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澜个人资料身高:徐好民:电农业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06:03
作者:徐好民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199    更新时间:2012-1-29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陈一文:徐好民研究员的文章,引用中国许多地方县志等大量历史资料与近现代资料证明,大自然是最伟大的造物主,自然界动态异常变化的刺激曾经而且继续不断造成许多不同种类植物品种难以想象自然变异。受此启发,作者从事大量科学试验研究,证明静电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静电在改良植物品种,提高瓜果蔬菜及各种谷物产量方面也可以是大有作为的。这种作用的强大效果远远不是采取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所能达到的,这方面可以发展成为电农业、电园艺业,电蔬菜业等等,这应是农学家大显身手的领域。电农业,电园艺业,电蔬菜业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电  农  业  初  探
徐好民(原载《静电》1997年2期)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著 97C0002 国家地震局H9406课题成果之一。】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农业技术的机械化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里谈的电农业,电园艺业,电蔬菜业是和农业技术电气化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作者在《地象概论-自然之谜新解》一书撰写中提出的(1996年3月)。这个概念是在收集到大量植物异常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地象概论-自然之谜新解》第八章第三节《植物异常.讨论》中,在指出植物异常系地气、雷电所为之后写道:“只要我们认识到在无声无息的情况下大气中依然存在着强烈的静电异常,就不会再对各种异常感到奇怪了。现在已经有静电育种,静电保鲜等技术出现,看来静电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静电在改良植物品种,提高瓜果蔬菜及各种谷物产量方面也可以是大有作为的。这种作用的强大效果远远不是采取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所能达到的。这方面可以发展成为电农业,电园艺业,电蔬菜业等等,这应是农学家大显身手的领域”。
实 际资 料
作者究竟是根据哪些资料提出这一概念的呢?作者所收集到的资料很多,为说明问题仅择其要者分类列举如下:
一、重花重果:
一般植物在一年之内都是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但自然界中又常常出现意外。
《古本竹书纪年.周纪》载:“周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
《后汉书.五行志》载:“汉兴平元年九月桑复生椹,可食”。
《晋书.五行志》载:“晋元康二年二月,巴西郡界草皆生华,结子如麦,可食”。
《魏书.灵征志》载:“北魏真君五年八月华林园诸果尽花”。“北魏延兴五年八月,中山桃李花”。“北魏承明元年九月,幽州民齐渊家杜树结实成,一朝尽落,七日之中蔚如春状”。
《新唐书.五行志》载:“唐太和二年九月,徐州,滑州李有华,实可食”。“唐中和二年九月太原诸山桃杏华,有实”。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九七载:“宋庆历八年庐州合肥县稻再实”。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宋元丰二年秋,洪州稻已获,再生皆实”。
同治《南昌府志》卷六十五载:“宋元丰六年七月稻已获,再生皆实”。
同治《赣州府志》卷二十二载:“万历五年九十月间大热,桃李皆花,笋拔地数尺。人死于疫者无算”。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万历二十九年春二月,建昌学宫桂开花结子”。
同治《福建通志》卷二七一载:“崇祯十四年八月,城中野外果木皆华”。
光绪《杭州府志》卷八十五载:“顺治二年八月,杭州府梅花大放,柳生桃如栗大”。“顺治九年八月桃花大放”。
《清史稿.灾异志》载:“康熙七年秋,肥乡桃李华”。“康熙十年八月,唐山海棠华,高邑丁香华”。
咸丰《南宁县志》卷一载:“康熙十一年五月,李树复花”。
乾隆《辰州府志》卷六载:“康熙十八年九月,桃李华,竹生笋”。
道光《遵义府志》卷二十一载:“康熙二十三年秋,上庄石华庵牡丹开,一花四蕊,无叶,经冬乃凋”。
康熙《新城县志》卷十载:“康熙二十六年八月,海棠,桃,杏,苹婆皆华,二十七,二十八两年皆如之”。
光绪《蒲城县志》卷十三载:“康熙二十八年十月,邑东南安丰村北,杏大放花,与春无异”。
同治《雩都县志》卷十二载:“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学宫桂树花繁于秋”。
《清史稿.灾异志》载:“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平定桃李华,孟县桃李华”。“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石阡府学宫桂再华”。
光绪《容县志》卷二载:“康熙四十七年桔、柚华而实,至春,落华复实,凡三年皆然”。
乾隆《蒙自县志》卷五载:“康熙五十年正月,新安所秋桂两株花开。七月杏花、红桃并放”。
《清史稿.灾异志》载:“乾隆十三年五月,玉屏梅花盛开”。“乾隆十四年八月,镇海杏再华”。“乾隆十六年九月,分宜高林寺牡丹开”。“乾隆二十年春普安州桂花盛开”。
嘉庆《纳奚县志》卷八载:“嘉庆十二年夏旱,稼不登。秋九月,禾头重秀,结实坚颖,获倍于前”。
光绪《郓城县志》卷九载:“嘉庆十六年槐开三次,桃李重荣”。
同治《钟祥县志》卷十七载:“道光十三年九月桂花重开,盛于八月”。
