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杀比赛策划:王琦:识体质、辨脏腑--综合把握健康状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9:24:36
琦:识体质、辨脏腑--综合把握健康状态
www.sh.xinhuanet.com  2008-12-26 10:29:04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人的健康状态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反映的。其中,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它通过人体形态、功能和心理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全面地体现在人体形态和功能的各个方面。同时,人体又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完成统一的功能活动。因此,个体健康状态的整体趋势表现为,由时空、遗传、饮食结构与心理等多因素构成的不同的体质特征;个体健康状态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为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变化。由此可见,把握个体的健康状态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辨识体质入手,通过了解不同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和反应状态,分析体质的不同偏颇状态;另一方面是从脏腑辨证入手,通过脏腑表现于外的"象"来把握内在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衡状态。识体质、辨脏腑综合运用,才能全面把握个体健康状态。
一、体质辨识层次
1.什么是体质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事情:有人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了火锅,第二天脸上长了包。那么多人都吃火锅,可能只有一个人长包了。夏天吹电风扇,一个人说再开高一点,有的人说再开低一点。同样是吃东西,有人吃了冰箱的东西就要拉肚子,有人则喜欢吃凉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每个人对自然界感受的程度不一样,事物应对的情况也不一样。
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2.9种体质分类
所谓9种体质是指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首先,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差异现象具有四个表达特征群,即体质特征可以从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反应状态四个方面表达。形态结构指可以观察的躯体形质特征群,生理机能指特异的生理信息,心理特点指性格、情感等心理方面的特征群,反应状态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特征群,通过这四个特征群对体质现象比较分析、甄别归类。比如,痰湿体质的人,形态结构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生理特征多见皮肤出油较多,汗多,汗粘,眼胞轻微浮肿,容易困倦等,心理特点以温和稳重多见,在反应状态上对梅雨季节、潮湿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以四个特征群作为划分体质类型的标尺,我们将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其中,一种是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的平和质;另外八种是阴阳气血失衡,具有不同表现特征的偏颇体质。比如气郁质的人,像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一样,见到落花,心生惆怅,发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慨,这种体质的人,都有一种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的情感特征;阳虚质的人呢,因为阳气不足,会有怕冷,手脚发凉的特征,不但不喜欢吃凉东西,甚至夏天进了有空调的商场就会觉得肚子不舒服。9种体质类型及其形成的概念系统,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明确体质类型,有助于把握不同体质的患病倾向,而使预防与治疗措施有的放矢;有助于个体化养生保健的实施,针对个体的体质特征,通过合理的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护、形体锻炼等措施,改善体质,强壮体魄,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目的。
当代中国人群的体质类型是否能分为这9种呢?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带领973课题组设计编制了《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该标准的研究制定先后受到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已被认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此标准作为客观的分类工具,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人群中确实存在9种体质类型,并从微观水平探索了体质的生物学内涵。通过对9种体质的辨识分类,指导个体化调护方案的制定。
3.体质辨识与"治未病"
(1)体质三级预防概念体系
我们提出"体质三级预防概念体系",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为从大面积人群治未病角度提供方法与途径。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如痰湿体质易感湿邪,易患痰湿为患的疾病如眩晕、胸痹、痰饮等。因此,对于具有偏颇体质而未发病的人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积极改善偏颇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也就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对于理化指标正常,但身体确有不适感觉的亚健康人群和理化指标处于临界状态的人群,如高血压临界、糖耐量低减等,现代医学往往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根据体质类型建立辨体防治方案,对高危人群进行方药干预,纠正体质偏颇,从而达到对相关疾病预防的目的。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者,及时治疗,防止发展。注意患者的体质差异有利于确定证候的变化趋向。证具有变化的特征,证的变化趋向是由体质决定的。因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应时时注意到体质对证候的制约与影响,从而掌握证候的转变规律,更好地为治疗服务。在治疗中注意积极改善患者的偏颇体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证候,治愈疾病。
目前,这一概念体系已应用于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及治未病健康大讲堂等活动。
