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格格剧照:“生老病死”说法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33:12

“生老病死”说法多

 

“生老病死”泛指人的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各种生活与生命的现象。

 

“生老病死”的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一说“生老病死”源于佛教用语,佛家称人的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为“四苦”。《涅槃经》[1]:“八相为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

 

一说源于北宋一些福利设施与学校相邻的巧合。北宋崇宁年间,朝中有旨,令州县设置居养院以存老者,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而当时的吴江,邑小地狭,遂于县学之东的空隙地带,依次设置。当时以众多的儒生们在学,又与居养院、按济坊、漏泽园相为毗邻,故有“生老病死”之说。



[1] 《涅盘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盘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公元418年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但该译本不是《涅盘经》的全译,只是译了原经初分的前五品;二是北凉玄始十年(公元421年)由著名的译经师昙无谶所译的《大般涅盘经》四十卷,该译本首次将原经的完整面目现于中土世人面前;三是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慧严、慧观与诗人谢灵运等根据上述两译本进行改编的《大般涅盘经》三十六卷,又称作《南本涅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