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仪:你也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7:50:20
你也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2011-07-03 04:26:59) 标签:

六根

六尘

记忆力

心意

相应

过目不忘

经络

脉轮

分类: 中医扫盲 第一次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Der Musikverein)听莫扎特交响乐,我对身边的人笑称,莫扎特的音乐,在艺术家们的完美演绎下,彻底地清洗了一遍我肮脏的灵魂,我要把每一个音符都带走。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儿夸张,但是这么美的音乐,“过耳不忘”才不至于暴殄天物。事实上,“把每一个音符都带走”是有可能的,人类不仅有“过耳不忘”的能力,还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乃至“过”鼻、舌、身、意等都“不忘”也是人人本有的能力!前些天在回复一位博友的评论时,胡涂医开玩笑问这位朋友要不要学学这个过目不忘的能力,结果引来好几位凑热闹的。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干脆专门写篇文章谈谈。当然,对“记忆力”的深入了解,是修习古传中医的必经之路,不可不察。

要弄明白“记忆力”是怎么回事,就得搞懂烦恼是如何来的。——所以说,深入认识记忆力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烦恼,而减少烦恼,正是修习古传中医的必经之路!古传中医与世传中医的一大不同之处,就是古传中医越学越少烦恼,“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才是正统中国文化的学法!世传中医则像其它医学,往往让人越学越多问题。

那么烦恼是如何来的呢?相信大家每天都或多或少有些烦恼,想过这个问题吗?烦恼是谁给你的?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专家们也有许许多多的说法。熟读我前面的文章——尤其是那篇《中医本质探微 8 —— 全凭心意用功夫》的读者,应该悟到了,烦恼与快乐,均来自于我们的心念!所以胡涂医在《医家秘传——治疗“抑郁症”妙法》一文中才郑重其事地提醒大家要学会“转念”,把一切事情往好处去想——其实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呢!

问题是,很多人虽然也想着要“不起烦恼”,可就是“烦恼不断”!比如常常有朋友问我,平时还好,一到了要用功静坐或站桩的时候,越不想去想事情,越是念头纷飞,各种念头纷至沓来,烦恼不堪。考试前越是想去记住一些公式或单词,越是记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还是“心意”!我们时时刻刻均跟我们的“心意”厮混在一起,却对他老人家所知不多,这就好比我们口袋里揣满着瑞士银行的各种信用卡,却天天发愁没钱吃饭。

心意,或者说念头,都是依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作用,才能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加以分别。对于我们喜欢的,起“贪爱”,对我们厌恶的,起“嗔恨”、“厌恶”、“排斥”。这些贪爱或嗔恨,一天到晚,随着六根门头死缠烂打,摄取外面的六尘的境界,不断起分别、染着、爱嗔??比如,这个东西好吃,这个味道不好,这首歌好听,那首歌难听,张三美丽,李四丑陋,等等。我们的心意就像孙猴子,一蹦十万八千里,就是没有办法静止下来。除了六根对六尘的境界所生起的分别、染着、爱嗔之外,我们常常会“自然”地生起对于六尘中的某一尘的爱恨情仇,比如,有人“天生”爱喝茶,有人打死不喝茶,有人喜欢粉红色,有人最怕粉红色,有人爱小动物,有人怕小动物??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心意的“种子”或者叫“习气”使然!——不用我多说大家想必也已明白,这一切,都障碍着是我们去把心安下来!心若安不下来,怎能“过目不忘”呢?

以上说的,是一番道理,悟性好的人,可以领悟出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了。不过光明白这一点,还难以弄明白记忆力是怎么回事儿。其实我们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不论好坏,凡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经历”过的任何事,都会成为我们“记忆力”的一部分。从佛家的唯识学角度来看,心念的这些行为、动作、言语,就是我们的“有表业”。现行的“有表业”回熏到我们记忆的“大硬盘”——第八意识(即“阿赖耶识”),成为这个有无量无边“存量”的大硬盘、大仓库的一部分,储存起来后“永不消失”!—— 换句话说,我们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听所说??一切的一切“经历”,其实都是“过目不忘”的!不仅“过目不忘”,过“耳”也“不忘”,过“鼻”也“不忘”,过六根中的任何一根都不忘!所以我才在之前给一些博友的回复里说,“过目不忘”的能力人人都有,无人不无!

