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灰狼能家养吗: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7:31:44
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

摘要: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是在旅游规划中尊重人为人,使人成为人的原则。这是人的各种属性的内在要求。这对旅游有重要影响。决定了我们旅游规划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应从生物性、社会性、意识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各方面尊重和促进旅游者的人性发展,促进旅游业的人性化发展。

关键词:旅游规划  人本主义

我们常说旅游和旅游规划要以人为本,但对于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人们却不太清楚。本文试对此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旅游规划人本主义原则的概念

旅游规划以人为本,是指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即在旅游和旅游规划中,人就是人,人要成其为人,要使人成为人。人本主义一词,英文是“humanism”,是从德语humanismus译过来的,而德语的该词又是德国一位教育家在1808年根据拉丁文词根humans杜撰出来的。 Humanism的中文译名不甚统一,除“人本主义”之外,典型的译文有“人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人性主义”,“人性论”以及“人文主义”。

人本主义原则与“把人当人有本质”的观点有本质的区别。人们习惯于“把人当作为人”称为人本主义或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把人当人,就是社会的一些人把另一些人当作人,把别人当作人看的人是什么人?人上人?还有一些人是不是可以不被当作人?谁给了这些人权力把别人当作人看?把人当人就存在权力异化,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有支配权。其实这是资本力量。资本将人作为实现其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以“把人当作人“作为人本主义的诠释。这表明资本把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有的人可以当作人,有的人可以不当作人。其实就是在资本化的经营者心目中,可以经他带来利润的人才进入他的视野,成为他认可的人。

旅游是一种奢侈性的活动,是人在生存性需要满足后的活动。奢侈性活动比生存性活动更具有人性。通常人们所说的“这才是人玩的”就是指这个意思。反过来说,娱乐、游戏、旅游等更具有纯粹的人性或属人性。旅游规划就是为人提供具有人性化的旅游环境和活动,尊重人性,促进人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原则要求人作为人,使人有人性。人性从广义上来说是人的属性。旅游以人为本就是要有利于人和人类的成长,由不完善的个人和人类走向较完善的个人和人类。从理论上讲,人至少有五种基本的属性:生物性、意识性、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

第一,人的生物性,即人的生理属性。这主要是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生理结构产生的本能行为。现实意义上,这不是一个纯粹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任何一个现实中的个体和任何一个阶段的人类都具有那个时期和阶段的地域、文化、经济、政治的印记。如吃,在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内陆国家,以海参、鱼翅、燕窝、鲍鱼等农业社会很难获得的海产为珍品,其实这些的营养和口味都不好,难称上乘。法国临海则以内陆的蜗牛为贵。这是吃的地域印记。

第二,意识性,即人是有思想、有意义、有心理、有感情的动物。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以意识的内存动机为主题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成其为人的显性指标。与生物相比,这好象完全是人的属性,但实际上,人的生物性对人的心理、认识有极大的影响。如欧洲人肉食消费较高,在进化中,因消化吸收方便而形成短而直的肠,故为人直率,外向好斗;而中国人传统以素食为主,为了能吸收营养,肠就长且曲,故为人委婉,内向温和。欧洲人喜推理,长分解,科学发达;中国人擅比喻,多综合,如中医。

第三,实践性,即人能主动改变世界,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与动物本能地适应世界并改变世界相区别。如下雨,动物的办法或是长羽毛,或是有毛皮,或打洞钻地;而人则住有房屋,出有雨伞雨衣。人类强大的改造力使人类膨胀,伤及自身,出现环境问题。

第四,社会性,人因群而成社,因互动而相会,故有社会。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方面。群居团体有边界,就有人群的差异,互相沟通交往就有个体差异,从而形成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如地位、阶级、分工、职业等。于是又产生了社会管理。马克思认为这是人的根本属性即人的本质。德国哈贝马斯认为交往是社会的本体。旅游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差异而引起的人在不同的群中的流动。如果只有一个社会,则没有旅游兴起的必要。从自身的社会中抽身出来,放下一切功利因素,才有纯粹的旅游产生。这是纯旅游,我们一般研究的是泛旅游,是包括了旅游交通、住宿等的非纯粹旅游的旅游。

