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铁十字旗:我们该如何度过暑热的天(罗大伦博士) 中医教你如何解“暑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15:48

       现在开始真正的热天了,全国各地的高温此起彼伏,北京这两天热得快到四十度了,我甚至觉得,在北京生活和在上海生活没有大的区别,都是一个温度嘛。

那么,在这种天气里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样的天气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天气,到底有哪些特点。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此时的热,和前些日子的热可是大有不同了,为什么呢?原来,在中医里面,对节气的变化很重视,这个热的天气,同样是热,但是随着节气的不同,会出现两个叫法,在夏至之日以前,那是温,在夏至日以后,性质就变了,就叫暑了,《黄帝内经》里面就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所以,我们在给外感六淫定义的时候,对这个暑邪的定义就是:“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成为暑邪”——《中医基础理论》,其实,这个定义里面有个问题是说的不对的,就是暑有的时候兼湿,有的时候没有湿,反而还燥。

定义明白了,但是我们总不能靠定义来看病、养生,我们要切实地了解暑这个玩意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原来,这个暑就是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是非常热的,暑为阳邪,是盛夏炎热的火热之气所化,阳邪伤人体的什么呢?阳邪最容易伤的,就是阴津。

这个时候,我们有阴虚的人就开始感觉不舒服了,有阳虚的人,反而觉得很舒服,前几天有好几个患者跟我说,说这些天北京天热,别人都受不了了,我怎么就觉得那么的舒服呢?我回答:你原本阳气不足啊。

阴虚的人,日子却没有那么好过了,因为体内的阴津本来就不足,此时又开始大量的出汗,热气熏蒸,结果导致身体很是不舒服,有的人开始脾气烦躁,有的人血压升高,本来有的病开始又反复的情况。

就是一般的人(中医所谓的平人),也会感觉不舒服,人变得很困倦,出汗后口渴,总想喝水,但是喝了很多的水以后,肚子又胀。

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样的日子呢?该如何补充我们的阴津呢?

首先,使劲的喝水是不可取的,这个时候,很多人往往喝入大量的水,有的人直接喝很多冰镇的水,越凉越好,结果,此时反而出现了很多人体内水湿过剩的情况,这两天,我就遇到了好几例患者,本来身体好好的,就是喝水多了,风一吹,反而出现了暑湿感冒,用了三仁汤后,患者出了一身的汗,病就好了,这从反面也说明,他们的这个病,是从水湿上患的。

其实,此时补充津液要巧,我们可以从食疗的方面来下手。

在食物里面,有很多是可以滋补阴津的,比如瘦猪肉(不要排骨肉),很多肉类都是聚湿生痰的,但是猪肉如果熬汤,却可以滋阴,这是清朝温病学家王孟英发现的,他发现炼铁的工人,面对着火炉子,大夏天的,居然能够挥汗如雨地干活,还不感觉有多么的口渴,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仔细一问,原来这些工人用瘦猪肉,熬水,撇去上面的沫子,然后喝汤,就能止渴,王孟英这才发现,原来瘦猪肉有这个功能啊。

那么,我们现在在做饭的时候,可以用一点瘦猪肉,比如一二两,然后放入一段切好的莲藕,因为藕是凉血滋阴的,如果可能,可以放入十克的生地黄(因为生地滋阴凉血),如果可能,还可以放入几片西瓜皮里面贴着绿皮的白瓤(这在中医里面叫西瓜翠衣,也是清暑的好东西),然后熬汤,这样,等熬出来的汤放温了以后,就可以作为我们吃饭时候的汤来喝了。

此时,在那种烈日炎炎的天,以前我看到过的藕汁和梨汁等饮料,倒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在这些日子里面,暑还会以另外的一种情况表现出来,前面我讲的情况是烈日炎炎的暑,可是,有的时候,天气还是变得潮湿,闷热,就像前几天北京的桑拿天一样,也很热,此时也有暑,但是此时还有湿,这就叫做暑湿,这是一种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天气,而且,这种天气的危害更大,很多人会因此而病的。

在这种暑湿的天气里面,我们一定要注意,尽管我们也非常的口渴,但是我们不要无度地饮水,尤其是冰水,最好是常温的就可以了,在这个时候,很多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会觉得很难受,甚至犯病,还有一些皮肤病的人,此时会病情复发,这都是因为暑湿捣乱的缘故。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怎么来去除这个暑湿呢?

原来,暑湿结合在一起时很难办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湿气给去掉,那么,依附在湿气上的暑气也就无所依托了,也就容易散去了。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调理身体。首先,在做饭的时候,大家可以放入一把薏米,就是薏苡仁,这个药其实也是粮食,古代都是给皇上吃的米,它有去除湿气的作用,著名的方子三仁汤里面一味主要的药物就是薏苡仁。同时,在喝饮料的时候,可以选择杏仁露,因为杏仁是开肺气的食物,肺气一开,则全身的气机就都流通了,那么水湿也很容易散去了。

如果是在做菜的时候,那么可以事先买点白蔻仁,药店一般都有卖的,菜市场也有卖的,回家后拿出几个,捣开,炒菜的时候放入,也可以起到行气化湿的作用。

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感冒,那么很可能就是暑湿感冒了,要注意看自己的舌苔,如果发现突然变得白厚,或者是白苔满布,这就说明是湿气重了,此时可以和医生商量一下,看看是否该用三仁汤了。

这个三仁汤的方子是:杏仁十二克(捣,后下)、薏苡仁十八克、白蔻仁六克(捣,后下)、法半夏六克、厚朴六克、竹叶六克、通草三克(方子里面的滑石我给去掉了)。我用它来治疗暑湿感冒,疗效非常的好,还有就是这种桑拿天出现的皮肤病,用此方的疗效也非常的好。

