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虫cp怎么来的:世界军事改革趋势和俄罗斯军事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24:35

世界军事改革趋势和俄罗斯军事改革

2011年08月03日 22:07来源:搜狐 编辑:博文 点击: 62次 [我要评论]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改革在该国所特有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正在进行着。但是,影响俄罗斯军队改革的一些因素与决定着外国武装力量发展的一些因素相似。本文旨在阐述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军事改革的共同特点和俄罗斯军事改革的独有特点。重点分析俄罗斯武装力量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证明不考虑显著区别于俄罗斯的外国取得经验的特殊条件而机械照搬别人的军事改革经验的恶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装力量的任务及其对军事改革的影响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签署时(1990年11月19日),苏联拥有一支庞大的现代化军队,并且仍在领导着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在欧洲与之对抗的是得到美国和加拿大军队加强的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而在远东则是有着庞大而陈旧的军队以及相当薄弱的军事工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此后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以上地区的力量对比。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苏联的解体、北约东扩、俄罗斯武装力量上世纪90年代遇到的危机导致欧洲军事力量严重失衡。俄罗斯联邦实际上是单枪匹马对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加强的北约。而且失衡的程度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在发生大规模作战行动的情况下,如果俄罗斯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不可能对北约成员国构成大规模威胁。而北约成员国在常规武器方面相对于俄罗斯的优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俄罗斯只有寄希望于战略核力量才能防止冲突。其结果是北约成员国武装力量进行转型——陆军重型部队、空军作战中队、海军打击力量因没有相应的对手而被削减。

  美国在全面转型之前(21世纪初),正规陆军有6个重型师共计52个坦克营和机械化营,此外还有3个独立装甲骑兵团。轻型部队是2个轻型步兵师(15个营)、1个空降师(9个营)和1个空降突击师(9个营)、1个独立空降旅(2个营)和3个独立轻型步兵营。

  在美国陆军的改革过程中,15个新型重型旅战斗队和2个新型机械化旅现在一共有36个坦克营、机械化营和混编营(包括2个坦克连、2个机械化连及保障分队),此外还有1个装甲骑兵团。6个中型旅战斗队计有18个装备“斯瑞克”装甲输送车的步兵营。轻型部队包括10个轻型步兵旅战斗队、6个空降旅战斗队和4个空降突击旅战斗队,分别有20个轻型步兵营、12个空降营和8个空降突击营。这样,现阶段可以确定,在美国陆军的改革过程中,其重型营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但取代使用步兵战车的坦克营和机械化营组建了18个装备装甲输送车的中型营,因而使用装甲技术兵器的营的总数实际上没有变,变化的是其装备、作战实力和机动性(包括战略机动性)。陆军除了削减坦克营和机械化营的数量之外,还削减了自行火炮营和火箭营的数量。同时,美国陆军中轻型营的数量有所增加。

  这样,在美国陆军改革过程中,备战思想出现了从应对大规模传统战争向准备远征行动转变的趋势。为此,战斗营转而采用更轻型化、机动性更好的技术装备,为了赋予旅战斗队自主能力,保障机构的能力得到了扩展。

  而俄罗斯还在寄希望于有大量火箭和火炮部队加强的重型旅(坦克旅和摩步旅)。俄罗斯陆军的山地摩步旅和空降突击旅以及空降兵的团和旅可算是中型部队(相当于美国的“斯瑞克”旅)。除前两者外,这些部队可以说类似于拥有相应的保障机构、适合远征作战的美国“斯瑞克”旅战斗队。目前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第二阶段改革过程中,计划组建使用轮式装甲输送车的“中型”摩步旅,在将多余的重型装备(坦克和自行火炮)和保障分队从其编成中撤销的情况下,它们也可能类似于“斯瑞克”旅。俄罗斯陆军的“轻型”部队正处于萌芽状态,未来应在空降突击旅的基础上通过换装装甲汽车和轻型支援装备来展开。