第五,历史性,人因代代相传绵延而成文明。如果放弃历史,人类一切从头开始,则无异于其他动物。人文景观在物理意义上,对人没什么功利意义,在历史时间中,人文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意义。这是人的属性。没有战争,民族难以融合,没有前人的代代艰辛,就没有我们心中的回响。现代人常怀着优越感去打量古人,民俗旅游则代表了这个历史的打量。  

二、旅游规划人员的人本主义素养

在这个意义上,旅游规划人员要具有人本主义素养。

第一,尊重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等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这表明在旅游与旅游规划活动中,人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每一人格都应受到尊重。每一人格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自我的人格是不独立的。这一独立的人格有其独立的人身、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独立的经济能力、独立的情感世界,这一切在旅游中都有自己的权利,不能成为别人的工具。

第二,平等对待每一独立的旅游主体的旅游需要需求、消费。不能有旅游消费歧视。

第三,尊重旅游主体的自由和选择,反对文化中心主义。主要是尊重旅游者在旅游中能自由主动地选择自己的旅游消费。只要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不有害环境等的旅游消费都是正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道德观做为唯一正确的道德观来要求旅游者。对旅游者的道德约束不是硬性的,只有法律是硬性的。从人本原则出发,就是要减少文化中心主义,不能把旅游活动中的任何一个主体的价值观作为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充分理解人性,营造宽松的旅游环境。旅游者的游戏娱乐等非功利要求成为旅游的重要主题,人的生理要求等被悬置了。游戏性在旅游规划中居于突出的位置。

三、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依据和原则。

第一,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目标:为旅游者提供非功利的旅游环境,提供成长经历。人作为主体时与主体这外的客体有四层基本的关系:改变对象,创造财富的实践关系,探索对象,追求真理的认识关系,确定目的,寻找秩序的价值关系,观照对象,把握意义的审美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关系主要体现为生产,认识关系表现为科研和学习,价值关系则确立道德伦理和秩序,审美关系表现为休闲和艺术。前三种关系都是功利性的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们忘却直接的功利目的的一种关系,追寻的是人之为人的意义的世界。这是人的最高和高快乐的追求。是人成为人最重要的方面。旅游规划就是为人们提供功利之外的体验和经历的环境。旅游是人们从自己生存的功利环境中抽身出来,在一个与自己工作(实践生活(价值)、学习(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环境中打量、体验和休闲(审美),进行一种为人的享受和消费。

第二,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理念:以旅游者为核心,为旅游者提供成长的快乐体验,旅游是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旅游规划是为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创造娱乐和享受的价值。

旅游规划要以旅游者为核心,一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旅游的人本主义的要求。旅游规划不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旅游资源为核心的观念在理论上其实是营销中的生产观念,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规划理念,不是以市场和旅游者为目标的规划理念。旅游资源是规划和旅游活动的载体,是旅游规划的基质和材料,但不是旅游规划的灵魂和核心。旅游者处于旅游规划的中心,旅游规划者是旅游者的代言人和表达者,而不是站在旅游者对面来规划旅游者的需要。旅游者与旅游规划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旅游规划是为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快乐的成长体验,感受到成为人的快乐,丰富人性的内容。人们在研究旅游现象时,很难把握旅游的特殊之处,常把旅游与其他服务业等同起来。不能体现旅游的特点,不能把握旅游发展的脉搏。旅游服务与其他服务的最大区别在于功利性。旅游者去旅游肯定有其功利性,旅游企业等媒体也有其功利目的。市场经济把人类的大多数东西都商业化了。这是正常的必然的现象。但在旅游活动进行中时,旅游者的功利目的就会暂消失。如果旅游者在旅游中时时都在算计其功利的要求,他是达不到旅游的目的的。

旅游规划主要的主题是游戏。游戏是无意义或无功利意义的娱乐。是由游戏者自己根据自己结世界的体验自由的制定规则的活动。这是人成长的最重要的形式。小孩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学会了规划,形成了交流,铸就了人格,使人在与人的交往中获得了人性。游戏越无功利性其对成长的作用越大。

