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格格小说大结局: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45)哲学与数学的逻辑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26:47

腾小松画

       罗素获奖的评语是“多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并以此成为人道主义和自由思想的代言人。”

 

                        哲学与数学的逻辑空间

 

          译    名:柏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生卒年月:1872、5——1970、2
          国    籍:英国
          代表作品:《西方哲学史》
          获奖评语:多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并以此成为人道主义和自由思想的代言人。

          柏特兰·亚瑟·威廉·罗素以他天才的大脑在哲学、数学两个领域创造了二十世纪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罗素出生在英国贵族家庭,祖父是著名的自由党政治家,曾经两任首相,父母均系聪明干练的社会活动家。按说,家庭的荣耀该给童年的罗素带来幸福和欢乐,不幸的是,罗素不满4岁父母便相继离去,6岁时祖父也离开了人世,他只有和祖母生活在一起,他的童年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启蒙教育,11岁那年开始学习几何,很快便掌握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从此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18岁进入剑桥大学,起先学习数学,后来又攻读哲学,在校期间得到了他的导师,著名数学家怀特海和哲学家穆尔的谆谆教诲,他由衷地说:“我的任何事情都很顺利。”

          他认为数学和哲学都属于逻辑范畴,都可以建立新的逻辑体系。为了证明他的论断,28岁的罗素出版了《数学基础》一书,初步阐明了“数学与逻辑是同一的”观点,后来他又与自己的导师怀特海合作,着手建立了新的逻辑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们写出了一部巨著《数学原理》,在这部巨著中,他们进一步阐明了数学为逻辑的一个分支,数学概念可以用逻辑概念来定义,数学规律可以根据逻辑学的一些前提来推断,数学定理也可被证明为逻辑定理。

          这部著作不仅确立了数学知识的地位,而且对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罗素早期的哲学观属于“新实证论”的范畴,后来转向逻辑原子论研究,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是罗素在伦敦所做的系列哲学演讲中,那年他46岁。逻辑原子论是现代逻辑和经验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哲学学说,它强调逻辑是哲学的本质,原子命题“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原子事实是构成世界的原始材料,两者彼此对应,世界是原子事实的总和。通过逻辑推理由原子命题可演绎出各种其他命题,所有命题的总和构成语言逻辑体系。

           罗素的这一哲学观点在他的《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和《人类知识的范围与限度》等哲学著作中,均有系统阐述。这期间他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罗素悖论”。这个悖论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理发师挂出这样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你的头发由谁来理呢?”理发师被问的哑口无言。因为,如果他自己理,那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人,但是招牌上明明写着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如果另外的人给他理,那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但是招牌上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发。由此可见,理发师不管怎么说都是自相矛盾的,这种现象就是“罗素悖论”。这个悖论曾经引起过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也带来了学术界的观念更新。

          除此之外,罗素还有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西方哲学史》,全书共分三卷,分别是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作者从哲学的历史的社会的宗教的角度,立体叙述了从公元前六世纪人类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起,直到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把哲学的发展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显示了哲学的发展活力。这部著作语言生动,文笔流畅,具有典型的文学色彩。

          瑞典文学院认为:“罗素的哲学可谓最好地体现了诺贝尔设立各项奖金时的意图和愿望。他俩的人生观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人都是怀疑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两人对当今世界都持悲观的看法,但都共同坚信人类的行为规范终有实现的可能。在诺贝尔基金会设立50周年之际,瑞典文学院相信自己正是按照诺贝尔设奖的精神把这份荣誉授予罗素——多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并以此成为人道主义和自由思想的代言人。”

          罗素不仅是一位学者,而且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他曾多次参加国会议员竞选,但无一次成功。他曾联合爱因斯坦、萨特等许多著名科学家签署为争取和平而合作的宣言,并为此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越战期间,他还组织了一个非官方“战争罪行特别法庭”,传讯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并判其有罪。

          1970年2月2日,罗素98岁的生命历程走到了尽头,带着他的辉煌和荣誉走向了天堂。

 

 

               罗素部分作品年表
               1912年  出版主要著作《哲学问题》
               1919年  出版《自由之路》
               1921年  出版哲学论著《心的分析》
               1927年  出版哲学论著《物的分析》
               1929年  出版论著《婚姻与道德》
               1932年  出版论著《教育与社会秩序》
               1938年  出版《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
               1946年  出版代表作《西方哲学史》
               1948年  出版《人类知识的范围与限度》
               1952年  出版小说《X小姐科西嘉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