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 袁弘: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55:23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0-1 【目錄】

推薦序 門外漢也能培養出數字敏感度 薛明玲

序 為何會計難懂?

第一章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創造利益的方法——
竹竿喔~~賣竹竿~/展開調查/兩個大疑問/叫賣竹竿的財務報表/企業的大前提「繼續經營」/利益=「營業額」—「費用」/叫賣竹竿的賺錢手法/提高單價/叫賣竹竿是副業!?/賣掉的全都賺到/從叫賣竹竿思索商業的本質/懂會計的人很「吝嗇」/節約必須考量絕對值/積土也成不了山/費用VS效果的謊言 /如何才不會上會計的當

第二章     開在郊區的高級法國餐廳之謎 ——連結經營——
疑點重重的餐廳/多道謎題/交易原則:等值交換/太不可思議忍不住一探究竟/「高級」的道理所在/連結思考/許多經營良好的企業都在作連結/「週末創業」也屬連結經營/投資股票之道/如何從事「低風險高報酬」?

第三章     庫存充斥的生機飲食店 ——庫存與資金周轉——
雙排扣西裝長霉/庫存充斥的生機食品店/為何有庫存即有損失?/看板方式厲害在何處?/可別小看財務部/當人家問「票據是什麼東西?」你答得出來嗎?/借錢免利息的資金周轉法/為什麼會有賒欠的生意存在?/討人喜歡的付房租方式/為何庫存堆積如山,資金仍無短缺?/為何整年都在特賣?/減少庫存的終極戰略——訂單生產/會計版「廢棄技術」/只在必要的時候,買必要份量的必要物品

第四章     銷售一空卻挨刮! ——機會損失與財務報表——
銷售一空卻挨刮——某超級場發生的故事/抓不準販售時機,便做不成生意/有「眼力」才不會逸失販售時機/切勿滿足於「銘謝銷售一空」、「銘謝客滿」/考量機會損失,再設定目標/現實上如何計算機會損失?/會計是將無形的事物也予以數字化的學問/「家庭財務表」須注意什麼問題?/「提前償還」和「重估保險」的內幕/不要被惡用「家庭財務表」的傢伙給騙了!/善用數字的說服力

第五章     寧願不當第一的賭徒 ——周轉率——
最後一圈,寧胡莊家/為何不直取第一名?/賭博的極致/真正的意圖在周轉率/薄利多銷是周轉率的命根/任何業種都靠周轉率賺錢/不能提高單價,便提高周轉率/營造固定客群/以周轉率考量人脈/輕輕鬆鬆找出弊端/審查的任務在「見木思量林」/鎖定重點做風險評估/秘訣在於鎖定「大目標」

第六章 分攤付帳時,為何總有人要搶著墊付? ——現金流量——
「我先去付帳吧!」/從現金流量看信用卡付款/分攤付帳金融/信用卡公司賺錢的策略/利益和現金流量有何差異?/財務報表為何要分成三種?/什麼是個人最應重視的指標?/試著大略計算你的家計/會計敏感度

第七章 數字能力弱亦何妨,只要有「數字敏感度」即可 ——數字敏感度——
跨越「數字壁障」/立即進入主題/何謂數字敏感度?/你的數字能力弱嗎?/數字能力弱亦何妨,只要有「數字敏感度」即可/優秀的經營者看得到別的數字/應該注意哪些數字?/對財務報表的數字敏感度/如何培養數字敏感度

總結 一般人學會計的意義
後記
看諺語學會計
【一語道破】 會計用語集

0-2 【內容導讀】為何會計難懂?

會計這玩意兒可不簡單

你讀過會計入門書嗎?
坊間書店以《輕鬆學會計》、《簡易會計》、《會計真簡單》之類標題為名的書琳瑯滿目。這類書銷路尚稱平平,每年不乏類似書籍投入書市。然而,現實上我們卻很少聽到「會計很簡單」這樣的說法。
為什麼?
因為寫入門書的人雖然想寫得簡單些,問題在於讀者的步伐跟不上。不是一下子就從「財務報表」開始說明,就是突然冒出「借方」、「貸方」等專門用語,難怪讀者會抓狂。
不過話又說回來,若是讀者不能對「財務報表」等專門用語具備相當程度的基礎知識,還是無法理解像會計這般複雜的結構,這也是事實。
會計超越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所,以相同的基準將所有公司的狀況數據化。因此,所使用的技術很複雜,專門用語也是數以千計。
也就是說,會計是一門不是極困難,但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教會的學問。

為何要從日常疑問談起?

