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海还活着吗:索罗斯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52:26
索罗斯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全文  

      索罗斯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全文
       
       (2012-01-29 08:01:26)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经济时评  
       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尝试着去解释及预计欧元区危机的结果。正如我的其他书一样,其中包括概念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结论有效性的实践总结。 
        
       
         这本书并不完整,因为危机仍在持续。我想说,今天就是“实践”的一部分。我不会在此重复或者总结这本书的内容。你必须要自己读。我所能做的是帮助你了解最新发生的情况。
       
        
       
         欧洲央行去年12月实施的包括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在内的系列措施已经缓解了欧洲银行流动性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那些深陷负债之中的成员国的财政问题。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已经使持有人遭遇高风险的情况表明,只解决一半问题并不够。这也使欧元区较弱的成员国如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承受了巨额外币债务。德国已经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建立更严格的财政纪律上承担领导作用。这将加剧可能摧毁欧盟的经济和政治紧张。 
        
       
         我曾提出一项计划,建议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债务融资,发行1%的国库券。我将该计划以我的朋友、前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长托马索?帕多阿-施奥帕(Tommaso Padoa-Schiopp)命名,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帮助稳定了意大利的财政状况。我的这项计划非常复杂,但是从法律上和技术上都有优势。它允许欧洲央行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欧洲稳定机制结成伙伴关系,使欧洲央行能够发挥其之前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做“不得已的贷款人”。我在我的新书中有详细阐述。
       
        
       
         我的计划遭到了官方的拒绝。他们更倾向于长期再融资操作,向银行系统提供最高3年的不限额流动性。这使得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可以购买本国债券,以几乎零风险获益,因为一旦这两国违约,银行也将无力偿债。 
        
       
         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我的计划将立即降低利息成本,而真正被采纳的计划却允许这些国家在悬崖边徘徊。我不知道官方是希望能够延长危机的氛围以继续向这些国家施压,还是各方出于不同的考量完全无法和解。这都无关紧要,因为我的计划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实施,只要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可用资金不作出承诺。
       
        
       
         不论怎样,德国在欧洲决策中发挥了决定作用,因为在危机中,债主掌握大权。问题是,德国所提倡的紧缩计划将使欧洲陷入通缩的债务螺旋。减少财政赤字将使工资和利润承受下行压力,经济将紧缩,税收将下降,而债务在GDP中所占比重将上升,引发更进一步的财政紧缩,如此往复。 
        
       
         我并不是在指责德国。德国确实对他们的政策深信不疑。德国也是欧洲最成功的经济体,所以为什么欧洲其他国家不能像德国一样呢?但这是不可能的。在较为封闭的欧元清算系统中,债主、负债者共存才能平衡。
       
        
       
         事实上,这样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引发了非常危险的政治多样性。这非但不能使成员国团结,反而将引发更多的互相攻击。欧元对欧盟政治凝聚力的削弱才是真正的风险。 
        
       
         有趣的是,欧盟的发展与金融泡沫产生、变大的轨迹相似。这并不令人意外,两者的过程非常相似,都由错误、误解驱动。
       
        
       
         用英国哲学家塔科特(David Tuckett)的话来讲,处于发展期的欧盟是一个“完美目标”,不现实,但是非常吸引人。在我看来,这是开放社会的体现,各国在民主、人权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所采取的法律也没有由任何一国主导。它的创立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社会工程学的创举。而其领导者也非常有“远见”,他们知道这一完美目标的实现绝不在自己的任期内。他们限定了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在政治上却只愿迈出一小步,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目标实现,其不足将非常明显,也必将要求进一步的举措。这就是欧盟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在欧元蓬勃发展的时期,德国是主要驱动力。当年苏联解体时,正是德国的领导人意识到只有更加统一的欧洲才能实现再联合。他们需要其他国家的政治支持,也愿意做出巨大牺牲。在各方讨价还价时,他们愿意给予更多,索取更少,以达成共识。彼时,德国有发言人曾说,德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只有“欧洲政策”。
       
        
       
         这一繁荣期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及欧元诞生后达到高潮。这之后经历了停滞期,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解体期。 
        
