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吃什么药好得快:温室蔬菜栽培十大误区与矫正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1:13

温室蔬菜栽培十大误区与矫正①  

(一) 温室蔬菜病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温室是封闭性设施,其蔬菜栽培是在晚秋、冬季及早春季节,大田中基本无作物或少有作物生长,室外空气中不存在、或很少有病菌的情况下,外来病菌传染病害的机缘极少,本不应有什么病害、或少病害发生。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温室其病害发生十分频繁,危害极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们存有“农药万能”、存在着单纯依靠化学农药的理念和做法,忽视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不注意清除病源,并采取低温度、高湿度的错误调控技术,为病菌创造了一个适宜温度、湿度的环境条件,结果其病害的发生程度比大田作物还要严重的多。
化学农药防治虽然是维持生产离不了的,但是单纯用农药处理病害的话就错了。我们必须明白,温室中影响病害发生蔓延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
  第一要有足量病源,如果周围环境中没有病菌或很少有病菌,作物就不会感病或很少感病;第二要有适宜发病的生态环境条件,其温度、湿度适宜才能感病;第三病菌是在植物生长衰弱、抗逆性能低下的状况下才能得以感染和迅速发展。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病害才能蔓延和快速发展。   
  首要的因素是病源问题,而恰恰这个问题被大家忽略了。笔者不管走到哪个地方,在大棚外面、路边、沟旁都能看到病叶子、病秧子、病果随意堆放。这种做法就是菜农们在自己糟蹋自己和互相祸害。因为这些病叶子、病秧子、病果会不断地散发病菌,当设施开口通风时,病菌会随风进入,管理者走到这个地方,病菌就粘到身上,进到棚里,这些病菌就被带到棚内了。所以随意乱扔病残体,造成病源到处蔓延,是设施病害得以传染和大发展的首要因素,一家得病,全村蔓延。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样处理?实际上病叶子、病秧子、病果也是一种肥料资源,西红柿的秧子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西红柿的最佳养分,其发酵沤的肥料最适宜西红柿生长,黄瓜的秧子沤的肥料最适宜黄瓜的生长。以后我们应该在每个温室外面建一个一米深,大小三、四个立方的积肥坑,铺上塑料薄膜,倒上粪水,撒上生物菌,以后只要有病叶子、病秧子、病果就都放到肥料坑里面,上面用薄膜封闭,病菌就散发不出来了,经过长期沤制、发酵以后,病菌就被杀灭了。到下次换茬的时候就可以做肥料施入土中,变害为肥,既节约了成本又消灭了病源。   
  第二个因素是环境条件,主要是适宜的温湿度、弱光和短日照。大棚发生的几种主要病害像灰霉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茎枯病、疫病、菌核病等,这些经常、反复发生的病害,它最适宜的发病条件就是弱光、低温、高湿。强光、特别是紫外光能杀死病菌,而弱光利于病菌的孳生、发展;气温高于15℃、低于26℃最适宜灰霉、霜霉等多发性病害的发病,一旦气温高于30℃以上,这些病害都不易发生,高于32℃不发生;此外只有在高湿条件下,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最低88%时,上例病害才发生,如果把湿度降下来,降到80%以下也不易发生。
  目前多数管理者都不注意改善设施内的光照条件,室内光照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错误调控温度,白天在25℃-28℃下通气,而清晨、傍晚和夜间湿度高时却封闭封口。如此操作室内湿度高,温度正处于以上各种病害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必然病害严重。
  第三个因素是植株是否健壮。庄稼苗和人一样也是生命,棒小伙子三年不吃药,五年不打针,十年二十年不进医院的门,为什么?他身体健壮,免疫力强。庄稼苗不管是西红柿、黄瓜,还是茄子、辣椒,只要是苗子壮,它同样不易感病,即便感染病害,也容易防治。
  所以说:不注意清除病源,周围环境中病菌数量多,设施内光照弱、温度低、湿度高,植株衰弱是引起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的原因所在。 (二)、温室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

  针对温室栽培蔬菜病害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结合温室封闭严密,便于隔离的特点,栽培蔬菜时,为防止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快速地消灭病虫危害,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扩散与蔓延。必须认真全面地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贯彻好植物检疫条例精神,搞好农业、物理、生物、生态和化学防治等综防措施,彻底清除病源,改变生态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实行健身、免疫栽培,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物自身的抗逆性、免疫性能,才能经济、有效、彻底地防除病虫害,实现设施无病害栽培。
  1、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精神
  植物检疫条例是我们农业生产的保护神,在节能日光温室内栽培蔬菜,认真执行条例的有关精神,更有利于设施内病虫害的防治。
  (1) 温室与外界环境要严格隔绝,进出温室要随即关门落锁,封闭温室,严禁来访的无关人员等进入室内,严禁操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串走,以免为病虫害传播提供媒介。
  (2) 室内应开顶风口通风,并在风口处增设防虫网,严防害虫从通风口进入室内。不开启温室底口通风,防止室外病菌、虫害随着通风气流进入温室。
  (3) 温室内一旦发生病虫危害,应坚决彻底地铲除,以防蔓延。对受病虫危害的病株残体,要集中深埋、烧毁,或用薄膜封闭加生物菌沤制成肥料,严禁乱扔乱放,以免为病虫害传播提供方便和媒介。
  (4) 从外地调种调苗,要严格执行检疫手续,认真做好消毒工作,严禁危险性病虫草害传入我地,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5) 蔬菜幼苗定植之前,要细致喷洒杀菌灭虫剂,做到净苗入室,以防栽植时把病菌和害虫带入室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是指通过平时所进行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农业防治一般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和用工,且其效果长久,对人畜安全,又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任何污染。
  农业防治是一篇大文章,只要你在进行每项农业技术措施时,都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贯彻进去,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实行轮作与合理间作。轮作对多种病害和食性专一或比较单纯的害虫可以起到恶化其营养条件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病虫害的扩散蔓延。如:瓜菜类与茄果类轮作,茄果类与葱蒜类、豆类轮作都可以显著地减轻病虫危害。因而在安排温室作物种植计划时,应严禁单一作物连作,要合理搭配,实行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比如茄果类与芫荽、小茄香间作,黄瓜与蒜苗间作,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大大减轻蚜虫和其他一些病害的危害。
  (2) 选用良种、嫁接育苗。选用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可显著减少病虫危害。如选用毛粉等高抗性品种,可有效地减轻番茄病毒病和蚜虫的危害;选用津优2号、津杂2号等高抗病品种,可大大减少黄瓜霜霉病的危害。
嫁接育苗是防治根部病害、提高作物适应性和产量的有效措施,如:以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以葫芦做砧木嫁接西瓜,可以基本上防止枯萎病对黄瓜和西瓜的危害,并能达到耐低温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3) 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余缺状况,合理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减少速效氮肥的施用量。
  如前所述,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达,抑制土壤中有害菌类的生存发展,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作物根深叶茂,生长健壮,适应性、抗性和对病害的免疫力会明显增强,较难感染病害、不得病或少得病。
  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减少速效氮肥用量,可起到平衡施肥的效果,能够减轻硝酸盐类对作物和土壤的污染,有效地提高作物对多种病菌的抗性,减轻病害发生,特别是一些生理性缺素病的发生。
  (4) 从幼苗期开始,结合防病、灭虫和根外追肥用药,每10天左右喷洒一次600倍“天达-2116”, 或芸苔素内酯或康凯,并要坚持始终。以便提高作物植株自身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免疫力,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自身健壮。这样既可促进作物营养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光合效率、提高商品产量与品质,又能达到少喷药、少投资、减少发病、提高防治效果之目的。
  (5)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提高营养水平,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营养体健壮,全面增强抗病能力。
  (6) 实行地下渗灌,全面覆盖地膜,降低土壤表面和空气湿度,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使温度白天尽力提高至32-35℃,夜晚维持在12-18℃,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以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
  (7) 及时清洁棚膜,改善设施光照条件,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性能。
  (8) 结合沤制肥料,彻底清除病源。所有病果、病叶、病秧等病残体,以及最后清理的植株残秧,应及时、全部填入积肥坑中,加入生物菌,用薄膜封闭严密,发酵灭菌,沤制成生物菌有机肥料。这样既消灭了病菌,又开辟了肥源,节约投资,提高效益。
  3、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光、热、电、温和放射能等)来防治害虫。例如:
  (1) 浅耕晒垡,火烧垡头。温室内种植蔬菜,其生育时间都比大田生产期长的多,表层土壤往往积蓄了大量的病菌、根结线虫、害虫虫卵、幼虫或虫蛹,对于土壤中积累的病菌、害虫,可在前茬作物灭茬后,选无风晴天上午,先在地表撒一层5厘米厚的麦糠,再掘翻表层12-15厘米土层,只翻不耙,最大限度地保留坷垃,让麦糠进入坷垃的土缝隙中,然后,再撒一层25-30厘米厚的麦草,点火烧土。明火燃烧完后,再次翻土,将其红头热灰翻盖在土下。这样可把表层15厘米深的土壤加热至60-80℃,并能维持数小时之久,能较彻底地杀灭根结线虫和绝大多数病菌与害虫,并给土壤增施了钾肥、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2) 高温焖室。每年暑季换茬时实行高温焖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与害虫。栽植以后,严格实行封闭型管理,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和互相传播病害。
  高温焖室可采用2种方法,一是温室换茬时,利用暑季高温时机,在室内灌水,水深淹没土面1-2厘米,在水面上再覆盖薄膜,减少蒸发,提高水温。然后,每亩设施室内点燃硫磺粉2千克,撒敌敌畏500毫升,严密封闭设施,持续10-15天。如此处理,膜下10厘米左右深的土壤温度可达50℃-60℃,经10天左右可把土壤中和室内墙体、骨架等残存的病菌、病毒、根结线虫和其他虫卵、虫蛹杀死,起到净化设施、净化土壤的效果。二是浇灌小水湿润土壤,促进杂草萌发,待大部杂草出土后,浅刨土壤,不要破碎坷拉,后每亩设施室内点燃硫磺粉2千克,撒敌敌畏500毫升,严密封闭设施,高温焖室。
  焖室应在八月底以前完成,这时气温高,焖室后室内温度可达70℃以上,土温可达60℃左右,能较彻底的消灭温室内残存的病虫害。
