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 有名的小三:伪问题与真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4:03
美国有家社会调查机构,曾经搞过一项专题调查,内容是如果有三位名流——一位化学家、一位物理学家、一位政府官员同时落水,请问先救谁?答卷数以万计,主张各有不同。有人希望先救化学家,因为淹死化学家社会损失巨大;有人赞成先救物理学家,因为物理学家对人类进步所起作用甚大;还有人主张先救政府官员,因为他是民意代表。调查机构最终认定只有一张答卷符合当时情况,堪称最佳。答卷人是一个八岁小男孩,答案也很简单:谁离船近先救谁。
我有点怀疑这个美国小男孩是不是从法国作家贝尔纳那里受到了启发,二者答案思路如出一辙。法国有家报纸一次搞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报纸收到上万张答题卡片,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奖金,其答案是“我先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不知在那些未获奖答案中,有多少人选择了《蒙娜丽莎》。
其实,上述民意调查也好,智力竞赛也罢,多少都有些“脑筋急转弯”色彩,因与答题人无利害关系,答得上答不上,答对还是答错,皆无关大局,亦无伤大雅。不过面对那则古老难题,当你母亲、妻子、孩子同时落水时,你先救谁?回答注定不会如此轻松。
人类自从学会选择,同时也就面临困惑。母亲、妻子、孩子同时落水,先救谁?在吾土,“百善孝为先”,答案不言而喻,不难理解。在美国,答案殊途同归,有点出人意料。美国有位中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先救谁?”问题,学生都回答先救母亲和儿子,没人说先救妻子。老师分析说,要看你重感情还是重名誉?如果名誉排第一位,当然牺牲妻子,因为牺牲母亲和儿子会遭唾骂,牺牲妻子比较保险。如果感情排第一位,只好牺牲母亲和儿子。母亲年事已高,人生之旅已近终点,只要保住妻子和感情,再有儿子不成问题。
这种分析听起来头头是道,其实也是纸上谈兵,对于危急时刻两难选择,难说有何参考价值。大多数人所以对“先救谁”问题一笑而过,一是因为这种假设要成为现实,几率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觉得这个问题太难回答,无论怎样选择总会留下遗憾。当然,一个人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并不等于永不回答这个问题。前些年发大洪水,有位农民从滔滔洪水中抢救出妻子,而孩子和母亲却被洪水卷走了。事后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救对了,救得好;有的说救错了,该救母亲和孩子。更有人刨根问底,探寻救人动机。农民说,洪水来时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猛游。等我返回再救母亲和孩子时,他们都叫洪水冲跑了。
平安岁月,享受生活美好,人们大可从容不迫;危急时刻,面对生活残酷,当事人往往苦于无从抉择。因此,有人认为,“先救谁”之类的问题,只是人在平安无事时拿来玩的,只有从未救人者才会将它当成一个问题。因此,“先救谁”从来都是个伪问题,出手还是袖手,才是真问题。
然而事情又有了变化。如果这一次的汶川大地震不曾发生,我愿意相信“先救谁”是个伪问题,甚至觉得怎样回答都不成问题;可是惊天的灾难发生了,灾区现场惨不忍睹;再说“先救谁”是个伪问题,那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持论者情感、良知、思维是不是有问题了。有例为证: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瞬间被毁,县乡两级干部遇难人数接近30%,幸存者80%不同程度受伤,先救亲人还是先救群众?北川干部面临痛苦选择。堆堆瓦砾,狰狞无情,父母兄妹,被埋其中,他们只能面对废墟,泪流满面,重重磕下三个响头,然后义无反顾,冲上了抢救群众的第一线。难怪北川县为确定上报抗震救灾典型人选犯难,因为他们个个都是英雄,人人身后都有一把血泪故事。北川干部所作所为,不仅使“先救谁”成为真问题,而且给出了全新答案,可歌可泣,可赞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