  德国和法国陆军的改革规模比美国更大。在世纪初师改旅之后,法国陆军组建了4个重型旅(2个装甲坦克旅和2个机械化旅)和2个中型旅(装甲骑兵旅)。目前法国正在进行下一阶段的改革,在此阶段将在2个机械化旅和2个装甲骑兵旅的基础上组建4个“中”型多功能旅。机械化旅将失去自己的坦克团并在未来把AMX-10P履带式步兵战车换成VBCI新型轮式装甲输送车。这种多功能旅与美国“斯瑞克”旅处于同一层次,但编制大于后者,而且装甲技术兵器的武器更强大。装甲坦克旅得到机械化旅中的1个坦克团的加强,但每个坦克团的坦克数量从80辆减至60辆。还计划为坦克旅的摩步团换装VBCI轮式装甲输送车。这样,法国陆军计划只保留2个用于进行“大战”的旅,而履带式战车的数量将得到大幅度削减。

  德国陆军也根据新的威胁和任务调整了编制。与美国和法国陆军一样,德国国防军裁减了装备坦克和履带式步兵战车的重型分队的数量。如果说在本世纪初德国陆军还有13个重型旅(不含4个基干旅)、2个空降旅、1个山地步兵旅、1个空中机动旅和1个步兵旅的话,那么目前6个坦克营和8个摩步营变成1个轻型步兵团(2个营)和1个轻型步兵营(法德旅中)、4个伞兵营和3个山地步兵营。这样,德国的重点转向扩大比重型部队更适合对危机做出反应的轻型和中型部队的比重。在拟议中的新一阶段国防军裁减和改革过程中,这一趋势还会加强,预计德国陆军到2015年前将剩下3个坦克营、4个摩步营、8个步兵营、1个轻型步兵团、1个山地步兵团、1个空降团和1个空降突击团。

  俄罗斯军队在常规战争中对抗北约的能力不强(因为数量和质量严重失衡),甚至在北约成员国武装力量都裁减之后,前一因素也对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改革产生影响。例如,2010年组建的西方军区统辖的作战部队相对较少,而且其换装新技术装备的工作不具有优先性质。另一方面,在西方军区的防区内驻扎着俄罗斯空降兵的主要兵力,但它们在与北约的战争中的价值并不象在后苏联地区的局部冲突中那样大。但是,在北约不介入的情况下,西方军区和空降兵的兵力足以武力保卫俄罗斯在其与北约之间的缓冲地带(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内的利益,特别是如果得到南方军区和中央军区的加强。

  与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在西南方向(高加索)和南方向(中亚)形势严峻。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尽管有阿富汗战争和与土耳其相邻,这里还是没有重要对手和严重威胁的外围,那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前苏联一些不稳定主体之间有了一条漫长的边界,其中一些主体对俄罗斯保持警惕或者敌视俄罗斯,而第三国(美国、土耳其)在这两个地区的影响都加强了。

  这样,近20年来俄罗斯与其邻国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前者的军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北约主要成员国和俄罗斯的重型部队(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摩托化步兵部队)与轻型部队(空降部队、山地部队等)的对比关系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形势。在俄罗斯,重型部队和兵团构成了陆军和空降兵的基础(甚至俄罗斯的空降兵也比自己的西方同行“重”得多,装备接近于摩托化步兵,而俄罗斯军队直到2010年才开始试验类似于西方的“轻型”部队)。空军作战飞机和运输机之间的数量对比也很能说明问题,俄罗斯的这一指标大约为7:1,法国和德国为3-4:1。对足够多的“重型”诸兵种合成部队、作战航空兵、强大的火箭和炮兵部队的需求要求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维持和换装,这对军事改革的其他方向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方面,俄罗斯目前与有着大量重型陆军部队、作战航空兵、海军突击力量和相当少的陆军轻型部队、运输航空兵、登陆和辅助海军装备的土耳其更为相似。

  参加集体安全体系和武装力量改革

  如果说大部分西欧国家早已是北约成员国,那么这一会籍对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欧洲国家的武装力量改革的影响需要单独研究。加入北约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发生大规模外部侵略甚至大规模边境冲突的可能性降低为零。这使它们可以大幅度削减自己的武装力量,首先是装备费和维持费高昂的兵种(机械化兵种、作战航空兵)。仅最近五年,保加利亚武装力量的兵力就削减了31.5%,匈牙利削减了8.3%,波兰削减了29.6%,罗马尼亚削减了24.3%,斯洛伐克削减了18%,克罗地亚削减了10.7%,捷克削减了60%。,斯洛文尼亚削减了9.1%。同时,这些国家武装力量中作战飞机、数量、坦克、重型火炮系统的数量以及装备这些技术兵器的部队进行了大幅度削减。实际上北约新成员国的武装力量进行了大规模裁减和“轻型化”,这同时可腾出资金来用于换装更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军人职业水平和向合同兵役制转变。这样,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欧洲国家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完成广泛任务所需的自给自足的能力,成为联合军事组织的组成部分并首先定位于远征行动。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在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这些国家的武装力量完全适应这些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可能赋予它们的任务和面临的威胁。不过,北约新成员国向合同兵役制转变加上裁军与其人口形势和民主社会中通过用职业军人取代定期服役军人来减少现后者在军事行动中损失的趋势很适应。