       
         欧元的缔造者们在设计这一货币时就知道它是一种不完整的货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缺乏政治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货币联盟。欧元自夸有中央银行,但是却没有财政部门。欧元的缔造者们有非常好的理由相信,当时机成熟时,将采取措施向政治联盟推进。但是不幸的是,欧元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设计者们没有注意到,时至今日也依旧未被理解。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欧元进入了解体期,也使政治联盟的设想更难实现。
       
        
       
         欧元建立在一种已经过时的理论上:只有公共行业能产生不平衡,因为市场的不平衡由“看不见的手”抹平;防止公共行业产生不平衡的措施也已足够。因此,政府债券被视为低风险的资产,银行尽可以持有政府债券,而不用分配相应的资本储备。 
        
       
         当欧元诞生时,欧洲央行对所有在其贴现窗口的政府债券一视同仁。这使得银行生吞下那些较弱国家的债券,以在高收益债券上赢得更多基点。各国利率愈加趋同,而经济表现却大不相同。为联盟承受重负的德国进行了结构改革,提升了竞争力。其他从低利率获利的国家经历了房地产的蓬勃发展,竞争力有所下降。欧元的产生让各国的竞争力出现分化,这也是欧元危机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个因素是银行大量持有弱国的政府债券。
       
        
       
         当新选举的希腊政府指责前政府作弊,称赤字远高于官方数据时,转折点出现了。希腊债务危机揭示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两个致命缺陷:一是当成员国负债过高时,他们就好像用外币大量借贷的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二是没有任何条款能够校正欧元设计中的问题,没有加强机制,没有退出机制,成员国也不能印钞票。 
        
       
         不幸的是,欧洲的领导人们几乎不理解金融市场运作,他们所做的每一步都是错误的。金融市场由感情主导,痛恨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以及落实改方案所需的充足资源。但是德国并不愿意为那些负债国买单。欧洲采取的措施太少太慢,希腊危机像滚雪球一样变大。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其他负债较重的国家也被传染,欧洲银行的损失目前在收支表上还看不出来。
       
        
       
         德国的做法使情况恶化:德国提出更严苛的条件,要求希腊为援助计划支付罚金。希腊经济崩溃,资本外逃,即便如此也迟迟不能满足德国的条件。最终,希腊无力偿债。德国进一步要求私营业参与进来,使情况更加不稳定。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收益率创出新高,银行系统陷入可能无力偿还的危险境地。官方随后要求欧洲银行资本重组。这就是所谓的“政变宽限期”。为使收支平衡,银行收回贷款,减少持有高风险的政府债券,而不是以低价出售股份。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情况。信贷紧缩自2011年第四季度起已经影响了经济。作为回应,欧洲央行降低了利率,从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并向银行业提供流动性。这减轻了信贷紧缩,但是恶化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的处境——尽管最近几天有所缓解。
       
        
       
         未来将会怎样?经济学的教条主义以及政治、经济上的解体进程将互相作用,彼此增强。在欧元创立之初,欧洲的领导人们一直是进一步一体化的倡导者,而今日他们却只愿意维持现状。那些本应成为铺路石的条约和法令却成了绊脚石。这使得所有认为现状不可持续的人们产生了“反欧洲”的心态。在匈牙利所发生的只是未来的一小出预演。 
        
       
        这样的前景确实非常惨淡。但是也一定有办法可以避免其出现,毕竟,我们无法预知历史。我确实看到了一种解决办法,它将使欧洲重获“完美目标”的光彩。
       
        
       
        现在的欧盟与“完美目标”几乎毫无相似之处。一方面它并不民主,因为选民心怀不满;另一方面也缺乏管制,因为它无法处理自身引发的危机。 
        
       
        这虽然很难令人接受,但是可以改变。我们需要做的是重申公开社会的原则,并意识到条令需要改进。简言之,我们必须按照开放社会的原则改革欧元和欧盟。对于那些不满现状、迷失方向,但是内心深处支持欧洲的“沉默的大多数”来说,这将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案。
       
        
       
        当我环顾世界,我看到人们受到开放社会的启发。我在阿拉伯之春中看到了,在不同的非洲国家看到了,在俄罗斯看到了,在缅甸和马来西亚也看到了。欧洲为什么不可以呢? 
        
