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猜女儿综艺资源:参观茅盾故居纪念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27:29

茅盾故居一览

图文·陈仁江

   说到中国现代的大作家,除了鲁迅,恐怕就数茅盾了。我上大学学的是中文,自然对茅盾毫不生疏。读茅盾的小说,深感先生揭示社会现实的深刻和严肃。当今中国文坛能与茅盾比肩的,不知有没有?

   茅盾先生的故居据资料介绍有两处,一处在乌镇,我去看过。那里其实是茅盾的祖居,茅盾在那座江南古镇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以后虽然回去过,修缮过内室,写过小说,但主要的创作并不在乌镇。茅盾故居,另一处在北京,也就是我今天写的这个地方。茅盾的晚年在这里度过,辟为故居纪念馆后,内面陈列了茅盾先生生前的大量实物和图片等等,去看后,对茅盾的一生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北京南锣鼓巷有好几个胡同与它相连,其中之一是“后圆恩寺胡同”。如果从南锣鼓巷进到这个胡同,13号就是茅盾故居,几乎就在巷子口。而我们是从胡同的另一端去故居的,一路走去最大感觉是幽静。胡同里行人寥寥,车也很少。这与胡同外大街的喧闹形成强烈反差。

  胡同里还有一些老建筑,比较明显可见的是“镶黄旗官学建筑遗存”。

经过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来是一所小学。

凑近门缝瞧瞧,内面也如王府一般。只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毛体题词让它回到了现代。


     胡同里太清静了,茅盾曾担任过文化部长,这里过去不知是否也是这样清静?

 近在咫尺的南锣鼓巷,从早到晚都是热闹的。而近在巷子口的茅盾故居却少有游人问津。


     茅盾故居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为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78平方米。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


我们走进去,传达室里的人头也不抬。大约游人不多,管理人员懒得搭理我们。

北京“茅盾故居”,为邓颖超所题。乌镇“茅盾故居”,为陈云所题。我看了好一会,想不出为什么要请这两位领导人给茅盾故居题字?

   茅盾一生创作颇丰,可是引人深思的是:这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他的代表作都产生在上世纪30-40年代,这与中国其他几位大师比如老舍、曹禺、巴金等等的情况几乎一样。

茅盾半身塑像,其规格与其他我看到的名人纪念馆相同。

四合院的格局我很喜欢,因为特别适合居住。





 

   按照茅盾生平,展室内陈列了一系列图片文字板块。如果仔细阅读所有板块内容,任何一个对茅盾完全陌生的观众也能初步了解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了。

   茅盾工作室和卧室等都是封闭的,这和其他名人故居一样,都只能在外面看看。

走出茅盾故居,重新看到一片寂静。





    走出胡同,很快就来到今天北京很著名的南锣鼓巷。走在保持着元代风貌的南锣鼓巷,看着中外游人兴高采烈的样子,茅盾先生如果仍住在他的四合院里,仍然健在,他会不会写出一部当代的《子夜》呢?


【网摘】后圆恩寺胡同

   茅盾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在《北平庙宇通检》中,曾说此处有座圆恩寺,"元至元间建,历代屡加修葺"。随着岁月更迭,圆恩寺早已不见影踪。记者在这胡同的中部一眼就看见了"茅盾故居"。门外钉着三四块牌子,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东城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的,还有一块簇新的银灰色牌子上写着"茅盾故居简介"。茅盾先生一生在三个地方居住过。细分之下,乌镇是他的第一故乡,他在那里出生并接受小学教育。上海是他的第二故乡,在那里他用笔名“茅盾”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幻灭》。北京则是茅盾先生的第三故乡。在北京,茅盾从一位文学创作者转型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领导者,直到他1981年的生命旅程结束。

  解放初期,茅盾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屡次邀请之下,担任了新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长,住在文化部宿舍大院的一栋三层小楼里。后来因为年纪大,上下楼不方便,茅盾与家人便找到了现在后圆恩寺的这一处房子。

  这是一座百年老院,从院里老屋上的两层檐椽来看,清朝时住在这里的至少是个四品以上的官员。但因为房子历经民国及解放后的使用,被人为改造成了更适合居住的宽敞家院。从前院到后院并没有二进门,而是通过前院东北角一小截青砖砌的小过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