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与父亲和好了吗:学会欣赏自己的竞争对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25:41
学会欣赏
  自己的竞争对手
  ——清华大学保送生陈家林的学习秘诀
  2月23日,记者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见到了今年被保送清华大学经管系的陈家林,谈到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注意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吃透书本的每一个知识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而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因此,陈家林认为,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训练,多阅读一些古文,多识记一些名句,做到眼看、口说、心想、手写。读初一时,陈家林就在湘潭某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文,这更激起了他学习语文的信心。他觉得学好语文对自己学习数学、物理都有帮助,运用语文知识可以加深对数学、物理概念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才能灵活地解答试题。
  陈家林说,学习需要一种理想、一个目标来支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大胆地追别人。读初一时,他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湘潭市第一中学。但由于有一段时间心理比较叛逆,竟然和一些学生偷偷地去泡网吧,玩游戏,学习上也自然松劲了,成绩倒退10多名,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父母的激励下,看到别的同学各门功课都比自己优秀,不服输的陈家林,又重新树立了斗志和勇气,决定追赶上别人、甚至超过别人。于是他虚心向其他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陈家林说:“学习其实也是一种模仿,在模仿中能吸取身边人的优秀之处。以乐观的心态,来探索学习,尝试学习的快乐。”
  陈家林是学校奥赛组的组长,他觉得学习需要有一种团队精神,注意协作、讨论,比如花30分钟做对一道奥赛物理题,自己千万别轻松地说:“这题我会了! ”然后接着去做其他题目。应该找到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告诉对方,自己是如何费心思地解出这道题,问问对方的解法是什么。对方觉得你有诚意,或许会告诉你他的思考捷径。陈家林说,—道题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明白这题想考什么,一定要从多种方法去解答一道题,这样利人利己,对促进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奥赛指导老师评价陈家林:“他是一个大气的人,有诚意欣赏自己的学习对手,很难得。”
  学习要有一种
  “骄傲”精神
  ——清华大学保送生彭捷的学习秘诀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高0601班的彭捷同学,2月初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预录。“自信、好强,是我学习最大的动力。”2月12日,记者在师大附中团委办公室见到了彭捷,谈到学习,他有说不完的话题。
  7岁前,彭捷是个“孩子王”,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总喜欢争个赢头。学习上,自然也少不了这股霸蛮劲。他从小喜欢阅读,小学期间,就读了《简爱》、《培根论人生》、《十日谈》等书籍,培养了很好的表达能力。在2009年1月17日的保送生面试考试中,5位考生首先在同一间教室面对3位考官,讨论“大学就业难”这一问题,随后再单独面试。在单独面试时,考官问彭捷,与其他4位同学相比,自己怎么样?“我觉得我比他们表现得都要好,但他们也很优秀。”彭捷在充分肯定自己的同时也对其他人的优点进行了评价,他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赢得了考官的赞赏。
  在学习方面,彭捷属于后来居上者。他觉得,在学习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元素”,就是要找到学习目标,给自己一份足够的信心。高一时,他的英语不是很好,但他不相信自己学不好英语,于是每天坚持练习30道试题,现在英语考试每次都能保持130 多分。他说,基础差一点并不可怕,关键看自己坚持了没有。只要不放弃,成功也许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学习一定要自主。”彭捷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只是提供参考和引导思路,关键是自己要善于思考。他善于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有选择性地做笔记,紧跟老师的节奏。他还充分利用自习和课余的时间,把竞争对手当成自己的朋友、进步的力量,向他们学习优点,向他们“借力”。他认为自己的学习是在一个很自主、很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彭捷从小的梦想就是考上清华大学。当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失败的时候,他会想到自己的梦;当获得成功时,他告诉自己,不要沉醉于昨天的成功,笑到最后才是赢。