       
        让我更具体地讲一下欧洲解决危机的方案。与2008年救我们于危机中的办法一样,该方案包括两个阶段。当刹车时,你首先要将方向盘把握在刹车的大方向,控制好之后,可以精确调整方向。在欧元区危机中,应先使负债国采纳严格的财政纪律,鼓励结构改革,然后推出刺激手段,避免通缩螺旋的出现,因为只有结构改革是不够的。对于每一个财政紧缩的国家而言,刺激政策应来自欧盟,由欧盟或几国联合担保。这对欧元债券也将提出要求。重要的是,事先就要规划好途径。如果没有明确的计划,欧洲还将陷于经济衰退、政治解体互相加剧的恶性循环。
       
           
        (财新记者 陈沁 译) 

        索罗斯警告:感到束手无策,无法避免严峻的危机,最坏情况是金融体系完全崩溃。
       
                  索罗斯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前向美国《新闻周刊》表示,现时市况是他职业生涯以来首次感到束手无策,无法避免严峻的危机,最坏情况是金融体系完全崩溃。
              
              
              他认为,希腊债务今年可能违约,除非欧洲领袖采取更多行动,否则欧罗可能崩溃,对全球造成毁灭性影响。
              
              索罗斯把今次危机与前苏联解体及大萧条相比,指旧有认为市场力量可防止经济动荡的观念已不再可靠。
              
              他表示,欧罗必须存留,因为一旦解体,经济将崩溃,欧洲以至全世界都不能承受。
              
              索罗斯表示,最佳情况是通缩,最坏情况则是金融体系崩溃,人们需由理性的年代(age of reason)转至犯错的年代,以正确了解问题所在。
              
              索罗斯警告,除非失业及债务问题解决,否则社会难免动乱,并指公民自由可能受侵蚀,出现警察国家。他称美国亦可能动乱,成为政府镇压及使用武力维持治安的借口。         原文地址:索罗斯在达沃斯预言中国作者:潘多拉骑士
       著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今天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中国可能无法再维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索罗斯说,由于欧债危机导致的出口需求的减弱,中国很可能无法在维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还能持续多久?我想中国政府已经为较低的经济增速最好了准备。
       
        
       
       第一次索罗斯直接预言中国的2012,在1年前他是悄悄做空中国的人群,现在如此直白,看来资金已经全部撤退完毕。而且确认这已经不是预言,已经成为事实。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已经是藏在繁华背后的普遍现象。         罗奇: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双重风险(2012-01-29 10:05:47)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耶鲁大学教授、着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今天(1月25日)在瑞士达沃斯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在2012年将面临内外双重风险的考验,但他仍持审慎乐观态度,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在8.5%上下,且中国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内需可帮助其抵消外需减少的冲击。他同时强调,现时世界贸易增速放缓,但形势明显好于2008-09年期间濒于崩溃的状态,贸易出现徒然锐减的可能性不大。 
        
       
        以下为访问实录:
       
        
       
         提问:我们在达沃斯讨论全球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案,中国会否是答案呢?
       
        
       
         罗奇:中国不能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在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迅猛,且我认为这种迅猛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很多人认为中国将是下一个危机所在,我不属于那类人。但是中国十分依赖世界经济发展以维系其出口增长。现时中国正设法转变增长方式,以内需、私人消费维持经济增长。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极大地支持全球经济发展。
       
        
       
         提问:您对流动性怎么看?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乃至亚洲国家均需放松流动性,您的看法是什麽?
       
        
       
         罗奇: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依赖区外需求,因而(流动性问题)当然是一大担忧。抵御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亚洲国家需要调整政策立场,采取更具有包容性的货币政策。但我认为这才刚刚开始。
       
        
       
         提问:您觉得现在人们还是很悲观吗?今天是我们在达沃斯的第一天,我采访了很多人,但是看起来气氛并非乐观。
       
        
       
         罗奇:许多人看淡中国,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但别把我归到这类人当中去。中国经济增速确实有所下降,且还有可能继续下降,但不会大降。三年前由于全球贸易崩溃,中国经济濒临“硬着陆”的边缘;中国经济如此依赖于外部需求,外需锐减是中国当时面临的一大问题。世界贸易现在并没有崩溃,而只是形势不振、增速减缓。除非欧美经济关系分道扬镳带来全球震盪,进而导致世界贸易徒然锐减,但我认为这不会发生。我认为全球需求减少对中国形成的冲击将会得到抵消。
       
        
       
         提问:中国经济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为8.9%。您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如何?
       
