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七色光幼儿园: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51:40

大 业

——文化强省建设解码之二

  A 文化凝结着历史,承接着未来,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部人类的社会进步史,就是一部以文化的觉醒为起点,促进人类文明更替的发展史。

  古希腊哲学、艺术、建筑的繁荣,开启了欧洲文明的源头;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诸子百家、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精神走向;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成为引领其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支柱。

  一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从人的物质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不断迈进的升级史。

  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文化经济,人类的经济形态不断演进,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质与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近现代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人均GDP到5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是井喷式的。

  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不仅是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

  B 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金灿灿的产业属性。

  文化,从来就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方面。因此,过去一讲文化,就出现一种倾向:即以文化的特殊性否定它的一般性,认为文化纯粹是意识形态,不敢按照市场规律去生产文化产品。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经济出现一个重大变化,即商品的文化价值、符号价值逐渐超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空间,发展文化产业成了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趋势。

  文化产业既是一种产业,同时又有着不能等同于其它物质性产业的特殊性。作为产业,主要是指文化的物性内容;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则指文化的思想、精神、智能与道德内容。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来说,再强大的文化产业,其最终的发展目标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幸福感上,能够起到心灵抚慰、思想认知、道德提升和精神导航作用。这是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的本性使然。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为基本内涵和主体导向,必须是在追求美好和效益共生、精神和经济双赢的过程中,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更好地展示广大人民的精神风貌。

  C 放眼中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汇成浩荡大潮,方兴未艾。

  文化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高文化价值和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基本特征,被誉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

  在美国,文化产业一直是其全球战略中举足轻重的棋子。美国文化产业作为其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取代航空航天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1997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步履维艰。然而,不到五年,韩国经济就再度崛起。在其他产业沉寂如河中睡鱼之时,是文化产业激活了韩国经济之水。从滚滚而来的影视“韩流”,从风靡亚洲各国的韩制“天堂”游戏,都能感受到这一点。现在,韩国把文化产业定义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把“文化立国”定为基本国策。

  英国、日本、芬兰、荷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纷纷采取积极的态度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国家的“腰杆”越来越硬、“底气”越来越足:不仅主导了国际话语权,并且凭借强大的文化传播手段,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一部电影、一首歌曲,其文化的渗透和浸润作用不亚于心灵的原子弹。

  今天,文化正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

  审时度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化产业既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又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

  D 回首过去,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宏伟历程。

  旁人看浙江,“民富”是醒目的名片;浙江人看浙江,“文化”是最耀眼的时代底色。文化既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更是一种现实而强劲的生产力。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文化,缔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文化形态完备、种类繁多、层次丰富、名人辈出、佳作如云、成就丰硕……

  文化之风愈浓、文化之蕴愈厚,则文化之业愈盛。从1999年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目标,到2000年提出《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再到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开启新的征程……

  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趋势,这是一番让人感慨的景象。中国国际动漫节落户杭州,义乌文博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2011年义乌文博会有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境外团队前来采购,总成交额突破40亿。“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网吧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首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浙报传媒……文化产业诸多第一股皆出浙江。

  这是一串令人欣慰的数字。“十一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0%,高出同期现价GDP增速3.4个百分点,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6.0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7%,文化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75万人以上,涌现了横店集团、宋城集团、华策影视、中南卡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局,十余年的时间里,浙江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步入快速发展的时代轨道,迎来了新的“发展里程碑”。

  E 展望明天,文化产业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

  “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省委书记赵洪祝如是说。

  对浙江而言,目前正处于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传媒、体育、旅游、娱乐等领域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文化消费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阶段,文化产业呈现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2010年,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占全省GDP比重7%。

  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着力培育100家重点文化企业、2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助推20家文化企业上市。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将在5年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300亿的融资支持。

  积极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大力扶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着力扩大浙江民间艺术、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倾力制作若干体现浙江特色、代表时代水平、吸引国际眼球的现代文化产品。

  F 让创意成为文化产业的灵魂,以创意之魂引领浙江文化产业走在前列。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创意时代。

  乔布斯的“苹果故事”,诠释了融合科技与文化的创意经济及其国际市场影响力。阿里巴巴以高速的成长性、产业规模、增量发展告诉我们,文化产业的需求在新潮流、新生代、新方式、新形态、新科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浙江作为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文化产业先发地区,转变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必须推动从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到高端新业态转变,大力发展以文化为源泉、创意为灵魂、科技为支撑、知识产权为依托、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发展文化创意,既要紧跟科技潮流,又要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既要深入挖掘创新浙江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资源,又要用全球性眼光、高科技手段、现代化标准,打造具有鲜明浙江特色、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思想内涵的文化产业。

  发展的基础已经夯实,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今天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开放的发展格局,不再只是文化人的“产业”,不再只是文化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浙江文化改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业,主角就是我们每一个浙江人。

  曾被浙江人引以自豪的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引擎”,在高歌猛进中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