  彭捷说,学习要有一种“骄傲”的精神。这种骄傲,不是自满,而是对自己的欣赏,对自己的肯定。学生应该找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有信心。尤其是在逆境中要学会骄傲,从哪里失败就从哪里站起来,不要因失败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而贬低自己。
  奥赛让我养成好习惯
  ——4科奥赛获奖者江昊昱的学习秘诀
  雅礼中学高三实验班的江昊昱同学,高一获得计算机全国奥赛金牌,高二获得数学奥赛省一等奖,生物、化学省二等奖,目前已被北大元培班预录。
  寒假的最后一天,记者采访了江昊昱。谈起自己的学习经验,他说,学习最重要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还需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甚至超越老师。
  江昊昱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数学奥赛,四年级便学完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奥赛课程,接下来的时间,他便反复练习。当别人还在接受新的基础知识时,他早已熟能生巧,很多奥赛题,只要一看就有了解题思路。因为喜欢计算机,小学四年级时,他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班。“当时我学得并不好,甚至有老师劝妈妈要我放弃,但妈妈仍然支持我学下去,她拿着书,一道题一道题地讲解给我听。”对于计算机奥赛金牌的成就,江昊昱最要感谢的就是妈妈:“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我现在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思路都受到小时候的影响。”
  由于从小参加各种奥赛培训、考试,江昊昱的自学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自习课时,他能迅速地静下心来,自觉进入“角色”,有时候解题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他也能坚持下来。江昊昱笑言,这主要是从小受爸爸的影响,“那时候爸爸有意识地带我去钓鱼,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使我从小有了很好的耐力。”
  奥赛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因此,课堂时间成了他攻文化课的“黄金时间”。他很会听课,不仅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甚至能不断地超越老师的思维,自己先思考解题方法,然后对照老师所讲看是否一致,再分析差距。“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他说。
  江昊昱良好的考试心态也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奥赛班,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同学一听到考试就很紧张,担心考试时考不出好成绩,正是这种把考试分数看得太重的心态,反而容易导致考试失利,考不出实际水平。江昊昱则能轻松自如地面对。“我属于典型的发挥型,越是大型的考试,我越是发挥得好,一点也不紧张。”江昊昱说,这都是从小经常参加各种竞赛、考试磨练出来的,“我觉得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和名次,只要这次考试的成绩比上次成绩有所提高,哪怕只高一分,那也是超越了自我。”
  身残志坚
  勇攀高峰
  ——“感动长沙十佳少年”彭红喜的学习五部曲
  继2008年底被评为“感动长沙十佳少年”后,1月13日,在长沙市首届“星城之星”评选中,长郡中学高二学生彭红喜又夺得了“心中之星”中学组冠军。1月22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学习刻苦、身残志坚的少年。
  彭红喜1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留下双腿行动不便的后遗症,独自一人时想要移动都十分艰难。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从上学开始,就比别人都要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6岁学习书法,坚持至今,他两次获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和全国金奖。以全优的成绩升入长郡中学高中部后,他欣喜地在日记里写到:“感谢命运给了我痛苦,伤害已经造成,不可改变,但这只会让我更坚强,更努力!”