        
       
         罗奇:增速可能将继续下调,估计一个准确的数字并不容易,或许增速将降至8.5%。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形势相比、与中国2008年底到2009年初面临的经济形势相比,(能有这样的增速)已经是很好的了。
       
        
       
         提问:中国会否将采取刺激政策从而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罗奇:中国今年若能以8.5%的增速发展,这本身已是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但如果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不稳定的话,那么中国的这种贡献就会是不可持续的。
       
        
       
         提问:您预计今年中国和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是什麽?
       
        
       
         罗奇:我觉得中国经济今年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双重的,内部风险是中国政府在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为社会安全网尤其是社保提供资金支持等举措方面可能会进展迟缓,外部风险是发达国家为迫使中国当局让人民币疾速升值而在贸易法规上针对中国。   索罗斯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全文          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尝试着去解释及预计欧元区危机的结果。正如我的其他书一样,其中包括概念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结论有效性的实践总结。 
        
       
         这本书并不完整,因为危机仍在持续。我想说,今天就是“实践”的一部分。我不会在此重复或者总结这本书的内容。你必须要自己读。我所能做的是帮助你了解最新发生的情况。
       
        
       
         欧洲央行去年12月实施的包括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在内的系列措施已经缓解了欧洲银行流动性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那些深陷负债之中的成员国的财政问题。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已经使持有人遭遇高风险的情况表明,只解决一半问题并不够。这也使欧元区较弱的成员国如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承受了巨额外币债务。德国已经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建立更严格的财政纪律上承担领导作用。这将加剧可能摧毁欧盟的经济和政治紧张。 
        
       
         我曾提出一项计划,建议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债务融资,发行1%的国库券。我将该计划以我的朋友、前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长托马索?帕多阿-施奥帕(Tommaso Padoa-Schiopp)命名,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帮助稳定了意大利的财政状况。我的这项计划非常复杂,但是从法律上和技术上都有优势。它允许欧洲央行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欧洲稳定机制结成伙伴关系,使欧洲央行能够发挥其之前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做“不得已的贷款人”。我在我的新书中有详细阐述。
       
        
       
         我的计划遭到了官方的拒绝。他们更倾向于长期再融资操作,向银行系统提供最高3年的不限额流动性。这使得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可以购买本国债券,以几乎零风险获益,因为一旦这两国违约,银行也将无力偿债。 
        
       
         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我的计划将立即降低利息成本,而真正被采纳的计划却允许这些国家在悬崖边徘徊。我不知道官方是希望能够延长危机的氛围以继续向这些国家施压,还是各方出于不同的考量完全无法和解。这都无关紧要,因为我的计划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实施,只要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可用资金不作出承诺。
       
        
       
         不论怎样,德国在欧洲决策中发挥了决定作用,因为在危机中,债主掌握大权。问题是,德国所提倡的紧缩计划将使欧洲陷入通缩的债务螺旋。减少财政赤字将使工资和利润承受下行压力,经济将紧缩,税收将下降,而债务在GDP中所占比重将上升,引发更进一步的财政紧缩,如此往复。 
        
       
         我并不是在指责德国。德国确实对他们的政策深信不疑。德国也是欧洲最成功的经济体,所以为什么欧洲其他国家不能像德国一样呢?但这是不可能的。在较为封闭的欧元清算系统中,债主、负债者共存才能平衡。
       
        
       
         事实上,这样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引发了非常危险的政治多样性。这非但不能使成员国团结,反而将引发更多的互相攻击。欧元对欧盟政治凝聚力的削弱才是真正的风险。 
        
       
         有趣的是,欧盟的发展与金融泡沫产生、变大的轨迹相似。这并不令人意外,两者的过程非常相似,都由错误、误解驱动。
       
        
       