我曾經思索過這個問題。
好不容易得出的答案是:首先,必須讓讀者對會計產生興趣,大略掌握到會計的本質,縱使出現專門用語,也不會有抗拒感,這才是真正的「會計入門」。
所以,這次要推出會計入門書之際,我下了新決心:
「為了寫出真正的會計入門書,我要完全擺脫會計常識。」我對自己定了以下的規矩:
從日常生活中會注意到的疑問開始談起
不按教科書的順序解說會計
對生活有用的日常知識也納入書中
結果,最先產生的「日常生活中會注意到的疑問」,便是本書的標題:《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本書試圖透過解開此類日常疑問,達成下列目的:
1.讓讀者大略掌握到會計的本質。
2.讓讀者消除「難搞懂」的念頭,把會計當日常用品使用。

會計本來就是日常之物

就我的經驗而言,會計還是很難的,是一個門檻很高的學問。然而,一旦能夠理解就簡單了,只是理解之前,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
學者甚至說:「會計是一門持續研讀,不知不覺中會豁然開朗的學問。」
不過,會計的本質並非那麼難懂,這也是我的切身感受。因為愈談論到會計的本質,愈會牽扯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也難怪,因為會計的概念,本來就源自於要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每天現金的進出、損益的判斷、生涯規畫……,這些都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自然會被納入會計的概念中。會計不是來自遙遠世界的東西,而是身邊俯拾皆是之物。

本書試著介紹對現實社會也能有所助益的本質會計學。
在此雖然稱之為「會計學」,但它和學校教育所謂的會計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一點請讀者理解。
因為高職和大學只教「商業會計」,而我教的是和生活也息息相關的會計,也可以稱為「個人會計」。

對於無心學習會計的讀者

根據雜誌的說法,一旦搞懂會計,就可以「搞懂經濟」、「對數字有概念」、「出頭有望」。
我本人是出社會以後才開始學會計的,的確是學了之後,才「搞懂經濟」、「對數字有概念」(至於是否「出頭有望」就不得而知了……)。
搞懂會計不會有任何損失,如果經由本書能大略掌握到會計的本質,對於學習會計應當有所助益;而對於無心學習會計的讀者而言,應該可以提供「新的視野和觀念」,或是「數字敏感度」。
本書是為了覺得「會計好討厭」、「看到會計就頭痛」、「學會計沒什麼意義」的你而寫。但願經由你與會計的邂逅,會迸發出新的火花。
那麼,現在就針對前面的疑問——「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吧!

 

0-3 【內容書摘】第一章: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創造利益的方法

竹竿喔~~ 賣竹竿~~ 在日本,任誰都聽過這樣的叫賣聲。
叫賣竹竿小販的「主題曲」,不知曾幾何時從何處悄悄登場,又不知曾幾何時從何處悄悄離去。
前幾天,突然看到久久未見的開車叫賣竹竿小販,然而仔細一想,從小到現在,一次也沒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過竹竿,而且也未曾目睹人家買過竹竿,甚至也不曾聽誰說他買過竹竿。

當下我突然冒出這樣的疑問:究竟誰會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竹竿?叫賣竹竿究竟有什麼利益、算是一行生意嗎?我左思右想,想不出有什麼賺頭。

這一章,我們就來揭開這個具有「都市傳奇」般怪異色彩行業的謎底,同時探討會計的根本思考——「如何才能創造利益?」

展開調查

我立即詢問周遭的人,看誰有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過竹竿。但是沒有得到肯定回答。倒是對於一般的「叫賣」生意,大家都回答曾經向賣烤地瓜的、賣豆腐的、賣蔬果的買過東西。

當然,地瓜、豆腐、蔬果是食物,和竹竿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商品。對烤地瓜這種東西,有時會心想:「嗯,嚐嚐看!」「今天的地瓜看來很好吃耶!」而來個半衝動性的消費。但恐怕沒有人會想:「嗯,今天好想曬東西喔!」而衝動地購買竹竿吧?

