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立电视售后维修:人体内发现“杜康基因” 喝酒脸红属于中毒反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1:17:20

一条标注为“最大震惊名博”的微博被风传

  喝酒脸红比面不改色中毒深   

  复旦研究发现:七成汉人有“杜康基因”,解酒能力超强

  省内专家称酒量确实跟基因有关

  喝酒脸红,说明你中毒了。

  这几天,一条标注为“最大震惊名博”的微博被风传,目前转发量已达4.5万。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内有“杜康基因”,这种基因能迅速将酒分解,70%的汉人拥有这种基因。嗜酒的俄罗斯人和豪饮的蒙古人,都没有这种基因。专家还称,酒精对人体基因型的选择也会继续,解酒顺利的基因将容易保存下来。

  你身体内有“杜康基因”吗?这种基因有啥作用?河南商报为你求真相。

  一条被风传的微博   

  “喝酒脸红说明你中毒了”

  “喝酒脸红证明我中毒了吗?我现在脸正红着,求解。”昨天,一条标注为“最大震惊名博”的微博被博友风传。

  微博称,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发现,喝酒后脸红说明你已经处于中毒状态,中国人体内发现“杜康基因”,喝酒脸红属于中毒反应。

  到下午4点,这条微博转载量达4.5万。

  视频显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发现了一种大多数东亚人都拥有的“杜康基因”,这种基因能解酒。喝酒脸红后,表明人已中毒。

  “河南有酒文化,我想知道中原人身体内杜康基因多不多?”“奥拉”回帖称。

  “猫小蕉”说:喝酒脸红原是中毒啊,那我肯定缺少“杜康基因”。

  “Jane蝴蝶蝶”则号召:喝酒脸红的同志都得戒酒,“杜康基因”伤不起啊!

  啥是杜康基因   

  复旦副教授发现人体有解酒基因

  “杜康基因”到底是啥?跟喝酒有啥关系?“Jane蝴蝶蝶”很兴奋。

  昨天,这种基因的发现者、复旦大学副教授李辉,先帮我们剖析了酒精在人体的旅行。原来,酒精(也就是乙醇)进入人体后,首先会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

  这时就需要人体内的另一种物质——乙醛脱氢酶(ADLH)登场了,它可以将乙醛催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

  乙酸是人体内代谢反应的重要原料,能够被人体迅速转化为能量,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至此,我们饮下的酒精完成了它的旅程。人体对酒精的解毒过程也就完成了。

  “杜康基因”在酒精分解的第一步存在,而第一步起作用的是乙醇脱氢酶。

  李辉研究发现,乙醇脱氢酶基因家族非常庞大,目前发现其存在7种基因,而第七种变体能使乙醇分解为乙醛的功力增加13倍,所以也被称为解酒基因。

  “它形成的年代,与‘杜康酿酒’这一历史故事的时间相吻合。”李辉说,他们戏称它为“杜康基因”。 这种说法对不对   

  河南专家多认可 酒量确跟基因有关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真的存在“杜康基因”?“复旦专家的说法不错,酒进入人体后,确实是先分解为乙醛,随后分解为乙酸。”昨天,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二病区主任王智卿也看了网上热传的视频,他对研究比较肯定。

  在他看来,每个人体内都有乙醇脱氢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但就像人和人之间的不同一样,不同人的这种基因又有不同。有些人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合成酶能力强,有些人就弱些,所以解酒的能力不同。

  郑大一附院基因研究所所长孔祥东认为李辉的研究有一定道理。

  “过去都说酒量跟人的体质有关,但现在发现确实与遗传有关。”孔祥东说。

  脸红是不是中毒   

  基本正确 喝酒易脸红的人尽量少喝

  视频上说,喝酒脸红后,是中毒的表现,对不对?

  在李辉看来,喝酒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酒精转化成乙醛,却缺乏乙醛脱氢酶功能,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此时大量累积的乙醛会导致人体内毛细血管破裂,外在表现就是喝酒脸红。

  “基本正确,说中毒也说得过去。”王智卿分析说,酒精进入人体后,乙醛不能及时分解,确实会脸红。

  在李辉看来,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

  有人说,“上脸”的人更能喝酒,是不是这样?“脸红后最好不要喝酒,容易上脸的人尽量少喝。”王智卿这样分析。

  不过,一般来说,1-2个小时,红色就会渐渐退去,这是因为,乙醛会逐渐转化成乙酸,然后被代谢出去。

  千杯不醉为哪般   

  说明代谢功能强 但股骨头坏死七成因喝酒

  “我有个朋友,喝酒千杯不醉,单位同事都拉他挡酒,求解。”看了这个视频,网友李玲大呼神奇。

  “这位朋友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代谢能力,可能足够强。”王智卿分析,这种人喝酒后,两种酶迅速发挥作用,酒的两个分解步骤非常顺利,体内乙醇和乙醛比较少,所以千杯不醉。

  喝酒千杯不醉,这样的人可任意喝酒吗?

  “肝脏的运载功能毕竟是有限的,酒的分解过程都在肝脏中进行,这样会增加肝脏负担。”王智卿这样看,这也是为什么喝酒多的人容易肝硬化。

  并且,酒精代谢后,将转化成能量供人体利用。喝酒太多后营养过剩,人的饥饿感会消失,进食减少。进食减少的直接后果是,人体维生素缺乏,从而对心脏、神经造成损伤。

  有人喝酒千杯不醉,结果股骨头全部坏死。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骨伤科二病区医生陈星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病人。

  “酒精会影响脂质代谢,一些脂肪粒会堵死骨头血管造成坏死。”陈星说,最常见的股骨头坏死,七成都是因为喝酒,酗酒这事谁都伤不起。

  谁拥有“杜康基因”   

  七成汉人拥有“杜康基因”

  李辉研究发现,第七种类型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只在东亚人中有,尤其是汉族人,携带这一基因的汉族人占了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分布最高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俄罗斯人和蒙古人也喜欢豪饮,却没有“杜康基因”。

  李辉的解释是,其他地方的饮酒历史没有中原地区这样久远。

  “基因的选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能喝酒的民族却不具有这类解酒基因的原因,但他们会有其他解酒基因。”李辉说。

  酒精对基因有选择   

  有“杜康基因”的可能更容易保存下来

  李辉的研究还表明,环境选择作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酒精对人体基因型的选择也会继续。

  目前,50%的东亚人群身体中缺少乙醛脱氢酶的功能,不能将乙醛分解为乙酸。那些能迅速将酒分解为乙酸消化掉的人,在酒精的选择下会容易保存下来。

  那些喝酒容易“上脸”的人,对喝酒不会感到有快感,他们也就不会主动去喝酒,也会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并继续扩大。这些人目前占大多数。而那些不含乙醇脱氢酶变体却嗜酒的人,则会被慢慢淘汰掉。

  小知识   

  喝酒不辣   

  可能跟味觉兴奋度有关

  有人品酒不觉酒辣是咋回事儿?“这跟‘杜康基因’没关系,可能跟人的味觉兴奋度有关。”王智卿说,就像有人听见一些词就兴奋,有人听一些词就不舒服一个道理。酒进入人体后,也按照同样途径进行分解。

  解酒药大部分能护肝护胃

  有些人喝酒时,喜欢吃解酒药,这会加速酒的分解吗?

  “大部分解酒药是护肝护胃的。”王智卿说,解酒药对胃和肝具有保护作用,对解酒可能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