  (4) 诱杀和驱避措施。在室内的立柱和墙壁上挂贴黄色胶纸,上涂掺加杀虫剂的粘性油,可利用白粉虱的嗜趋黄色特性,集中诱杀,从而显著减少室内白粉虱的危害。
  在温室内吊挂银灰色薄膜条或铝光膜条,在温室后墙上张挂铝反光膜,地面覆盖银灰色薄膜,不但可以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率,而且还可以驱避蚜虫,效果达到80%以上。
  4、生态防治措施
  生态防治措施是利用改变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防治措施。
  每种作物和病菌都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只有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他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不同种类的病菌和寄主作物之间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总有差异之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差异,选择不适宜病菌生育而适宜或基本适宜作物生育的生态条件,从而达到抑制病菌发展、防止病菌侵染传播的效果。例如:在栽培番茄等茄果类和西瓜、甜瓜等瓜类时,我们可以通过覆盖地膜、通气等办法把温室内湿度降至70%左右。这样既有利于防止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西瓜炭疽病、疫病等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又有利于番茄、西瓜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又如:在栽培黄瓜时,我们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上午把温度调到33-35℃,下午通气排湿降温,调到23-27℃,上半夜维持室温16-18℃,22-23点钟时开口排湿降温至10-14℃。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发展,从而可以起到控制病害发生的良好作用。
  5、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化学农药虽有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产生抗性等弊病,但是由于它具备防治对象广、防治效果好、速度快,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因此,它仍是温室防治病虫害的最主要措施,离开化学防治,温室的稳产、高产、高效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为提高防治效果,做到无公害化生产,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做到:
  (1) 科学选药,对症下药。选择高效、低毒、安全、无污染的农药,合理配药,切勿随意提高施用倍数和几种不同性质的农药胡乱混配,以免发生药害、造成药品失效。例如:含铜、锰、锌等农药,与含磷酸根的叶面肥混用,则铜、锰、锌等金属离子会被磷酸根固定而使农药失效。
  (2) 交替使用农药。切勿一种农药或几种农药混配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3) 切勿重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4) 灭虫时应尽量选用生物农药。如苏芸金杆菌、青虫菌、杀螟杆菌等;或者选用激素农药,如25%天达灭幼脲3号,这类药品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有益昆虫无杀伤力。对害虫不产生交互抗性,其选择性强,既能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又能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
  (5) 提高配药质量和喷药质量。用药时应科学地掺加600-1000倍“天达-2116”、 掺加3000-4000倍“天达有机硅”或其它增效剂等,以提高防效。只要不是碱性农药,掺加“天达-2116”和“天达有机硅”后,提高了植物体自身的抗逆性和免疫力;显著增强了药品的分散性、浸润性、渗透性与粘着性,不但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而且可以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喷洒次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数病菌都来自土壤,且叶片反面的气孔数目明显多于正面,病菌很容易从叶片反面气孔中侵入,引起发病。因此,喷药时要做到喷布周密细致,使叶片正反两面、茎蔓、果实、地面,都要全面着药,特别是地面和叶片反面,更要着药均匀。
  (6) 喷药应及时、适时,真正做到防重于治。每种药品都有一定的残效期,如果喷药间隔时间太长,势必给病虫提供可乘之机,对作物造成危害。
  (7) 消灭病虫要做到彻底铲除。温室栽培与大田栽培不同,因其封闭严密,在灭虫、防病时要做到彻底干净,坚决铲除,以免留有后患。例如:防治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和蚜虫时,可用灭蚜烟雾剂或80%敌敌畏熏蒸,熏蒸应在白天进行,白天气温高,虫害活跃,呼吸的毒气量大,杀虫彻底干净,如果温度偏高,可间隔放下少量草帘降温。熏蒸要连续进行24小时,间隔5-7天再熏蒸1次,将其蛹、卵消灭干净,以免残留害虫,为以后防治带来困难。又如在黄瓜霜霉病初发病时,仅有少量病株和叶片,可用高倍数农药抹病斑,将病菌彻底消灭,以免造成再次侵染。只要用药合理,防治及时、细致,喷药周密,即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8) 栽培蔬菜,严禁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例如呋喃丹、1605、氧化乐果、久效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杀虫脒等。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避免以上药品污染蔬菜产品和环境。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土传性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温室栽培蔬菜,土传性病害种类繁多,目前发生最普遍的枯萎病、根腐病、茎基腐病、黄萎病、白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叶斑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青枯、溃疡、软腐、穿孔、角斑、叶枯、缘枯、斑点等细菌性病害,各种病毒性病害及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等等,都是通过土壤传病。我们把这些病害统称为土传性病害。  
   在土传性病害的防治上,一定要注意全面落实综防措施,在认真搞好土壤消毒、清除病原、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健壮,提高作物自身抗逆性能等的基础上抓好农业、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
  第一首先要要高温焖棚,搞好土壤消毒,把病菌消灭在定植之前。为了提高焖棚效果,提高杀菌效果,可在高温焖棚以前先火烧土壤。方法:先把地刨起来,不要打碎坷垃,然后撒上大约一尺厚的麦秸草,一段一段的点燃,麦秸草点了火以后,只要不冒苗火了,趁着草灰还红着的时候马上把热灰翻进地里去,这样一段一段的搞,表层15厘米之内的土壤温度可以达到六十度左右,不但可以把土壤当中的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消灭,还可以从根本上杀死根结线虫。
  第二 要施用生物菌有机肥,防止肥料带菌。施用的各种粪肥、植物病残体,都必须事先掺加生物菌沤制发酵,彻底清除病原。生物菌要与肥料掺混均匀,后用薄膜封闭,发酵15-20天后再施用,生物菌肥里面的大量有益菌类,可以抑制并杀死土壤里面的有害菌类,可把土传病害降到最低程度,甚至不发生。
  第三药物防治:一旦发生病害,就要使用药物防治,针对不同病害种类选用相应药剂并掺加天达2116和天达有机硅药液,细致喷洒植株、灌根和土壤消毒。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在温室中栽培蔬菜,各种蔬菜,都会发生灰霉病,且危害极为严重,难以防治,温室栽培蔬菜所发生的灰霉病是同一种病害,其病原菌都是Botrytis cinerea Pers. 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灰霉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形成菌核,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雨水传播蔓延,农事操作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灰霉病初次侵染多来自土壤,属土传性病害,但是灰霉病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18-23℃,最低4℃,最高32℃,低于8℃、高于30℃很难发病。灰霉病对空气湿度要求高,只有在连续湿度达90%以上时,才易发病,在露地环境条件下极少发生,设施栽培蔬菜,因室内空气湿度高,才成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
灰霉病病斑上生有大量的灰褐色霉菌,只要空气流动,病菌就可以随风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温室内的人事活动是主要传播媒介。   
  要想有效地防治灰霉病,须认真搞好各种综防措施,特别是必须搞好生态防治与及时清除病原工作。   
  在生态防治上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与发展。温室夜间室内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2℃(西葫芦可提升至30℃,黄瓜、西瓜、甜瓜可提升至33-35℃),并要尽力维持在32℃以上,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开启风口,并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16℃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与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通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西葫芦不低于8℃)为限,在此条件下,通风时间尽量延长,风口尽力加大。只要如此调控室内温湿度,再结合喷洒“天达-2116”提高其抗病能力等其它综防措施,作物就不易染病。   
  及时清除病原也是防治灰霉病的有效措施,操作时要身带塑料袋,发现有病果、病花时,立即用塑料袋套上后再摘除,并封闭袋口,带出室外深埋、或沤制肥料,严防病菌随风传播。栽培西葫芦、茄子时,坐果后须及时摘除开败的花冠,可以有效地防治灰霉病发生。   
  在化学防治上要注意交替和复配用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一般可选用1500倍50%凯泽干悬剂、3000倍25%阿米西达、1000倍50%速克灵、1000倍50%扑海因、800农利灵、800倍菌核净等分别加入600倍天达2116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每7-10天1次,连续喷洒2-3次,可有效的预防和防治。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在温室蔬菜栽培中发生普遍,特别在黄瓜、西葫芦、甜瓜等瓜类作物上危害极为严重,在番茄、茄子和辣、甜椒上也经常发生。多数菜农反映,此病难以防治,只要发生,不论打什么药都极难消灭,最后不得不拔掉秧子。   实际上,白粉病不难防治,关键在于必须科学的实行综防措施。白粉病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保护地中的寄主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0-25℃,限温为10-30℃,温度在16-24℃时发病最为严重。空气湿度对其不是制约条件,在25%的低湿度条件下也可发病,但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随着湿度的增高发病速度加快,湿度越高发病越重。发病湿度范围宽,是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        防治白粉病应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贯彻综防措施,严格清除病原,实行健身栽培,促进植株健壮,提高作物抗病性和免疫力,并搞好生态防治与化学防治。   
  生态防治上要注意调节好室内温湿度,白天室内温度要维持在32℃以上,夜晚尽量使室内温度降至作物适宜温度的下限,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内湿度,以高温低湿和低温低湿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减少发病。如果栽培西葫芦,可把夜温降的更低些,只要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6℃,可有效地防止分生孢子的萌发,而不会影响西葫芦的生长结瓜。   