兩個大疑問

首先,第一個浮現的疑問是:「為什麼賣的非得是竹竿?」不賣竹竿應該也無妨吧?像剪刀也可以,鍋子、水壺、衛生紙都不錯。只要是生活必需品,除了竹竿之外,應該都是可以兜售的東西。

竹竿這種東西,搬家的時候買個一次,應該會有好長一段時間不用買新的。一年買一次,或像奧運般四年買一次也不為過,而一般都會用個十年左右吧!

作為商品,竹竿的消費需求顯然相當低,比起賣一般家庭經常需要的豆腐、蔬果這類生意,在本質上根本不同。而且,就算家裡的竹竿斷了或腐爛而無法使用,非得馬上買新的來汰換,恐怕也沒有人能有耐心地等到賣竹竿的小發財開到住家附近。

我想,一般人的運氣不會好到剛好有叫賣竹竿的小販開車經過,運氣不好的或許要等上好幾年,縱使運氣好遇到了,也未必來得及叫住他。

因此在過去通常會到附近五金行買;而現在則是到超級市場,或開車到大賣場購買。既然如此,叫賣竹竿的小販何苦整天在大街小巷兜售?

莫非他有讓人等上幾年再買也無妨的暴利?我想了想,似乎也沒有。充其量只能省下搬運竹竿的工錢罷了。

現在,我把重點整理一下,可以列出二個問題點:

1.竹竿這種商品本來就沒什麼需求。
2.我們特地向叫賣竹竿的小販買竹竿,也沒什麼好處。

叫賣竹竿小販的財務報表

以常識判斷,沒需求、沒好處的生意是存活不了的。世界上有許多生意,都是因為提供某種需求或好處,而得以創造出利益,而才能持續下去。

那麼,究竟為什麼叫賣竹竿的小販不會倒?即使已經進入平成時代(譯注:當前日本年號,始於一九八九年),還能生龍活虎地在大街小巷「竹—竿—」「竹—竿—」地叫賣?

到最後,甚至會讓人如此胡思亂想:難不成開車叫賣竹竿的是間諜,其實另有其他目的?

在審計上,估算一家公司會不會倒閉,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開車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這個謎,會計師也很感興趣。叫賣竹竿小販的財務報表,我們務必要拜讀一番。

企業的大前提:永續經營

不僅是叫賣竹竿的小販,只要是企業,「繼續下去」都擺在大前提上,會計用語叫「永續經營」(Going Concern)。而要繼續下去,首先就要有利益,沒有利益什麼都免談。

如果問我為什麼企業要以「繼續下去」為大前提,頗難說明,但勉強要說的話,我會說企業是所謂的法人,是法律上虛擬的一個「人」,人要存活下去的前提,就是要勤奮賺錢、儲蓄等等。企業也一樣,即使發生事故或總經理死了,提高利益讓公司繼續下去,是它的使命。

個人賴以存活的標竿,一般的觀念都會認為是錢(現金),而企業的存活標竿卻不是現金,通常提到的是「利益」,或許有些人聽了會覺得彆扭。

這絕不是說企業不需要現金,任何大企業都要將現金的出入情況,編造成所謂的現金流量表,就是需要現金的證據。

企業之所以要以利益作為標竿的重要理由,是有時企業即使沒有現金,也可以存活下去。

例如,企業可以不用現金,藉由賒帳購入商品。此外,使用票據也可以交易。甚至只要擁有在未來可以賺到錢的工廠或機械設備,也可以暫時不用付貨款給對方,因此企業就算沒有現金也不會倒閉,照樣繼續下去。

換句話說,光憑現金這個標竿,並無法評估企業優劣。另一方面,利益並不能只看現金的流向,會計上的獲利指標也必須估算賒帳、支票及工廠等設備的流向,這些在評估企業時都相當重要。

言歸正傳。

叫賣竹竿到底是不是可以創造利益的生意?