  总之,可以指出,加入北约和北约没有可与之匹敌的对手以及在该地区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与苏联和华约存在时相比大幅度降低,使中欧和南欧国家面临的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来遏制的外部威胁,包括最危险的威胁(大规模外来入侵),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国家拨出数量适中的合同制军人参加北约主要国家的行动。这些因素决定着中、东欧大部分国家的军事建设方向。显然,它们的武装力量改革经验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不太适合俄罗斯联邦。

  如果说加入北约使一些小国削减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把部分保障国家安全的功能交给了联合部队,那么俄罗斯加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对于其军事组织则具有完全不同的后果,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俄罗斯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里的盟友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无法与北约主要的欧洲成员国——美国的盟友们相比。甚至该组织中仅次于俄罗斯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实力都远逊于北约非最关键的成员国——波兰和罗马尼亚。

  其次,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一些成员国对俄罗斯的忠诚度及其结果——俄罗斯提供现实援助的可能性是个问题,并且是个可变量。

  第三,俄罗斯联邦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里的一些伙伴不仅弱小,独立保障自身安全、免受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也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俄罗斯在这些国家保持军事存在,并需要兵力、资金来确保有效扩大自己驻扎在那里的集团。

  最后一种情况对于部分受到承认的南高加索国家——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特别典型。这需要俄罗斯10%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及航空部队在境外常驻,并且需要保持不少的兵力以在必要时向境外基地提供援助。这不仅需要保持增援部队,还因交通特点提高了其维持成本。在这方面俄罗斯与美国、法国、土耳其和一系列不得不在境外维持部队集团以保护国家利益的其他一些国家相似。例如,法国在非洲拥有分散的驻扎体系,并在这块大陆上经常驻扎一些分队。而土耳其在北塞浦路斯保持有大型部队集团,以保护这一受到部分承认的国家和土耳其在那里的利益。

  这样,可以得出结论,加入北约使一些国家将武装力量的部分功能转交给了联合武装力量,从而得以裁减武装力量和昂贵兵种的数量,结果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促进了武装力量的职业化。坏的一方面是这些国家要有数量适中的部队参加北约的境外行动并伴随有损失和开支,这些国家的武装力量或参加这些行动的部队的结构、装备、训练要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加入北约对这些国家的军事建设起了决定性影响。而俄罗斯加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不仅没有使它削减武装力量的数量和开支,相反,需要补充兵力和资金,改造俄罗斯武装力量机动部队并为其换装,以确保它们能灵活有效地保卫盟友和俄罗斯的利益。

  北约一些国家的武装力量也面临类似的要求。但如果说法国在非洲的利益可能只受到相当弱小的敌人的威胁,不需要法国军队保持拥有重型装备的大型兵力集团,那么高加索和中亚的情况要求俄罗斯采取相反的措施,在这里与土耳其的情况更相似,后者不得不在塞浦路斯保持兵力约36000人、装备数百辆坦克和大炮的一个陆军军。

  俄罗斯与其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盟友交通联系薄弱迫使俄罗斯仔细研究美国建立武器装备前置基地的经验,这将使俄罗斯武装力量能够通过空运人员并在武器装备储存基地获得技术装备而灵活扩充自己在边境的集团。也就是说,情况与在俄罗斯境内跨区机动保障的需求类似。但是,和后者一样,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甚至展开的部队的现代化装备都不足,更不用说武器装备储存基地了,还有各旅和武器装备储存基地的武器装备统一化水平低,这都严重制约了这种体制潜在能力的实现。

