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元甲演过猴子吗:官场“酒文化”酿出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1:56:29

官场“酒文化”酿出了什么(编辑视线·关注公款吃喝①)

赵蓓蓓

2012年01月10日06: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人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已经事实上跻身奢侈品行列。“酒兴”如此这般地畸长,并未使酒之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与歪风邪气越走越近。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场,充斥其间的,是浓浓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有民谣为证: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穷也罢富也罢,喝罢!兴也罢衰也罢,醉罢!”

  “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

  酒喝到这份儿上,还有何文化可言?!

  当下官场,不仅几乎是无酒不成席,而且是无好酒不成席。因为是公款吃喝、公款招待,用不着掏个人腰包,所以,酒要档次高,才能显示规格高;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显示热情。酒不仅被用来勾兑感情,还被用来勾兑业绩、利益、权力甚至情色。有这样一种“理论”:只要没把公款装进个人腰包,吃了喝了算不了什么,有不少人对于在官场多年“吃了个肚儿圆”颇为坦然。

  酒本是一种以粮食、水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或勾兑而成的神奇之物。自古以来,人们用“琼浆玉液”、“陈年佳酿”来赞美酒的品质。酒文化被视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有人这样描述酒的文化之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红酥手,黄滕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酒有酒义,亦有酒谋。酒谋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把酒作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在酒风日盛且越来越被庸俗化、低俗化的今天,酒这种醇香清澈之物已被腐败的官场文化“发酵、蒸馏、勾兑”得面目全非:有人设高档酒宴取悦上级,有人以酒送礼谋取私利,有人用劝酒灌酒罚酒作为一种乐趣,有人把命令下属喝酒视为一种权威,有人因嗜酒醉酒而忘乎所以、不理政事、贻误工作、丑态百出,有人不想喝酒陪酒却欲罢不能、痛苦不堪,有人因终日陪酒而伤身害体、家庭不和甚至“以身殉职”,每年因公款吃喝而糟蹋的食物、浪费的钱财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中国酒文化特别是腐败官场的“酒文化”已经堕落到什么地步,是该清醒地思考一下了。酒可怡情,亦可丧志,还可亡国,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整治公款纵酒刻不容缓(编辑视线·关注公款吃喝②)

刘建华

2012年01月17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一位企业界的朋友曾给我讲过他差点为酒丧命的事情:若干年前,他们厂子要从外地拉一批货物,由于要不到火车车皮,货物迟迟运不过来。无奈,他带着手下人赶赴某地,通过关系找到铁路局批车皮的负责人并设宴招待。席间,该负责人半开玩笑地说,车皮太紧俏了,哪儿那么容易批给你们。这样吧,一杯酒一个车皮,你能喝几杯,我就批给你几个车皮。企业界的朋友本没有多少酒量,但为了要到车皮,他一咬牙一闭眼,一口气连干了七八杯(一斤左右),当场晕倒后被立即送往医院。醒来后医生告诉他,再晚点到医院他就没命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领略到当今酒场的某些“规矩”,一是你求我办事,你就得好好表现,喝酒必须到位;二是我让你怎么喝你就怎么喝,我才有面子;三是让你知道,找我们办事,你没有喝趴下还能走着出门,那不是太便宜你了?!

  从这两期读者来信版刊登的文章可以看出,饮酒风在公款的“助燃”下已“走火入魔”,酒不光用来满足口腹之欲,它常常成为人们手中的“工具”,或是权力的表达,或是利益的牟取。说是“感情深,一口闷”、“酒逢知己千杯少”,但在公款吃喝中,有几个是为了深厚感情和知己而开怀畅饮的?