一般的想法是,這種沒有需求的商品,絕少賣得出去,也就是說,幾乎沒什麼營業收入,但是,卡車費、汽油費、人事費等各種經費,還是少不了。

例如賣烤地瓜,我們不難想像它多少都有需求,可以相當程度地預估營業額,而藉由大量採購也能節省進貨的費用,靠著薄利多銷,雖然創造的利益不算龐大,但也足夠生活。

相反的,關於叫賣竹竿,我們連它靠什麼名堂創造利益都無法想像,它卻可以長年存續,而且全國各處都有。

全國各處都有的原因,並非有錢人為了興趣或當作業餘嗜好搞出來的,而是它應該有它賺錢的手法。因此,大家才會以相同的形態做起生意。

利益=「營業額」-「費用」

不過,我們一味地嚷嚷「謎團難解」,反而完全看不到它的真面目。現在,就試著來探討現實中的二個假設。

前面我們使用了「營業收入」、「費用」、「利益」三個會計用語,將它們整理如下:

●    「營業收入」—「費用」=「利益」
●    「利益」是企業存續不可或缺的必要事物。

所有生意要能成立,必須「增加利益」,也就是,只有「增加營業收入」或「減少費用」二個方法而已。

因此,現在先作出以下的假設:

假設1:叫賣竹竿的營業收入確實很高。
假設2:叫賣竹竿的進貨費用確實很低。

叫賣竹竿的賺錢手法

為查證假設1,我們藉由追蹤調查,弄清楚開車叫賣竹竿的一種商業形態。以下是某位老太太(A婆婆)的實際經驗:

A婆婆家裡的竹竿已經枯裂不堪,她打算買支新的,剛好有一天叫賣竹竿的小販從家門前開車經過。A婆婆叫住小貨車,決定買它廣播的「兩支一、○○○圓」的竹竿。

正當A婆婆要從錢包掏出千圓紙鈔時,叫賣竹竿的小販從車上走下來,說道:「兩支一、○○○圓的那種是不錯,不過,我建議妳買一支五、○○○圓的。」「這種很耐用,可以用到妳兒子、孫子那一輩,比較划算喔!」「兩支算妳八、○○○圓就好。」A婆婆心想耐用的比較好,最後買了一支較高級的竹竿。

故事到此尚未結束,由於叫賣竹竿的小販說:「我幫妳把竹竿拿到院子,擺到曬衣檯上。」A婆婆便拜託他,沒想到他一看A婆婆家裡的曬衣檯,隨即脫口說:「妳這個檯架已經腐爛了,很危險喔!」「枉費妳買了這麼好的竹竿,哪天檯架倒了,說不定竹竿就折斷囉!」「搞不好強風一吹,倒下來傷到人,最好早點修理。」

A婆婆聽說危險,心生不安,便問道:「那該怎麼辦才好?」賣竹竿的說:「我認識做這一行的,我幫妳請他來。」

結果,檯架的修繕費居然要一○萬圓!不用說,A婆婆後來被兒子夫婦給罵慘了。

提高單價

由這段故事可以得知,叫賣竹竿的小販假裝賣兩支一、○○○圓的便宜竹竿,其實賣的是利潤更大的東西,以獲取利益。這東西當然就是一支五、○○○圓的高級竹竿,以及一○萬圓的修繕費。

五、○○○圓的竹竿未必值那樣的價錢,進貨的價格可能沒多少;至於一○萬圓修繕費,開車叫賣竹竿的必定從修繕業者那邊拿到相當的佣金(介紹費),這是無庸置疑的。

也就是說,即使商品幾乎沒什麼需求,只要能夠提高單價,也可以提高營業收入,獲取高利益。這種提高單價的方法,就會計概念而言,是很有效的做法。

就連漢堡速食業界業績不佳時,最先打出的招式,也是提高低價漢堡的價格和加強宣傳高級漢堡。可見提高單價是恢復業績最簡易的手法。

結論1:叫賣竹竿的小販提高單價以增加營業收入!

當然,並不是所有叫賣竹竿的小販做生意都這般惡劣,那只是極少數而已(作者注:〈脅迫高齡主婦購買約十倍市價的曬衣竹竿〉,《朝日新聞》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早報曾經報導業者搞這類詐欺手法而被逮捕的消息)。

不提高單價的竹竿專賣業者在所多有(這是主流),請讀者不要誤解。

叫賣竹竿是副業!?

