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兹曼是巴斯克人: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为三家综合金融控股集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53:29

人人都有金控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9日 08:25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张岩铭

  虽然中国金融业在1993年实行了分业经营,但市场比人强,旺盛的业务需求,诱人的盈利前景之下,金融混业模式从来没被金融机构放弃,始终是多数金融家的梦想。

  管理的相对低成本、品牌的放大效应、资本的扩张效应乃至税收规划的空间,都是支持金融家们追求金融控股模式的重要理由。而当下,随着企业多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剧,金融业的重点客户名单上,大企业早已不满足于金融机构提供的单一服务,信贷、租赁、保险、投资是银行高端企业客户的普遍诉求。金融机构的混业趋势,在内外两个轮子驱动下渐成气候。

  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是在“特批”语境中逐步实现的。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为三家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开创了以金融控股集团组织形式来进行综合化经营转型的先河。

  当中,平安集团势头最盛。

  “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是平安集团的金控架构,其战略目标简单清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在此金融控股模式下,集团把金融作为主业,但本身不经营具体业务,只控股经营保险、银行、投资、信托、证券等子公司,通过整体上市,从外部获取资源,分配给内部子公司,自上而下配置资源。

  2010年,是平安金融控股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年。由于对深发展的成功收购,平安在金融、保险领域都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

  中信集团和平安集团旗下的投行业务同样风生水起,分别夺得2010年IPO募资规模的冠亚军,不能不说是金控模式给他们的投行业务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

  有了这样的榜样,谁人不想做平安?

  当然,金控模式并非完美,其中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系统内的关联交易。如系统内部交易、系统内部资金和商品的互相划拨、互相担保和抵押,为了避税或逃避监管而相互转移利润等等。还比如诱导客户或者予以资金融通便利使其购买自己承销的证券(包括劣质证券),或者将自己售卖不出去的证券转入信托人账户,或者替借款人发行证券,以抵偿无法收回的贷款,将风险转嫁给客户,侵害客户利益等等。

  这些风险的防范需要金融立法的快步推进,监管层要考虑的是,既要给关联交易规定边界,又要给金融创新预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