旅游规划的价值在于创造旅游的娱乐与享乐价值。旅游是人获得自由的表现,人的旅游活动有别于动物的季节性迁徙,也异于人因环境或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流动。旅游是人抛开生存发展意义的功利目的进行的人口空间移动,是主动的、自由的、有选择性的移动。旅游是高级的享受。其价值在于娱乐和享受,尽展人性非功利的方面。旅游规划是旅游活动的预构,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者愿望的提前表达。旅游规划就必须为旅游者创造娱乐和享受的价值。至于旅游者的娱乐偏好和享乐偏好的具体方面和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娱乐和享乐价值要求不同的旅游规划,不同的规划为不同的旅游者创造娱乐和享乐价值,这就形成了旅游市场的多元化,致使旅游规划取向的多元化。

旅游规划中规划的游戏,旅游活动的游戏与旅游者生活环境中的游戏是不同的。如修学旅游的学习与正式的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策划的修学旅游与正式的学习没什么区别,旅游者就用不着专门通过旅游的方式来进行修学了。

四、旅游规划人本主义原则的体现

第一,新。旅游规划的游戏、主题是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新的经历、情绪、过程,是旅游者没有体验过的。旅游规划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知识活动,不是工业生产那样的标准化生产。其结果是知识产品。知识产品是创造性产品,忌重复,重独创。不同的旅游规划要有不同的思路、主题和模式。旅游规划不同于旅游服务这样的第三产业的地方就在于其知识性。

第二,戏。旅游规划是一种博弈,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沟通。旅游规划是旅游物质载体(景观、建筑、服务设施等)与旅游者、旅游媒体、政府、目的地居民等各方文化、利益、制度的博弈。这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更主要的是,规划的内容也是游戏。不管是体验式旅游、参与式主题,还是经历创造,都要有明显的游戏性,而且是与旅游者日常生活有距离而又是其梦想的东西。于是就有游戏规则、表演者、表演方式、表演舞台、表演评价等。旅游规划就是要提供这些的基础。旅游策划与产品开发则是游戏的组合与实施、更新、创造。游戏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游戏的主角是旅游者。

第三,乐。快乐与享乐是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区分快乐与幸福两个不同的内心感受。快乐一般是获得某种个人成就带来的内心愉悦,幸福主要是由于满足某种情感而产生的内心的充盈。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主要是集中在寻乐上,其成就主要来自看过、听过、做过、玩过某种东西。旅游规划主要设计、策划出使旅游者能获得成就感的主题与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主要不追求幸福,因为旅游活动商业运作后,其实质是一种交易,旅游活动中的关怀是商业化了的,旅游者没有期望从商业化的关怀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主要是通过远离原来的生活场景,释放压力,渲泄不满,达到某种成就而获得快乐。不是通过追求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情感而快乐或幸福的。

第四,形式。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生物性的器官要获得快乐,主要集中在感觉、知觉、表象这样的心理学区分上。感觉要求快感,知觉形成旅游形象,表象产生回味。这就要求旅游规划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能给旅游者感官造成有效刺激。旅游规划中人的意识性是形成旅游者旅游需求偏好内在因素。旅游规划就要形成使旅游者好奇、认识、学习、体验的场景。科考修学旅游就是基于人性这方面的需求才产生的。人的社会性是文化旅游的基础。跨文化沟通和文化打量,体现了在文化中心主义背景下,旅游者具有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好奇心。这可以算一种文化窥视。人的实践性是旅游规划中体现旅游者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因。旅游中的参与性、体验式主题多因的实践性而起。与之相联,人的历史性常常要求在旅游中再现历史情景和体验历史情趣。

[参考文献]

[1] 谢朝武 黄远永.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旅游学刊,2002,(2):63—6

[2]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重庆出版社,1994.

[3] (德)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下卷).商务印书馆,2000.

[4] 赵荣光 夏太生.中国文化旅游.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