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小智照片曝光:外国小说知识汇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51:53
   

外国小说知识汇总

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

(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

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

(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

3.《炮兽》雨果(法国)

(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

A.对照法

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

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

(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

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手法

(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

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

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

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

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8.《素芭》泰戈尔(印度)

(1)人物:素芭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哑女。她心灵纯净、感情细腻丰富、敏感而孤独。她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是家庭的负担。她只能与大自然、动物们亲近交流,没有理解她,没人真正关心她,最后被父母以欺骗的方式嫁到远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2)艺术特色:“画眼睛”

9.《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日本)

(1)人物:清兵卫是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的鉴赏和收藏有着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单纯、可爱又不幸的少年形象。

(2)主题:批判家长老师的武断专制、扼杀孩子个性的做法,提醒人们要尊重、爱护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艺术特色:采用倒叙结构,设置悬念

10.《在桥边》伯尔(德国)

(1)人物:“我”是一个对单调、乏味工作不满,用乱数、不数、漏数方式来反抗,渴望美好生活的伤残军人。

(2)主题:揭示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缺乏精神关怀的问题,思考小人物的命运。

11.《牲畜林》卡尔维诺(意大利)

(1)作者以幽默、调侃、嘲讽的笔调来描写牲畜林中两场笑料百出的精彩追逐,尽情地嘲弄了丑与罪恶。

(2)艺术特色:延迟的运用,使小说的结构重复递进,同时让动物一一出场,便于作者对德兵尽情戏耍。

12.《半张纸》斯特林堡(瑞典)

(1)塑造了一个生活认真,工作努力;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务实并懂得满足青年,虽然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遭遇丧妻夭子厄运,却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勇敢地直面,把爱和痛藏在心里,把它们作为生活对自己的恩馈的年轻房客形象。

(2)艺术特色:

A.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

B.构思巧妙:以小见大,于方寸之间演示大千世界

13.《山羊兹拉特》辛格(美国)

这篇童话小说通过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与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14.《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1)人物:是一位境况不好却坚强自尊,内心悲伤、痛苦却处事不卑不亢、镇定从容,具有超越道德的伟大母爱的母亲形象。

(2)情节结构特色:

A.延迟法:花大量文字描写坐火车、小镇风貌,就是不告诉读者这对母女此行的目的。(设置悬念)

B.插叙:因为小主的主题是表现“伟大的母爱”,儿子的遭遇是次要内容,所以用插叙,这样使情节更紧凑,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15.《沙之书》博尔赫斯(阿根庭)

(1)“沙之书”象征无限之物,如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已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魔力无穷的金钱、浩瀚的知识、无法挽回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等等。

(2)艺术特色:象征手法、荒诞手法

16.《椅桶者》卡夫卡(奥在利)

(1)“煤桶骑士”是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小人物,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为了避免借煤失败的难堪,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一个自悲、懦弱、封闭的人。

(2)艺术特色:荒诞手法

二、了解八个单元的小说文体知识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

1.       叙事角度

(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

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

(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

(4)暗示背景

(5)推动情节发展

第三单元话题:主题

1.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3.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

4.考试中归纳主题往往用这样的句式:

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等)……

 

第四单元话题:人物

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

分析技巧:

(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概括技巧:

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第五单元话题:情节

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的“摇摆”

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享利。

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

赏析:这个情节可不可以去掉?

第六单元话题:结构

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情节结构小说整体结构

2.结构是一个“容器”

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1.       延迟

小说情节结构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即“欲擒故纵”,“延迟”情节的进展,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同时使情节增加摇摆弧度,增强戏剧性效果,吸引读者。

4.高考中要求学会赏析小说结构的巧妙,常见的巧妙结构有:

(1)以小见大,如《病人》

(2)欧·享利手法,如《最后的常春藤叶》

(3)倒叙,如《清兵卫与葫芦》

(4)延迟,如《牲畜林》

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

     

         第七单元话题:情感

1.文学是人学,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

2.“悲悯情怀”是最高尚的情感。

3.小说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让情感包裹在形象中

(2)情感表达讲究蓄势待发、引而不发、水到渠成。

4.情感表达风格:

(1)浪漫主义:沸点写作

(2)现代主义:零度写作

(3)现实主义:有节制写作

 

