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展鹏2017年电视剧:鱼钩与军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31:45
钓鱼的朋友说起鱼钩的好坏,观点都很明确;日本的好,锋利、寿命长、价格贵,中国的鱼钩差,钝、寿命短、便宜。军迷说起军工,粗糙、精度低、寿命低,甚至有人说;离开了日本机床,中国的尖端武器都得趴下。
鱼钩与冶金金属材料相关,武器性能与机床相关,从这两个基础性问题来谈中国军工,也非常合适。
先说鱼钩问题
先看几组数据:
自1996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7年的钢产量是4.8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0%。
2009年6月16日公布2009年全球钢铁公司粗钢产量排名,10强中,中国一举摘得了5个席位,河北钢铁产量排名全球第二。
2008年,电子产品、汽车及其零件和钢材、成品油等仍然是中国自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
看到这些,大家也没多少自豪感,即使世界第一、一个省都全球第二,可还得从日本进口钢材,这让人郁闷,对于鱼钩问题,核心就是材料冶金和热处理的问题,再展开一点,就是发动机活塞缸套、涡扇叶片喷管质量寿命问题。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不是高不可攀的世界难题,冶金和材料属于基础学科,金属晶格结构、合金相图、渗合金技术、沉淀硬化、时效处理、表面处理、热处理,这些全世界大学的教科书叙述都一样,理论文章也浩如烟海,只要你愿意静下来、暂时不计产出的给予投入和扶持,都能很快见效。比如我们的航母板、航空航天高温合金,这都是自己解决的,说明能力还是有的。
你有能力怎么连个鱼钩都做不好?
假如我是个鱼具厂老板,我以弘扬民族品牌产业报国为己任,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肯定可以做出好鱼钩,问题是投向市场后,即使和伊势尼一个价,你买谁的?这时候品牌的力量开始显现了。
如果我卖几块钱一大盒的国货,销路也不错,我会怎么办?如果日本大公司看我不爽,把我踢出去,我怎么办?
思来想去,还是先卖卖低端大路货吧!
展开一点,就是吉利目前重点是聘几个高级技师手工装配跑车发动机,还是流水线装配QQ发动机?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发挥作用了,我一个只求挣点钱的小老板肯定会曲于那双手。
这个鱼钩问题还揭示一个真理,核心基础产业(尤其是投资多见效慢)的发展,必须靠国家扶持。
再说机床问题
这东西重要,大家关注的流线型翼身融合、身上铆丁太多、涡喷流道、J10进气口、机器噪声振动,现在都离不开这东西。
现在机器和零件设计越来越复杂,复杂的外廓和内腔曲面,越来越来越难加工,这才诞生了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能严格按照设计,在工件上实现复杂的函数曲面的精确再现,而且加工任意两件,可以完全一致,这是人工很难做到的。
严格的说,找几个老技师,手工敲、靠模车、砂纸磨,多花点脑筋和才智,用个一年半载,也整得出来一个发动机,但推广应用价值就不大了。
五轴(及以上)联动数控机床,一直被西方列入对我禁运的战略物资。八十年代轰动全球的东芝事件即由此引发,美国考克斯反华报告则把我国进口五轴数控机床列为盗窃美国军事机密。
现在情况怎样?
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我国机床行业逆势增长,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制造大国。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14亿元。2009年中国机床出口也延续2008年的态势,排名世界第六,但主要以中低端普通民用机床为主。
在数控机床方面,目前国内数控设备的数控系统基本按照两大系列进行配置:Siemens系统、FANUC系统(日本),应该说,是从7-80年代就开始引进,但是,消化吸收的不是很理想,但不能说,离了日本就得趴下,德国的、美国的、意大利的,都不错,关键是技术就在手上,只是还没用好,还没把潜能开发出来。
五轴以上联动的机床,主要是航空航天领域使用,当国内军工科研投入和扶持不大的情况下,利用率很低,人才培养也不足,很多系统都是开放式的,因为必须与IT技术同步,但我们做的不足,学的不够好,自主开发和扩展的不够,对洋专家还是很依赖。
从专业角度来看,机床这东西,机械传动、行走部分,这100多年,变化就不大,加上数控,同样也不是高不可攀,说白了,还是重视和投入的事情,军工产品的特点是批量小、加工复杂,很难用现金利益来评价,但对军工企业,一帮子工人和技术人员,那是要养家糊口的。
我单位与黎明厂及一些船舶所都有过一些业务联系,上世纪末,都穷的揭不开锅,全厂的人都等着厂长找饭吃,当年去调个汽轮机转子的动平衡,厂领导出面接待陪喝酒,如今再去,没人搭理,军机的任务还没完,你要上试验台架,慢慢等吧!
