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总部新巨人新兵种:名赋两篇(归田赋 思旧赋)(原文+译文+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6:14:49
 

名赋两篇

   张衡的《归田赋》和向秀的《思旧赋》都是千古流传的辞赋名篇,其抒情方式和语言功力,历来为人称道。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就以向秀写《思旧赋》的典故抨击制造白色恐怖的反动政权。大凡喜爱文学的中学生都应读读这两篇名赋。为方便阅读,我们在原文后附有赏析文章供参考。

归田赋

张 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音留)。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赏析】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当他们在仕途中遇到挫折、或不满于当时朝政之时,大都会走向退隐归田、洁身自好的道路。张衡也是其中一例。《归田赋》就是张衡为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

  自东汉安、顺以后,外戚宦官当权,朝政日非,汉顺帝有一段时间曾升迁张衡为侍中,讽议左右。然阉竖终恐张衡揭露他们,永和初,张衡遂被罢黜为河间相。永和三年(138),张衡六十一岁由河间相上书乞骸骨,《归田赋》就是这时作的。

  《归田赋》是一篇短小明畅的小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此外,《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总之,《归田赋》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汉大赋了,它已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归田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思旧赋(并序) 

向 秀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译文】

    (序)我与嵇康、吕安的住地接近。他们都有着不羁之才,但是嵇康的志向高远,然而在人事方面显得粗疏,吕安心胸开朗,但也对世事比较疏放。以后他们都因事被处极刑。嵇康有很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对于音乐特别精通。临刑时,他顾视太阳的影子,要求取琴来弹了最后一个曲子。我向西远行,经过他的旧居,此时太阳已将西下,周围的寒冰令人凄凉。听到了邻人吹奏的笛子,声音清越高远,使我想起从前和他们宴游时的情景,在笛声的感动下而慨叹。因此写了这篇赋。

(正文)

我奉命到达洛阳啊,又返回来再向北去。

乘船渡过了黄河啊,经过了山阳的旧居。

看旷野是多么的萧条啊,我停车在城的一隅。

踏着二位好友的遗迹啊,来到陋巷中的空屋。

我像周大夫哀悼故园那样而作《黍离》啊,又在殷墟上悲吟《麦秀》。

想起和故人的友情啊,内心就依恋这个地方而不愿离去。

屋宇仍在,尚未被毁坏啊,屋中的主人却已经逝去。

当年李斯在临刑的时候啊,感到再不能带着黄犬去狩猎而悲吟。

哀悼嵇康在永别之前的时候啊,顾视着日影而最后弹琴

他感到命运是多么的难料啊,把余生寄托在弹奏时的一寸光阴

此时又听到了慷慨悲凉的笛声啊,这声音时断而时续。

停下车子又将启行啊,拿起笔来写下我这沉痛的心情。

【赏析】

    向秀的《思旧赋》自古即为怀旧名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闻笛赋"就是《思旧赋》。但与别的怀旧辞章不同,《思旧赋》除了充满那种对住事深深的眷恋之情外,更弥漫着一股生命的悲凉,正是这一层无限的悲凉,使得它在各种思旧辞章里显得别树一帜,引人注目。

   该赋由序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序主要介绍写作此赋的缘起,其开头写道:"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尢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谈之。"嵇康与吕安的被杀,在这里是一个不得不提起的事件。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这时候的士人不是依附司马氏,就是厕身于曹氏集团,很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公元248年,司马懿发动兵变诛杀曹爽,著名士人何宴等亦罹其难,史称此次诛戳,"天下名士去其半"。