  “尽管我平时行动不便,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学习。”彭红喜告诉记者,他总结出了一套学习五部曲的方法。
  首先必须掌握好课堂的45分钟,因为那是最直观,最有效地汲取知识的方法。彭红喜习惯带着问题听课,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边听讲、边思考、边记忆,力争当堂消化,并且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
  接下来是认真对待作业,这有利于对当日所学进行复习巩固和灵活使用。课后,彭红喜都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书本知识,同时整理课堂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另外,针对每天所学内容,多练题,勤巩固。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彭红喜很重视对知识点的归纳,他认为有很多不一样的题目其实都是围绕同一个知识点出的,只要把知识点总结成一种方法,再遇到任何形式的题目也都能解决了。归纳的过程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
  紧接着是定期反思所学内容,记忆中的遗忘周期是两到三天,所以彭红喜每周都要反思一次,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在他看来,反思可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把知识真正消化吸收。
  对于考试,彭红喜将心态摆得很正,“一定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能抱太大压力,否则,就像是作业或者一次小测验的考试就失去其本来意义了。”正是凭着这份坚持,这种系统严谨的学习方法,他克服了身体的困难,成绩始终在班上保持前十名。
  学习之余,彭红喜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结对帮助了一位80岁的老人。星城之星评选得冠后,他又把一千元奖金分文未动全部捐给长郡中学未来基金会。他坚强、乐观的精神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
  有效学习的十八般武艺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学者之所以成功,与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密不可分的。请看他们有效学习的十八般武艺。
  1、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2、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6、心理学家洛克的“多少法”:学识广博的诀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7、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目录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学科的理论精华。
  13、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4、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18、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时间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课题研究、学习两不误的高三生
  ——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学习秘诀①
  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的张铁翰
  2008年底,周南中学高三学生张铁翰、王玮瑶合作的《21世纪缓解污染问题的新能源——微生物发电》获得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两人均是文科生,在开展课题研究之余,两人的成绩一直没有落下,张铁翰的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十名,王玮瑶的成绩在班上也属于中上水平。他们是如何课题研究、学习两不耽误的呢?1月7日,记者来到周南中学,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了他们。
  进入高三,很多同学都感觉压力很大,课余时间全部奉献给了课本,而张铁翰却不这样。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始终保持着有计划的学习习惯。每个学期开学和结束时,老师会要求班上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敷衍了事,因此,学习无计划成了不少学生的“通病”。哪天作业少,近期无考试,便闲得发慌;等到作业多,马上要考试了,便手忙脚乱,可一旦坐下来,又要为干什么事而考虑半天,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张铁翰却能每次认真制定计划。“尽管每一天、每一月的时间多少是固定的,但如果你能事先计划好,学习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他说。记者从张铁翰的计划本上看到,远至学期计划,近至一周计划,甚至当天计划,他都写得清清楚楚,就连下学期的高考突击计划都已经定好了。一周计划将这一周要解决哪些问题、参加哪些活动、读哪些书、重点要突破的是什么问题等罗列得非常清楚;而当天计划更是详细到每节课该干什么。“这样,有利于实现你的学习目标,磨练你的意志,提高学习效率。”张铁翰告诉记者,有了计划,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因此,张铁翰每次完成一次计划,都会及时“扫尾”,检查看是否有事情落下。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计划不是永远不如变化吗?张铁翰的计划正是灵活而有弹性。每次写计划时,他都会留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会根据老师安排的学习进度,作出不同的学习调整。即便是高三,张铁翰也不认为到了每一秒都不能放过的紧张时刻。也许就是这种“放松”的心态,使他在高三期间没有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当然这种‘放松’并不是说不抓紧学习,而是在适合学习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学习,其他时间内不强迫自己去学,使自己不为学习所累。”