         用英国哲学家塔科特(David Tuckett)的话来讲,处于发展期的欧盟是一个“完美目标”,不现实,但是非常吸引人。在我看来,这是开放社会的体现,各国在民主、人权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所采取的法律也没有由任何一国主导。它的创立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社会工程学的创举。而其领导者也非常有“远见”,他们知道这一完美目标的实现绝不在自己的任期内。他们限定了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在政治上却只愿迈出一小步,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目标实现,其不足将非常明显,也必将要求进一步的举措。这就是欧盟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在欧元蓬勃发展的时期,德国是主要驱动力。当年苏联解体时,正是德国的领导人意识到只有更加统一的欧洲才能实现再联合。他们需要其他国家的政治支持,也愿意做出巨大牺牲。在各方讨价还价时,他们愿意给予更多,索取更少,以达成共识。彼时,德国有发言人曾说,德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只有“欧洲政策”。
       
        
       
         这一繁荣期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及欧元诞生后达到高潮。这之后经历了停滞期,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解体期。 
        
       
         欧元的缔造者们在设计这一货币时就知道它是一种不完整的货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缺乏政治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货币联盟。欧元自夸有中央银行,但是却没有财政部门。欧元的缔造者们有非常好的理由相信,当时机成熟时,将采取措施向政治联盟推进。但是不幸的是,欧元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设计者们没有注意到,时至今日也依旧未被理解。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欧元进入了解体期,也使政治联盟的设想更难实现。
       
        
       
         欧元建立在一种已经过时的理论上:只有公共行业能产生不平衡,因为市场的不平衡由“看不见的手”抹平;防止公共行业产生不平衡的措施也已足够。因此,政府债券被视为低风险的资产,银行尽可以持有政府债券,而不用分配相应的资本储备。 
        
       
         当欧元诞生时,欧洲央行对所有在其贴现窗口的政府债券一视同仁。这使得银行生吞下那些较弱国家的债券,以在高收益债券上赢得更多基点。各国利率愈加趋同,而经济表现却大不相同。为联盟承受重负的德国进行了结构改革,提升了竞争力。其他从低利率获利的国家经历了房地产的蓬勃发展,竞争力有所下降。欧元的产生让各国的竞争力出现分化,这也是欧元危机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个因素是银行大量持有弱国的政府债券。
       
        
       
         当新选举的希腊政府指责前政府作弊,称赤字远高于官方数据时,转折点出现了。希腊债务危机揭示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两个致命缺陷:一是当成员国负债过高时,他们就好像用外币大量借贷的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二是没有任何条款能够校正欧元设计中的问题,没有加强机制,没有退出机制,成员国也不能印钞票。 
        
       
         不幸的是,欧洲的领导人们几乎不理解金融市场运作,他们所做的每一步都是错误的。金融市场由感情主导,痛恨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以及落实改方案所需的充足资源。但是德国并不愿意为那些负债国买单。欧洲采取的措施太少太慢,希腊危机像滚雪球一样变大。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其他负债较重的国家也被传染,欧洲银行的损失目前在收支表上还看不出来。
       
        
       
         德国的做法使情况恶化:德国提出更严苛的条件,要求希腊为援助计划支付罚金。希腊经济崩溃,资本外逃,即便如此也迟迟不能满足德国的条件。最终,希腊无力偿债。德国进一步要求私营业参与进来,使情况更加不稳定。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收益率创出新高,银行系统陷入可能无力偿还的危险境地。官方随后要求欧洲银行资本重组。这就是所谓的“政变宽限期”。为使收支平衡,银行收回贷款,减少持有高风险的政府债券,而不是以低价出售股份。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情况。信贷紧缩自2011年第四季度起已经影响了经济。作为回应,欧洲央行降低了利率,从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并向银行业提供流动性。这减轻了信贷紧缩,但是恶化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的处境——尽管最近几天有所缓解。
       
        
       
         未来将会怎样?经济学的教条主义以及政治、经济上的解体进程将互相作用,彼此增强。在欧元创立之初,欧洲的领导人们一直是进一步一体化的倡导者,而今日他们却只愿意维持现状。那些本应成为铺路石的条约和法令却成了绊脚石。这使得所有认为现状不可持续的人们产生了“反欧洲”的心态。在匈牙利所发生的只是未来的一小出预演。 
        
