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李伯清假打全集mp3:孔继昭彩绘連環畫《陈三五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15:30
孔继昭彩绘連環畫《陈三五娘》鉴賞            流传于粤东、闽南以及台湾地区的陈三五娘故事,在潮汕更是家喻户晓,改编成潮剧后成为潮剧表演的传统保留剧目,历久不衰,除了在舞台上表演外,还搬上银幕,其“元宵赏灯”、“五娘掷荔”、“陈三磨镜”、“益春藏书”等经典情节深入人心,其浪漫的人本主义思想感染着无数观众和读者。而近年来“陈三五娘”文化现象更引起了海峡两岸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如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香所著的《陈三五娘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的施炳华著的《〈荔镜记〉音乐与语言之研究》等著作及龚书煇《陈三五娘故事的演化》、刘美芳《陈三五娘研究》、吴榕青《明代前本〈荔枝记〉戏文探微》等论文,蔚为大观。

 

 

 

 

 

 

 

 

 

 

 

 

 

 

 

 

 

 

 

 

 

 

 

 

 

 

 

 

 

 

 

 

 

 

 

 

        【附錄】荔镜记故事

  荔镜记是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出于中国大闽南地区的潮州及泉州一带,作者已失佚,主要为曲牌(剧本)型式,用戏剧来表演。内文词语用潮州话及泉州话混合著写,可谓最早的一部闽南语出版品,故事内容在叙述陈三(泉州人)五娘(潮州人)爱情故事曲折之过程。之后荔镜记也传于台湾,并有歌仔戏的戏码演出,迳称为《陈三五娘》,为歌仔戏传统四大出之ㄧ,广受台湾人民的喜爱。因荔镜记的自由爱情故事与中国传统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冲突,所以此剧在明清两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过还是广受大闽南地区的群众欢迎。而闽南地区有俗谚谓“嫁猪嫁狗,不如"共"(与)陈三走”(女孩子嫁来嫁去的,倒不如嫁给陈三这类人)。
  叙述泉州人陈三(陈伯卿)送兄陈伯贤赴广南任所,路经潮州,在元宵灯市与五娘(黄碧琚)邂逅,互相爱慕。黄之父母已将五娘许配豪富林大,下聘之日,五娘踏坏聘礼,赶走媒人。翌年,陈三重游潮州,两人再遇,五娘投荔枝订情。陈三乔装磨镜匠,打破宝镜,卖身黄家为奴。在婢女益春促使下,两人终成连理,并相偕私奔。陈三被捕入狱,幸得其兄相助,与五娘团聚。此剧带有鲜明的叛逆封建礼教色彩,讴歌男女自由婚姻,为封建卫道者所不容,明、清两代一再遭到禁演。全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梨园戏、高甲戏、潮剧、莆仙戏、芗剧的传统剧目。

       电影《荔镜记》(1961)
  
  根据潮剧《陈三五娘》改编。 元宵之夜,潮州城灯火辉煌,笙歌沸腾,大家闺秀黄五娘携婢女益春外出观灯,巧遇邻妇李姐相随做伴。泉州才子陈三途经潮州前来观灯与五娘邂逅,两人一见倾心。李姐请五娘讲灯屏故事,五娘熟读诗书,谈吐雅俊,陈三大为钦佩。陈三遗扇在地,李姐拾扇给五娘。五娘读了陈三扇上题诗,见其诗情奔放,才思横溢,顿生爱慕之情。五娘与陈三四目相接,含情脉脉,但因彼此以礼自待,各奔东西。宦官之子林大,灯下观五娘美貌,拦住去路,幸李姐解围,五娘和益春才仓皇离去。帘外桃花满树,五娘挥毫和陈三诗一首。聪明的益春道破五娘心事,五娘斥之。五娘之父贪财附势,将五娘许婚林大。五娘哀求父母缓提亲,而老父顽固不允,反斥女儿不孝。五娘见林大为人粗鄙,痛断肝肠,愈加思念陈三。陈三护送哥嫂到广南任所后,专程重来潮州,但寻遍全城,未见五娘。一天,陈三自楼下经过,与五娘意外重逢。五娘情不自禁,以绣帕裹荔枝投掷。陈三大喜,装成磨镜少年,人府与五娘相会,但因失手镜碎,惊动了黄父,两人未能交谈。陈三卖身进入黄府,欲向五娘倾吐衷肠。不料黄府家规很严,内外隔绝,反增二人相思之苦。来年春天,五娘考虑再三,命益春唤陈三花园相会,岂知又节外生枝,见面难说真话。陈三一怒之下,决定离开,幸被益春苦劝留下,并为其安排见面机会。一日,黄父外出,益春帮助陈三上楼与五娘相会,两人互吐衷肠。黄父突然返回,与黄母同上绣楼。陈三躲在帷中,目睹黄父迫女成婚,五娘抗拒,甚至将以身殉情,深为感动。五娘父母离去,陈三与五娘誓共生死。随后在林大一再催嫁、黄父逼女成婚的情况下,陈三与五娘不再顾忌,相约出走。是晚三更,陈三、五娘和益春三人一起逃离黄府,奔向光明。