  主要国家军队的远征部队

  欧洲战场上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威胁大大减少使得北约成员国可以将自己的武装力量转向在北约以外执行保卫利益的远征任务。这一改革同时发生在北约和欧盟范围内。在欧盟成员国国家武装力量的基础上组建了轮换制的高战备(48小时准备)战术作战集团。这些作战集团实质上是拥有保障装备首先是后勤装备的轻型加强步兵营,这使它们能相对自主地行动。作战集团的兵力为1500-2500人。同时欧盟还有两个同样的集团处于战备状态。这些部队需要灵活地对发生在欧洲主要国家利益范围内的危机做出反应。为此他们拥有相当轻型的武器装备,这使它们可以用有限数量的运输机向全球各地调运。随着欧洲空中客车A400M军用运输机项目的实施,这种行动的效能将得到提高。

  新的任务促成了欧洲和欧洲-大西洋武装力量更紧密的一体化;轻型部队在各国军队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并为它们装备了相应的武器装备(适于空运的轻型技术兵器和专业的反游击技术装备,如MRAP抗地雷装甲车);这些国家的军事运输航空兵和后勤机构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所有这些大大提高了北约和欧盟的远征能力。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在阿富汗的行动,北约的一支规模相当大的部队集团正在这一遥远而恶劣的地区遂行低强度作战行动。可以根据一些参战国部队的装备来评估远征部队对军事技术装备的需求。我们以意大利、波兰和加拿大为例,它们在阿富汗拥有规模大体相当的集团,但分布在作战行动强度不同的省份。这些国家的部队得到本国武装力量大体相当的航空分队的支持,但地面部队的装备有所不同。例如,意大利驻阿富汗部队主要集中于相对平静的盖拉特省,主要使用依维柯LMV装甲汽车,并得到一些“达多”(Dardo)步兵战车和迫击炮的支援。波兰部队主要集中于不太平静的加兹尼省,拥有大约130辆”罗梭马克”(Rosomak)新型装甲输送车(包括采用其底盘的特种车辆)、40辆“美洲狮”MRAP装甲车、90辆HMMWV装甲汽车、5门“达纳”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加拿大部队驻扎在阿富汗最危险的省份之一——坎达哈省,它们装备10辆“豹C2”坦克、20辆“豹2A6M CAN”坦克、大约100辆LAV-III装甲输送车和6门M777牵引式榴弹炮。这样,根据与非国家武装部队的作战行动特点的区别,远征部队的编成可能是主要使用装甲汽车并有更强大的技术装备适度支援的相对较轻型的部队,也可能是装备坦克、自行火炮、现代化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的相当重型的部队。在可能与正规武装力量遭遇的情况下,远征部队还应拥有重型装备。

  对于俄罗斯来说,迫切需要远征部队来保卫自己在后苏联地区的利益(包括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盟友的利益),至少在联合集团的编成中进行远征。

  俄罗斯远征部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灵活地加强驻外俄罗斯基地的集团。考虑到实际上俄罗斯联邦在境外的所有主要基地都有良好的机场,俄罗斯军事运输航空兵主要拥有重型运输机的特点因伊尔-76、安-22和安-124飞机比北约国家的大部分军用运输机载重量大、航程远而发挥正面作用。这使俄罗斯联邦能以有限数量的航次运送规模相当大的、拥有重装备的兵力,这对于支援位于中亚国家的基地特别重要,因为俄罗斯与一些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没有陆地边界。另一方面,为了对远离俄罗斯基地的威胁做出反应(例如,远离吉尔吉斯斯坦坎特基地的奥什),必须或者增加其数量,以获得对大量具有坚固的长起降跑道的机场的控制,或者把部分军用运输机更换为具有更高起降性能、对机场质量要求不高的机型(如安-70)。两种方案各有利弊。

  这两个方案如果一个也不实施,俄罗斯远征部队在从卸载地点向作战行动区域开进时以及为在具有欠发达地面交通网络的地区(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部队补给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在这些地区,补给问题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具有大量重型军用技术装备的部队来说。因此出现了军事运输航空兵输送装备装甲技术兵器和火炮的部队及其补给的能力与需要不相称的问题,这可能要求重新研究担负这种行动任务的部队的编制和装备。