同治《会理州志》卷十二载:“咸丰元年八月内,果树重花,凡梅,桃,李,杏皆烂熳如春,但花谢不结实,间有结者亦甚小”。
同治《安仁县志》卷三十四载:“咸丰二年季夏中旬雨,至孟秋中旬止。田禾半萌芽,桃李重华竹生笋,樟生子如梨”。
宣统《湖北通志》卷七十六载:“宣统三年九月,黄岗桃花盛开”。
1995年9月26日《科技日报》载:“本报讯:江西省赣县夏府村有一棵四季枣树,每年2月和8月开花结果,常年可见枣子。今年元月村民从这棵枣树上采摘鲜枣55公斤,7月又采摘鲜枣61公斤。县志记载夏府枣为贡品,有300多年历史,但结果都是一年一次。1991年春这棵高15米,主干直径0.3 米而又无人管理的枣树突然返老还童,不断发出新枝,而且越长越茂盛。2月和8月第一次开两次花挂两次果。从此一直持续至今,其果实与一年一次的没差异,每次产鲜枣均在50-75公斤之间”。
二、冬花冬果:
冬花冬果也属重花重果现象范畴,只是冬天正处植物冬眠期,它比春夏秋的重花重果现象更为不易,但这种记载并不少,甚至比春夏秋重花重果现象记载还多。
《今本竹书纪年.卷下》载:“周昭王六年冬十二月,桃李华”。
《古本竹书纪年.晋纪》载:“晋昭公六年十二月,桃杏花”。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二载:“周孝王十三年晋桃李冬实”。
《史纪.秦始皇本纪》载:“秦孝公十六年桃李冬华”。
《新唐书.五行志》载:“唐会昌三年冬,沁源桃李华”。“唐广明元年冬桃李华,山华皆发”。
光绪《杭州府志》卷八十三载:“宋庆元六年冬十二月,临安无雪,桃李华,蟄虫不藏”。
民国《丽水县志》卷十三载:“元至正十年冬大雷雨,草木皆华”。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洪武六年冬十一月,赣州民吕氏产白牡丹,于冰雪中盛开”。“正德九年冬,桃李花,成实”。
民国《太和县志》卷十二载:“嘉靖元年冬,气暖如春,草木皆华,间有实”。
光绪《麻城县志》卷一载:“嘉靖二十三年十月恒燠,桃李皆花,竹笋出,麦秀实”。
道光《广东通志.前事略》载:“嘉靖二十六年德庆荔枝冬实”。
同治《福建通志》卷二七一载:“嘉靖三十九年泉州南安县堂下,荔树冬花结果累然”。
咸丰《青州府志》卷六十三载:“万历二十年冬十月,昌乐,安邱,诸城麦秀,桃李复华”。
民国《澄城县志》卷十一载:“万历四十四年冬复燠,桃杏间花,鸟有孵雏者”。
道光《安陆县志》卷十四载:“崇祯二年十一月,有杏冬华,经雪不落”。光
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三载:“顺治二年冬十二月,稷山苹果实”。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四载:“顺治十四年冬,宁乡桃,李、梅实,笋生出林”。
《清史稿.灾异志》载:“顺治十七年冬唐山牡丹华”。“康熙四年十二月,德清吉祥寺牡丹开数茎”。
同治《福建通志》卷二七二载:“康熙九年冬,福宁,寿宁,三图地方梨花盛开,结子”。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四载:“康熙十二年冬十月,炎蒸大作,迅雷疾电,梨杏皆华,笋成林有长至丈余者”。
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四载:“康熙三十三年冬暄,百花皆放”。
民国《南陵县志》卷四十八载:“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小麦竟亩皆秀,如四月麦秋时”。
乾隆《潮州府志.灾异.揭阳县》载:“康熙六十年冬,百果皆结实”。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九七载:“雍正八年常州府西郊石佛庵十二月牡丹花开,经旬不落”。
嘉庆《郴州总志》卷四十一载:“嘉庆八年冬十二月,永平乡桃李实,桐花,野竹抽笋”。
同治《崇阳县志》卷十二载:“道光二十二年八月桐华。十月桃李华。十一月蛙鸣,雉叫,虹见,大雷电”。
同治《安远县志》卷十载:“道光二十六年连年桃李秋华冬实,樟生黄梨,冬笋成竹”。
民国《嘉和县图志》卷六十载:“咸丰四年冬十二月,桂花开,桃李实,梨结果如桐子大”。
光绪《桃源县志》卷十二载:“咸丰五年冬十月,芍药生,邑北乡香山寺中茅如春,桃李华,间有实,竹笋出,笋长丈余”。
《清史稿.灾异志》载:“光绪元年十一月,庄浪桃杏华”。“光绪五年冬至时,高淳群花齐放,宛如春色”。
1918年12月20日《大公报》载《桂花.麦穗》一文:“苏州光福镇产桂花甚多,故年届中秋桂花尽放,茶铺均往收集甚为热闹,但今岁秋季桂花开者绝稀,致价甚昂,不意于十一月初旬忽桂花怒放,莫不以为奇事,咸谓丰年之预兆云。扬州南门外近日麦已大秀,有一二亩地之新麦已呈黄色,且已结实如熟麦,附近闻讯往观者甚多,咸谓当有刀兵之祸,或云吉兆将出贵人,纷纷传说不一,录以质诸农学家”。
民国十六年十二月一日《庸报》载《杏花开》一文:“二十八日青岛胶澳通讯社云四方电话当此寒风凛冽之际,不意四方公园中竞有杏花两株红花重开惊人眼目,一带中日住户多前往攀折。记者好奇亦遣小价前往折得一枝到社以供雅玩藉证奇闻云”。
三、多花多果:
植物在正常状态下都是一花一果,一茎一穗,一种植物结一种果实,但自然界却有大大异乎寻常者。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二载:“上古时嘉禾七茎,三十五穗”。
乾隆《东明县志》卷七载:“汉建平元年济阳有嘉禾生,一茎九穗”。
《后汉书.五行志》载:“汉元初三年有瓜异本共生,八瓜同蒂,时以为嘉瓜,或以为瓜者外延,离本而实”。
《魏书.灵征志》载:“北魏天兴二年八月,广宁送嘉禾一茎十一穗。平城南十里郊嘉禾一茎九穗,告于宗庙”。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三载:“晋隆安三年临沅石榴一蒂六实”。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宋元嘉二十年夏五月,庐陵郡地芙蓉二花一蒂”。“南齐永明二年八月梁郡睢阳县界野田中获嘉禾,一茎二十三穗”。
《宋书.五行志》载:“宋至道元年六月,嘉禾生眉山县肖德纯田,一本二十四穗”。“宋咸平元年七月嘉禾生后苑,一茎二十四穗。百丈县民李文宝禾生一茎十七穗”。“宋咸平二年八月……玄武县民李知进田,粟一茎上分五苗,成二十一穗”。“宋大中祥符四年三月,金水县民田禾一茎三十六穗”。“宋大中祥符六年已未,召近臣观嘉谷于后苑,有七穗至四十八穗,绘以示百官”。
民国《湖北通志》卷七十五载:“宋大中祥符四年江陵刑部郎中韦炜家芍药双花并萼”。
乾隆《甘肃通志》卷二十四载:“宋乾德四年八月,渭州范裕献莲一茎二花”。