  当酒总与公款公务扯在一起,就变了味。喝酒到位事情才能办到位,喝好就是喝倒,不喝酒就是不给面子,不劝酒就是没诚意,“酒量是能量,酒瓶见水平,酒风看作风”等等不良酒风刮遍东西南北。白天上半场,晚上下半场,一场连一场,不醉不散场,直喝得昏天黑地。在“只要不往兜里揣,吃喝不算啥,纪律挨不着,法律管不着”的思想“引领”下,各地公款吃喝攀比、奢侈之风越来越盛,甲单位吃喝一顿两千元,乙单位闻之必花五千元,丙单位放言,我们光喝酒就得五千元。原来说公款吃喝一顿吃掉一头牛,现在一顿吃掉十几头牛不稀罕。报载,广东省陆丰县部分官员的一顿公款吃喝花费了15万元;被法院判处死缓的中石油原总经理陈同海,每月公款吃喝玩乐金额高达120万元,日均4万元。公款吃喝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优良传统是艰苦奋斗。然而,这种白吃贪喝、胡吃海喝的不良之风,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党员干部的良心,吞噬着党的优良传统,吞噬着国家的财富,吞噬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感情!

  公款大吃大喝滋生腐败,使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深恶痛绝,重拳整治刻不容缓。
 

“嘴上腐败”应尽早入罪(编辑视线)


几年前就有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时至今日,这一状况仍未见好转。因为,我国不仅有着庞大的行政机构,还有着令世人瞠目的公款吃喝、公款消费。

  尽管多年来,全国上下公款吃喝的数据从未被准确统计、完全公开过,但其耗资之巨、浪费之大却尽人皆知,因为,看看大大小小的餐厅特别是高档餐厅里从未间断且数量日增、档次日高的公款宴席,查查公务员近年来多发的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职业病”,想想地方政府难以遏制的“土地财政”冲动就知道了。

  为何地方政府热衷于搞“土地财政”?很大程度上源于地方的财政“饥渴”。而造成地方财政“饥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公”消费,其中包括公款大吃大喝等造成的巨额“接待费”。公款吃喝、公款接待成地方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多年来已是不争的事实。每年数以千亿计的公款吃喝费、招待费、占财政收入两三成甚至更多的行政经费,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上亿贫困人口的国家意味着什么?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不难得出结论。此外,国有企业中公款吃喝、公款消费所造成的巨大浪费及国有资产流失,也成近年来的突出问题。更为可怕的是,现实中,公款吃喝、公款接待成了个“筐”,一些掌握公权力者什么都敢往里装,有人虚开发票中饱私囊,有人假公济私满足私欲,有人借此大肆行贿,有人吃喝玩乐洗浴嫖赌全报销……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接待带来的腐败,严重腐蚀着党和国家以及社会肌体,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及浪费,严重侵害了公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是句众人皆知的话。实际上,公款大吃大喝既是贪污,也是浪费。所谓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我国法律上是被定为贪污罪的。贪财贪物是贪,贪吃贪喝就不是贪?用公款超标准地大吃大喝,显然属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因为,所有公款,无论是政府税收还是卖地收入,都是公共财产,政府的责任是受人民委托管理、使用这些公共财产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众需求的。占用、耗用公众财产来满足少数公职人员公务之外的口腹之欲,这不是贪污是什么?再说浪费。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没有公款大吃大喝不浪费的。那餐桌上饭菜堆得小山似的,就餐者酒足饭饱后剩菜满桌、酒瓶成堆的,大都是公款消费,每年由此造成的资金、资源浪费难以计数,我国也因此成为泔水大国,以至于地沟油泛滥成灾,连政府机关食堂也未能幸免。

  多年来,中央禁止公款大吃大喝的文件发了不少,但公款吃喝之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几十年前领导干部下基层自掏腰包吃饭或交“伙食费”如今已成“天方夜谭”,工作餐“四菜一汤”的规定也成一纸空文,下级单位出钱接待上级单位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似乎已成当今公务往来中的“铁律”,无人敢破也无人能破。或许是因为“下基层”成本很低“好处”不少,一年到头,全国各地各类检查团、考察团、调研团、考评团多如牛毛、络绎不绝,让基层不堪重负,头痛不已,许多基层领导干部不得不每天奔走于各种饭局、盛宴之间,也有不少人沉湎、沉醉、沉沦于觥筹交错中,成了“酒囊饭袋”,还有一些人肆无忌惮地挥霍公款,腐化堕落。

  无论从法理讲还是从现实看,“嘴上腐败”都应尽早入罪,因为,医治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的社会毒瘤,亟需入刑治罪这剂猛药。关于这一点,有太多国家的经验可以证明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