另外,在查證假設2方面,我取得以下的訊息:

有人直接問叫賣竹竿的:「平常是做什麼的?」據稱對方如此回答:「我在那一帶的商店街經營五金行,當然也有不少人到我店裡買竹竿,不過,顧客通常都會拜託我送貨到家,我這樣載出來到處賣,反而賣得快一些。」

原來,「叫賣竹竿」這一行原本並不存在。

看來也有五金行送其他貨品給顧客時,順便經營「叫賣竹竿」的生意。

因為是利用工作空檔做的,所以人事費用就沒那麼高;卡車費、汽油費等可以直接流用屬於本業所有的費用。換言之,各種經費沒有限制,都接近於○。

更進一步說,「竹竿」這項商品,也是本業的店裡有賣的東西,我們看到的「叫賣竹竿」這生意,其實商品是挪用自本業的,進貨費用幾乎是○(本業或許還會多進一些貨,以提供專門叫賣竹竿時用)。

由於是非本業的副業,即使完全沒賣出去也無妨,賣掉算走運。

以前我曾經目睹叫賣竹竿的小販一邊用擴音喇叭播放著:「賣——竹——竿」,一邊急速地從眼前駕車飛馳而過。

當時心想,就算再怎麼沒需求,開這麼快要做哪門子生意?而現在總算解開謎底了:開那麼快大概不是要賣竹竿,而只是急著趕回店裡罷了。因為不是本業,才敢這麼帥氣。

賣掉的全都賺到

此類開車叫賣竹竿行為的真面目,換成別種說法,就叫免初期投資的副業。在外出兜售的過程中,只要有人買,就賺到了,似乎也可以順便宣傳開在商店街的店,也就是本業。

這簡直是一石二鳥的副業!反正本來就在經營五金行,不幹白不幹,還可以全國到處宣傳呢!前面說過,增加利益只有二個方法:一個是增加營業收入,另一個則是減少費用。

就這一點而言,叫賣竹竿的小販或許不太能增加營業收入,但費用幾乎是○,賣多少賺多少,實在是很有賺頭的生意。

結論2:叫賣竹竿是進貨費用幾近於○的副業!

0-4 【內容書摘】第二章:開在郊區的高級法國餐廳之謎

疑點重重的餐廳

我家附近有一家法國餐廳。
再怎麼說,我家的所在都不是鬧區或商店街,從市中心搭一小時電車,還要再從車站步行十分鐘,是以上班族家庭為主的普遍郊外住宅區。然而在這樣的住宅區正中央,很突兀地出現一家法國餐廳。

這家餐廳賣的,可是如假包換的法國料理!店面不是很華麗,開在一般住宅大樓一樓,外觀裝潢極為簡單,乍看之下還弄不清楚是什麼店呢!走近一看,入口附近擺有菜單,這才明白:「喔!是法國餐廳啊?」

接下來更令人驚奇的,是菜單的價格。高得讓人不自覺大叫:「哇!這麼貴!」不由得打退堂鼓。套餐一萬圓起跳,接著一萬五○○○圓、二萬圓……。 至於生意是否興隆?看起來絕非車水馬龍,我家離它很近,時常經過店門前,完全沒看過客人進出。「撐得下去嗎?會不會就要關門大吉了。」我忍不住替它擔心,可是它一點也沒有要倒閉的樣子,這還不打緊,我問附近的人,竟然說已經營業四、五年了。

它可不是在叫賣竹竿,為什麼不會倒,還可以撐得下去?我完全想不透。

前言似乎說太長了,話說回來,在這一章裡,我想一邊探討「開在郊區的高級法國餐廳之謎」,一邊思索「連結經營」的結構。你或許會想:「這兩者怎麼會扯在一起?」接下來可有趣了,現在就立刻來揭曉謎題吧!

多道謎題

我們先整理一下謎題。

首先,是地理環境之謎——為什麼這樣的住宅區會有法國餐廳?