宣统《恩县志.杂志.灾祥》载:“金贞元十三年恩县西五里产嘉禾一茎九穗,立嘉禾碑,绘图刻石(今碑无)”。
同治《福建通志》卷二七一载:“宋至和时三月,崇安进嘉禾一本九十茎”。
《宋史.五行志》载:“宋至和二年六月,应天府贡大麦一本七十穗,小麦一本二百穗”。“宋嘉佑三年七月,泰山上《瑞麦图》,凡五本五百一穗”。“宋元丰二年袁州禾一茎八穗至十一穗,皆层出,长者尺余”。“宋元丰四年徐州麦一本百七十二穗”。“宋元佑四年峨嵋县禾异亩同颖。又禾登一百五十三穗”。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三载:“宋嘉定七年安化县治产瑞莲一干双葩,桃,梅一实二核”。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二载:“金贞佑二年绛县吴村民席宪地内,麦一茎而穗有四五岐至六七岐者”。
道光《徽州府志》卷十六载:“宋绍定四年婺源县儒学火祁门有白莲一枝并蒂双葩,数月不萎”。
《元史.五行志》载:“元至正十六年大同路秦城乡嘉禾生,一茎二穗,五穗,有九穗者,有异茎而同穗者”。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三载:“明洪武十四年秋,零陵产瑞榴。县署前榴二株有连结四五实而并蒂者”。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三载:“明天顺五年秋八月,朔州嘉禾一茎二穗至四五穗者四十余亩,知州何永取二百茎以献”。
道光《徽州府志》卷十六载:“明万历四十八年歙毕懋家池莲一茎双花,赤,白二色”。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三载:“明成化五年潞城嘉禾一茎三穗五穗盈野”。“明成化五年万泉孙庄村麦谷皆吐双穗,瓜联蒂并生”。“明正德十四年太平秋禾一茎三穗者三分之一,两穗者半,岁大稔”。“明嘉靖十三年隰州瑞谷一本数茎,每茎十数穗,黍倍之”。“明弘治九年潞州官舍桃一蒂二实,茄一蒂四五实,此年大稔”。
宣统《恩县志》卷十载:“明嘉靖二十八年邑庠训导樊衍种学东射圃隙地大麦一茎五穗三本,一茎四穗者五本,一茎二穗,三穗者甚多”。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九七载:“明万历二十二年金坛产禾一茎九穗,既刈复生”。
雍正《河南通志》卷五载:“清康熙八年五月淇县麦有两岐,莲生并头”。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三载:“清康熙五十一年临汾瑞麦遍野,一茎至八九穗”。
乾隆《易门县志》卷一载:“康熙五十四年产嘉禾,一茎三四穗者不可胜数”。民国《续修马龙县志》卷一载:“康熙五十五年大有,谷生双穗处处有之”。
民国重刊《续修建水州志》卷九载:“清雍正五年城南产嘉谷,有一茎四穗,五穗者数亩”。
乾隆《蒙自县志》卷五载:“乾隆四年秋,饶孝廉雪书庄田谷生一本攒附八枝,两岐双穗者四,三岐三穗者四,凡二十枝。又北庄张大有田谷尤美,有两岐两穗三岐三穗者。更有一茎既分两岐,每岐又分为两岐四穗者,一时传为盛瑞”。
光绪《杭州府志》卷八十五载:“嘉庆九年五月,江浙大雨,浙西三郡被灾,禾之已种者烂于水。六月,水退补裁,秋禾大熟,有一茎三,四穗至九穗者”。
道光《直隶澧州志》卷十九载:“嘉庆十四年秋大熟,禾一茎九穗,成实二百余颗”。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明正德六年袁州监生韩继善家石榴一蒂六实”。
民国《太平县志》卷十二载:“康熙三十四年夏,产一蒂两瓜处多”。
1994年1月29日《老年报》载《于都一株仙人掌开出五色花》一文:“江西于都县马岭乡农妇袁九香裁种的一株仙人掌,近日陆续开出了五六朵五色奇花,其花大如乒乓球,为重瓣球形,分别呈白黄灰紫粉红混合色等五种颜色”。
四、异花异果异形: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东西开什么花,什么东西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基本规律,按生物学家的话说这都是由基因所决定。自然创造了正常,也能创造异常。
《睽车志》卷六载:“吕仲发显谟宰安吉日,县圃有大杏一株,十月间忽花开四朵,全是蔷薇,殊不类杏”。
光绪《五河县志》卷十九载:“唐太和二年淮甸李树生桔,所在多有”。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三载:“宋嘉定十四年安化县治产瑞菊,同蕊异花”。
《宋史.五行志》载:“宋绍圣二年青,潍,果,冀、德、滨、岚、濮、达州禾合穗”。“宋绍兴二十一年建德县定林寺桑生李实,栗生桃实”。“宋淳熙十六年三月,扬州桑生瓜,樱桃生茄,此草木互为妖也”。
同治《福建通志》卷二七一载:“宋绍定元年漳州祠山庙戟门桂树生花一簇,十有四茎,茎间五叶状如红梅”。
《元史.五行志》载:“元至正十二年五月,汴祥符县椿树结实如木瓜”。“元至正十六年夏六月,彰德李树结实如小黄瓜”。
道光《徽州府志》卷十六载:“明成化二十三年婺源知县蓝章廨古桂一株至是始结子,累累如葡萄状,味甘美,可食”。
光绪《兴文县志》卷五载:“明弘治九年兴、筠、长、珙四邑楠生莲花,李生豆荚”。
同治《福建通志》卷二七一载:“明弘治十七年四月,漳州文山大枫树上产异花一簇,其状如兰,其叶如桂,有殊香,凡四十日乃谢”。“万历二十四年四月,汀州桐木乡腊树开桃花”。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六三载:“明万历四十年垣曲明伦堂秋槐生一花,瓣如莲,围尺许”。
《清史稿.灾异志》载:“顺治三年钱塘李树生桃实”。“顺治四年五月,昆山西门外民家李树生黄瓜”。“顺治六年二月,封川李树生桃”。
光绪《杭州府志》卷八十四载:“明隆庆五年九月,西溪栗树生林檎三枚”。“明天启元年二月,杭州桃树花中结实为李”。
光绪《杭州府志》卷八十五载:“康熙九年闰二月,新城县署旌莲亭前桃树开谢结子后,近池树上独重发一萼,四叶承之,大可寸许,瓣出若莲,绝不类桃,须及片数皆以十,越十日不谢”。
《清史稿.灾异志》载:“康熙二十二年四月,东阳,义乌……栌木开梨花”。乾隆《甘肃通志》卷二十四载:“康熙四十五年静宁州通边镇白杨开花状类红莲”。
咸丰《南宁县志》卷一载:“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李树,菜花皆结豆,桃结王瓜”。
民国《龙陵县志》卷一载:“道光十五年三甲荷花池夏六月开花数十朵,每朵心复生一小朵,人呼为莲上莲”。