  因为俄罗斯空降兵本来就自认为担负远征部队的角色,因此应该在这里谈一下该兵种的改革。目前在下一阶段改革过程中将完全合理地计划为空降兵部分营或团换装轮式装甲汽车、轻型装甲汽车、轻型火炮系统。这些系统不仅一个航次的输送量比空降兵现有装备多,需要的补给物资量也少得多。话又说回来,尽管现有的空降兵部队相比更加轻型化,能充分有效地在一定强度的冲突中完成任务(上述驻阿富汗的意大利部队就是一个例子),但这种部队不能完全取代重装远征部队(例如驻阿富汗的波兰和加拿大部队),所以二者不是竞争的关系,前者是对后者的补充。何况上述支援境外俄罗斯基地的任务可能需要输送的正是空降兵重装营或团。还应该指出,用于支援境外轻型部队的空降兵重装部队需要拥有更发达的保障分队以提高其自主性。

  除了地面部分,远征部队还需要专业化航空部队和海军部队的支援。例如,北约国家组建了远征航空部队,其与普通航空联队和中队的主要区别是侦察、后勤和技术保障分队的能力更强。此外,部分这种部队由多国组成。

  对于俄罗斯空军来说,组建用来在俄罗斯利益范围内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支援的专业化远征部队的任务也很迫切。这是因为,驻扎在境外俄罗斯基地的航空部队数量相当少,只能完成范围有限的任务,所以必需拥有相对自主且多专业的远征部队,包括各种航空部队:侦察机(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突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歼击机、直升机、电子战和无线电技术侦察飞机、运输机以及地面保障分队。

  但在俄境外展开大规模的航空部队因补给、维护和修理困难而相当成问题,因此最好用少量的航空装备来执行任务。为此必须为远征部队装备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确保所需高精度弹药的供应。还应当对远征部队的人员训练予以应有的重视。此外,必须发展俄罗斯基地的基础设施,以确保在这些基地展开更大规模的航空集团。

  战略核力量在军事改革中的作用

  在将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与外国做比较时,战略核力量的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战略核力量的存在是补偿常规部队遏制潜在的侵略者的潜力相对较弱的需要。另一方面,确保与美国在核弹药方面的大体均势、更新运载工具的需要和美国发展反导防御系统都要求俄罗斯联邦消耗大量资金用于维持和发展战略核力量。同时,对于美国来说,在常规部队实力的背景下,其战略核力量则不具有如此根本性的意义。从财政的角度看,因为军事预算多得多,战略核力量对于美国来说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军事开支与俄罗斯相当的其他核国家(法国、英国)的背景下,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另外一个水平,有相应的更广泛的能力,但也需要显著更多的资金。这样,在与五个核大国中的国家发生潜在冲突的情况下,对一开始是非核冲突的冲突的核遏制可能令人怀疑。对这一事实的认识令俄罗斯领导层在远东保持大量常规部队。

  比较一下五个核大国的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大部分苏联遗产老化的背景下,赋予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角色使得对核力量三个组成部分的换装更加重视,包括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和量产型号的采购。美国暂时只限于对自己冷战时代的战略核武器进行改进和延寿,并在俄美一系列协议的要求下逐步减少所部署的弹药数量。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因为数量相对较少,其核力量更多地是起着作为武装力量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作用,不过其主要武器——核导弹潜艇及其弹道导弹却相当先进。

  总起来可以得出结论,在五个最强大的核大国当中,战略核力量的作用对俄罗斯来说最大,这也给俄罗斯的军事建设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对武装力量的拨款

  拨款规模是影响武装力量数量、编制和战斗力的决定性指标之一,这不是秘密。因此通过比较各国对武装力量的拨款规模能更好地了解其改革重点、规模和进程。话又说回来,这种比较决不是一项陈腐的任务。

  首先,一些国家的军事开支规模是保密的,或者部分开支隐藏在其他预算和预算外开支中。

  其次,即使在各国国家开支透明的情况下,与武装力量有关的开支也有可能放在不同的预算项目中。例如,退役军人的退役金可能从国防部的预算中支出,也可能与其他公民一样,从基本养老金中支出。装备采购、规模特别巨大的计划,在一些国家也可能作为一个单独的预算项目(例如,波兰采购F-16歼击机),而另一些国家则列入国防部的预算。

