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红皇后原音mp3:【帝王将相】汉代常胜将军——卫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8 14:11:19

汉代常胜将军——卫青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

    人物生平

    早年
    
卫青原名郑青,是平阳侯府中奴仆卫媪与平阳县吏郑季的私生子,幼年被送至生父家寄养,但于郑季家中被歧视虐待,后来便独自离开父家回到母亲身边一起生活,并改随娘家姓卫。之后卫青在平阳公主门下做骑奴(马夫),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
    入宫与发迹

    建元二年春[1](公元前139年),他的三姐卫子夫被借霸上扫墓之机做客平阳府的汉武帝相中后带入宫中,卫青得以相随入宫“给事建章营”(就是在建章宫当差)。后来因为卫子夫怀孕,导致陈皇后妒忌,陈皇后之母馆陶长公主便派人绑架卫青企图杀害他用来报复卫子夫,但是被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人救出。汉武帝得知后十分震怒,于是当着陈皇后和馆陶长公主的面提拔卫青为建章监(禁卫队长)、侍中、太中大夫,封卫子夫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夫人,并大肆封赏卫家及公孙敖等人,给卫青的封赏“旬月间累千金”。同时,汉武帝开始设立身边的亲信为内朝官用以抗衡九卿贵族为主的“外朝”,从此卫青开始被汉武帝重用,卫氏一家也从此开始显贵。
    传说卫青年轻时随从主人入宫办事,在甘泉宫前碰见一位带着枷锁的犯人为他看面相,说他“贵人也,官至封侯”。而卫青则回复:“人奴之生,得无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生为别人的奴隶,不挨打挨骂就心满意足了,怎么得到什么封侯呢)”。

    卫青育有三子(卫伉、卫不疑、卫登),从卫青元朔五年封大将军而三子在“襁褓”中来看,三个孩子的母亲可能并非一人。后来与汉武帝姊平阳公主(其前夫为平阳侯曹时,是卫青以前的主人)联姻,平阳公主与卫青结伴终生,死后与他同葬,没有为他生儿育女。

    六胜匈奴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举兵南下直指上谷地区(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出兵四万、兵分四路,果断地任命了初出茅庐的卫青为车骑将军,同李广、公孙敖、公孙贺一起迎击匈奴。这次虽然是卫青的首次出征,但他骁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人祭扫祖先的地方),杀敌七百后得胜而回。汉武帝见四路大军除卫青凯旋外非败即退(李广、公孙敖败兵,公孙贺未能找到敌人作战),赏识有加,封他为关内侯。
    元朔元年(前128年)秋,卫青率三万骑兵出击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斩杀匈奴数千。

    次年(元朔二年,前127年)春,卫青领兵四万出征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首并俘虏匈奴数千、牛羊百万计,收复河套地区,卫青所部全甲而还(相当于零伤亡)。此战解决了匈奴人长期对京城长安的威胁,汉武帝随后在河朔地区移民屯田,建立朔方郡,为将来对匈奴作战打好了根据地。卫青因此被封为长平侯,加封三千八百户侯。

    匈奴人不甘心失败,新任单于伊稚斜即位后开始疯狂反扑。自元朔三年(前126年)夏季开始,匈奴先是数万骑兵攻入代郡,杀太守共友,掳掠千余人。同年秋季又攻入雁门,杀掠千余人。元朔四年(前125年)又各三万骑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杀掠数千人。特别是匈奴右贤王,因为怨恨汉朝夺走了他领地内的河南地并筑造朔方城,多次骑兵扰边进攻河朔地区,杀掠吏民甚众。为了先发制人,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领骑兵三万出高阙,由各部汉军共近十万人配合其行动。卫青部出塞急行军六七百里,趁黑夜突袭右贤王部,右贤王无力抵挡,携爱妾独自逃跑。汉军俘获匈奴一万五千人、贵族十余人、牛羊数百万。汉武帝拜其为大将军,统领全部汉军,并加封八千七百户侯。卫青三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被封侯,但是被卫青婉拒,要求转而奖赏其部下。卫青部下因此共十一人被封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夏,卫青两次率领十余万骑兵出击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人。但因部下苏建、赵信部三千人遭遇单于主力全军覆没(赵信带八百随从投降,苏建独身逃出),卫青不益封,赐千金。校尉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此战自领八百骑出击,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和国相,斩敌2028人,其中包括单于的祖父。霍去病从此开始被汉武帝提拔重任。

    
漠北决战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汉军原本计划由霍去病西出定襄出击单于本部,卫青东出代郡打击左贤王,但是捉来的匈奴俘虏放出消息却说所单于部在东面(其实是假情报)。当时因为汉武帝新宠霍去病,希望能够由他对抗单于,分配给霍去病的都是精锐部队(“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便下令卫霍两军对调行军路线,改由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所部则西出定襄以为侧应。
    卫青出塞后北行千余里,与以逸待劳的单于本部主力相遇。此时汉军刚刚远涉人困马乏,而负责侧路迂回的李广、赵食其所部因为迷路没能赶到战场参战。在危急的情况下,卫青果断下令部队用武钢战车结环列阵,并用五千骑兵配合军阵对抗匈奴骑兵的冲锋,以削弱其锐气。双方鏖战整日至傍晚时分,忽然“大风起,沙砾击面”(沙尘暴),卫青便抓住战机,利用风沙的掩护两翼出击,一举击溃了单于部队。单于见势不妙,乘六匹骡马与数百随从突围逃跑,群龙无首的匈奴军也随之溃散大败。汉军掩杀阵斩万余人,追袭二百余里却没能追上单于,行军至赵信城,补给整编一日后将其彻底捣毁,然后班师回朝。在回军的路上才遇到李、赵二人的部队。