        陈三五娘  
  
        陈三五娘是根据《荔镜记》的内容并有歌仔戏的戏码演出,为歌仔戏传统四大出之一,广受台湾人民的喜爱。荔镜记是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出于中国大闽南地区的潮州及泉州一带,作者已失佚,主要为曲牌(剧本)型式,用戏剧来表演。内文词语用潮州话及泉州话混合著写,可谓最早的一部闽南语出版品,故事内容在叙述陈三(泉州人)五娘(潮州人)爱情故事曲折之过程。因荔镜记的自由爱情故事与中国传统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冲突,所以此剧在明清两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过还是广受大闽南地区的群众欢迎。而闽南地区有俗谚谓“嫁猪嫁狗,不如"共"(与)陈三走”(女孩子嫁来嫁去的,倒不如嫁给陈三这类人)。
  荔镜记目录导引
  明朝嘉靖本荔镜记全剧共55出,如下所示:
  第一出 西江月
  第二出 辞亲赴任
  第三出 花园游赏
  第四出 运使登途
  第五出 邀朋赏灯
  第六出 五娘赏灯
  第七出 灯下搭歌
  第八出 士女同游
  第九出 林郎托媒
  第十出 驿丞伺接
  第十一出 李婆求亲
  第十二出 辞兄归省
  第十三出 李婆送聘
  第十四出 责媒退聘
  第十五出 五娘投井
  第十六出 伯卿游马
  第十七出 登楼抛荔
  第十八出 陈三学磨镜
  第十九出 打破宝镜
  第二十出 祝告嫦娥
  第二十一出 陈三扫厅
  第二十二出 梳妆意懒
  第二十三出 求计达情
  第二十四出 园内花开
  第二十五出 陈三得病
  第二十六出 五娘刺绣
  第二十七出 益春退约
  第二十八出 再约佳期
  第二十九出 鸾凤和同
  第三十出 林大催亲
  第三十一出 李婆催亲
  第三十二出 赤水收租
  第三十三出 计议归宁
  第三十四出 走到花园
  第三十五出 闺房寻女
  第三十六出 途遇小七
  第三十七出 登门逼婚
  第三十八出 词告知州
  第三十九出 渡过溪洲
  第四十出 公人过渡
  第四十一出 旅馆叙情
  第四十二出 灵山说誓
  第四十三出 途中遇捉
  第四十四出 知州判词
  第四十五出 收监送饭
  第四十六出 叙别发配
  第四十七出 敕升都堂
  第四十八出 忆情自叹
  第四十九出 途遇佳音
  第五十出 小七递简
  第五十一出 驿递遇兄
  第五十二出 问革知州
  第五十三出 再续姻亲
  第五十四出 衣锦回乡
  第五十五出 合家团圆

  电 影《陈三五娘》
  
       导 演:杨小仲
  主 演:蔡自强 苏鸟水 苏鸥 玉花 施教恩
  上 映:1957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戏曲片
  陈三五娘 (1957)