光绪《腾越厅志》卷一载:“乾隆四十年李树生瓜,杂树生青菜”。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四载:“顺治五年湘潭民家瓜一蔓结东,西,南三色瓜,瓜瓤中有卢菔菜”。“道光三年夏,衡阳城中夏氏园枣树生栗”。“咸丰元年宁乡瓜实如螭,李实如刀枪,溆浦玉蜀黍结实如刀剑龙蛇状,黔阳李实生苦瓜”。“咸丰四年五月,黔阳民家李树结女贞子,又结豌豆”。
民国《万源县志》卷十载:“同治元年李实如刀豆,柳结实如桃,梨”。
民国《邹平县志》卷十八载:“顺治十五年秋,张万选日涉园松生果,色红,味甘似樱桃”。
同治《广东通志》卷三三三载:“康熙三十八年高明县禾仓头村又有龙眼树而荔枝实者已二十年,皆可异也”。
民国《陆川县志》卷二载:“光绪十一年秋八月禾心生葱,岁饥”。“同治九年永定城内白莲忽开红华。城内荷花堰历数百年皆白莲种,是夏独放红莲”。
雍正《辽州志》载:“宋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州平城乡田禾隔二垅至五垅合穗,十三茎或二十茎合为一者”。
《宋史.五行志》载:“宋咸平五年八月,临汾县民吉遇,洪洞县民范思安田并禾生,隔二垅上合为一”。“宋景德四年七月……贝、兖二州嘉禾合穗”。“宋大中祥符元年八月,郓州献嘉禾。淳化贺行满田禾隔四垅,相去四尺许合为一穗”。
光绪《永昌府志》卷三载:“嘉靖三十二年四月,保山县南郊产麦一本三岐,上复为一穗”。
1994年9月30日《北京晚报》载《百年板栗结樱桃》一文:“新华社今晨供本报专讯:日前在安徽省霍山县城关镇发生了一件稀奇事:一棵生长在一户姓庞人家院子里的百年板栗树,自五月以来陆续结满了一串串的红樱桃。这棵板栗树粗约1米,高10余米,树大叶茂,年年都结几十斤板栗。奇怪的是今年三月这棵树未等吐绿时,枝枝丫丫开满了一簇簇一团团的小花,粉红色的花瓣衬托着嫩黄的花蕊,极像樱花香气袭人,引得成群蜂蝶飞来,吃了这棵树上樱桃的人说,它与普通樱桃并无两样”。
1995年2月10日《中国测绘报》载“山东省夏津县后屯乡三十里铺村中有一棵古怪的枣树能同时结出13种不同形状,不同味道的枣儿来。这棵枣树高约15米,树围2米多,冠幅达20多米,每年产枣800多公斤。所结的枣儿有圆形,长圆形,四棱形,纺锤形,葫芦形,乳头型等等,形状各异,最出奇的是在同一枣股或枣串上,所结的枣儿也多种多样,颜色有深有浅,果肉有细有粗,味道各不相同,有的香脆有的甜绵,有的甘美有的酸甜。据夏津县志载这棵枣树植于唐朝末年,距今已1100多年历史。有人推测此树历史上曾多次遭雷击,基因可能因此发生变异,故而出现这种一树结多枣的奇迹”。
1995年6月23日《新民晚报》载《一个蕾上两朵花,陈嘉琴发现一支奇特的玫瑰》一文:“本报讯(记者顾鹏程):前天上午密云路471弄居民陈嘉琴家出现奇异现象,一支玫瑰同一蓓蕾上下开花,上面一朵是玫瑰,下面一朵竟是荷花。陈嘉琴退休后在赤峰路第二居委会花廊工作。20日上午她从曹安路花鸟市场进230朵玫瑰,晚上卖剩一支遂带家水养。前天晚上记者在陈家看到这一奇特的玫瑰,上下分明各五色花瓣,上面的呈倒卵形,花瓣朝外开放,下面的却是尖瓣形荷花状,向内拱曲。上下两朵花连在一起宛如一支紫红色绣球。据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邬志星介绍,这可能是植物变异现象确不多见”。
1996年11月29日《新民晚报》载《苹果树长梨》一文:“瑞士阿尔高州某农庄的一株苹果树上出现了一个外形像梨的果实。农业科技研究所已警告农夫切勿触摸该水果,且将以X光检查它,看看它是真正的梨子,还是只变形的苹果”。
《后汉书.五行志》载:“汉中平元年夏,东郡,陈留,长垣,洛阳,冤句,离狐县界有草生,其茎糜累肿大如手指,状如鸠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
《新唐书.五行志》载:“唐光启元年七月,河中解、永乐生草叶自相纠结如旌旗之状,时人以为旗子草”。
《旧五代史.五行志》载:“后晋开运三年九月大水,太原葭芦茂盛,最上一叶如旗状,皆南指”。
《清史稿.灾异志》载:“咸丰九年春,麻城民间番瓜成人形”。民国《长寿县志》卷四十八载:“同治元年秋,天峰山下民家有桐树长异枝,状如关刀,报存县城县城隍庙”。
1922年8月7日《大公报》载《人形丝瓜千年难得之物》一文:“六合七里桥乡民王老四向种丝瓜,今年所结之瓜尽如人形,四肢头须俱备,大者长四尺许,短者二尺余。王某意为不祥不敢求售,事为某校博物教员所闻,出重金收买将细研究其种子云”。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卷二六四载:“康熙四十年三月十八日学宫泮池之左,庆云绕柏树而上者竟日不散,西庑亦如之,殿前松杪突起新枝,状若笔峰”。
五、暴长巨化:
任何植物根、茎、枝、叶、花,果其生长速度和最终的大小都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对同种植物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水、土、肥不同而不同,在农业上选育良种加强管理是获取丰收的主要手段,但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发育速度和大小还有仅用水、土、肥所难以解释者。
《后汉书.五行志》载:“汉嘉平三年右校别作中有两樗树皆高四尺所,其一株宿夕暴长,长丈余大一围,作胡人状,头目须发俱备”。
《史记.孝武本纪》载:“李少君对汉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者”。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宋文帝初当宜都王,临川人献萍实,六子,大者如斗,小者如鹅卵,圆而赤”。
《新唐书.五行志》载:“唐景龙二年岐州眉县民王上宾家,有苦荬菜,高三尺余,上广尺余,厚二分”。
《酉阳杂俎.前集》卷六载:“唐大历时高邮百姓张存……尝于陂中见旱藕,梢大如臂遂并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不可穷乃断之……其藕无丝”。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宋大观四年秋九月,右仆射张商英言:袁州产瑞禾,高逾九尺,分布七穗”。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三载:“宋元嘉元年巴陵县僧房忽生一木,暴长,旬日凌轩栋”。“明正德十年秋安乡禾一稃二米”。
《宋史.五行志》载:“宋天禧二年九月,河北安抚副使张昭献谷穗三各长尺余”。