這兒如果是像東京的田園調布或白金台之類的高級住宅區,當然是另當別論,可是卻明明就是普通到不行的平凡郊區,而且距離車站又遠,前不著村後不搭店,別說是商店街,就連麵包店、蔬果店和便利商店也沒有。這麼一間高級法國餐廳,竟然在民宅間突兀地出現。

而且,這家店也沒面對著大馬路,因此,不像西餐廳或速食店,可以讓車子停靠,當然也沒有停車場。

地理環境是個謎,價位則是另一道謎題。如果因為地理環境較差,價格比起市中心的法國餐廳相對便宜一些,那也可以理解。問題是事實並非如此,價格竟然差不多,怎麼說都算貴。兩個人去,如果再開瓶葡萄酒,動輒也要數萬圓。

不過,地理環境再差、訂價再貴,如果料理好吃到有口皆碑,客人也會聚集。現今搞出名堂的拉麵店,即使位在離市區數小時車程的化外之地,照樣大排長龍。只是,咱們這家店完全沒有口碑,當然也沒在電視、雜誌上露過臉。

這家店看來似乎毫無可取之處。而且,四周沒有公司行號,不會有上班族去吃午餐,就算有,也被那樣的價格(午餐三○○○圓起)給嚇跑了。那麼,會是有閒的貴夫人上門吃午餐嗎?在這一帶也不曾看過這樣的人。

以一般家庭晚餐消費來看也太貴,而且,即使在生日、紀念日等「特別的日子」要一享法國大餐,恐怕也不會選擇這家名不見經傳的餐廳吧。總括一句,既不便宜,交通又不便利,更沒口碑。

交易原則:等值交換

做生意有原則,就是「等值交換」。

例如在百圓商店買的東西,如果沒多久就壞掉,你會特地跑到店裡去抱怨嗎?了不起是唸一句:「一○○圓的東西,算了吧!」而不了了之。

但如果不是一○○圓,而是價值數萬圓的東西,你會怎麼辦?恐怕會想:「幾萬圓買的,豈有此理!」立即找商家理論吧。

交易原則便在「一○○圓的東西,算了吧!」和「幾萬圓買的,豈有此理!」之中若隱若現。也就是說,我們確認了商品和價格相符,才會掏錢買。所以,同樣是「剛買沒多久就壞掉」,反應卻截然不同。

如果忽視「交換具有相同價值的東西(現金、商品或服務)」這種必然的原則,生意便無法順利成交。

話說回來,高級法國餐廳的顧客一定也會確認東西是否物有所值,尤其對於高價商品要求更嚴格。因此,擁有「名主廚」、「夜景漂亮」、「料理好吃」等口碑的餐廳,才能吸引客人上門。

這些餐廳通常位於市中心,而刻意到市中心用餐的行為本身,也有做為特別活動的價值。

因此,在郊區開高級法國餐廳,簡直就像在高檔商店聚集的銀座開百圓商店,堂而皇之做起無視交易原則的生意。而這樣的餐廳居然可以撐好幾年,實在有違常識。

太不可思議,忍不住一探究竟

有天我下定決心,要去這家狀況撲朔迷離的高級法國餐廳一探究竟,而且,吃的不是午餐,而是晚餐。一想到為了解開謎底得花上好幾萬圓,就有一種完全被打敗的悔恨感,可是身為會計師,我不能對這家餐廳的經營形態視若無睹。

走進店裡一看,沒半個客人,心想大概時間還早吧?一邊環視店內裝潢,出乎意料的非常講究。高聳的天花板,透明玻璃隔間的開放式廚房,井然有序排列著的葡萄酒瓶,婀娜搖曳的燭光。我在擦得光鮮亮麗的地板上咯吱咯吱地走著,一邊想著:「這裡的維持費用恐怕非同小可。」還雞婆地替人家擔心起來。

關於重點所在的料理方面,或許是完全使用有機蔬菜的緣故,的確相當美味,不過,還不至於好吃到會讓我到處替它宣傳說:「人間極品!三顆星!」那樣的程度。

原為解謎而來,現在反倒在謎團裡愈陷愈深,正當我興起:「莫非老板經營餐廳純粹為興趣?」的念頭時,有一對客人進來。

我側眼偷偷一瞧,看起來兩人一副主婦模樣,好像和薦酒領班(譯注:法語Sommelier ,因應客人需求推薦酒的師傅,通常為領班)很要好。

「他們原本就認識嗎?」我邊思忖著,邊趁用餐空檔上洗手間,沒想到洗手間的牆壁上貼著一張將所有疑問瞬間解開的「答案」:

熱門課程! 即將截止!
主廚親授法國料理課
薦酒師親授葡萄酒課
        ——第十三期招生公告

「答案!這就是答案!」


「高級」的道理所在

謎底全部揭曉。

國料理課和葡萄酒課每月上課一次,月費約一萬圓。就學費而言,價錢高了些,但招生狀況似乎不錯。

星期三為開課日,名額各有一○位。法國料理課有二班;葡萄酒課也有二班,每週都開新課。簡單計算:

一○(人) × 四(班) × 一萬(圓)=四○萬圓/月

而且,還收取入會費一萬五、○○○圓,一○(人) × 四(班) × 一萬五、○○○(圓)=六○萬圓。收取入會費完全無需支出經費,六○萬圓全屬利益。有這些收入,就足以維持餐廳的經營。

此外,課程的招生目標,是以白天較有空閒的主婦階層為主,上課時間大可訂在中午過後至傍晚前,不會和法國餐廳本業的午餐及晚餐時間強碰。

而且,利用餐廳作為教室,完全無需支出場地費;同時講師就是餐廳主廚和薦酒師,也可以減少人事費。

當然,開課也會招徠餐廳的忠實顧客,學員及其親朋好友應該偶爾會來吃頓晚餐。剛才那兩位顧客想必就是這兒的學員,如此便不難理解她們為何和薦酒領班那麼熟了。

學員應該以附近的住民居多,比較不用考慮交通問題,所以,餐廳即使開在遠離車站或商店街的住宅區內,也完全沒關係。

再說這兒所謂的「高級」也是一大賣點,比起在便宜得離譜的餐廳學習,跟高級餐廳主廚學習,讓人覺得更划算、更有成就感。所以,沒必要刻意搞一家平價法國餐廳,價格不妨訂高一些。

換句話說,這家餐廳的經營手法,迥異於市中心所謂「名店」的法國餐廳。


連結思考

本業是法國餐廳,副業卻是料理和葡萄酒教學。雖然副業和餐飲服務業完全是不同的商業形態,然而動腦筋將這兩者連結經營,卻成為這家餐廳存續(永續經營)的祕密所在。

換言之,本業沒賺錢亦無妨,只要副業或其他地方有相當的利益,生意也搞得起來。

但是,如果因為副業好賺,而索性收起本業、專搞副業,就本末倒置了。倘若這家餐廳只靠料理教學和葡萄酒教學,恐怕早就關門大吉了。

因為是「高級法國餐廳主廚(薦酒師)親自授課」,才值得學員灑錢下去。

這裡要說的,就是本業和副業不可切割開來,應當設法讓彼此互相連結。因為有本業所以副業才能存在,反過來,因為有副業而本業才能存在。

唯有將它們連結起來,才會產生相乘效果。

倘若因為本業的法國餐廳搞不起來,便動腦筋在星期六、日賣拉麵,或是因為店裡頭有現成的鋼琴,而在平日推出鋼琴教室,弄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玩意兒,恐怕也是回天乏術,可以預見兩者都很快就會收攤。

至於連結本業和副業的經營理念,在會計上稱為「連結經營」。


許多經營良好的企業都在連結經營

提到連結,我們經常聽到「連結決算」(譯注:台灣會計學稱為合併決算)這個用語,因此,就讓我們來談談連結經營,並針對「經營與本業密切相關的副業」做個探討。

例如,鐵路公司從早期便在鐵道沿線構築住宅區或遊樂園,試圖增加利用該鐵路的人口,這也算是連結經營的觀念。「東急」、「小田急」、「名鐵」、「阪急」、「西鐵」等日本全國私營鐵路公司,均在鐵道路線的終點設立百貨公司,為的是希望賺到乘客一家大小的車票錢。

日本的「樂天」、「Livedoor」二家網路企業致力收購證券公司,理由不單因為網路股票交易盛行,有利可圖,另一方面還寄望網路投資家能利用它們的本業網路服務,期待相乘效果。

