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母亲:旅游消费新热点 乡村旅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22:27:59
旅游消费新热点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美了农村 富了农民 20100705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实习生 吴秉泽   贵州是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省份。图为在黔南州的村寨,村民们正用布依族长号迎接游客。     韩德贵摄

  工作了一周后,与家人、朋友一道去农村,吃农家饭,远离都市喧闹,体验田园生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休闲选择。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71亿人次,收入1145亿元,直接就业989万人,间接就业3680万人,旅游从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5%。以往不起眼的乡村旅游,如今正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一大亮点。

 

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乡村旅游?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体验、观光、娱乐等多方面需求的一种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在欧美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到郊外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农家生活的需求不断产生,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03年全英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02亿英镑;2004年,奥地利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18%,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5%。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的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新格局。

  2006年,国家旅游局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首届乡村旅游现场会上将我国的乡村旅游归纳为10个类型: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

  据悉,我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已超过4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乡村旅游如今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模式要数贵州省打造的“村寨游”和四川省成都市的“农家乐”。

 

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

 

  贵州省是我国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省份,上世纪80年代,该省依托中心城市、交通干线、重点旅游景区和民族村寨,先后推出以“四在农家”、“五园新村”、赏花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品牌,花溪青岩古镇、西江苗寨等一批旅游村镇脱颖而出。

  贵州在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上创下了两个国内第一:2006年,贵州省编制完成我国第一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贵州乡村旅游规划》;2009年4月,贵州省《旅游民族村寨设施与服务规范》正式颁布,作为我国首个乡村旅游地方标准,该规范对乡村旅舍的建筑风格、客房用品配备、安全防范、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贵州省还与法国罗泽尔省共同签署了《中法贵州省乡村旅游合作试点项目实施协议》,双方在村寨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目的地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

  2009年,贵州省乡村旅游收入达137亿元,占该省旅游总收入17%。目前,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1000个,经营实体达6万户,乡村旅游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品牌产品。

  成都市第一家“农家乐”诞生于郫县友爱乡农科村,1991年,该村正式打出“农家乐”的招牌。为营造良好的环境,该村聘请了专业机构,从建筑风格、饮食风味、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行功能配套,形成“一户一园、一园一景、连点成片、四季如画”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市“农家乐”已经打造成为“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

  在北方地区,北京市率先按照“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定位,明确了各区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定位,错位发展,既避免了同质化经营,又提高了各区县经济发展的实力。

  “开展乡村旅游不仅使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保护,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

 

为地方发展注入新活力

 

  乡村旅游使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释放。贵州省安顺市天龙屯堡在发展乡村旅游前,90%以上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开发乡村旅游以后,这个数字逐年下降,目前已降至58%。

  乡村旅游不仅让周边农民致富,还拉动距离较远的农民从事旅游运输、种植养殖和商品生产,增加收入。据相关部门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农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在四川阿坝州,近年涌现出的271家“农家乐”中,直接从业农民1184人,带动周边农户超过3000户。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住房变为旅游接待的旅馆,山场、农田、果园、池塘、老屋成为旅游吸引物,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变。 

  2008年10月,党中央在“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去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乡村旅游作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

 

乡村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许多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逐渐成为融观光、考察、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较大,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对此,邵琪伟指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发展乡村旅游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变文化优势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

  据悉,乡村旅游将是实现我国未来人均出游2次以上目标的主要领域,乡村旅游将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主打产品。到2015年底,国家旅游局将在全国创建1000个旅游小镇,建设1万个旅游特色村,带动和促进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