第八单元话题:虚构

1.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虚构要符合生活真实,要合情合理,但虚构的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

《沙之书》中那本有无数页面的“沙之书”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生活中存在象“沙之书”一样的事物,如无穷无尽的时间,我们面它,总会陷入无限恐慌之中,感叹“何时是个尽头”。

骑着煤桶飞翔着去买煤在生活中也是不存在,但生活中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选择逃避、自闭,恨不得飞一样逃离。    坚硬的荒原(外国小说阅读题)    

坚硬的荒原学科网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学科网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学科网

“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学科网

“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予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学科网

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学科网

“给种子攒土。”老人对他说。学科网

“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学科网                  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予对他说:“浇水。”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啊?”“哭,你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学科网

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学科网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人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学科网

(选自2008年第11期《名作欣赏》,有删改)学科网

1.请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4分)学科网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三个孩“刨坑”、“攒土”、“浇水”等具体行为和过程的象征意义。(4分)

3.文章最后一段,老人为什么还要残忍地役使三个孩子继续到附近种树?(4分)学科网

4.文章题为“坚硬的荒原”,而大量的文字写老人和小孩。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2分)2

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2分)。

分),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2分)。

2.(4分)

①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力量的弱小。②面对险恶、残酷的生存环境,人类抗争过程的漫长与艰辛。③只有坚持不懈、不惜代价才能求得生存。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

3.(4分)

①人类不能满足已取得的一点成果,应不断奋斗。(2分)

②与苦难际遇的生存抗争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2分)

4.(4分)

探究角度示例:

①“坚硬的荒原”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以人类抗争的艰难来衬托“坚硬的荒原”的威力与险恶。

②“坚硬的荒原”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或对象),以“坚硬的荒原”衬托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

③“坚硬的荒原”与具有坚硬荒原的品格的人类都是文章表现的主体,在荒原和人类的对峙关系中,表现生存环境的险恶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④“坚硬的荒原”象征着人类的命运,老人、小孩象征着人类的意志和力量,文章以人类向命运的不屈抗争,展现了弱小力量的顽强与伟大。

评分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附:《坚硬的荒原》赏析

阅读乌拉圭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何塞?思里克?罗多《坚硬的荒原》一文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渗透在其中的浓郁的现代主义因素:象征手法,幻想,循环反复的现象……掩卷而思,我们不禁为作者绝妙的写作技巧而深深叹服。

文中,作者勾画了一幅充满神奇色彩的画面。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荒原上,站着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和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他们要在这一片坚硬如铁的荒原上播种。第一个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用自己的牙齿从岩石上啃开了一个坑穴;第二个孩子迎着风,用舌咽喉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吐出———他在给坑穴填土;第三个孩子用自己的眼泪浇灌种子。在泪水的浇灌下,种子抽芽、长叶,直至成长成挺拔的大树,开花、结果。而老人和孩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开垦。

拉丁美洲的作家常常借助象征,使作品仿佛形成一个抽象、自足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本质的东西,它们在根本上决定着人们的命运。《坚硬的荒原》中,那一望无际坚硬如铁的荒原象征着生命;瘦骨嶙峋、冷若冰霜的老人象征着意志;而那三个消瘦、穷苦的可怜的孩子是人的机能的象征。人的生命就像荒芜的原野,要通过坚强的意志,充分调动起人的各项机能,开拓出生命的绿洲,只要能战胜自己,就能征服世界,就像文后所写的:“天地万物之中,惟我为大。”

此外,文中还有一些看似荒诞离奇的情节。如播下了一粒种子,在泪水中它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其目的只是要阐释对生命的征服,所以,它虽然荒诞离奇,却又是可以理喻的。

在文中,作者还采用了循环、重复的手法。老人和孩子播种、填土、浇灌,在种子发芽,成长直至开花、结果后,又开始了新的开垦,这便是一个轮回的圆圈。借此说明:只要人类征服世界和征服自身伟大任务尚未完成,荒原中蕴藏的那一种伟大的精神,那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还有那份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勇气,就绵延不绝。这,正是作者所要赞美的,而这种循环、重复的手法,也是拉美现实主义文学极具特色的写作技巧。

何塞?思里克?罗多的这篇作品,风格奇异,技巧新颖,是拉丁美洲现代文学流派中的一篇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