       
        这样的前景确实非常惨淡。但是也一定有办法可以避免其出现,毕竟,我们无法预知历史。我确实看到了一种解决办法,它将使欧洲重获“完美目标”的光彩。
       
        
       
        现在的欧盟与“完美目标”几乎毫无相似之处。一方面它并不民主,因为选民心怀不满;另一方面也缺乏管制,因为它无法处理自身引发的危机。 
        
       
        这虽然很难令人接受,但是可以改变。我们需要做的是重申公开社会的原则,并意识到条令需要改进。简言之,我们必须按照开放社会的原则改革欧元和欧盟。对于那些不满现状、迷失方向,但是内心深处支持欧洲的“沉默的大多数”来说,这将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案。
       
        
       
        当我环顾世界,我看到人们受到开放社会的启发。我在阿拉伯之春中看到了,在不同的非洲国家看到了,在俄罗斯看到了,在缅甸和马来西亚也看到了。欧洲为什么不可以呢? 
        
       
        让我更具体地讲一下欧洲解决危机的方案。与2008年救我们于危机中的办法一样,该方案包括两个阶段。当刹车时,你首先要将方向盘把握在刹车的大方向,控制好之后,可以精确调整方向。在欧元区危机中,应先使负债国采纳严格的财政纪律,鼓励结构改革,然后推出刺激手段,避免通缩螺旋的出现,因为只有结构改革是不够的。对于每一个财政紧缩的国家而言,刺激政策应来自欧盟,由欧盟或几国联合担保。这对欧元债券也将提出要求。重要的是,事先就要规划好途径。如果没有明确的计划,欧洲还将陷于经济衰退、政治解体互相加剧的恶性循环。       
       
        (财新记者 陈沁 译)        原文地址:索罗斯在达沃斯预言中国作者:潘多拉骑士
       著名投资专家乔治索罗斯今天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中国可能无法再维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索罗斯说,由于欧债危机导致的出口需求的减弱,中国很可能无法在维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还能持续多久?我想中国政府已经为较低的经济增速最好了准备。
       
        
       
       第一次索罗斯直接预言中国的2012,在1年前他是悄悄做空中国的人群,现在如此直白,看来资金已经全部撤退完毕。而且确认这已经不是预言,已经成为事实。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已经是藏在繁华背后的普遍现象。        罗奇: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双重风险(2012-01-29 10:05:47)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耶鲁大学教授、着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今天(1月25日)在瑞士达沃斯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在2012年将面临内外双重风险的考验,但他仍持审慎乐观态度,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在8.5%上下,且中国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内需可帮助其抵消外需减少的冲击。他同时强调,现时世界贸易增速放缓,但形势明显好于2008-09年期间濒于崩溃的状态,贸易出现徒然锐减的可能性不大。 
        
       
        以下为访问实录:
       
        
       
         提问:我们在达沃斯讨论全球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案,中国会否是答案呢?
       
        
       
         罗奇:中国不能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在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迅猛,且我认为这种迅猛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很多人认为中国将是下一个危机所在,我不属于那类人。但是中国十分依赖世界经济发展以维系其出口增长。现时中国正设法转变增长方式,以内需、私人消费维持经济增长。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极大地支持全球经济发展。
       
        
       
         提问:您对流动性怎么看?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乃至亚洲国家均需放松流动性,您的看法是什麽?
       
        
       
         罗奇: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依赖区外需求,因而(流动性问题)当然是一大担忧。抵御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亚洲国家需要调整政策立场,采取更具有包容性的货币政策。但我认为这才刚刚开始。
       
        
       
         提问:您觉得现在人们还是很悲观吗?今天是我们在达沃斯的第一天,我采访了很多人,但是看起来气氛并非乐观。
       
        
       
         罗奇:许多人看淡中国,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但别把我归到这类人当中去。中国经济增速确实有所下降,且还有可能继续下降,但不会大降。三年前由于全球贸易崩溃,中国经济濒临“硬着陆”的边缘;中国经济如此依赖于外部需求,外需锐减是中国当时面临的一大问题。世界贸易现在并没有崩溃,而只是形势不振、增速减缓。除非欧美经济关系分道扬镳带来全球震盪,进而导致世界贸易徒然锐减,但我认为这不会发生。我认为全球需求减少对中国形成的冲击将会得到抵消。
       
        
       
         提问:中国经济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为8.9%。您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如何?
       