    有鉴于此,许多文人开始自觉远离政治中心,阮藉之依违避就、临深履薄,刘伶之缅酒无荒,嵇康、向秀之以锻自给、飘然不群,都是各自不同的自全方式。但是,随着司马氏的权力不断巩固,它对文人的控制也在渐渐加强。一方面它大力笼络士人,争取他们对自己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抗命不遵者,则采取残酷的杀戮政策。公元263年,嵇康被杀,司马昭不顾三千太学士的请愿,而执意将嵇康推向法场,无疑是在向桀傲不驯的士子发出这样的信息:如果你执意于自己的意志而不选择与当局合作,亦当以此种结局了结之。果不其然,嵇康之死在士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海内名士纷纷趋附于司马氏政权。向秀也在这个时候放弃了自己隐逸山林的宿志,入京出仕,途经山阳嵇康、吕安的旧居,见到的是一幅萧条的景象:"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晏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这几句写得好不凄凉,也很动人,它们为整首赋定了一个悲哀的基调。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返而北徂。济黄河以汎舟兮,经山阳之旧居。"这两句交待作者的行程,貌似平和,实是蕴藏了莫大的感情波澜。史载:"康既被诛,秀应本郡计入洛。"可见其出仕实是无奈之举。嵇康和吕安刚刚遇害,死亡的惨痛和恐惧还像大山一样压抑着作者的心灵,他也无法预测自已的未来,所以威严的京城对他来说不但是一种地理上的遥远,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遥远,那里的生活和景物于他是多么的陌生。带着这种惶惑与不安,他走入朋友的故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随着故居渐渐的临近,作者的悲哀也象水波一样荡漾开来。走过萧条的原野,寒风吹拂他的鬓发,熟悉的景物缓缓在他眼前展开。屋宇宛然而在,但庭院已经荒芜,落叶满街,无人洒扫,屋梁檐宇,蛛网交结。面对这幅破败的景象,作者发出一声深深的悲叹:"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史传西周灭亡以后,平王东迁洛邑,一位经常出使四方的周朝官吏偶经故都镐京,看见原来高耸入云龙楼凤阁都已坍塌殆尽,取而代之是大片大片的高粱黍米,抚今追昔,感伤不已,遂发而为诗,也就是《诗经》上的《黍离》。古人所说的"黍离之悲"即来自于此。"麦秀"这个典故则出自《尚书大传》,商朝灭亡,其宗室微子去镐京朝觐文王,途经殷都,所历皆是断壁颓垣,昔日歌舞繁华之地,今朝竟成鸟兽乐土,悲哀难抑,作《麦秀》之歌。《黍离》和《麦秀》歌咏的都是一种深沉的亡国之痛,它们的作者因为与前朝的密切关系,这种悲痛就更见其刻骨铭心。作者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痛苦与这种镂心之痛作比较,除了哀叹故居的寥落外,似乎也在暗示着自己一种孤苦无依的茫然。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熟悉的景象不断在催醒作者内心的记忆,他一遍又一遍在院落与屋宇之间彷徨,这里的每一步台阶,每一张桌椅都让他感觉亲切。可是,那一张张难忘的面影呢?嵇康和吕安现在又是在哪一棵树下高谈阔论呢?大树下的锻灶依然如昨,可铁锤落在砧子上的声音再也不象以前那么清脆。嵇康被杀以前,向秀过着一种自然任性的生活,他感到自足与快乐。而这种生活常常又是和嵇康、吕安联系在一起。臧荣绪《晋书》:"(向秀)始有不羁之志,与嵇康、吕安友。"又房玄龄《晋书·向秀传》:"(向秀)又与嵇康论养生,辞难往复,盖欲发康高致也。""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他们在一起谈庄问老,品评人物,世务不缨,礼教何累,"抱琴行吟,弋钓草野","时与亲旧叙阔,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可恨的是,这些快乐都已是无奈的往事了。"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史载李斯被判腰斩,临刑之时,语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一个人在面对死神的时候,他所首先想到的是生命的快乐,而对快乐的理解,人人各自不同。擎苍牵黄,逐猎东门是李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而嵇康则把那若断若续的琴音视为快乐的极致。"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谈琴。"在短短的赋里,这已是作者第二次提到嵇康的死亡,那实在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一道阴影。不知多少个夜晚,他被《广陵散》那血雨腥风的琴声惊醒,残灯独照,涕泪滂沱,一夜无眠。嵇康带走的,除了快乐,还有理想,那种自然任性的生活再也不为他所有。面对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作者终于发现:出仕是他惟一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愿意,还有第二种选择,只是那叫死亡。也许,那片与嵇康、吕安等聚会谈宴的竹林曾是你理想的寄托,通宵达旦的辩论曾经让你如痴如醉,悠悠的琴声曾经让你产生无尽的闲情,可是,你将永远地告别这一切,以后的生活,你再也找不到可以支撑你的理想与信念。作者最后的悲叹如同所有的河流都结成了冰块:"托运命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天由命,苟延残喘,别无他求。出仕后的向秀确实是消沉的:"(向秀)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作者渐渐从无尽的回忆和悲哀中苏醒过来。笛声已经停止,但似乎仍在屋宇栋梁之间徘徊,就象作者对往事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仍旧执着地彷徨于那片消失的竹林。

    历史的动人之处往往不在于那些风云叱咤的英雄,而是其波谲云诡的变幻烙刻在文人心头的印迹,他们的欢喜、痛苦、彷徨、哭泣,甚至绝望。嵇康的死,的确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士人,他们曾经试图在政治生活之外为自己开创一种新的生命追求,但随着《广陵散》终于曲终人散,这种尝试亦告彻底失败。经受此次打击后,士人的心态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嵇康式的峻烈毫无疑问地成为绝响,即使阮藉歧路而哭、穷途而返式的痛苦也变得很少。向秀的消沉告诉我们,士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种坚固的东西该来支撑自己。因此,西晋士风总的来说是平庸,缺乏超越。向秀的《思旧赋》真实记录了士人这一心理变化的历史,我们看到,在这一变化中,士人们是显得如此的不甘和无奈。那种无言的凄凉在整首赋里弃而又来,挥而不去,其情其景,正如张若虚笔下那恼人的月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