    匈奴方面,伊稚斜单于战后失踪数日,以至于匈奴人皆以为其已死,右谷蠡王自立为王当了单于,直到伊稚斜重新出现才让位归还。

    这一次战役卫青所部以弱击强,斩获近两万人,一举捣毁匈奴重要据点赵信城,给匈奴以沉重打击,史称漠北之战。这次战役后,匈奴军队完全被打垮,不得不向更远、更贫瘠的地方迁徙,再无力与汉朝抗衡,匈奴人对汉朝的军事威胁以彻底解除。但汉军也付出极重代价,出征的14万马匹仅三万余匹返回汉朝。卫青因此与霍去病同时被拜为大司马,但是此战虽有重大战略意义,卫青属下却没有人受封。这也是卫青的最后一次出征,自此之后他不再被汉武帝重用。

    老将李广因为迷路而没能参战,不但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最后机会,还因为延误战机的过失受到军法追究,一怒之下拔刀自尽。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是霍去病的部下,听说父亲死讯,认为卫青是刻意陷害父亲,因此至卫青府上闹事并打伤卫青。卫青本人没有追究李敢,但霍去病却不能接受部属冒犯自己的舅舅,不久就在甘泉宫狩猎时射杀了李敢。武帝知道后,便用“鹿触杀之”(李敢被鹿撞死)的说法了结了此事。

    晚年

    卫青的一生共七次率兵出击匈奴,本部无一败绩。治军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骁勇,深受将士爱戴。其中淮南王刘安的谋士伍被对卫青的评价尤其之高,以至于淮南王谋反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刺杀卫青。
    尽管卫青品德高尚,却很少得到他人赞扬(“天下未有称也”)。部下苏建曾建议卫青:“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大将军你功高位重,但天下的士子文人却无人称赞你。希望将军你能象古代名将那样招集门客,来夸奖你!)”劝他巴结文人、收买门客以在社会上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而卫青拒绝:“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窦婴、田鼢大肆厚养门客,皇帝恨得咬牙切齿。如果结交文人、招揽高贤亲信打击异己,那是主公的权柄。作为臣子遵纪守法做好本职就行了,招什么门客!)”尽管功勋卓著,卫青为人谦逊低调,从不仗势跋扈,《史记》中评价他“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汉臣汲黯从不对卫青礼拜,而卫青不但不生气,反到更加敬重汲黯。

    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去世,坟墓按照卢山的形状修筑,葬于茂陵东北侧。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中对卫青的评价十分微妙。一方面,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强调卫青的外戚身份,着重描写卫青低调怀柔的处世作风,对其战功的叙述却远不如李广的事迹详细,以至于后世的黄淳耀(明)评论:“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认为司马迁对李广和卫青的评价不公。黄震(宋)在《史记评林》中则认为:“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另一方面,司马迁又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间接借淮南王谋士伍被之口赞誉卫青“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赞扬卫青谦逊知礼、才能出众、爱护将士,是古来少有的良将。后世有人认为,司马迁之所以如此矛盾,是因为他忌讳卫青的出身背景(贱民出身、私生子、外戚身份),加上卫青的低调性格不符合他的欣赏品位(司马迁对项羽、李广、郭解一类个性飞扬的人物往往赞誉很多),因此不愿意直接公开的赞赏卫青。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卫青的描写影响了不少后人。他把卫青和霍去病与李延年之类的“内宠嬖臣”一起放在《佞幸列传》中评论,尽管在强调他们“外戚贵幸”的身份外特意指出卫、霍二人“然颇用材能自进”,但还是给了一些后人“卫青仅是个靠了皇后裙带关系的小人”的印象。王维“卫青不败由天幸”的诗词也认为卫青没有真本事,而只是运气好才不打败仗。李白也曾有诗“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贬低卫青不配做大将军。另外,因为司马迁认为卫青是有意偏袒公孙敖而排挤李广去走东路(其实是卫青得了汉武帝的密诏,说李广犯霉运,不能委派先锋官那样的重任),导致李广迷路失期最后自杀,后世许多人怪罪卫青是害死李广的凶手。有人甚至因为《史记》中将卫青、霍去病与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李延年等并称“宠”[2],以及《史记·汲郑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对卫青十分随便不拘礼,从而联想出他们中有同性恋行为[3]。苏东坡曾在《东坡志林·人物》中借此题发挥写过一篇文章嘲讽卫青是下贱的无耻献媚之徒。

    与文人墨客的毁誉参半相比,自古兵家对卫青的评论非常之高。古代评价名将,常有“孙吴白韩,颇牧卫霍”(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的说法。东汉时期曹操的三子曹彰曾言:“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唐朝名将李靖曾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则言:“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同时高度赞赏卫青的武钢车阵,认为“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刘裕也曾用此车阵大破南燕骑兵)。同一时期的南宋名将宗泽也言:“为将者当学卫青。”此外,苏洵(苏东坡的父亲)也称赞:“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绩,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何是非则在《霍去病传》中言:“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贱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批驳“卫、霍发迹于裙带”的说法。李惟清则有“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的说法。明太祖朱元璋曾用“仲卿、药师”(“仲卿”指卫青,“药师”指李靖)赞誉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击溃北元的名将蓝玉。戚继光则感叹:“卫青、霍去病、谢玄、岳飞、中山武宁王,抑神仙乎?抑是我辈之人乎?”史家也一致公认卫青的卓越军事家地位。

 【摘自:中国做人做官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