  第三,比较应把开支一律看待,根据官方汇率换算成某货币也会给不出准确的图景(况且货币汇率本身在一年之内也会发生显著变化)。甚至按购买力平价换算也有其不足,即计算时考虑的是某一“篮子”商品和服务,而对于军事领域来说具有优先意义的只是其中某部分,例如石油产品。

  第四,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发达程度对于军事开支的比较十分重要。

  第五,国防部所属部队的编制对于比较的可信性十分重要。因为在有的国家里一些机构(内卫部队/宪兵、边防部队)可能归国防部领导,而在另一些国家里归其他部门领导,相应地从国家预算的其他项目中拨款。此外,部分被比较的国家可能没有某些兵种,包括相当昂贵的兵种(如战略核力量、大洋舰队、远航航空兵等),或者它们被大幅度削减。

  第六,除了军人,文职人员也需要国防部供养,在不同的国家里他们的比例显著不同。此外,当代世界上吸收私营军事公司为武装力量的活动(包括作战行动)提供保障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因此一些国家的部分军事开支用于为私营合同商的服务支付报酬,而在另外一些国家里,这些功能由国防部的军人或文职人员承担。

  第七,除了绝对值以外,比值也很重要,因为维持费和作战训练费直接取决于武装力量的数量。同时,由于每支武装力量的编制独一无二,公认的军人人均军费计算方法不能保证应有的准确性,显然,坦克兵或反坦克导弹系统操纵员的训练成本显著高于摩托化步兵。

  所有这些因素说明比较结果是有条件的,况且在本文目标范围内我们不可能忽略武装力量改革的财政方面。

  与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几年相比,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改革阶段的拨款显著增加了。2009年俄罗斯国防开支为1.2万亿卢布(按官方汇率约合400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约合670亿美元)。这一开支水平使俄罗斯武装力量进入世界军费最多的军队行列。然而,考虑到武装力量数量及其在后苏联时期的退化,这一军费水平不能充分满足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需要。

  作为对比,我们选择了美国(都是拥有庞大武装力量、和俄罗斯一样追求在世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并且在世界政治中与俄罗斯在个别问题上进行竞争;这两个国家还都拥有战略核力量及一些资源密集型兵种,当然规模不同);法国和德国(军费绝对值与俄罗斯相当的大陆军队,法国和俄罗斯一样,在自己的境外利益范围内保持军事存在)和土耳其(单位开支与俄罗斯相当,军队主要由义务兵补充,军事建设的重点是换装)。我们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

  2009年美国国防部预算为6637亿美元(包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开支),加上其他军事计划,首先是核计划,军事预算达6936亿美元。有这么庞大的资金,美国不仅能够参加两场相当花钱的军事行动,维持着数量世界第二的武装力量,还向科学研究、武器装备采购和改进投入大量经费。五角大楼22.1%的预算用于人员维持,而装备采购和科研费占预算的32.2%。

  2009年德国和法国的军事预算(不含退役金)绝对值与俄罗斯相当,分别为465亿美元和478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高于俄罗斯。但是,德、法两国武装力量数量明显要少,尽管有大量的合同兵,但没有昂贵的兵种或者这样的兵种很少使两国用于发展军队的经费多于维持费。因此,这两国的武装力量以补充新武器装备为主。

  土耳其武装力量拨款规模显著少于以上国家。2009年该国军事预算为99亿美元。此外,部分武器装备是用未列入国防部预算的经费(每年30-40亿美元)购买的。其人均军事开支尚且低于俄罗斯,更不用说与德国、法国甚至美国相比了。但是由于义务兵是主体,没有战略核力量、大洋舰队、远程航空兵加上有来自北约盟国的军事技术援助,使土耳其在最近几年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其武器装备,水平接近了俄罗斯军队,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俄罗斯,这与冷战时期土耳其武装力量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尽管俄罗斯武装力量拨款规模相当大,但由于其一系列特点,可以肯定,现有拨款不能充分满足俄军改革的需要。不过2011-2020年国家装备计划预期拨款规模(约20万亿卢布)在得到实施的情况下可能会改善这一状况。

  武装力量的补充

  决定武装力量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补充方式。在选择某种补充方式时,主要标准是武装力量所需数量、现有人力和财力。从前面几章可以得出结论,俄罗斯需要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而人员维持费却相当有限。这些因素预先决定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主要靠定期服役军人来补充。为了评估这一方案的效能,必须研究俄罗斯的人力资源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资源相比较。