  化学防治要及时用药,可选用:3000倍30%翠贝、2000-3000倍10%的世高、1500倍15%粉锈宁、4000-5000倍30%爱苗乳油、2000-3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 7000-8000倍40%福星、2500倍12.5%特普唑,1500倍30%特富灵等药液。以上药液各与600-1000倍“天达-2116”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配合一起使用,交替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续3-4次,只要喷布细致周密,即可有效地防治白粉病危害。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霜霉病是温室黄瓜发生频繁、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厘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防治黄瓜霜霉病,应在全面搞好温室蔬菜栽培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
  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
  温室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5℃,并要尽力维持在33-35℃,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开启风口通风排湿,并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16℃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于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为限),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浸染。
  第二要注意消灭病源,黄瓜秧子黄瓜叶子,病瓜病叶子千万不要往棚外面扔,一定要注意,把它放到积肥坑内,加上生物菌,发酵成肥料并消灭病菌,发酵池上面要封闭薄膜,让病菌散发不出来,减少病源。
  第三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要坚持连续、多次喷洒“天达-2116 ”等药液,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只要能坚持始终,不但黄瓜霜霉病很少发生或不发生,其它病害也会很少发生。
  第四如果黄瓜霜霉病已经发生并蔓延开了,可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风浇水、落秧,使黄瓜瓜秧生长点处于同一高度,10点时,关闭风口,封闭温室,进行升温。注意观察温度(从顶风口均匀分散吊放2-3个温度计,吊放高度于生长点同)当温度达到42℃时,开始记录时间,维持42℃-44℃达2个小时,后开小风口通风,缓慢降温至35℃。可比较彻底的杀灭黄瓜霜霉病菌菌丝体、孢子囊和分生孢子。
  第五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须事先细致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喷药时要掺加3000倍天达有机硅和600倍天达2116,提高药液浸润、渗透、展着性能,增强防治效果。喷药要在晴天进行,要细致周密,操作时要开启风口,促进药液加速蒸发干燥,提高防治效果。
  可采用下列药液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 60%百泰2000倍、或72.2%的普力克700-800倍、或72%的克露700倍、或霜疫力克700倍到800倍,也可以用乙磷铝加上杀毒矾各500倍、或者乙磷铝加上代森锰锌各500倍等,以上药液分别掺加600倍天达2116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每7天左右1次,连续喷洒2-3次。如遇阴天,可以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
  备注;其它瓜类霜霉病防治方法可参考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实施。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黄瓜疫病、蔓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疫病蔓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疫病俗称“卡脖子”,整个生育期都能受害,主要为害叶、茎和果实,其生长点幼嫩部分最易受害。幼苗期受害,生长点初呈似水烫的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最后干枯尖秃,严重时,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多从地面茎基部发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病部软化缢缩。叶片逐渐下垂后全株枯死,叶片青枯,但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无明显界限,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由叶柄迅速蔓延到茎节部,病部溃烂。干燥时,病斑扩展较慢,病斑边缘较明显暗绿色,中部浅褐色或青白色,常干枯脆裂。果实被害一般先从花蒂部发生,开始为水渍状,暗绿色凹陷病斑,后软腐,表面生灰白色稀疏霉状物,果实迅速腐烂。
  黄瓜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该病菌借气流、雨水和人们农事活动传播,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9-37℃,土壤湿度是发病的决定因素,高湿则发病迅速。
  防治上应重点抓好综合防治(参考黄瓜霜霉病防治),此外要注意保护根茎,可结合防治蔓枯病,在定植后及时用200倍”天达-2116”壮苗灵 3000倍99%天达恶霉灵(或300倍乙磷铝锰锌等)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涂抹根茎、并浇根,涂抹高度达20厘米以上,10-15天1次,连续2-3次。
  黄瓜蔓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与叶片,叶片被害,病斑多沿叶片边缘呈“V”字形或半圆形发展,有时近圆形。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上散生许多小黑点。茎蔓被害呈椭圆形或菱形病斑,油渍状、灰白色、稍凹陷。潮湿时可分泌雄黄色胶状粘液,干燥时病部红褐色,干缩纵裂呈乱麻状,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茎蔓腐烂、死亡。
  蔓枯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甜瓜球腔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孢子借风雨、灌溉水和田间操作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发病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达85%,土壤湿度大、栽植密度大、植株衰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与用药:参阅黄瓜疫病综合防治。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早疫病可为害叶、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初为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成轮纹状褐斑,潮湿时,病斑表面生黑色霉状物;茎部染病,多在分杈处产生褐色或黑褐色长圆形斑,稍凹陷,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染病,多从花萼附近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凹陷,病斑直径可扩展至10-20毫米,后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并密生黑色霉状物。
  番茄早疫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气候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室温达20-25℃,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发病较重;湿度低于70%以下时,发病较轻或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2)选用抗病品种,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定植前7天和当天,分别细致喷洒两次杀菌保护剂,做到净苗入室,减少病害发生。
  (3)栽植前实行火烧土壤、高温焖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栽植以后,严格实行封闭型管理,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和互相传播病害。
  (4)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每10-15天喷施一次600-1000倍“天达-2116”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连续喷洒4-6次,提高番茄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
  (5)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搞好肥水管理,调控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植株健壮长势,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6)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30-33℃,夜晚维持在12-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7)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立即摘除深埋,发现茎干发病,立即用1000倍99%天达恶霉灵药液涂抹病斑,铲除病原。
  (8)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亩喷洒3000倍99%天达恶霉灵药液50千克,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千克,或70%的甲霜灵锰锌2.5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
  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600-1000倍瓜茄果专用型“天达-2116” 2000倍60%百泰(或2000倍50%凯润、或800倍72%克露、或800倍72.2%普力克) 3000倍天达有机硅等药液,注意交替使用。阴雨天气,改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亩用药800-1000克;或用克露烟雾剂熏烟防治,每亩用药300-400克。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晚疫病主要为害叶片与果实;亦可为害茎和叶柄。为害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出现不规则状暗绿色水渍状斑,扩大后变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健交界处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茎部染病,病斑褐色、凹陷,其边缘有较明显的白色霉状物。果实染病,病斑呈不规则形、灰绿色、水渍状硬斑块,后变黑褐色、云纹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果实硬实,不软腐。
  番茄晚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疫霉菌侵染所致,其病菌在越冬番茄和土豆块茎上越冬,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0-22℃,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常温下,相对湿度达75%以上时,开始发病,湿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
  防治方法:同番茄早疫病。
  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可为害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褪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