《山居新话》卷二载:“元朝大都长春宫有桃核半个,其大如掌。至今以为常住镇库之物。余尝观之,诚稀有也”。
《元史.五行志》载:“元至正二十一年明州松树结实,其大有盈尺者”。
民国《开原县志》卷九载:“明天顺元年春,开原城南门外池中忽生黄莲,花朵大如盘,鲜艳异常”。
同治《广丰县志》卷十三载:“万历三十一年五月,菊与芙蓉盛开,海棠结实大如桃,剖食之味如梨,中有数核”。
《清史稿.灾异志》载:“顺治十一年六月,商州一蒂两瓜,大如斗”。
光绪《顺天府志.祥异》载:“康熙三十八年夏六月,尊经阁产异菌,大如盘,一茎百颗”。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九七载:“康熙三十八年石埭县学宫古桧结球,大逾斗”。“康熙四十四年六合县元正观、灵岩山二处古松结球大如斗,团栾玲珑,经数年不坏”。
道光《遵义府志》卷二十一载:“雍正七年嘉禾生,一茎两穗至有十五六穗者,穗四百粒至七百粒,穗长尺有奇,大有年”。
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载:“雍正八年七月万载县籍田民田产瑞禾有双根三穗者,有三根双穗者。九月崇义县产瑞谷每穗三百余粒至四百余粒”。
同治《金乡县志.事纪》载:“乾隆三十二年麦谷双岐,菽盈丈,棉开八房如蓬,知县王天秀作四瑞堂纪之”。
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四载:“咸丰九年黔阳生玉蜀黍高大异常。升平里生玉蜀黍,大二尺,围高一丈五尺,叶如芭蕉,结实三年每包得谷一斗”。
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卷二六五载:“光绪初罗次县属一区阿朵朵土住居民李家种一瓜硕大无比,重约二百余斤,李姓纠约五六人由园圃舁归,剖分给付众三十余户遍食之”。
光绪《崖州志》卷二十二载:“光绪十六年临高村附贡郑启书家,新开大蛋田,禾硕而谷状异常,圆而似方,中产二粒,次年复产”。“光绪三十三年起晨坊小熟田禾丰稔,穗产双粒,一红一白,粒大,壳不能容,皆中裂,田一亩,有收至四十秤谷者”。
1922年8月22日《大公报》载《大西瓜子》一文:“昆邑某乡乡人李以种瓜为业,忽于今岁荷月某日得一大瓜喜甚,为某君购去。食时剖之至半而刃不能下,若为坚物所阻,家人不解其故遂击破之,则见瓜子仅一枚而颇大,长六寸阔四寸许,褐色,余闻甚奇而寻之以供诸博物家研究云云”。
民国十六年八月十一日《申报》载《瓜异》一文:“苏州娄门外乡人徐阿福种瓜叟也,有地三十余亩之广。日前采摘熟瓜发现一异形之瓜,若怪孩子一体双首然者,蒂间枝分成二,硕大无朋,重约二十斤左右云”。
民国十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申报》载《藕大如船》一文:“上虞铅沙乡有沼曰双莲藕池,面积广半亩许,相传为清乾隆帝时被潮冲决而成者。顾池不甚深,而污泥独厚,素以产藕著名。月初乡人于该池掘得一藕硕大无比,宛如一叶小舟,沽之得三百六十五斤,惟其质甚老,乡人分段研未作粉食,色香味颇为可口,古人有藕大如船之词,可谓名符其实矣”。
1994年3月8日《北京晚报》载《江苏太仓发现特大野生灵芝》一文:“新华社今晨供本报专讯:一棵人工裁培出的灵芝要满50克人们就以为是大的了,而江苏太仓市发现了一株野生灵芝竟达1250克。这株灵芝直径为35厘米,形状与裁培的相似,颜色较裁培的略黑。为防止失落发现者王蕴玉小心翼翼地将其摘下时如护宝般地珍藏起来。据太仓市食用菌专家称这是太仓首次发现特大野生灵芝。到采摘时这株灵芝至少已经长了两年时间,可是还没有喷孢子粉,说明这株灵芝仍在生长期”。
1995年1月24日《科技日报》载《国内罕见的冬瓜大家族》一文:“本报讯:河北省魏县发现一件奇事,该县东往镇东往村一农民宅院中,长出的一棵野生冬瓜身上结出54个冬瓜。该冬瓜秧长势强劲根系发达呈扇状,盘踞覆盖面积110平方米,所结冬瓜大的25公斤,小的也有10多公斤,产量达750公斤。这些冬瓜食之与普通冬瓜的味道一样鲜美,没有任何异味。这一奇异现象引起有关科学部门的重视,去年底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省科委,中国科学报等单位,专门派人前来对这一奇异现象进行了考察。中科院农研所副研究员李登顺同志睹后说,这一野生冬瓜秧上结出这么多大冬瓜在国内实属罕见,世界也少有”。
1995年5月1日《北京晚报》载《万载有棵冬苋菜树》:“新华社讯:江西省万载县出现一株冬苋菜树,树高2.4米,树冠1.42米,枝叶茂盛生机盎然。 这株特大冬苋菜长在东岭乡小关村农民龙春根家的菜地里。主人每隔几天就可以从树上采摘到一篮子菜,六口之家自食有余。据主人介绍这株特大冬苋菜是去年8月从主人菜园里辣椒地里长出来的,未经特别裁培,只是每周浇水一次,任其自然生长。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考察后认为,这株冬苋菜树的长成可能与长期浇灌温水有关。因为附近有一眼泉水井,水温一直在摄氏十九度左右,而这家主人就是用这眼井的泉水浇灌冬苋菜的”。
1995年6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载《贵州发现一株魔芋巨花》一文:“新华社贵阳电(记者章传根):一株魔芋巨花近日在贵阳天龙魔芋食品公司展厅突然开放,引起人们纷纷前往观赏,称之魔芋奇葩。今年四月下旬置放于天龙魔芋食品公司展厅里的一株巨型魔芋突然绽放奇葩,且边开边长,长势迅猛。到5月9日测量时这株魔芋巨花在10天内由1.6米长到2.34米, 褐红色的佛焰花苞里喇叭形展开,奇葩壮观耀人眼目。人们闻讯后纷至沓来,每天有数百人前往观赏。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极少,主要产于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魔芋块茎主要成份为甘露聚糖蛋白质,脂酸,多种氨基酶等,可以制成多种保健食品,因其独具奇效,当今已风靡世界。日前贵州生物、植物,生态学专家前往天龙魔芋食品公司对这株魔芋巨花进行了鉴定,并实际测量了植株的高度,花的长度和宽度,块茎的大小及重量。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株魔芋巨花超过普通魔芋花指标两倍以上,实属国内罕见”。
六、自生、自立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九七载:“宋景德四年庐,宿、泗等州麦自生”。
《齐东野语》卷六载:“宋政和隆盛之际,地不爱宝,所在奏贡芝草者动辄两三万本,蕲,黄间至有一铺二十五里之间遍野而出,密州山间至弥漫四野。有一本数十叶众色咸备者”。