  在对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改革与外国进行比较分析时应注意人口因素,这一因素决定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需要保持一支主要由义务兵补充的庞大武装力量的情况下,国内人口状况的作用增加了。确定这一因素的影响的指标可能是:武装力量数量、人口数量(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平均年龄、武装力量对义务兵或新合同兵的年需求量以及这些指标的变化。

  军人与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15-64岁)数量的对比相当能说明问题。俄罗斯的这一指标为1.1%,而改革完成和军队人数调整至100万之后约为1%。美国的这一指标为0.77(包括国民卫队和现役预备役);土耳其为1%(不包括宪兵);法国为0.6%(不包括宪兵);德国为0.46%。这样,在以上国家中俄罗斯武装力量人数占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比重最大,最接近俄罗斯的是土耳其。

  军人与20-29岁男子的数量比值更能说明问题。俄罗斯的这一比值是8.9%(将来是8.1%);美国是7.4%;土耳其是6.6%;法国是6.5%;德国是5%。武装力量员额与0-19岁男性的比值则体现了这一问题的前景。俄罗斯是6.4%;美国是3.5%;土耳其是3.7%;法国是3.3%;德国是3%。

  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所研究的国家中,俄罗斯现役相应年龄组的男性居民所占百分比最高。未来甚至在将武装力量员额裁减至100万的情况下这一比例仍将因居民的老龄化而增加。德国也有这样的趋势,这是因为该国居民平均年龄较大。其他四个国家则略有增加或减少。美国和法国因实行合同兵役制,所以它们每年对新兵的需求不象俄罗斯和土耳其这么大。德国(因为武装力量中义务兵比例小,义务兵的数量对于8200万的人口来说微不足道)的新兵补充问题则不是那么紧迫。这样,对于拥有庞大武装力量和以义务兵役制为主的国家来说,人口状况起着很大的作用。俄罗斯和土耳其就是这样,但对于土耳其来说,其相对较高的出生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问题的尖锐性。

  我们认为,俄罗斯联军队目前的补充体制完全不符合本国的人口形势,会导致人员质量下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补充军队并间接地对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具有类似情况(甚至情况更好一些的)的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优先选择合同兵役制或定期服役军人占少数的混合兵役制(德国)。而具有人口形势相当好的国家(土耳其)可以拥有一支以义务兵为主的军队。因为俄罗斯因一系列原因需要相对数量较多的武装力量,而预算更重要的开支方向选择了为军队换装,这不允许向合同兵役制转变,我们认为更合理的办法是采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合同兵比重的混合兵役制。由于在居民增长量和平均年龄方面的区别,按其他标准接近于土耳其的经验不可能做为基础。

  除了居民数量因素和增长量,种族-宗教的异质性对武装力量的补充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一国各民族人口形势不同的情况下。在所研究的国家中,俄罗斯的这一问题体现得最尖锐,俄罗斯主体民族和同源的白俄罗斯族及乌克兰族20岁以下的男性在后苏联时期明显减少了,而高加索穆斯林民族的这一类人口增加了。在最近的将来,由于人口洼地的出现,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适龄男子的对比关系将向有利于后者的方向转变,这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并有可能对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改革产生影响。目前出现了种族歧视的问题,这使人们对征召高加索人服现役的效能产生了怀疑。但因为俄罗斯武装力量正在需要大量的定期服役士兵,因此很难拒绝征召高加索人。而且在这一问题上的歧视将不利于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的融合。

  方案之一可以是组建单一民族的分队和部队。作为试验已经在俄罗斯陆军编成中组建了由车臣人组成的少数民族部队——“东方”营和“西方”营。

  除了俄罗斯联邦,美国武装力量中的种族异质性也很明显,其盎格鲁-萨克逊人和整个白种人军人的比例在持续下降。但是,有着“文化熔炉”之称的美国特殊的环境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除了适龄年轻人的总数之外,其质量构成也很重要。俄罗斯的这一情况也不太好。如果说到年轻人的身体素质,那么2007年只有70.4%的人适合服兵役,而2009年是68.4%。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非主体民族占多数的北高加索军区(现在是南方军区),适龄青年比例为72.6%,而西伯利亚军区是65.2%,莫斯科军区是66.9%。