  如此巧妙的学习计划,让张铁翰充分地把零星时间用了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可观得很!”张铁翰笑着说,用来背古诗、思考问题、阅读短文等最合适不过。
  课题研究、学习
  两不误的高三生
  ——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学习秘诀②
  王玮瑶 “吃透”课堂45分钟
  2008年底,周南中学高三文科生王玮瑶和同学张铁翰合作的《21世纪缓解污染问题的新能源——微生物发电》获得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在开展课题研究之余,王玮瑶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保持中上水平。她说,这是因为她牢牢把握住了课堂45分钟。
  “上课时,思维一定要跟着老师走,不能漂浮不定;课堂笔记也要有选择性地做,不要全部抄下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耽误了老师的讲解。”王玮瑶告诉记者,搞课题研究很费时间,因此很多知识必须在课堂当场“消化”。于是,每次上课时,王玮瑶总是牢牢跟着老师的思路,及时把握住课堂的每一分钟,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课后再通过作业进一步强化和理解,并且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就算平时再忙,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效果极佳。
  在班上,很多同学总是喜欢上甲课做乙事,老师讲数学题时在那里背英语单词,下课后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反而到处搜罗大量教辅材料的试题来做。王玮瑶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不可取,尽管时间用了很多,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课堂外面的事情尽量不要带到课堂,上课要全身心投入,才能抓住老师所讲的学习要点。”王玮瑶说,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上课弄不懂的地方,她便举手提问,及时将疑问“扼杀”在课堂里。王玮瑶的班主任张老师也告诉记者,王玮瑶并不是最用功的,但她上课,是最专注的。
  进入高三,很多同学忙得不亦乐乎,挑灯夜战,搞疲劳战术,晚上睡得很晚,一到上课就昏昏欲睡。这样,不但自己累,效率还上不去,学习没有进步。“上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重要,45分钟的课堂丢了,你夜里再怎么用功,效果也不见得好。”这一点,王玮瑶深有体会,自己就是有一次熬夜赶作业,结果第二天打不起精神,老师讲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一节课就与老师拉开了距离,紧接着后面几节课都听不太懂,最后花了几个晚上才补回来。
  高三学习时间紧,但王玮瑶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练习书法和长笛,她说:“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玩的时候也要尽情、痛快地玩。”
  迷恋电脑却不沉迷游戏
  ———全国信息奥赛冠军徐源盛的学习秘诀
  2008年底,长沙市一中高三学生徐源盛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信息学全国决赛一等奖,被北大预录。目前,他已进人国家集训队,正在为参加国际信息学奥赛做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徐源盛5岁那年,第一次被大哥哥们带到网吧。见到了电脑。和同龄孩子一样,他迅速爱上了这个神奇的机器。没多久,家里也有了电脑,徐源盛如获至宝,一个人摸索着使用,甚至比爸爸妈妈更快地学会了操作,没过多久就能熟练自如地打字、浏览网页了。不像其他孩子样沉迷电脑游戏,徐源盛更多地是想探寻电脑世界里的一切奥秘。看他这么喜欢电脑,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电脑培训班。在班里,徐源盛学得很快,遥遥领先了其他学生。小学升初中时,他参加长沙市一中的计算机考试,取得第一名,顺利进人了一中。初二获得全省信息竞赛一等奖,高二分班时,他选择了信息竞赛班,开始挑战全国信息奥赛。
  善于总结寻找捷径
  “信息奥赛不同于数理化奥赛,它更加注重创造性的运用,题目更灵活,要求解题时非常严谨,哪怕一个字母、一个符号的错误,也会导致全盘皆输。”徐源盛的奥赛指导老师周祖松告诉记者。在周老师看来,徐源盛在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他最大的特点便是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总是细细琢磨,善于把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联系到一起,归纳总结成一类问题,然后提出一个统一解决的办法。
  每次大大小小的计算机考试和竞赛中,徐源盛并不是以得满分为目的,而是喜欢从不同角度去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找出最快捷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不仅充分“反刍”了知识,也逐渐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很好地训练了解题速度。每次测试时,他的速度都是班上最快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周老师经常要求班上几位成绩好点的同学出题目,考其他的学生,锻炼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每次,徐源盛出的考题都很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很全面。学习枯燥时自己培养兴趣
  这样一位信息奥赛能手,也许很多人会想,他肯定书不离手吧。实际上,徐源盛不是一位“书呆子”,甚至有点贪玩。临近奥赛时,很多同学都牺牲休息时间,满头大汗地搞题海战术,徐源盛却截然相反。“我的题目做得不多,课余时间几乎不做跟竞赛有关的事情,但是我很喜欢思考问题。”徐源盛说,只要有休息时间,他就去踢足球或参加吉他培训。尽管做的题目不多,但每次做完一道题,都要认真分析、总结。如果做题做枯燥了,便会找来一些跟游戏相关的题目来做,这样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许多。平时,徐源盛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看历届获奖者的论文,他说从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给自己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