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宇科技有限公司:罗兹会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15:07

罗兹会社

     

创始人塞西尔·罗兹

奎格利在他的《盎格鲁-美利坚权势集团》一书中说,成立于1891年的罗兹会社是一个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有着巨大影响而又鲜为人知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正是通过宣传来统治世界。   罗兹会社是由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英国人塞西尔·罗兹首先创立的,其目的是将英帝国的统治扩张至全世界;完善英国向外殖民的体系;由英国国民对有所有可资生存的地方进行殖民;将美利坚重新纳入英帝国;在帝国议会实行殖民代表制度;将分散的帝国成员统一起来,从而奠定永无战争,符合人类福祉的世界。为实现这一目标,罗兹通过遗嘱,将他所有的财产用于在全世界建立一个为英帝国服务的类似耶稣会的由宣传家组成的秘密组织,而且该组织至少在二战后仍然存在。奎格利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及乔治敦大学等名校任教,并担任过美国国防部顾问等职,因此,以这些身份披露的内幕的可信度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罗兹会社由3个同心圆圈子构成。最外圈由《历史研究》的作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叔父阿诺德·汤因比和金融家米尔讷勋爵主导的知识分子团体组成,称为汤因比小组;第二圈是由迪斯雷利首相主导的政治社会权势人物组成的团体塞西尔小组;第三个也即最核心的是由罗兹本人主导的拥有庞大财产、希望永保英帝国的人组成的罗兹秘密会社。第二个圈子对英帝国的教育及宣传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控制着《泰晤士报》长达半个世纪,并通过奖学金对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的万灵学院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样,汤因比团体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持;迪斯累利的团体施加政治影响;罗兹秘密会社则提供财力支援,形成三位一体的影响英帝国命运的秘密组织。至1938年,罗兹会社已成为英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势力,其成员均为富有的上层社会的人士。   罗兹会社的核心成员会甄选牛津大学优秀年轻的学生进入万灵学院。如果通过考验,则将他们送至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泰晤士报》、《圆桌》杂志、外交部或殖民办公室。当然,这些人至多只能到第二个圈层,比如大名鼎鼎的伊赛亚·柏林就曾进入过第二圈层。《历史研究》的作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比则从早年就进入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除了学术界,该会社通过新闻媒体来引导并影响舆论。但是该会社影响的主要对象是政治社会中的精英人物。因为只要影响到这些人,他们自然就会去影响更多的人。   罗兹会社在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英国殖民地都有分支机构。它在美国的分支就是有名的国际事务研究所和对外关系委员会。这个会社在英帝国的各个自治领地不定期举行秘密会议,其首要目标是由英国以联邦的形式统一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世界,然后再统一全世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则主要是从幕后施加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同时操控新闻、教育和宣传机构。罗兹会社利用其掌控的媒体煽动了布尔战争;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控制着牛津大学的3个学院;它还控制了1919年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英国代表团,是国际联盟的主要设计者,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导着英国对爱尔兰、巴勒斯坦及印度的政策。英联邦的概念就是由它提出并广为宣传、从而变为现实的。   罗兹会社从1920年起就致力于和美国建立一种亲密联盟。奎格利在他的《悲剧与希望:我们时代的世界历史》一书中说,美国和英国之间存在着一个盎格鲁-美利坚权势集团。这一集团在美国主要通过5份报纸来塑造舆论,包括《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华盛顿时报》和《波士顿晚讯》。其中《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主编曾是英国《圆桌》杂志的美国联络人,而《圆桌》杂志的原主编洛田勋爵曾任罗兹信托基金的秘书长。当他担任英国驻美大使时,曾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撰稿人。在华尔街鼎鼎有名的多个金融家都曾任美国驻英国的大使。奎格利还认为,盎格鲁-美利坚权势集团至少在20世纪早期还影响着美国重要大学的决策权。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摩根集团基本上控制着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决策权;美国标准石油则控制着耶鲁大学的决策权。普天寿保险公司则掌控着普林斯顿大学。不过,虽然这个美利坚权势集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还是未能控制美国政府。20世纪初叶,美国政府在进步运动的压力下通过了几条对该权势集团不利的税收法律,尤其是财产继承税,使这些集团逐渐将由华尔街主导的巨额私有财产向免税的基金会转移。   影子政府      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时,英国和美国都想乘身居战胜国的地位之际,建立一个由他们主导的国际社会体系。巴黎和会结束后,李普曼和其他参加会议的美国人-他们大多都是罗兹会社的成员-在巴黎的一家饭店里成立了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作为罗兹会社的一个分支,对外关系委员会最早是以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支会进入美国的。1921年6月29日,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支会同一个由纽约的银行家、律师等于1918年创建的主要讨论战时商界、银行界和职业界问题的名为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组织合并,并沿用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旧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对外关系委员会。1929年,委员会在纽约东65街购置一所房屋作为总部。1945年,委员会易址至纽约东68街哈罗德·普拉特大厦内,直至今日。合并后的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爱德华·曼德尔·豪斯是威尔逊总统的助手,堪称当时美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人物,被人们称为总统的另一个自我,实际上已经达到控制总统的程度。1922年,委员会的自办刊物《外交》杂志问世,并成为委员会对外宣传政策主张和理念的重要阵地。   作为一个思想库,委员会对20世纪的美国有着极其重要和与众不同的影响。如果说其他的思想库因对某一段时间的美国外交或内政具有突出贡献而确立自己的地位的话,委员会地位的确立则在于它几十年来始终如一的对美国政府和全球经济政治秩序的非凡影响力。尤其是在二战中和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权和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委员会不仅为美国政府提供具体的策略支持,同时也为政府的全球外交活动提供理念指导。当时的美国政府充斥着委员会的成员,以至于有人将委员会称为影子政府和政府中的政府。有人对此曾评论道:对政府来说,'对外关系委员会'不仅拥有很大的权力,而且其力量已经达到事实上控制国家的地步。也有人夸张地说:要想担任对外政策官员,取得委员会的会籍是必须履行的一种过渡仪式。   委员会在历史上一直和大财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也集中反应着大财团的利益。委员会最初由摩根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后来主要由洛克菲勒家族提供支持,大卫·洛克菲勒曾在委员会任理事会主席长达36年之久(1949-1985年)。1985年大卫·洛克菲勒退居二线成为荣誉主席以后委员会的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企业、基金会和个人的捐款与馈赠成为委员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洛克菲勒及其他跨国大企业对委员会的影响仍然相当重要。   委员会的宗旨是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提供理念并增进公众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将委员会扩大为一个真正全国性的组织,发现和培养下一代外交领导人和思想家-委员会每年要挑选若干名28-34岁之间的在国际关系领域小有名气的学者、政府官员和其他人士,经委员会成员的推荐,成为委员会为期5年的定期会员。委员会每年最多只招收110名定期会员。定期会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同时,将有机会经常同政界名人进行学习和交流,委员会则将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定期会员头脑当中。
开放分类:
组织,秘密组织,权力,阴谋论
“罗兹会社”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2本词条对我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