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梅:青出于蓝? 作者 李德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6 15:38:21
        一天夜晚,拜见了阔别了二十五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张炳嘉。那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好几年前已到兴化高级中学任教,且他的学识在全市教育界赫赫有名。那晚,我又一次聆听了他的教诲。老师说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理解,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会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并进行了富有哲理的循序渐进的剖析。这使我更进一步领悟“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以及学无止境的真谛。老师把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已、华老栓、闰土、祥林嫂等人物放到大环境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真让我大饱耳福,深感老师知识的渊博。盯着老师渐老的脸庞,追思童年记忆的印象,不禁对“青出于蓝”这个成语产生了怀疑。     “青出于蓝”出自荀子不朽的名篇《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辞海》上说:后来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圣人孔夫子堪称世界级大思想家,2000多年来无与伦比。一代文豪鲁迅说司马迁的《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仙李白的翰墨流芳百世,清末诗人赵翼的“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成了他《论诗绝句》的败笔。“红学”遍及世界各地,还未听说200年来有哪部作品超过《红楼梦》。《易经》仍是世界之谜。春秋时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成为历代军事家必读之书。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交响曲,影响之大还不见来者。就说现代吧,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造诣可谓登峰造极;在小提琴世界,还有谁的《梁祝》比俞丽拿的更使人如痴如醉。千古书圣王羲之还承认自己的草书不及所崇拜并研习的东汉书法家张芝呢。再者,就“青出于蓝”的辞源本身,几千年来,又有哪篇劝勉他人学习的文章,敢与荀老夫子的《劝学》媲比!       笔者并非唯心论者,以上所提诸君也有师。我在想,“青出于蓝”原本只是一种客观现象,后来的“比喻”是打比方,抑或是前辈对晚辈的鼓励。在我看来,要想“青出于蓝”得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学生除了具备老师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之外,还必须比老师付出更大的代价,否则不可能成立。在我的记忆里,张老师常在煤油灯下博览群书。现又知道,他极少在凌晨两点前丢下过书本。我是无论如何也超不过他的,充其量是等距离运动。高中毕业后,我也代过两年多小学教师。我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老师不拉开距离,也才不会与学生缩短距离。其实,这更符合《劝学》的主题--“学不可以已”。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