄,4个伸长节间品种上层根始发迟于穗分化1个叶龄,结束于抽穗前后,上层根发生于拔节、穗分化同步,与壮杆和大穗的形成同步。11叶4个伸长节间品种下层根发根节位1~5叶节,上层根发根节位是6~8叶节。
不同节位根的数量不同,在生殖生长期(拔节~抽穗)上层根成为根群的主体,上层根的发根节位虽然只有3个,远比下层根发根节位少,但由于根原基分化数量多,发根期稻株物质积累多,发根力强,故到出穗期,上层根的数量已超过下层根的数量,占总根量的60%以上,成为根群的主体。
③上、下层根的作用
下层根是水稻生育前期的功能根系,移栽后及早发根,对促进返青、分蘖、奠定足穗、大穗基础是极为重要的。到了中、后期,下层根虽然居次要地位,但对籽粒产量的形成仍有相当的作用。据测定,灌浆成熟期下层根吸收养分占总量的20~30%,对产量的影响份额大致占30~40%。而且,上、下层根在养分运转上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促进水稻根系的发生生长,提高其活力,不仅对巩固穗数,增加每穗颖花数有显著的作用,而且,对改善株型、延迟叶片寿命,提高抽穗后光合生产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作用尤为显著。
5、寒地水稻结实期的田间诊断技术
①水稻结实期温度与时间
水稻自抽穗至成熟共需45天时间,活动积温850~900℃,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20℃以上,时间是7月25日~9月11日。
②保持根系活力的方法
保持根系活力的方法就是不断往土壤中通气和增加营养,齐穗后进入间歇灌溉,前期脚窝内有水灌水,后期脚窝内无水再灌水,抽穗后30天后再停灌,其目的是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
③结实期各叶对产量的贡献度
叶片
剑叶
倒二叶
倒三叶
倒四叶

贡献度
52%
22%
7.7%
17.7%
0.6%
④结实率
结实率的最大值是发育颖花数的100%。影响结实率的时期,从穗分化始期(倒4叶抽出期)起到黄熟期止。在整个影响时期内,起决定作用的是光合产物(包括倒伏、淀粉贮存积累和灌浆期的光合作用等)供应和配子体的成熟度、受精率两个方面。在不发生倒伏的情况下,最易影响结实率的三个时期是减数分裂期、出穗期、灌浆期。
⑤粒重
粒重决定于二次枝梗分化期(倒3叶抽出后半期)到黄熟期。影响粒重的因素,包括颖壳容积的增长和谷粒的充实度二个方面。从二次枝梗分化期到雌雄蕊分化期的环境营养条件,对颖壳的增大有促进作用,故称促壳期,是提高粒重的基础期。此后直到黄熟期,如遇不良环境和营养条件,也会引起颖壳伸长和充实度下降的问题。最易影响粒重下降的时期是减数分裂期和灌浆盛期。
6、寒地水稻成熟期田间诊断技术
①水稻成熟时间
水稻抽穗后25天,颖壳基本上充满,鲜重达最大。籽粒灌浆时先长长,需7~9天时间,后长宽需14~15天时间,最后长厚需15~25天时间,抽穗后30天进入成熟。
②水稻产量决定期
水稻抽穗前15天,抽穗后25天,共计40天时间,是水稻产量决定期,水稻抽穗后25天时间是水稻产量生产期,后5天是水稻充实降水期。
③水稻成熟期温度条件
水稻养分流停止流动的温度是13℃,是水稻成熟的最低温度界限,平均时间是9月18日;水稻光合作用停止温度是15℃,是水稻安全成熟的临界温度,平均时间是9月11日。

页面版权: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企动力 提供技术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 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9011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