SONY經營音樂和電影事業,也是企圖連結CD音響、電視、DVD放映機等產業。

「新日鐵(新日本製鐵公司)」有一家名為「新日鐵 Solutions」的子公司,主要是以金融機構和官方機構為對象的大型資訊系統管理公司,實力堅強。「製鐵」和「資訊系統管理」乍看似乎毫無關連,其實這正是運用了「新日鐵」由製鐵所發展出來的高度IT(資訊)技術。

鑄鐵必須將原料鎔解在數千度高溫的鎔爐中,在管理上不可能探頭進去查看鎔爐內的狀況,以往都是靠技師的直覺,現在則依賴精密的電腦管理系統。而且,鎔爐一旦點上火,便要二十四小時不停地持續運作好幾年,因此電腦系統必須具備相當高的可靠度才行。

這種由鑄鐵所孕育出來的技術,和必須具備相當高可靠度的金融、官方機構的系統管理,有其相通之處。

所以,企業經常在思考:「有沒有對公司具有高度相乘效果的事業?」「有沒有可以利用公司現有技術的新事業?」這種理念和法國餐廳構思出來的料理及葡萄酒教學等副業,並沒有什麼不同。

再舉一個生活上的例子:學校等公共設施通常都會擺設自動販賣機,不單對使用者提供服務,也可以作為不無小補的收入來源,算是不錯的副業。

「週末創業」也屬於連結經營

藤井孝一在《週末創業》一書所推廣的概念,就是建議無須辭去工作而利用週末時間創業,基本上也是連結經營的觀念。方法是:利用和自己的知識或嗜好等相關的長處,從事網路販賣等副業。

順利的話,錢越賺越多,也越開心,而且本業和嗜好都可以持續下去。

反過來,倘若利用星期六、日或晚上從事和本業、嗜好完全無關的副業,既無樂趣又累積壓力,大多無法長久持續。
0-5 【推薦序】門外漢也能培養出數字敏感度

會計是記錄企業日常交易,彙整每宗買賣或某段期間的損益,並逐期衡量投資本金是否有回收的一門學問。因此,它是評估企業體質及經營績效較為客觀的資訊,正好比體檢報告一樣,能反映所經營事業目前的體質及過去的經營績效。

經營事業的人,不論是大企業、小店舖抑或個人工作室,理應先學懂會計,而且時時依賴它才是。不過,事實好像並非如此,仍有一些經營者,還是存在著「報稅的時候再找個人來幫忙記帳」的觀念。

會計之所以不易被了解,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化繁為簡,會計學創造了很多拗口的專業術語,形成了「進入」的障礙,讓許多人望之卻步。本書作者山田真哉很技巧的以「倒吃甘蔗」的方式,先挑起企業經營上一些耐人尋味的疑問,接著以白話道出會計觀念下的解釋邏輯,最後才順勢帶出極少數關鍵的會計術語,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之際,潛移默化的吸收到一些會計學應用在商業經營上的精華。例如:庫存管理如何影響損益?如何衡量機會損失?如何透過提高周轉率增進績效?何種多角化解析才能帶來綜效?等等。

本書另一項優點是,別說是聞會計色變的人,就連原先對數字極無概念的門外漢,讀了本書後,也能培養出起碼的會計數字敏感度。本書可以讓讀者知道哪些數字有意義,例如以除法計算周轉率來凸顯事實真相;而哪些數字又是騙局,例如以其實僅有二%折扣,戳破「每五○人即有一人免費」的幻覺。而且,這些數字敏感度除了運用在事業經營上,對家庭收支與理財規畫,也同樣可以適用。

從會計的觀點來解讀商業行為,最好的品質不是曲高和寡,而是讓客戶能夠接受、吸收且最樂於消費的「最適」產品,這一點山田先生無疑是充分掌握到了。他捨棄大堆頭的論述,而以淺嘗即止的方式來陳述會計學的真諦,果然在日本締造了會計書狂賣,甚至獨佔暢銷書排行榜久久不下的神話。我很欽佩他的眼光獨到,也欣賞他走筆的深入淺出,因此,很樂於向大家推薦,它可以做為有心深入經營事業的朋友,入門會計的第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