雍正《河南通志》卷五载:“宋政和五年密川芝兰弥漫山谷,或附木石或出平地,有一本数十叶层迭高丈余,五色咸备”。
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四载:“顺治二年学宫大成殿前忽生蜀葵数千株,烂熳如锦绣”。
民国《昭通县志》卷十二载:“雍正九年八月荞地不种自生,畅茂结实,农民曰天生荞”。
民国《东阿县志.祥异》载:“民国六年高粮生密南北千余里”。
同治《广东通志》卷三三三载:“康熙三十八年高明县治东南六七里有村曰禾仓头,陂塘屈曲丛灌荫翳,海王庙侧鹤木一株大可合抱俯荫潭水。康熙丙子五月为飓风所拔,村人剪绝其枝而薪之,其本则枯仆水中已三年矣。已卯五月十日忽自起立于水上,复生新枝,其叶排比尖长苍翠偏反,殆如鹤羽缡纵将飞翥也。合邑惊相传告”。
光绪《普安厅志.天文.灾祥》载:“同治八年毛政营野栗枯倒,村民斩伐仅两根,俄自起立,活茂如初”。
光绪《崖州志》卷二十二载:“光绪二十一年黄流孙氏祠前有大榕树一株,为飓风所偃,根朝天。次年,无风自立,正立如常,青葱倍于前”。
电农业概念的缘起
从以上六种植物异常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1.这些异常都是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事涉古今中外,大多数应该是客观的,可信的。
2.这些异常涉及到植物单枝,单株,单种及多种,涉及到木本及草本,涉及到多年生及一年一枯荣。从时间上看它们发生于春夏秋冬各季,从植龄上看它们发生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尽管我们分了六大类来叙述这些异常现象,但从实际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常常是共生的,分不开的。从异常数量上看从单枝单株到多种多株,从一亩几亩十几亩几十亩十几里上千里若干个州县。尽管有些重花重果冬花冬果记载与秋冬高温有关,但有些又是发生于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之际,不全是气温问题。植物异常的多种特点提示我们这些变异多品种、多形态、大面积同时共生必然有共同的原因,这种原因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某种植物的内部而在于它们的生长环境。自生自立伴随着巨化,伴随着排比尖长,鹤羽缡纵,伴随着青葱倍于前,庆云绕树竟日不散伴随着松杪突起新枝状若笔峰,葭芦茂盛,最上一叶如旗状皆南指,都说明这种变化不在地下而在大气之中。
夏津枣树遭雷击,自立后更青葱说明了大气静电的重要作用。雷击是静电,倒树无风自立也是静电。自生牵涉到种子异常转移问题,我在《地象概论-自然之谜新解.雨异物》一节已探讨了这一问题。风可以使种子大规模长距离转移,但有些转移是在无风的情况下完成的。
大气中的力非风即电,我在《地象概论-自然之谜新解》一书中反复探讨的就是这一问题。
根据这些异常及《地象概论-自然之谜新解》一书中的大量异常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低空在无声无息的情况下存在着强烈的大气静电异常,其规模有大有小,植物的大多数异常现象都与强烈的低层大气静电异常有关。
以往农业多是从改良品种,改良土壤,合理施肥,适时灌溉,控制温度(温室),大规模机械化等角度考虑的,没有注意改善植物不同状态下大气中的电离度问题。作者认为只要我们揭破不同时段利于植物变异的静电参数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就是作者电农业,电园艺业,电蔬菜业等概念的由来。
目 前的 研 究 状 态
电农业、电园艺业、电蔬菜业等概念是作者1996年3月在《地象概论-自然之谜新解》一书撰写过程中提出的,至今仍未正式发表。也许因为我不是农业方面的科技工作者,不了解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情况,至少我未见到过这种提法的报道,前几天我和一个农业专家提及这一名词他还感到好笑。但类似的工作仅国内而言,有意无意间还是作了一些的,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1994年8月14日《半月谈》载《钢琴丝征服雷公电母》一文:“细如马尾的钢琴丝派上了新用场。阴雨天气我国科技人员用火箭将它从地面牵引到千米高空奇迹出现:雷的震耳欲聋声消失了,电的张牙舞爪样不见了,巨大的雷电能量无声地顺着纲琴丝猛地扎入地面,这就是新研究成功的人工引雷火箭技术。据有关部门最保守的估计,我国每年因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以上,人工控制雷电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过去曾进行过各种影响雷电的尝试,如向云中撒播催化剂,向雷雨中撒播金属丝等,但效果均不理想。
江西省数家单位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成200多枚引雷火箭,筛选出拉力达7公斤的钢琴丝做为导线,并在兰州永登地区、北京康庄地区获得8次引雷成功。引雷成功后不仅雨量明显加大,还使玉米出现变异。
北京延庆县许家营老果园两次引雷都适值玉米吐穗期和扬花期。闪电击点附近玉米地结出的双穗玉米高于其他地块四倍以上,增产70%,而且竟然在玉米雄花上结穗。
研究人员认为是人工诱发闪击点附近强电磁环境刺激诱发植物发生了变异”。这一事实是和根据大量植物变异作出的推论完全吻合的。这一无意间得到的结果可以看成我国电农业科学技术的先期工作之一。
二、天津市静电专业委员会《静电》杂志编辑部主办的《静电简报》1997年2期(月刊)(总145期)载:“石贵玉副教授通讯(广西师大生物系副主任):现在我从事的静电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工作开展还可以,也有些成效,但还要深入下去。这项工作和《静电简报》1996年11期报导的付显清老师所反映西双版纳某植物所要求静电法加快对一些稀有珍贵植物,花卉的培养相符,看来这项技术生产需要迫切”。
三、1996年12月20日《南方周未》一版报导了孙宏金撰写的《种子太空“修炼”记》一文,1997年1月3日《中国科学报》5版又刊登了孙宏金《太空育种结硕果》一文并附了照片。这两篇文章内容一致,后者更全面些,照录如下:
