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龙珠第四部百度影音:水木社区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8:30
排它性的知识体系,排它性的知识教育的恶果和表现有哪些?最近看电影时的一些感想。 排它性的知识体系,排它性的知识教育的最终恶果之一,往往是扭曲人性。比如对人性的绝对化理解对事物的二分法理解:要么好,要么坏,而没有意识到绝大多数事物都是好坏同时存在的,利他与利己的本能是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人自身的。对事物的泛道德化评价,只要有人做了些不妥当的事情,就立即怀疑起对方的道德,甚至直接将其判为不道德,而不是以‘他的这种行为也许仅仅是一种利己本能而已’,是因为利己的本能而导致他犯了一时的错误而已来理解(加上体制的漏洞和一时的氛围),就是一种扭曲、偏激的心理。
此外,直观的表现可能就是价值观的扭曲和价值观的偏激了。一个好的影片是挖掘人性冲突的,挖掘人性中最真、最纯、包括最恶的东西的。而不是一边倒地、截然地将人分为好人/坏人两种,分为君子/小人两种,或是又从歌颂道德、歌颂无私奉献摆渡到以崇拜权力、崇拜金钱为核心观念,总是在事物的两个极端来看问题。挖掘人性,反映人性冲突,反映人性是如何被扭曲的电影往往可以打动评委也打动观众,但以扭曲的价值观和偏激的价值观来拍摄的电影,也许能迎合部分观众却绝对赢得不了评委。
这么多年来,也许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道德包袱施加得过于沉重了,凡事习惯性地追究到道德层面,习惯性地将人截然地分为君子/小人这么仅仅两种,这也许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个最大弱点之一吧。孔子说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也许他也在晚年意识到过于执着于君子/小人的划分、过于执着于高尚道德的刻意修养,是种不可达、不人性的做法么?道德原本是用来协调文化冲突,提高文化间的包容性的,因此讲道德的中华文化原本是最为包容的文化,但当对道德的评价标准单一,对道德的过度崇拜,和对道德的狭隘、偏激理解之后,这种道德却反过来成了降低文化包容性的推动力了。
凡事不能过头,过于执着于对高尚道德的崇拜,容易走入人性扭曲的误区,产生排它性的品格(强迫症的一种?),过于执着于物质利益、利己本能的满足,也容易走入人性扭曲的误区,容不得他人谈道德(也是强迫症的一种?),这也算是种辩证法吧。
看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真正的自由,历史积淀给予我们的道德包袱有些太沉重了、偏激了,少说道德,少提君子/小人,以法律、规章为行为规范,其他随性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有时候看看国外的影视片,再对比国内的影视片,什么是自由人,什么不是自由人,什么是独立人格,什么不是独立人格,可以被对比得很强烈。法治,的确是件共赢的事,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只有在法治下,在规矩下,群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各自自由。
以上是最近看电影录像时的胡思乱想,就当是涂鸦的随笔吧。当然有些想法是以前就有的,只是最近思考得多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