  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黄枝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遇到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人们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病菌发育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34℃,最适宜温度20-2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低是影响该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发病严重。低于70%,基本不发病。
  防治方法:番茄叶霉病是目前设施蔬菜栽培中频繁发生而最难预防根除的一种病害。防治上必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物理化学等各项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病原,认真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调控设施内的温湿度,实行健身免疫栽培,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增强抗性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土壤增施生物菌肥,定植前每亩用2.5千克5406菌种粉,掺饼肥10-15千克施入定植沟内,或土壤撒施其它生物菌肥。定植后地面喷洒“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300克,或生物多效奇500克,可抑制并减轻发病。
  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需及时喷洒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倍液,或50%凯泽水分撒剂1500倍液,或99%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等药液,以上药剂须分别掺加3000倍天达有机硅 600倍“天达-2116”药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洒3-4次。若遇阴雪天气,改用粉尘剂或烟雾剂。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茄子黄萎病、褐纹病、绵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茄子黄萎病又名凋萎病、黑心病,苗期与成株均可发病,多从门茄坐果后开始发病,先是植株下部叶片近叶柄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逐渐发展成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叶缘上卷,最后干枯脱落。发病初期,晴天植株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严重后不再恢复,植株枯死。有时同一植株上,部分枝叶发病,其余部分无症状,剖开病茎基部,其木质部呈灰褐色或棕褐色。
  茄子黄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真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能长期存活。条件适宜时,病菌从伤口或幼根表皮及根毛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带菌土壤是其主要来源,种子亦可带菌传播。病菌主要靠雨水、灌溉和人们农事传播。其适宜发病温度为20-26℃,土壤温度高时发病重,地势低洼、土壤粘重、透气不良、氮肥使用过多时发病重。气温高于38℃时病菌受抑制。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参阅番茄早疫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主要用药如下:
3000倍99%天达恶霉灵(或2000倍天达裕丰)+600倍“天达-2116”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每10天一次,交替灌根2-3次。植株喷洒每7-10天1次,交替用药,连续喷洒2-3次。
  茄子褐纹病的发生与防治
  茄子褐纹病又名干腐病。茄子从苗期到成株期,地上各部位均可发病,以果实受害最重。苗期发病,茎基部出现褐色梭形病斑,稍凹陷,上散生黑色点粒,严重时幼苗猝倒死亡。
  叶片发病,先在下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边缘深褐色,中部灰白色,上面轮生许多黑色小点粒。
  果实受害,开始产生浅褐色、近圆形的凹陷病斑,后变黑褐色,逐渐扩大,严重时可遍及全果,造成果实腐烂。病斑上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果迅速腐烂,常落地软腐或在枝上干缩成僵果。茎被害,初为水浸状菱形斑、凹陷,边缘暗褐色,中间灰白色,病部有许多隆起的黑色小点粒。上部叶片易萎蔫,并易折断。当病斑环绕枝干一周时植株枯死。
茄子褐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人们农事活动传播。其适宜发病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发病。夏季高温多雨、排水不良、连作、地势低洼、氮肥使用过多时均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参阅番茄早疫病。
  茄子绵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茄子绵疫病又称“烂茄子”、“白毛病”。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主要为害果实,亦可为害茎、叶和根。幼苗染病,嫩茎呈水渍状缢缩,幼苗猝倒,成株叶片受害,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清晰,斑上生有稀疏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叶片干枯破裂。嫩茎染病,病部变褐色,缢缩,致使上部叶片萎蔫干枯。果实染病,多从下部老熟果开始,先是病部呈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最后蔓延到全果。果实收缩、变软,潮湿时密生白色绵毛状菌丝(霉层),果内变褐腐烂。
  茄子绵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可直接侵入幼苗茎和根部发病。卵孢子借风雨传播,由表皮直接侵入,其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8-38℃,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于流行。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连作等都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参阅番茄早疫病。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辣(甜)椒疫病、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辣(甜)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辣(甜)椒疫病其叶片、果实,茎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扩展迅速,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灰绿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辣(甜)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人们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生新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参阅番茄早疫病
  辣(甜)椒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辣(甜)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成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灌水、昆虫及人们农事活动传播,种子可以直接传播。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7℃,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最适宜发病和侵染,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难以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虫害严重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参阅番茄早疫病。如果已经发病,可选用600倍40%多菌灵、或1000倍75%甲基托布津、或2000倍60%百泰等药剂,分别掺加3000倍天达又及硅,加600倍天达2116药液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交替喷洒2-4次。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西瓜炭疽病、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果实。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外围常有黑褐色晕圈,其病斑上常散生黑色小粒点或淡红色黏状物。近地面茎部受害,其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且缢缩变细猝倒。瓜蔓或叶柄染病,初为水浸状黄褐色长圆形斑点,稍凹陷,后变黑褐色,病斑环绕茎一周后,全株枯死。叶片染病,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干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物。果实染病初为水浸状凹陷形褐色圆斑或长圆形斑,常龟裂,湿度大时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状物。
  西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其发病最适温度为22-27℃,10℃以下、30℃以上病斑停止生长。病菌在残棵或土壤里越冬,第二年温度湿度适宜时,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开始初次侵染。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以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发病。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再产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流水、风雨及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摘瓜时,果实表面若带有分生孢子,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可以侵染发病。
  炭疽病的发生和湿度关系较大,在适温下,相对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相对湿度在87%-95%时,其病菌潜伏期只有三天,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相对湿度降至54%以下时,则不发病。此外,过多的施用氮肥,排水不良,通风不好,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和重茬种植,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炭疽病的防治在抓好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应重点选用抗病品种,严格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要调节好室内湿度,尽量使其降至70%以下,并抓好全生育期的保护。
化学防治上应科学用药:苗期,用600倍炭疽福美(或500倍多菌灵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或500倍甲霜灵锰锌) 1000倍”天达-2116”壮苗灵+3000倍天达有机硅液细致喷洒,每10天左右一次。
伸蔓以后,用1:1:24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00倍铜高尚细致喷洒,每15天左右一次。