近年国内制造业和军工真正开始回暖,进步很大,2008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荣幸被列入。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正式启动的数控机床专项将延续到2020年,预计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企业总投入将达到数百亿元。
另外还有人的问题
这个问题大家在责备我们军工企业不努力的时候,容易忽略,但却是最重要的。问个问题:假如你的孩子中学毕业,上大学或职高选专业,你会为他选什么?金融、商贸、财会、医药、IT,可能你选了幼儿师范,都很难去选择机械设计、加工制造、矿产冶金。
毕业找工作,公务员、垄断国企、全球500强,可能你选房地产或保险公司销售,都不会去机械厂和钢铁厂做工,你孩子可能宁愿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去开车床或当电焊工。这就是现状。
一方面是这些与军工相关的行业辛苦程度高、收入低,另外是这些行业目前赢利能力低、生存艰难,在城里光鲜体面的忽悠卖房子显然比在工厂里一身臭汗造机器强很多。
大家现在看航空航天军工的新闻,有两个事实经常说,一个是某某项目多是中轻技术人员担当主角,另一个是某某项目突破多个加工制造上的难题,在老专家老技师的带领下,克服了某某加工、焊接难题等等。现在是设计容易制造出来难,这凸显的就是人的问题。
高工还好说,只动脑,但一个好技工和一个好工程师一样,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技工说到底还是体力劳动,是手眼大脑的高强度配合,做这些细活,精力和体力都得充沛。目前大中企业里干机械冶金的工人,除去年龄大的、原厂职工子女,大多都是农民工了。而军工企业又多在深山老林、荒野戈壁,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就更有难度。
前面关于数控核心技术,我们没掌握好的答案也找到了,一是过去几十年,进口的大家伙利用率极低,二是员工素质,老技师宁可用传统车刀慢慢扣形状,因为他掌握不了这个编程和CAD,有点学历的年轻人又不爱干这个工资不高的蓝领工作,结果就造成了目前机械行业整体比较尴尬的局面。
结论
一、国人不用妄自菲薄。
聪明灵巧,善于学习、创造,善于少花钱多办事,这是我们民族的特点,值得自豪,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也都不蠢,没有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目前机械行业乃至军工行业的尴尬处境与前几十年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关系很大。
“能买日本的原装轴,你捣鼓啥国产化替代?出了事算谁的” ?这是当年我搞革新时记忆犹新的领导的一句话,当我们出高价别人都不卖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那点研发的底子早就荡然无存了。
国家重点转移,也就这几年的事,见效还需要几年,但对于从事这一行的人,这个鼓舞是巨大的,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二、差距是存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绝不是遥不可及。
从专业角度看这些问题,我们很清楚,有支持有投入,有试验场地人员环境,再有一批高学历的年轻操作工做基础,再加上我们有工业基础,这些差距很快能赶上,WS15、弹射器蒸汽缸等等,目前难点都在材料和加工焊接上。我相信,J14、航母之类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
三、跟着别人后面追,还好点,前沿突破和创新才是关键
跟着别人后面追,非常累,但有目标,如果没有创新和引领,就总是被动,永无出头之日,这才是最悲哀的,目前急功近利浮躁的学术环境很成问题。

[本帖最后由 娶个HN媳妇 于 2010-9-28 17:3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