1996年10月20日,我国第17次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顺利升空。到11月4日,卫星里的种子在太空遨游了15天,绕地球239圈后回到地面,并于11月8日交到了农业部和中科院农业研究所专家手中。
为了探索空间条件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1987年8月5日,我国发射第9颗返回式卫星时,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蒋兴村等人首次将辣椒、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搭载升空,开始了我国太空育种的尝试。这一研究课题已被列入国家863高科技航天领域生命科学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等单位主持、至今,我国已先后8次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51种植物300多个品种的太空培育试验。这些种子在江西,广西,黑龙江等地安家落户,繁育后代。经过太空“修炼”的种子是否已成正果?中科院遗传所组织有关专家在江西省宜丰县进行过现场鉴定。专家们发现,经过六年的种植、培育、选择和测定,卫星搭载的“农垦58”水稻纯系种子,不仅穗长,粒大,有的一株上竟长出3-4穗,获得了许多矮杆、丰产、早熟的后代,亩产达1200斤以上。卫星搭载还能恢复灿稻不育系的粳稻突变体,有的亩产高达1500斤。经检验发现,其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这些水稻种子产生的许多遗传变异,其幅度和类型是迄今地面上诱变因素难以达到的,其变性性状能真实地异(遗?)传;另外,在空间条件下,具有处理方法简便,变异幅度大,类型多,性能稳定,速度快等特点。
几年来,我国农业科学家将1987年经过太空“修炼”的青椒种子,在黑龙江省进行试种和选优,已产生长势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水灵灵的大辣椒像笳子一样大,单个青椒平均重量从一般种植的90克提高到160克,有的可达300-400克,亩产达8000-10000斤,增产一倍以上;病情指数减轻55%左右,可溶性物含量提高25%,维生素含量提高20%。九月,实验田里其他青椒枝叶脱落,只剩下枝干,而经太空“修炼”过的青椒后代,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西红柿种子经过五年多试种,其平均产量增加20%以上,病情指数减轻41.7%。目前,有关部门已在黑龙江省建立了5000亩青椒生产试验示范田,广为试种培育。1987年搭载的水稻种,已筛选出4种高产、抗病的新品系SP6, 每公顷可稳产7.5吨。小麦种子已培育早熟,矮杆,抗倒伏的新品系SP4。大豆、西红柿等几十种农作物都获得了优良品种。
培育一个优良品种,往往要耗费一个农业科学家毕生的精力,有时即使是走到人生终点,也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因为诱惑种子向优秀的方向变异所需要的条件极其复杂,而这些条件,有些地面无法达到,而利用返回式卫星育种,不仅见效快,今年播种,明年即可收获,而且可为种子的优化提供极其宝贵的条件。专家们认为,空间科学向农业育种的渗透,有可能发展成为空间诱变育种的一个新的边缘学科。
为什么经过太空“修炼”的种子能产生优秀的后代呢?种子在太空中发生的变化机理又是怎样的呢?目前尚无仪器或其他手段准确测定。从现有认识看,是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给植物种子“修炼”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场所。专家们预测,太空育种将为人类解决粮食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几点比较和结论
一.根据孙宏金的报导,我国太空育种试验工作已开展了近十年。“专家们发现,经过6年的种植、培育,选择和测定,卫星搭载的“农垦58”水稻纯系种子,不仅穗长,粒大,有的一株上竟长出3-4穗,获得了许多矮杆、丰产、早熟的后代,亩产1200斤以上。卫星搭载还能恢复灿稻不育系的粳稻突变体,有的亩产高达1500斤。经检验发现,其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这些水稻种子产生的许多遗传变异,其幅度和类型是迄今地面上诱变因素难以达到的,其变性性状能真实地异传变异”。“几年来,我国农业科学家将1987年经过太空“修炼”的青椒种子,在黑龙江省进行试种和优选,已产生长势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水灵灵的大辣椒像笳子一样大,单个青椒平均重量从一般种植的90克提高到160克,有的可达300-400克,亩产达8000-10000斤,增产一倍以上。病情指数减轻55%左右,可溶性物质含量提高25%,维生素含量提高20%”。这里最高增产青椒一倍以上,而水稻1200斤,1500斤,显然不足一倍。单株水稻穗长粒大缺乏具体参数;一株上长出3-4穗,其间用了一个“竟”字,颇有些异乎寻常的味道,但我们看一下植物自然变异的结果:小麦最多的“一本二百穗”,“玉蜀黍结实三年,每包得谷一斗”,“朔州嘉禾一茎二穗至四五穗者四十余亩”,“潞城嘉禾一茎三穗,五穗盈野”。藕“宛如一叶小舟,沽之得三百六十五斤”,“穗四百粒至七百粒,穗长尺有奇”,“一株冬瓜产750公斤”,远不是一倍两倍的问题了。至于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物质,维生素,病情指数等项,因为以前没有记载,我们只好置之勿论。
二.孙宏金的文章说:“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九月,实验田里其他青椒枝叶脱落,只剩下枝干,而经太空修炼过的青椒后代却叶繁枝茂生机勃勃”。植物自然变异:麻城“嘉靖三十二年十月恒燠……麦秀实”。“万历二十年冬十月,昌乐,安邱,诸城麦秀”,“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南陵)小麦竟亩皆秀,如四月麦秋时”,“宋庆历八年庐州合肥县稻再实”,“宋元丰二年秋,洪州稻已获,再生皆实”,纳奚县“嘉庆十二年秋九月禾头重秀,结实坚颖,获倍于前”,“金坛产禾一茎九穗,既刈复生”,生长期岂止是缩短10天!生命力岂止是“叶繁枝茂生机勃勃”可比!