我们的这个“大硬盘”中,记下哪一类的东西最多,哪一类的东西就会经常显现出来!比如我们平时常说的哪一类话、常做的哪一类事比较多,在“大硬盘”里的记忆力就比较强,就比较“印象深刻”(藏传佛教叫“铭印”)。这类“印象深刻”,如果是针对某个人,我们就喜欢常常去找这个人或想起这个人(情情爱爱都是这样),如果是针对某件事,就喜欢常常做某件事(比如打电脑游戏),如果是针对食物,就常常喜欢吃某件食物(比如毛主席对红烧肉),如果是针对衣服,就喜欢常常穿那类衣服??总之,过去的”印象深刻”会“不由自主”地驱使着我们去做各种各样的事,许多人有时明明知道是颠倒梦想,还是一条路走到黑,所以佛陀不无感慨地说“众生颠倒,以苦为乐”。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扫盲一下传统文化里的一个名词——“相应”。这个词对一般读者可能还很陌生,在古传中医里,弟子如果要从明师们那里得到那句“真传一句话”,就必需与师父“相应”,才能完成理、法、能力等的“传承”,否则就算得了任何一句秘诀也没啥大用,也还得辛辛苦苦去熏习、去训练!“相应”,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师徒之间的“发射与接收装置”微调到拥有完全一致的波长、波段、频谱、频率,“传”和“承”才能完成!当然,这个“微调”的过程,在以前的医家是很考验人的,师父会狠狠地磨你很多年,磨性多年,传承完成之后,才“苦尽甘来”。这说的是医家的“相应”,多年前我在郑州拜会上巨下赞老和尚的再传弟子(去年的文章里提到的可以“单衣过冬”的那位),他就透露过其师门真传的方法就叫“上师相应法”,可见医道与佛道之理是相通的。顺便提一下,常有朋友问,为什么中医和道家说的是经络,佛家说的却是脉轮?理解了“相应”,您是否也理解了为什么古中国的医道两家“看到”的是“经络”,古印度和西藏看到的却是“脉轮”?——“传承”不同,“相应”就不同!人身无处不气路!

“相应”这个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忆力。我们的“大硬盘”阿赖耶识里储存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事,当我们见到(遇到)现前的外境时就自动地把这些外境(即色、声、香、味、触、法)吸收进来,并飞速地在大硬盘里“扫描”,如果我们过去曾经经历过相同的、类似的东西,那就“相应”!遇到“相应”,心理就起“波澜”。好比贾宝玉遇到林黛玉,一眼望去就觉得“这个妹妹很面善”,似曾相识,觉得投缘。顺便说一下,缘分,说到底,还是与过去(比如说前世——假如你相信有前世的话)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相关!所以大家要多多广结善缘,结善缘,不攀缘,往后的路才多些助缘少些障碍。

我们不断的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去吸收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回来,再跟原来储存在大硬盘阿赖耶识里的记忆作比对,“相应”的就欢喜、染着、贪爱,不“相应”的就排斥、打压、讨厌甚至破坏,从而不断地制造各种各样的“烦恼”——身、口、意的贪、嗔、痴行为,这些行为又马上被大硬盘储存变成“记忆力”,成为阿赖耶识的又一部分,一直到这辈子结束了,我们平时做得最多、最强大的那部分“记忆力”,那个巨大的力量,再牵引我们去开始下一回生命??没有休止的轮转下去??想想都觉得人生如火宅,得赶紧积累功德出离苦海,所以“没文化,真可怕”也不全是说着玩儿的:)

忽悠了这么多,不知大家对哪些东西“印象深刻”?还要不要学“过目不忘”的能力?

“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子时到了,睡觉去。

胡涂医
2011年7月2-3日
http://blog.sina.com.cn/real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