结果后用1:2:2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或600倍铜高尚喷洒,每15天左右一次。连续1-2次。此外70%代森锰锌500倍、72.2%普力克700倍、特立克600倍、64%杀毒矾500倍、77%可杀得500倍对其也有很好的防效。
  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多数情况全株发病,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其余茎蔓正常。发病植株茎蔓基部稍缢缩,病部纵裂,有淡红色(琥珀色)胶状液溢出,根部腐烂变色,纵切根颈,其维管束部分变褐色。
  西瓜枯萎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西瓜尖镰孢菌侵染所致。病菌在土壤中和未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冬,在离开寄主的情况下,能存活5-6年,部分病菌可存活10年以上。西瓜枯萎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隙侵入,先在寄主管壁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然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病菌还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解破坏细胞,使导管内积累果胶类物质,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引起植株萎蔫。该病主要靠含菌土壤传播,重茬种植,土壤中病菌多,病株率可达70%左右,病残体及病粪,种子亦可传病。
  西瓜枯萎病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重。其病菌适宜温度在25-30℃,土温低于23℃,高于34℃,发病则轻,土壤含水量高,湿度大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西瓜枯萎病主要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和嫁接换根防治,其方法参考嫁接育苗。如果已经发病,可扒开病株根部,显露出粗根,后浇灌6000倍99%天达恶霉灵 1000倍天达2116壮苗灵药液至满穴,1次即可停止发病。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设施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花叶(例如烟草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等)、蕨叶(例如辣甜椒蕨叶病毒、西瓜黄瓜蕨叶病毒等)、条斑(例如番茄条斑病毒等)、锈果(例如苹果锈果病)、坏死(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皱缩畸形(例如大白菜病毒病)等此外还有卷叶、巨芽、丛枝、矮化等症状。  
  病毒性病害其病毒借汁液接触传播,只要寄主有伤口,病毒即可侵入。病毒病在设施蔬菜栽培中,目前属于大发展趋势。像辣椒病毒病、黄瓜病毒病、茄子、西红柿、西葫芦的病毒病发生都比较严重。   
  病毒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必须是植株弱的时候才容易侵染,再一个它需要通过伤口侵入,没有伤口也比较难以侵染。传染病毒的主要方式就是蚜虫危害,因为蚜虫带病毒,只要蚜虫危害就会传染上病毒。农事活动也可以传毒,比如抹芽,抹过病株后再接触健株,会把病毒传至健株上。再者烟草带病毒,吸过烟后,手上带病毒了,你用手抹芽打杈就会把病毒传染到植株上。病毒有个特点,它不耐高温,一般达到60℃以上的温度,时间长一点就可以把病毒杀死。   防治方法:
  (1)高温焖室、土壤灭毒。在栽植以前,要利用暑季的高温时段把温室封闭严密,进行高温焖棚,焖棚前先把土壤刨起来,刨的时候不要打碎土坷垃,有坷垃就能把热气传进土壤深部去,提高土温,然后利用阳光把土温提高到60℃左右,闷半月左右,这样土壤当中的病毒基本能杀灭90%以上,减少土壤中病毒的残留,减少病害发生,并可以防治其它病害。方法:每亩温室用四斤硫磺粉在棚内分3-4处点燃,燃烧以后生成的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氧化、杀菌作用,可以把棚内残留的病毒及其他真菌性病菌、细菌性病菌消灭,使你的棚内,不管是土壤,还是墙体,棚架都没有病菌残留,以后发病的几率小。   
  (2)土壤施用生物菌肥:土壤病毒、病菌种类很多,利用生物菌肥来抑制土壤中的病毒和有害病菌的繁育是预防病毒病和其它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当前有奇多念、生物多效奇、酵素菌、放线菌、侧孢干菌等,这些有益菌类作为生物菌肥施入土壤当中,它可以快速繁育。繁育之后可以抑制土壤当中的病毒和其它各种有害病菌的繁育。植株栽植下去可以大大减少病毒病和其它病害的发生。
  (3)减少伤口消灭蚜虫:病毒主要是通过伤口和蚜虫传染的,因此要注意及时消灭蚜虫,防止传毒。栽植时要注意,不可用力按压秧苗根基土壤,防止散坨伤根,防止积压造成茎基部伤口,以便减少病毒病的感染。
  (4)喷药防治:病毒性病害一定要提前喷药预防,因为病毒性病害一旦得上了,是难以好治的,只有提前预防才能让作物不得病毒性病害。目前预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就是天达2116加天达裕丰和天诺“病毒一喷绝”对病毒性病害防治效果不错。定植时或定植后及时喷洒600倍天达2116壮苗灵加1000倍天达裕丰 3000倍天达有机硅,后每10-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可有效的预防各种蔬菜作物病毒病的发生。保障室内蔬菜作物病毒病极少发生或不发生。也可以在病毒病发生初期喷洒800倍天诺“病毒一喷绝” 3000倍天达有机硅,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良好。。

(三)温室蔬菜栽培多发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温室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温室栽培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如番茄溃疡病,番茄髓部坏死病,甜(辣)椒、番茄、茄子青枯病、软腐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缘枯病、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 
  (1) 番茄青枯、溃疡、髓部坏死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番茄青枯病 又名细菌性枯萎病,该病多在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时植株上部叶片萎蔫,继而下部叶片萎蔫,最后中部叶片萎蔫;初时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不再恢复,植株枯萎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绿色,切开茎基部,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渗出。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发病最适宜温度25-37℃,低于10℃,高于41℃停止发展,土壤含水量大于25%时,有利于病菌侵入,高温高湿时为害严重。此外,连作、低洼地、排水不良、土壤缺钙、缺磷,均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番茄溃疡病 多为成株染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现萎蔫,后期,病叶叶缘枯黄,叶脉间变黄,全叶变褐枯萎,但不脱落。茎部受害,生狭长条斑,扩展迅速,后期病斑开裂,茎干增粗,产生大量气生根,髓部中空腐烂,有臭味散出,严重时植株枯死。   
  番茄溃疡病由棒状杆菌(属细菌)侵染致病。病菌最适宜生育温度为25-27℃,生长温度范围为1-33℃,高温、高湿、连作、排水不良利于该病流行。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该病近几年发生严重,初发病时嫩叶褪绿,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萎蔫,下部病茎变硬,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纵剖病茎,髓部变褐色坏死,坏死部位多发生不定根,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由皱纹假单胞菌(属细菌)侵染致病,病菌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多在第1穗果膨大变绿的绿果期发病,温度低、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栽植过密,氮肥施用扁多,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① 要培养壮苗,要求植株健壮。培养壮株的问题目前往往引不起大家重视。植物植株和人是一样都是生命,人的身体健壮了,就不得病。植物身体健壮了,也不易得病。所以我们首先从育苗抓起,要培育壮苗。有了壮苗,细菌就难以侵染。
  ② 要尽力减少伤口,首先是移栽这一关,不能伤根,特别是现在有些不良的习惯,栽苗的时候用力压按,一按就造成断根,给根部造成伤口,上部土粒会伤害植物的嫩茎,也会形成伤口。伤口为病菌开了大门,细菌就会进入,像溃疡病、青枯病、软腐病大都由伤口引起的。
  第二虫害危害之后,不管在植物叶片上、花上、果上、茎杆上都会造成伤口,都为细菌开了大门。所以在防治上一定要注意消灭虫害减少伤口。
  第三选择清天高温时抹芽打杈,西红柿、辣椒、茄子等需要抹芽、打杈。操作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选择晴天,中午前后温度高的时候进行,此时伤口能及时愈合,这样就减少细菌的侵入,减少病害发生。
  ③ 加强综合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逆性能,维持植株生长健壮。植物和人一样,身体健康,有细菌也难侵入。首先要加强肥水管理,水肥要保证,但不能大肥大水,要稳健管理,要勤追肥勤浇水,小水勤浇,小肥勤追,维持植株健壮,不要大肥大水,因为大肥大水的情况下会造成徒长,徒长的植株并不健壮。
  第二要坚持喷洒植株保健剂,比如天达2116、芸大120、康凯、动力2003等。提高植株的抗干旱、抗病害抗冻害等性能
  特别是天达2116,喷上之后能够促进植株扎根,根系发达了,根深叶茂,植株就健壮,再一个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植物生产的营养多了,植株就健壮。还有一点就是天达2116可以稳定细胞膜,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只要细胞膜健全,植物的植株就是健壮的。所以一定要坚持定期、连续喷洒天达2116, 保持植株的健壮,减少发病的几率。 
  ④ 要搞好化学防治,及时喷洒农药。作为细菌性病害以前用的农药,由于长期使用,像农用链霉素、克杀得,这些药品连续使用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结果造成了细菌的抗药性。今后发生细菌性病害就要改用诺氟沙星、氧氟杀星、百痢停,就是专门治疗猪肝炎和痢疾的百痢停。用这些药进行防治,效果特佳。防治细菌性病害一定要注意,打药的间隔时间要短,间隔三天就要喷洒,连续喷洒2-3次就可以把细菌性病害防治住。
  定植后,每15-20天喷洒1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00倍克杀得、或600倍绿乳铜等),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10-15天喷洒1次6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 600倍2.5%诺氟杀星(或800倍氧氟杀星、或2000倍百痢停、或500倍2%春雷霉素、或600倍77%多宁) 3000倍天达有机硅 100倍发酵牛奶药液,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洒。 要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植株,立即拔除深埋,随即用600倍2.5%诺氟杀星(或800倍氧氟杀星、或2000倍百痢停) 1000倍“天达2116”壮苗灵浇灌病穴,并用600倍2.5%诺氟杀星(或800倍氧氟杀星、或2000倍百痢停) 3000倍天达有机硅 1000倍天达2116 100倍发酵牛奶药液,交替喷洒植株,每3-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杀灭病菌。  
  (2) 辣(甜)椒青枯病、软腐病、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辣(甜)椒青枯病 发病初期仅有个别枝条萎蔫、后扩展之整株,纵切茎部维管束为褐色,横切面有乳白色粘液溢出(别于枯萎病)。青枯病因青枯假单孢杆菌(和番茄青枯病属同一细菌)侵染所致,其侵染规律同番茄青枯病。   辣(甜)椒软腐病 主要危害果实,发病初期生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腐烂,有恶臭味;果肉腐烂,果皮变白,果实失水干缩。   
  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氏菌(软腐致病型细菌)侵染所致。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连阴雨天,地势低洼,管理粗放,虫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   