       故事梗概
  剧本根据蔡尤本、许志仁口授整理。 某年元宵佳节,广东潮州街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群川流不息,一幅人间好景色。书生陈三,送哥嫂到广南上任,路过潮州,欣逢佳节,也来赏灯。陈三与黄家五娘相遇,相见之下种下情苗。富豪之子林大,亦于灯市惊五娘之美,即托媒送聘。五娘之父黄九郎贪财应许,五娘坚持不从,但严命难违,她悲伤万分。六月,五娘与婢女益春在绣楼赏夏尝荔,五娘触景伤情,满腹辛酸。此时,陈三正好骑马寻访五娘,两人远远相见,双方看清正是灯下人。五娘将荔枝手帕投落,以寄深情。陈三拾得荔枝手帕,喜出望外,即谋入府,以图与五娘一叙衷情。数日后,陈三化装磨镜匠来到黄府,假装替黄家磨镜,乘人不觉,故意将宝镜打破。黄九郎闻知大怒,陈三求情,愿卖身为佣,以赔宝镜。五娘料得陈三来意,又喜又惧,心意彷徨。陈三卖身黄府,一心想借机接近五娘,但咫尺天涯,却难得与五娘相见。五娘亦因陈三之来心烦意乱,她既无法摆脱林家婚事,又不能与陈三缔结良缘,千思万想,朝夕愁思,只见玉容消瘦,病体缠绵。日月飞逝,陈三来到黄府,不觉已将年余,陈三历尽苦楚,终因五娘态度若即若离,使陈三不能明白真情实意。。失望之余,欲返乡里,婢女益春获悉,婉言相劝,留下陈三。陈三乃修书托益春交予五娘,五娘阅后,深受感动,即命益春召见陈三,两人相会,互诉衷情,山盟海誓,比翼连理,永不分离。此时因五娘借病拖延林家婚事,引起林大不满,亲来黄家限黄九郎于三天内成亲。五娘闻之,不知所措,陈三策计私奔,事逼无奈,五娘只得背井离亲与陈三出走。三更月夜,路途崎岖,陈三、五娘、益春,一行三人,向大道奔去。

        传真一彩笔 丹青染连苑
                ——女画家孔继昭与她的工笔重彩连环画

  孔继昭,福建省著名女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市分会理事,原籍北京。
  抗日战争时期,孔继昭与大批有志青年辗转至大西南,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受教于著名画家于非闇、陈之佛、刘凌沧等教授。解放后,偕同丈夫,中国画画家杨夏林来闽,与厦门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归侨、书画家共同创办了“厦门鹭潮美术学校”(即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前身),并任工笔画教师。
  她长年埋头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开创作了许多影响的工艺重彩花鸟画和工笔重彩连环画。连环画《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家福》、《陈若霖斩皇子》、《陈三五娘》等等,至今仍受到读者和连迷们的青睐与赞道。
  孔继昭几十年如一日,不图名利,孜孜不倦地潜心于工笔创作。她创作物连环画《郑成功收复台湾》(福建人民出版社1959年10月第1版,16开),既擅长工笔古装人物与工笔重彩楼台亭阁的有机联系,出色描绘出战地硝烟,海浪礁石,熟练掌握传统工笔画技法,又借鉴西洋油画的立体韵味,成功描绘了民族英雄郑成功1661年亲率大军两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海峡,向霸占我国领土的荷兰殖民者进军,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画面壮阔,色彩运用自然,人物栩栩如生。
  孔继昭创作的彩色条屏连环画《三家福》(福建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版,4开4张16幅),该连环画歌颂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之间互助互爱的精神和善良的品德。孔继昭博采众家之长,融古参今,抒于丹青,用工笔重彩成功刻画了苏义、施泮嫂、林吉母子等形象,使读者多少年后仍难以忘怀。
  在创作连环画《陈三五娘》(福建人民出版社1956年6月第1版,16开)和连环画《陈若霖斩皇子》(福建人民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60开)时,她借鉴闽剧表演,一丝不苟地刻画了少女黄五娘的坚贞不屈和不为权贵所动,刻画了陈若霖的刚正不阿,绘画生动,韵味清新。
  仔细观察孔继昭的运笔,似春蚕丹青,如行云流水。既有顾恺之的缜密精致,又有吴道子的柔韧飘逸,还有张萱、周昉的纤细秀丽。她的用色,明快艳丽,鲜而不俗。无论分染、罩色、提线,都能表现出工笔画固有的装饰风味。她的工笔重彩单幅画《欲问秋消息,一叶落中庭》,拟古而不泥古。画中的仕女回眸凝神,秋水传神,充分表达了静中有动的韵律。足可见画家的构思、造诣,实非一朝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