        
       
         罗奇:增速可能将继续下调,估计一个准确的数字并不容易,或许增速将降至8.5%。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形势相比、与中国2008年底到2009年初面临的经济形势相比,(能有这样的增速)已经是很好的了。
       
        
       
         提问:中国会否将采取刺激政策从而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罗奇:中国今年若能以8.5%的增速发展,这本身已是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但如果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不稳定的话,那么中国的这种贡献就会是不可持续的。
       
        
       
         提问:您预计今年中国和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是什麽?
       
        
       
         罗奇:我觉得中国经济今年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双重的,内部风险是中国政府在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为社会安全网尤其是社保提供资金支持等举措方面可能会进展迟缓,外部风险是发达国家为迫使中国当局让人民币疾速升值而在贸易法规上针对中国。          欧元挥手向1。30上方投去最后一瞥       
        
       欧洲债务危机依旧无解,希腊债务不死也会有大伤,债权人将在最大幅度的减记债务和让希腊直接债务违约上艰难选择,与此同时欧洲有更多国家将陷入死亡的债务通货紧缩螺旋,欧元从月线角度来看未来还将暴跌,眼下站上了1。3200只不过是欧元挥手向1。30上方投去的最后一瞥,从技术上看美元指数只不过是一种技术形态的调整,本人在大年初一当欧元处于1。2840一线时就提到欧元可能会到1。3250----13450之间,我的发言在海啸群的朋友们如果仔细留意会印象深刻的,欧元一旦到此区间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而随着欧洲有更多的国家被降级与警告,我想问问大家,一旦欧元彩虹消失和美元技术调整结束,市场还能剩下什么呢?恐怕只剩下美元指数疯狂大涨与金融市场的全面恐慌。
       
        
       
        
       
       本博多次说过,许多人会在海边看彩虹,问题是海上的海啸正在形成,人们已经不太注意了,国际金融大鳄们要的就是在人们不太注意海啸时利用海啸吞没所有的人,记得当年东南亚大海啸时许多人在海啸来临前正在观察海面上出现的漂亮的彩虹,就像现在他们注意到的是未世民的错误而忘记了正在欧元区及全球市场出现的超级风暴的影子,不过未世民对市场的看法就是这样,我宁愿在年底时认错,因为现在我所表达的就是我的真实想法与观点,我开博只是在表达自己对市场的中期态度与看法,所以不会附会任何人的想法。[第5楼]   
       
       国内国际局势分析20120129
       
          周简报会员版20120129    已经发布 http://t.cn/zOvqCjs (这个是会员区文章,关于缴费流程:http://t.cn/SqrAwH)备注:会员充值后一定要购买会员组才能进入会员专区的。
       
       一、国际部分
       
          这一周正好中国过年,我基本上每天花20分钟看一下新闻标题,然后看一下大致的行情(美国国债收益率、欧元区国债收益率、原油黄金等大宗走势、美元指数和主要的几个货币的汇率走势),基本上能够了解全球的局势的发展情况。其实大道至简,战略是无法突然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是战术,战术不管怎么变都是为了战略。
       
          从这整个一周的局势变化来看,基本上从基辛格的驾驭的模式进入了布热津斯基的遏制的模式。美国的国情咨文里面,讲的很清楚,大量的描述对象是中国。另外美国全球裁剪军费开支,大量裁剪军人(削减8万陆军和2万海军,美国2010年现役陆军是57万,海军是20.2万),但是在亚太地区的军力布置却反而是提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最近决定在菲律宾扩军,卖最新的战机给新加坡日本等国,同时增加和澳大利亚的军力合作,加强和韩国日本的军力合作,完成了一个F35战机的包围圈,大家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把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六甲)、澳大利亚、印度、缅甸、越南这些国家串起来就明白了美国的目的。
       
          我去年6月份就讲过,美国会慢慢从驾驭的模式进入遏制的模式,所以去年下半年花了很多篇幅讲基辛格的驾驭,从今年1月份开始慢慢描述布热津斯基的遏制。遏制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对手,包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