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位朋友,就是在这个桑拿天,胳膊上出现了很多的红点,在皮肤中若隐若现,很恐怖,不知道是什么,一片片的,用了涂抹的药膏无效,我根据天气的特征,给开了三仁汤,患者自述,服药后出了一身的汗,然后第二天这些红点就消失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暑湿的天气里面,大家都容易贪凉,但是很多风湿病也就是在此时患上的,因为此时毛孔开张,本身天气就是湿气重,如果再突然进入寒凉的地方,很容易造成错综复杂的风湿病,这是有先例的,大家可以注意,不要过分贪凉,尤其是类似地下室等阴冷的地方,不可久留。

 

另外提醒,这些去湿的方子,孕妇不能服用,如果服用,需要医生具体指导,因为有的药的药性是下行的,大家自己是无法判断的。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罗大伦博士

三仁汤治暑温

夏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身重酸楚、肢体困倦、气短汗出、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不适症状,中医称之为湿温或暑温。究其原因,一为外感夏季湿热之邪,一为贪凉饮冷,湿饮内停,复感外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治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用《温病条辨》之三仁汤辨证论治。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渗湿利水而健脾,令湿热从下焦而去,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暑天感受暑湿热邪气之诸症,得心应手。

  典型病例:冯某某,女,64岁,2011年5月初诊。患者三月前因脑梗塞住院治疗(患高血压病多年),病情稳定后出院。刻诊见患者体丰,面色淡黄,气短心悸,汗出头昏,身重体倦,脘腹胀闷,食入无味,肢体浮肿,舌暗红,苔白厚腻、稍黄。予以三仁汤加减治疗:杏仁10克,滑石18克,通草8克,白蔻仁10克,竹叶8克,厚朴15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0克,炒白术15克,葛根18克,川牛膝12克,泽泻12克,木香10克,黄连5克,天麻粉3克(分冲)。6剂,水煎服,并嘱忌生冷、油腻、甜食等。上方稍事出入服用20余剂,患者诸症悉缓,血压平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永军

 

中医教你如何解暑乏

 

 

  进入炎炎夏日后,“好累啊”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中医解释这是“暑易伤气”,即高温天气会耗散人的精气神。

  对付夏季疲劳,很多人想找中医的招儿,比如按摩、针灸、食疗等,究竟哪些办法适合你,哪些办法不对,还是请中医专家来点评。

冬瓜汤也能解乏

  长夏时节,消化系统的保护特别重要。在夏天,要避免吃一些苦寒的东西,比如冰西瓜,特浓的绿茶等等,这些苦寒性的东西吃得太多了会耗损内气。

  夏天解乏,可以喝一些冬瓜汤,因为冬瓜汤有去湿解暑的作用,还能利尿。

  在做冬瓜汤的时候,尽量不要太油腻,可以用高汤调汤,简单放一些海米、紫菜或瘦肉等即可。

  另外,红小豆煮豆粥去湿解疲劳效果最好,绿豆粥也有清热解暑作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症状。喝豆粥的时候,自然晾凉即可。

非常疲劳请针灸帮忙

  如果很长一段时间疲劳感都很强,那么选择中医针灸是一种好的方法。比如有些人的阳气较壮容易上火,那么就需要用针灸调理进行泻火,有些人虽然很疲劳,却是寒气重导致的,那么也需要进针补益气。中医针灸有补有泻,调理一段时间以后,这种疲劳感自然会降低。拔罐也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但是很多人对拔罐有误解,就是过于追求拔出淤青。夏天天热,这样容易伤害皮肤。疲惫的时候,可以在背部关节丰满的地方拔罐,驱除体内邪气,自然感到神清气爽。

心累时练练静养

  夏天讲求快工作慢生活,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经常练练静养,即安静的时候双眼微闭,然后缓慢地吸气,再气沉丹田,然后再呼出。如此反复35分钟。静养能让你感觉身体舒畅,解决心累的问题。不管天气如何炎热,我们的心态要平和,情绪要稳定,使思想平静下来,才会神清气爽;遇到不顺心的事,一是“冷处理”,二是“来点幽默”,既能够化解矛盾,又能够消除苦闷,还能够舒畅心绪,有利于恢复好心情。

  在起居方面,《黄帝内经》很早就提出“夜卧早起”,起来后要去晒晒早晨的太阳,晨阳柔和,适合养心。夏季午睡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按摩后背效果最好

  夏季感到疲劳的时候,就做一个全身按摩吧,但是按摩的重点在后背的话,抗疲劳的效果最好。背部有很多的内脏对应的穴位,肺腧、心腧、脾腧、肾腧、肝腧,都在后背的位置上,后背劳累则加速阳气的流失,而放松背部穴位,就能起到辅助养心阳的作用。

  如果是在家中,可以由家人直推背腰部35遍。以双手掌在背腰部沿膀胱经第一、二条线自上而下直推至腰部35次,然后按压脊柱两侧35遍。以双手拇指指端或掌根置背部膀胱经上,自上而下,反复按压35遍。然后掌揉背腰部35遍。双掌重迭自上而下按揉脊柱两侧肌肉35遍,注意手法圆滑、连贯、力量适度。按揉肾腧穴要达两分钟,以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肾腧穴,同时用力按揉半分钟,此后以掌根或大鱼际在肾腧穴搓揉,如此反复23遍,使腰部有温热渗透的感觉。

  背部按摩虽然很抗疲劳,但是也不能按摩过频或者过重,尤其是夏天最好是用少量精油按摩,不然会引起身体燥热,情绪焦躁更不利于身体放松和缓解疲劳。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