三、孙宏金在《南方周未》发表的文章中说:“我国航天人算了一笔帐,如果一颗卫星带300-400公斤的种子,经过地面选育,可推广到1亿亩土地上种植,按亩产增加15%的保守计算,大约可亩产增加40公斤,1亿亩地可增产40亿公斤,可收益40多亿元,至少够二千万人吃一年,这将是一件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事业”。但300-400公斤种子推广到1亿亩要多少时间则没说,至少十年了还远远不行。植物自然变异仅一年便可“临汾瑞麦遍野”,“(马龙)谷生双穗处处有之”,“(金乡)麦谷双岐菽盈丈,棉开八房如蓬”,“庐、宿、泗等州麦自生”,“高粮产密南北千余里”,其效益更快更大,岂太空育种可比!
四、孙宏金在文章中指出:“为什么经过太空“修炼”的种子能产生优秀的后代呢?种子在太空发生变化的机理又是怎样的呢?目前尚无仪器或其他手段准确测定。从现有认识看,是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给植物种子“修炼”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场所”,并在前文中指出:“培育一个优良品种,往往要耗费一个农业科学家毕生的精力,有时即使是走到人生终点,也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因为诱惑种子向优秀的方向变异所需要的条件极其复杂,而这些条件,有些地面无法达到”,“在空间条件下具有处理方法简便,变异幅度大,类型多,性能稳定,速度快等特点”。看一下本文所列举的植物异常的实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结论很难成立,“太空育种”所具有的优势没有一项能超过地面自然变异者(表1)。先说速度快,它要在太空遨游15天,绕地球239圈。植物的地面变异:“庆云绕柏树而上者竟日不散……殿前松杪突起新枝状若笔峰”,这是所记载变异时间最长的,其他“忽自立于水上,复生新枝……”,“俄自起立,活茂如初”“无风自立,正立如常,青葱倍于前”等等显然时间更短,其他变异虽没明确记载变异时间,但我们很难想像大气中有什么状态能恒定十五个昼夜者。至于变异的幅度大,类型多之说,和地面的植物变异一比较便见分晓。至于性能稳定之说,太空育种尚不足十年,江西赣县夏府枣树自1991年开始已维持了六年,山东夏津枣树虽无明确变异时间,但只少十年以上是没问题的,“高明县禾仓头有龙眼树而荔枝实者已二十年”,“性能稳定”与否太空也不见得优于地面。这样看来,这些条件有些地面“难以达到”“无法达到”的推论就难以站住脚了。“空间微重力环境”和“高真空环境”确实是地面所没有的,但地面的变异不弱于太空变异的事实也启示我们这两种因素在植物及种子变异中并不起主要作用,看来太空育种本质还在“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地面虽然“强宇宙粒子射线”不如太空,但地面强电磁辐射环境还是可能存在的。最为关键的是这种辐射不见得愈强愈好,从大量实例来看地面变异环境是大大优于太空环境的,这是自然界给我们泄漏的重要信息。
我们花大量金钱大量人力和时间培育的太空品种远远不如不花一分钱低层大气变异造成的效果,这应引起我们反思,这应给我们启迪。
从大量实际变异资料看我们不论要培养新品种,不论要提高作物产量,都不要仅仅着眼于种子,还要着眼它们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还要注意它们各个时段所处环境的电离度问题,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无疑是农业等方面的重要革命。这方面的花费肯定比太空育种少,且适于大规模操作。再者任何物种都存在退化问题,太空种子的优良品性到底能维持多久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还没到大规模推广就退化了,岂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自然变异的植物仅少数记载有持续性,没见任何有遗传性的记载,夏府枣子能繁殖同样性能的枣树吗?夏津枣树能同样重复吗?一本几十穗的麦子能有同样的后代吗?六合人形丝瓜的种子由一个博物教师花重金研究也未见任何结果。其实只要我们破译了影响植物种子、植株生长发育方面的电磁秘密,研制出一定的技术装备,在种子播种前或在植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段给予合适的电磁刺激便会大幅度提高果实的产量,这可变为几种常规的操作技术,何必津津着眼于培养种子一途呢?!继续收集古今中外植物自然变异资料,加强电磁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低层开放系统下自然界所能达到的变异效果,人类一定能够达到!“道法自然”,电农业,电园艺业,电蔬菜业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1997年2月8日
(原载《静电》199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