  前些年做出的关于将服役时间缩短到18个月(下一步是12个月)的决定使俄罗斯人口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加严重。如果俄罗斯武装力量保持逐步向合同兵役制过渡的趋势,那么这一决定的后果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改革过程中,合同兵的数量减少了,而定期服役士兵的数量增加了。

  因此一下子出现两个负面因素。首先,由于俄罗斯的人口特点,为了满足军队和内卫部队每年对义务兵的需求不得不征召在身体和精神-道德方面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服现役。这既导致了定期服役人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下降,也增加了军人集体犯罪化的风险。为了解决新兵的身体锻炼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决定增加体育锻炼时间,这有可能缩短作战训练时间。因为第二个负面因素,最后一点特别危险。

  其实质在于,在定期服役士兵因数量大而决定着俄罗斯国防部部队战斗力的情况下,战斗力在不同季节起伏很大,在服役期满的军人退役和新兵入伍之后部队战斗力最差。在这一时期新兵占义务兵的一半,而另一半是服役半年的士兵。这样,甚至主要由定期服役的士兵构成的“常备部队”战斗力也很差。诸兵种合成旅在这一时期最多只能派出由部分受过训练的已服役半年的士兵构成的2个营战术群。在以后的六个月里,俄罗斯部队的战斗力逐步增强,到服役期满士兵退役之前达到最强,此后战斗力再次滑落。此外,甚至已服役半年的士兵也有一个不足,即它们是在夏季或冬季进行的训练,而分别需要在冬季或夏季作战。

  这一补充办法的唯一好处是能积累大量经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人员,有利于补充部队和展开新部队。但是这一可能性不符合具有“新面貌”的俄军目前的构成——部队满员率80-100%且武器装备储存基地(其展开因其编成中没有指挥干部而十分困难)相当少。

  如果比较一下俄罗斯联邦和其他拥有大量军队(超过50万人)的国家的武装力量,那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美国、印度和巴基斯坦采用合同兵役制;朝鲜、韩国和土耳其主要采用义务兵役制。同时,在这些国家中,俄罗斯义务兵的服役期最短。土耳其义务兵役期细分为6-15个月,韩国为26个月,朝鲜为3年以上(取决于军种)。同时韩国定期服役士兵的数量与军官和合同兵相比并不多,这支军队在人员构成上更接近于德国国防军,而不是俄罗斯军队。

  将俄罗斯军队的补充与土耳其武装力量做比较最令人感兴趣。如前所述,与俄军不同,土耳其军队服役期限是细分的:大部分士兵服役期是15个月,高校毕业后是6个月,作为预备役军官的高校毕业生是12个月。义务兵兵源无匮乏之忧令土耳其可以采取这种区别对待的兵役制。除此之外,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另一个大的区别是土耳其每年征兵四次(3月、5月、8月和11月)。这一办法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军队战斗力在老兵退役、新兵入伍后的跳跃式下降,而目前在每年征兵两次、服役期仅一年的俄罗斯就存在这种弊端。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俄罗斯的军事建设受到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现代世界上没有与之相似的,所以在俄罗斯武装力量改革过程中机械照搬别国的经验不是好办法。在这些因素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位置和周边情况,它们决定着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数量和构成。拨款水平、人口状况、作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和需要保卫境外的利益(包括用军事手段)也给正在进行的俄军改革打下了自己的烙印。

  俄罗斯联邦所处的情况与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完全不同,因而不能建设一支类似于这些国家的武装力量。按照一系列标准和武装力量改革方向,土耳其更接近俄罗斯。其中包括,都需要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换装都是其发展重点。但是俄罗斯与这些国家也有很多大的区别,首先是人口状况和武装力量构成。在后一方面,拥有强大的、资源密集型的战略核力量和大洋海军起着特殊的作用,而与土耳其相比,还有远程航空兵。

  尽管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发展和改革条件独一无二,但考虑到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任务特点和能力,个别改革方向还是可以效仿一些外国的做法的。其中值得指出的是组建具有相应编制和装备的远征部队的经验,俄罗斯保卫境外利益及其盟友都需要这样一支部队。

  作者:维亚切斯拉夫?采卢伊科(Вячеслав Целуйко)

  编译:知远/蓝山

(责任编辑:UM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