  辣(甜)椒疮痂病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银白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变暗、凹陷,叶片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成株叶片染病,初生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部色浅,稍凹陷,表面粗糙像疮痂,有时病斑反面有黄褐色菌脓,受害严重时,病斑连片、破裂,最后叶片脱落,有时叶片成畸形。   
  果实染病,初生褐色隆起小点,后逐渐扩大成1-3毫米的稍隆起的近圆形或长圆形黑色疮痂斑,病斑边缘有裂口,有水浸状晕环,潮湿时,可溢出菌脓。茎部染病,生水渍状暗褐色条斑,病斑稍隆起,纵裂呈溃疡状疮痂斑。   疮痂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该病菌附着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灌溉水、农事活动传播。病菌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7-30℃,最低5℃,最高40℃,高温多雨时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生长衰弱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同番茄青枯病。
  (3) 黄瓜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经常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有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缘枯病、细菌性圆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卷须、果实和茎蔓。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子叶染病,初呈水渍状,近圆形的凹形病斑,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变淡褐色、灰褐色或黄褐色。病斑因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可溢出乳白色细小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留白痕,病部质脆,有穿孔。其它部位染病,成水渍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条状,湿度大时,可溢出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渍状腐烂,变褐枯干,表面残留白痕。瓜条染病初现水渍状小点,后扩展连片,病部溢出污白色菌脓,严重时变软腐烂。
  细菌性缘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其他部位。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周围开始,初在气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迅速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大斑,周围有晕圈,严重时病斑可迅速由叶缘向叶片中心扩展,湿度大时,并不溢出菌脓,干燥时病斑迅速失水,成淡褐色膜状。
  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出现圆形水浸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腿色斑,直径1-2毫米周围有褪绿晕圈,叶斑背面不易见到菌脓。
  细菌性圆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初现黄化区,叶片背面现水浸状小斑点,圆形或近圆形,黄色至褐黄色,半透明,周围有黄色晕圈,菌脓不明显。幼茎染病,致茎部开裂。苗期生长点染病,多造成幼苗死亡。果实染病,呈圆形灰色斑,有黄色干菌脓,似疮痂。
  细菌性角斑病是由假单胞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借风雨传播,温室棚膜滴水可加重此病危害。其发病适温为24-28℃,低于10℃,高于30℃,发病受限,发病适宜湿度为70%以上。温室内湿度高于85%以上,结露时发病重,病斑大,扩展快。
  细菌性缘枯病是由边缘假单胞细菌侵染所致,该病菌在湿度高、叶片大量结露时,发病重,特别是室内湿度达饱和状态维持的时间长,则发病严重。
  细菌性叶枯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黄瓜叶斑病致病型感染引起。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播蔓延。
  细菌性圆斑病由油菜黄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感染引起。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播蔓延,亦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从叶片水孔或伤口侵入感病。湿度高叶缘吐水时利于该菌侵入和扩展。
  防治方法:参阅番茄青枯病。
  (4) 菜豆细菌性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菜豆细菌性疫病主要侵染叶、茎蔓、豆荚和种子。幼苗出土后,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变褐色,干枯变薄,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严重时病斑相连,全叶枯干,似火烧一样,病叶一般不脱落。高湿、高温时,病叶可凋萎变黑。   
  茎部染病,病斑红褐色,稍凹陷,长条形龟裂。豆荚染病,呈暗绿色油浸状斑点,扩大后变红褐色,稍凹陷,呈不规则形。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黄色菌脓。   
  细菌性疫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植株发病后产生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该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高湿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A、实行轮作、改良土壤,结合耕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200毫升/亩;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B、选用抗病品种,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   
  C、定植后,每15天左右喷洒1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每10-15天喷洒1次8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 600倍2.5% “氟派酸”(或600倍“环丙沙星”、或800倍氧氟沙星、或500倍2%“春雷霉素”)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 1000倍50%消菌灵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 600倍77%“多宁”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以上药液须与波尔多液间隔使用、交替喷洒、并灌根。
  D、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植株,立即拔除深埋,随即用600倍2.5%氟派酸药液喷洒病穴,杀灭病菌。并用8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 600倍2.5%“氟派酸” 500倍2%春雷霉素(或600倍“环丙沙星” 500倍2%春雷霉素、或1000倍50%消菌灵、或600倍77%多宁) 3000倍天达有机硅药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植株并灌根,每5-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温室蔬菜栽培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 温室栽培中比较常见的生理病害

 1、黄瓜花打顶(顶头花)现象:黄瓜植株顶端(生长点)着生多枚雌花,茎节缩短、变细,叶片明显变小,植株矮化、停止生长,对这种现象瓜农称之谓“花打顶”、或“顶头花”。
  “花打顶”现象在节能温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极为普遍,几乎所有温室黄瓜都难以避免。黄瓜植株一旦形成“花打顶”,因雌花数量过多,营养竞争激烈,大多数雌花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难以生长成成龄瓜,既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引起植株更加衰弱,同时还会引起大量化瓜,造成产量急剧下降,大幅度减产。如不能及时调整,恢复营养生长旺势,不但产量上不去,而且植株的生命周期也会大大缩短。
  2、黄瓜缺镁症:植株中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叶脉和叶缘有残留绿色,或出现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绿环现象,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死。
  3、黄瓜缺铁症:生长点新发叶片失绿,变为黄白色,严重缺铁时,上部叶片可全部变黄白色,叶片边缘出现坏死褐斑。
  4、黄瓜缺钙症:上部叶片明显缩小,叶脉黄化,叶脉稍凹陷,变黄绿色,叶片成菇形,有时上部叶片出现金边,近生长点叶片叶缘枯死。
  5、黄瓜缺硼症:生长点节间明显缩短,叶脉萎缩,叶片变小,叶缘反卷坏死,变褐色,幼瓜严重化瓜,多细腰瓜,瓜条上有褐色斑现象发生
  6、番茄缺钙症:花期缺钙可发生顶裂果,幼果脐部及周围果皮开裂,胎座组织外翻,使幼果形成七翻八裂,十分难看。幼果膨大期缺钙,可形成脐腐果,俗称“黑膏药病”,发病初期在果脐附近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病斑扩展,病斑变为褐色,向内凹陷、变硬,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形变扁,果面少光泽,无食用价值。裾调查,番茄缺钙症在温室栽培中发病率高达80%左右。
  7、番茄缺钾症:番茄中下部叶片叶缘失绿黄化,黄化只限于叶缘。缺钾可严重影咱幼果发育,降低果实品质,还可引发筋腐果等病害发生。
  8、番茄缺镁症:番茄下部叶片普遍黄化,并由下往上发展,多因缺镁所致。缺镁时叶片失绿,叶绿素含量低,光合作用微弱,严重影响有机营养的积累,可造成大幅度减产。
  9、番茄筋腐果病:又叫条斑病或条腐病,是温室番茄经常发生、并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生理病害。其症状有两种类型:一是褐色筋腐,果面出现局部褐变,甚至出现坏死斑,果面凹凸不平,果肉僵硬,切开果肉可见维管束出现褐变坏死,发病处着色不良,有明显绿色或淡绿色斑。二是白型筋腐,多发生在果实皮部组织上,病部具有蜡样光泽,质硬,果肉似“糠心状”,病部着色不良。
  10、番茄空洞果:空洞果是温室番茄,特别是冬茬栽培中比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症状是外观果实有棱,横断面成多角形,切开后可见明显的空腔。
  11、番茄畸形果:温室栽培经常发生的畸形果有大脐果、尖顶果、多心皮果等。
  番茄筋腐果、番茄空洞果、番茄畸形果等生理性病害在温室栽培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有的年份高达100%。
  此外西瓜、甜瓜等瓜类缺素症,辣(甜)椒落叶症、落花症、茎叶卷缩症、畸形果症、缺素症,茄子畸形果(僵果)、缺素症,菜豆、豆角等豆类落花落荚症等亦发生频繁。

(二) 温室蔬菜生理性病害的发病原因

  温室栽培中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土壤缺素引起。
  实际情况是:温室栽培的施肥量,不论是有机肥,还是氮、磷、钾、微肥等速效化肥,其使用量都远远多于大田的施肥量,一般是大田施肥量的3-8倍;而设施栽培的浇水量,反而仅有大田降雨量 浇水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大田栽培在施肥量少、浇水量大,肥料流失重的情况下,并没发生、或很少发生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难道施肥量多、浇水量少、肥料流失轻的设施栽培的土壤,反而缺少肥料元素吗?恰恰相反,通过土壤化验得知,绝大多数设施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都明显偏多。那么为什么设施作物还会频繁发生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呢?