(2)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体质辨识主要包括辨识体质状态,即强弱胖瘦、年龄长幼、南北居处、奉养优劣等,以及辨识体质分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把握三个重点:实践"治未病"的核心--健康管理;实践"治未病"的目的--健康保障;实践"治未病"的基础--健康文化。
①应用于"治未病"健康管理
治未病实际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健康评价,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改善目标,选用针对目标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失调的内在依据。同时,正是由于体质的不同,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目前的健康体检,多是进行西医理化检查,将指标异常作为健康不健康标准,在加入体质辨识后,对指标正常但已是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能够进行早期干预。比如,一个人肝功能是好是坏,这些仪器可以查出来,一个人焦虑,这些是仪器查不出来的,体质辨识是补充了机器不能够做到的那部分,有些早期病理信息比机器辨识更提前了。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多家"治未病"中心(上海曙光、长海、岳阳医院,广东、浙江、广西、江苏、海南、江西、福建等)均应用9种体质分类建立体质辨识中心、体质健康调养方案。过去在医院只有疾病档案,现在,随着服务功能拓宽,医院也有了健康档案。实践证明,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的服务普遍受到群众欢迎,显示出广泛的需求。
②应用于"治未病"健康保险
以往的保险或是针对意外伤害,或是针对重大疾病,均是一种事后补救的形式,虽然能够得到经济上的补偿,但不良事件对精神和身体造成的损害是无法弥补的。
昆仑-炎黄健康保险公司将体质辨识治未病的理念融入健康保险之中,把对被保险人的疾病损失的事后补偿和对他的个性化全程健康管理结合起来。既使被保险人获得了真正的健康效益,也降低了健康保险的风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种健康保险新理念的核心是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体质为本。目前,开展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多项业务,客户群体不断扩大,这种新型的卫生保健保障模式,使体质辨识进入健康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
③应用于传播"治未病"健康文化
治未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人享有健康,而这种广泛的群众性实践活动,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传播体质辨识治未病的理念和知识,首先做到人人知晓治未病。
我们在全国多个地区(北京、江苏、广东、河南、河北、浙江、江西、云南等)进行体质辨识治未病的相关讲座和讲学,听课的有部级领导、企业员工、各级中医院医生、社区保健服务人员等达2000余人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北京青年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教育台、北京电视台等对体质辨识治未病与养生保健进行深入宣传,普及到广大民众之中,使体质三级预防思想形成广泛的社会实践。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人民政府推出的《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以体质保健指南为首篇,在北京市发放500万册,并翻译为英文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向国际社会推介。
开展体质辨识"治未病",使传统中医学从"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阶段进入群体预防阶段,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精神,对中医预防医学方法的充实、具有特色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脏腑辨证层次
1.什么是脏腑
中医学对脏腑的认识不同于西医学的同名脏器,具有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如中医藏象学中的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中医藏象学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这是因为中医的脏腑概念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与功能综合的概念。如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主血脉,基本上等同于现代医学的循环功能;另一功能是主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在现代医学中认为这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但在中医学中则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
2.脏腑是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关系,把人体各部分组成一个既分工又合作且与外在环境相通的有机整体,并借用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人体的整体性。脏、腑、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以维系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实质上就是这种平衡协调、整体统一遭到破坏的结果,因此预防与治疗就是旨在调整脏腑之间紊乱的状态,以恢复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人体与外在环境的整体统一。
3. 五脏系统病证诊疗体系
因为脏腑是构成人体的一个有密切联系的整体,因此,建立五脏系统病证诊疗体系,将整个人体分为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即心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肝系统、肾系统,以五脏系统为核心,无论是外感病证、内伤病证多可归属于系统之一,或系统兼病。
如依据中医学肝的概念,肝藏魂,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等,并不全部固定在肝的结构上,而是定在这类特定的功能结构单位上。因此,肝系统的疾病群不仅仅是肝癌、脂肪肝、肝炎,也包括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病变如乳腺疾病、阳痿,肝失疏泄所导致的精神、情志病变如失眠、抑郁、梅核气等。
综上所述,通过体质辨识,明确体质类型,易患疾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并结合脏腑功能变化的特征,找准预防措施的落脚点。所以强调"识体质"、"辨脏腑"相结合,有利于综合把握个体健康状态。




>>>更多专题报道<<<
编辑推荐
图片中心iframe
3+1iframe
(责任编辑: )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