  实质上,在温室栽培中发生的各种生理性病害,并非是土壤缺素引起的!其发病主要原因是低温、寡照,特别是地温低引起的。因地温低,致使作物发根量少,扎根浅、根系老化,根系活性低,生理功能失调而诱发病害。此外,错误的管理方法恶化了温室的栽培环境,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严重缺氧等,这些综合因素亦是诱发各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诱因。
  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温室管理者,他们忽略了设施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已经不同于露地大田了,按照露地要求进行管理,必然恶化了温室内的生态环境条件。
  首先,温室栽培一般白天5厘米深处的土壤温度可比室内空气温度低5-8℃,平畦栽培者土壤温度可比空气温度低10℃左右,深层土壤温度更低。在这种条件下,绝大多数管理者们却在按大田的管理要求,采取低温管理,调控室内温度在25-28℃范围内。结果其土壤温度变化范围在13-23℃之间。一昼夜当中约有20多个小时的时间,土温低于18℃,比瓜类、果菜类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温度28-34℃低15℃左右,特别是进入严冬以后,或遇到阴雪天气,则地温更低。
  较低的土壤温度,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生根量少,发根浅,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这不但会引起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严重时还会烂根、死根,导致作物死亡。
  而大田栽培和温室栽培相反,进入夏季后,作物开花结果时期,土壤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高1-3℃,土温多维持在25-37℃之间。较高的土壤温度,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加生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因此极少发生缺素症,也很少发生其它生理性病害。
  第二、在温室栽培中,多数管理者仍然按照大田的管理方式,用速效化学肥料结合灌溉进行追肥,对土壤不进行中耕松土、或很少中耕,土壤板结、土壤溶液浓度高、缺氧。如此恶劣的土壤环境条件,抑制了根系的呼吸作用和生理活性,根系老化,不发或很少发生新根,根系活性低,吸收能力差,这就必然诱发各种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三) 温室栽培蔬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鉴于上述原因,在温室栽培中,维持较高土壤温度,创造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耐低温性能和抗冻性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性,是防治各种生理性病害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土壤温度是依靠阳光辐射和空气的热量传导来提高温度的,在一般情况下,阳光的辐射强度是相对稳定的,要提高土壤温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高设施内的空气温度来加热土温,才能较为显著地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根系发育所必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才能减少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所以说:通过提高温室内的空气温度,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是温室蔬菜栽培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也是预防各种生理性病害的最有效措施。
  1、实行高垄畦栽培,全面覆盖地膜,尽力提高土壤温度,加深热土层厚度。
  2、实行高温管理,提高白天室内温度。特别是进入严冬季节以后,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于作物最适宜温度的上限3℃,白天就要严禁通风。黄瓜、西瓜、甜瓜、茄子等喜热作物,室内温度不达35℃,番茄、辣甜椒等不达33℃,西葫芦、芸豆、豆角等不达32℃,不要通气(此温度仍然在作物的适温范围内),高于此温度时要开小口通风,使温度维持并稳定在作物最适宜温度上限3-4℃范围内,用高气温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减少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3、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健身栽培。作物自身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寒、抗冻等抗逆性能,对于在温室栽培中,抵御低温、冷害、冻害,减少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提高作物自身抗逆能力的方法有:
  第一 选用耐低温、抗逆能力强的品种。
  第二 种子催芽时进行低温锻炼,用-2-0℃的温度处理刚发芽的种子6-8小时,提高植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第三 用“天达-2116”灌根、涂茎、喷洒植株,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作物自身的耐低温、抗冷冻和对其他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能。
  首先在定植蔬菜秧苗时,结合防治土传病害,用600倍“天达2116”壮苗灵 6000倍99%天达恶霉灵药液灌根、并喷洒植株,每株浇灌药液50-70毫升。显蕾后再用600倍 “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 无公害防病用药液,细致喷布作物的茎叶、幼果。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洒3-5次。
  “天达2116”灌根、喷洒植株后,不但能提高作物的耐低温、抗冷冻、抗病、抗干旱等性能,而且还能刺激发根、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根系活性和吸收能力,预防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并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达到增产、增收、早收获、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综合效果。
  4、土壤施用免深耕处理剂,经常地进行中耕松土,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呼吸,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新鲜空气(氧气),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松土可结合在操作行中追施有机肥料进行。为防止追肥时肥料挥发氨气损伤作物,避免灌水量多,诱发病害。追肥应轮流进行,每6-10天进行一次,每次追肥工作量控制在五分之一左右,即第1次追施第1、第6、.....行,间隔6-10天后追施第2、第7......行,如此轮行操作,40-50天轮行1边。
  注意!追肥必须严格执行开沟、撒粪、浇水、覆土、覆膜同步进行,完成一行后,放可进行下一行。严防撒粪以后不能及时覆土、浇水、盖膜,造成氨气挥发,危害作物。严防一次追肥面积过多,浇水量大,提高空气湿度,诱发病害。追肥的整个操作过程要在晴天清晨,开启通风口时进行,严禁阴天或中午、傍晚时间追肥!以免操作过程中挥发的氨气危害作物,和防止因浇水增高设施内的空气湿度,诱发病害。
  只要严格执行以上管理措施,就会从根本上改善温室内作物的生态环境条件,满足作物和根系对光、热、水、肥、二氧化碳等各种因子的需求、和最佳供给。这样不但不会、或极少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害,而且还会减少其它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显著增强室内作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品质,增产20-50%。
  例如:青岛市城阳区、上马办事处、北城村菜农孟庆涛,在城阳区高效农业示范园中管理5个(48×8米2)节能温室,自2004年来,认真执行以上技术措施,不但生理性病害极少发生,即便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也极少发生。其产量、收入是园区中最高的,2006年2007年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平均每亩收入现金4万元左右。

温室蔬菜栽培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 温室栽培中比较常见的生理病害

 1、黄瓜花打顶(顶头花)现象:黄瓜植株顶端(生长点)着生多枚雌花,茎节缩短、变细,叶片明显变小,植株矮化、停止生长,对这种现象瓜农称之谓“花打顶”、或“顶头花”。
  “花打顶”现象在节能温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极为普遍,几乎所有温室黄瓜都难以避免。黄瓜植株一旦形成“花打顶”,因雌花数量过多,营养竞争激烈,大多数雌花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难以生长成成龄瓜,既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引起植株更加衰弱,同时还会引起大量化瓜,造成产量急剧下降,大幅度减产。如不能及时调整,恢复营养生长旺势,不但产量上不去,而且植株的生命周期也会大大缩短。
  2、黄瓜缺镁症:植株中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叶脉和叶缘有残留绿色,或出现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绿环现象,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死。
  3、黄瓜缺铁症:生长点新发叶片失绿,变为黄白色,严重缺铁时,上部叶片可全部变黄白色,叶片边缘出现坏死褐斑。
  4、黄瓜缺钙症:上部叶片明显缩小,叶脉黄化,叶脉稍凹陷,变黄绿色,叶片成菇形,有时上部叶片出现金边,近生长点叶片叶缘枯死。
  5、黄瓜缺硼症:生长点节间明显缩短,叶脉萎缩,叶片变小,叶缘反卷坏死,变褐色,幼瓜严重化瓜,多细腰瓜,瓜条上有褐色斑现象发生
  6、番茄缺钙症:花期缺钙可发生顶裂果,幼果脐部及周围果皮开裂,胎座组织外翻,使幼果形成七翻八裂,十分难看。幼果膨大期缺钙,可形成脐腐果,俗称“黑膏药病”,发病初期在果脐附近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病斑扩展,病斑变为褐色,向内凹陷、变硬,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形变扁,果面少光泽,无食用价值。裾调查,番茄缺钙症在温室栽培中发病率高达80%左右。
  7、番茄缺钾症:番茄中下部叶片叶缘失绿黄化,黄化只限于叶缘。缺钾可严重影咱幼果发育,降低果实品质,还可引发筋腐果等病害发生。
  8、番茄缺镁症:番茄下部叶片普遍黄化,并由下往上发展,多因缺镁所致。缺镁时叶片失绿,叶绿素含量低,光合作用微弱,严重影响有机营养的积累,可造成大幅度减产。
  9、番茄筋腐果病:又叫条斑病或条腐病,是温室番茄经常发生、并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生理病害。其症状有两种类型:一是褐色筋腐,果面出现局部褐变,甚至出现坏死斑,果面凹凸不平,果肉僵硬,切开果肉可见维管束出现褐变坏死,发病处着色不良,有明显绿色或淡绿色斑。二是白型筋腐,多发生在果实皮部组织上,病部具有蜡样光泽,质硬,果肉似“糠心状”,病部着色不良。
  10、番茄空洞果:空洞果是温室番茄,特别是冬茬栽培中比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症状是外观果实有棱,横断面成多角形,切开后可见明显的空腔。
  11、番茄畸形果:温室栽培经常发生的畸形果有大脐果、尖顶果、多心皮果等。
  番茄筋腐果、番茄空洞果、番茄畸形果等生理性病害在温室栽培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有的年份高达100%。
  此外西瓜、甜瓜等瓜类缺素症,辣(甜)椒落叶症、落花症、茎叶卷缩症、畸形果症、缺素症,茄子畸形果(僵果)、缺素症,菜豆、豆角等豆类落花落荚症等亦发生频繁。

(二) 温室蔬菜生理性病害的发病原因

  温室栽培中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土壤缺素引起。
  实际情况是:温室栽培的施肥量,不论是有机肥,还是氮、磷、钾、微肥等速效化肥,其使用量都远远多于大田的施肥量,一般是大田施肥量的3-8倍;而设施栽培的浇水量,反而仅有大田降雨量 浇水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大田栽培在施肥量少、浇水量大,肥料流失重的情况下,并没发生、或很少发生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难道施肥量多、浇水量少、肥料流失轻的设施栽培的土壤,反而缺少肥料元素吗?恰恰相反,通过土壤化验得知,绝大多数设施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都明显偏多。那么为什么设施作物还会频繁发生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呢?
  实质上,在温室栽培中发生的各种生理性病害,并非是土壤缺素引起的!其发病主要原因是低温、寡照,特别是地温低引起的。因地温低,致使作物发根量少,扎根浅、根系老化,根系活性低,生理功能失调而诱发病害。此外,错误的管理方法恶化了温室的栽培环境,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严重缺氧等,这些综合因素亦是诱发各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诱因。
  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温室管理者,他们忽略了设施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已经不同于露地大田了,按照露地要求进行管理,必然恶化了温室内的生态环境条件。
  首先,温室栽培一般白天5厘米深处的土壤温度可比室内空气温度低5-8℃,平畦栽培者土壤温度可比空气温度低10℃左右,深层土壤温度更低。在这种条件下,绝大多数管理者们却在按大田的管理要求,采取低温管理,调控室内温度在25-28℃范围内。结果其土壤温度变化范围在13-23℃之间。一昼夜当中约有20多个小时的时间,土温低于18℃,比瓜类、果菜类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温度28-34℃低15℃左右,特别是进入严冬以后,或遇到阴雪天气,则地温更低。
  较低的土壤温度,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生根量少,发根浅,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这不但会引起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严重时还会烂根、死根,导致作物死亡。
  而大田栽培和温室栽培相反,进入夏季后,作物开花结果时期,土壤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高1-3℃,土温多维持在25-37℃之间。较高的土壤温度,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加生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因此极少发生缺素症,也很少发生其它生理性病害。
  第二、在温室栽培中,多数管理者仍然按照大田的管理方式,用速效化学肥料结合灌溉进行追肥,对土壤不进行中耕松土、或很少中耕,土壤板结、土壤溶液浓度高、缺氧。如此恶劣的土壤环境条件,抑制了根系的呼吸作用和生理活性,根系老化,不发或很少发生新根,根系活性低,吸收能力差,这就必然诱发各种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三) 温室栽培蔬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鉴于上述原因,在温室栽培中,维持较高土壤温度,创造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耐低温性能和抗冻性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性,是防治各种生理性病害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
  土壤温度是依靠阳光辐射和空气的热量传导来提高温度的,在一般情况下,阳光的辐射强度是相对稳定的,要提高土壤温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高设施内的空气温度来加热土温,才能较为显著地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根系发育所必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才能减少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所以说:通过提高温室内的空气温度,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是温室蔬菜栽培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也是预防各种生理性病害的最有效措施。
  1、实行高垄畦栽培,全面覆盖地膜,尽力提高土壤温度,加深热土层厚度。
  2、实行高温管理,提高白天室内温度。特别是进入严冬季节以后,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于作物最适宜温度的上限3℃,白天就要严禁通风。黄瓜、西瓜、甜瓜、茄子等喜热作物,室内温度不达35℃,番茄、辣甜椒等不达33℃,西葫芦、芸豆、豆角等不达32℃,不要通气(此温度仍然在作物的适温范围内),高于此温度时要开小口通风,使温度维持并稳定在作物最适宜温度上限3-4℃范围内,用高气温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减少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3、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健身栽培。作物自身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寒、抗冻等抗逆性能,对于在温室栽培中,抵御低温、冷害、冻害,减少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提高作物自身抗逆能力的方法有:
  第一 选用耐低温、抗逆能力强的品种。
  第二 种子催芽时进行低温锻炼,用-2-0℃的温度处理刚发芽的种子6-8小时,提高植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第三 用“天达-2116”灌根、涂茎、喷洒植株,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作物自身的耐低温、抗冷冻和对其他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能。
  首先在定植蔬菜秧苗时,结合防治土传病害,用600倍“天达2116”壮苗灵 6000倍99%天达恶霉灵药液灌根、并喷洒植株,每株浇灌药液50-70毫升。显蕾后再用600倍 “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 无公害防病用药液,细致喷布作物的茎叶、幼果。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洒3-5次。
  “天达2116”灌根、喷洒植株后,不但能提高作物的耐低温、抗冷冻、抗病、抗干旱等性能,而且还能刺激发根、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根系活性和吸收能力,预防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并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达到增产、增收、早收获、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综合效果。
  4、土壤施用免深耕处理剂,经常地进行中耕松土,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呼吸,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新鲜空气(氧气),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松土可结合在操作行中追施有机肥料进行。为防止追肥时肥料挥发氨气损伤作物,避免灌水量多,诱发病害。追肥应轮流进行,每6-10天进行一次,每次追肥工作量控制在五分之一左右,即第1次追施第1、第6、.....行,间隔6-10天后追施第2、第7......行,如此轮行操作,40-50天轮行1边。
  注意!追肥必须严格执行开沟、撒粪、浇水、覆土、覆膜同步进行,完成一行后,放可进行下一行。严防撒粪以后不能及时覆土、浇水、盖膜,造成氨气挥发,危害作物。严防一次追肥面积过多,浇水量大,提高空气湿度,诱发病害。追肥的整个操作过程要在晴天清晨,开启通风口时进行,严禁阴天或中午、傍晚时间追肥!以免操作过程中挥发的氨气危害作物,和防止因浇水增高设施内的空气湿度,诱发病害。
  只要严格执行以上管理措施,就会从根本上改善温室内作物的生态环境条件,满足作物和根系对光、热、水、肥、二氧化碳等各种因子的需求、和最佳供给。这样不但不会、或极少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害,而且还会减少其它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显著增强室内作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品质,增产20-50%。
  例如:青岛市城阳区、上马办事处、北城村菜农孟庆涛,在城阳区高效农业示范园中管理5个(48×8米2)节能温室,自2004年来,认真执行以上技术措施,不但生理性病害极少发生,即便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也极少发生。其产量、收入是园区中最高的,2006年2007年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平均每亩收入现金4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