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不可膜什么梗:佛教常见词汇解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9:25:28

佛教常见词汇解义

 

菩萨:梵音“菩提萨”简称。“菩提”为觉,为道;“萨”为有情,为众生。又译作开士、高士、大士等,总名为求佛果大乘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有自觉、觉他两义:于己,则上求佛道、菩提以自觉;于人,则下化众生,以菩提法觉化众生。故菩萨为有觉悟的众生,或能觉悟众生的众生。现泛指佛和某些神。

地藏:梵名“乞叉底蘖沙”,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咐嘱,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于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据《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又,地:心地,能生万法,一切皆由此生;藏:心地含藏无量功德,有能生、能载、能摄、能藏、能支、坚固等义。

地藏佛教的本愿(最高目标):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体现孝道。《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人天的因果经。经中,地藏王菩萨广述,造恶为入三恶道的苦因;为善乃入人天善道的乐果;发菩提心行善乃至修持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直至成佛的正因。  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大师和先师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中国熟知的四大菩萨,于名号上皆加一赞词,如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

《地藏经》:也称《地藏十轮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入灭前的托孤嘱咐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接受释迦世尊托孤嘱咐。释迦把佛佗寂灭以后直至未来的弥勒成佛之间的一切天人及恶道众生,全部托付给地藏王菩萨。在这个过渡时期中,令其度化娑婆世界芸芸众生,发菩提心,成佛本愿,并特别关心那些尚在恶趣受苦的众生,劝化向善,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据《地藏十轮经》所述:地藏菩萨按照佛祖的嘱咐,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并以定力令十方诸佛国土除刀兵劫,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地藏菩萨特点:有二个显著特点:(一)常居秽土。“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释迦佛是在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发愿学习佛祖的高风大德。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二)现出家相:其它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都是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身披袈裟,覆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宝珠。这是由于他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

经:佛所说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所具之机,故亦称契经。经:径,入道的通途;经:经纬,以种种理令万事经纬分明,有条不紊;经:常,经历万世而不变的真理;经:线,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经:摄化,摄化种种根机众生令入佛道。常诵经,可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善法。

三藏:佛教指经、律、论。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为逃出苦海的津梁,超凡入圣的良药。出家人能通三藏,自利利他,称三藏法师。

沙门:指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修行人。

桑门:沙门的异译,指僧徒。

佛:“佛陀”之略,译作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属智;觉知诸法事理,如睡梦之寤,名觉悟。觉还有自觉、觉他、觉行之义:自觉者,简别于凡夫、外道;觉他者,简别于二乘;觉行者,简别于菩萨。又,“佛” 通常指释迦牟尼佛。

摩诃萨:“摩诃萨陀”的简称,即大菩萨。摩诃:大,指愿作佛,行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度尽一切众生。萨:众生。

世尊:梵语“路迦那他”或“婆迦婆”,译为世尊,为释迦牟尼佛的尊号,以佛具万德,为世间所尊重。

禅:全称“禅那”,译作静虑,又名三昧,定。思维真理,定止散乱之法。自性清静寂默,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故能静虑。

波罗密:译作“度”,或到彼岸,谓度生死大海而到涅槃彼岸的行法。

般若:译作“净慧,妙慧”。通达诸法的智慧以及断惑真伪的智慧。

浮屠:亦作浮图,佛陀的旧译,即:如来佛。古人也称佛教徒为浮屠,后将佛塔、塔婆、塔寺等并称为浮屠,高积土石或造塔以藏遗骨。藏佛舍利者为舍利塔,无舍利名支提,单为表灵场古迹而立。

三宝:佛教上指佛、法、僧。佛:觉知;法:规则;僧:和合、和谐。三宝有四种:一为同体三宝,如佛有觉照义,为佛宝;佛有轨则义,为法宝;无违诤之过,为僧宝。二为理体三宝,理体为佛宝;觉性法相为法宝;清净无为为僧宝。三为化相三宝:如大乘以佛身为佛宝,六度为法宝,十圣为僧宝;小乘以佛化身为佛宝,四谛十二因缘为法宝,四果缘觉为僧宝。四为住持三宝:佛灭后,以塑画为佛宝,经书文句为法宝,剃发染衣为僧宝。

涅槃:佛教用语,旧译为灭度、寂灭、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古印度宗教哲学里,涅槃一般指一种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状态,即通过肉体的解脱而与高级生命的结合。

皈依:佛教上指归顺佛之教义,积德从善。“皈”亦作“归”,含“白反”之意,即反黑业(恶业)归于白业(善业)。 

娑婆:梵语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为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即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种种烦恼苦难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时时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如来佛:指释迦牟尼佛。如:如实,即真知,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循此真如达到佛的觉悟,故名。因此,“如来”并不是释迦牟尼的真名,而是一种对大能者的尊称。

释迦牟尼生平:梵语,汉译能仁寂默。相传是古印度吠陀时期著名的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即汉译“甘蔗王”的后裔,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迦毗罗卫是释迦族集居的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意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属国。在4世纪法显游历印度时,这个国家已日见衰落。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母亲名摩诃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美德寺院处,生下了释迦牟尼。

传说释迦牟尼年青时游历四方,绝食苦行,最后来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索,终于觉悟成道,时年35岁。

释迦牟尼证悟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为了使他的思想学说被世人所理解接受,他便开始了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佛陀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会、五蕴、四禅等教说,五人皈依了他,成为最初的佛弟子。这次说教,佛教称为初转法轮。

佛陀终生周游传教,当传教来到南末罗国的波伐城时,受到当地的一位名叫纯陀的锡铁匠的热情招待,纯陀将佛陀请到他家的芒果林中,煮了一锅美味佳肴供奉给佛陀,这其实是一种蘑菇汤,当时正值印度的雨季,天气炎热而又潮湿,蘑菇腐坏。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写,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半夜入灭。临终前,他告诫弟子要依法精进修行。又为求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说法,使他成为最后一个弟子。终年80岁。

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火化。遗骨(舍利)为摩羯陀王阿阇世、吠舍离的离车毗族、迦毗罗卫的释迦族、阿摩罗迦波的布利族、罗摩伽摩的俱利子族、波伐的末罗族(南末罗国)、拘尸那迦的末罗族(北末罗国)和呔多底波的婆罗门分得,各建舍利塔供养。

法轮:佛家语,轮有二义,一为运转,一为摧碾,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且摧毁世俗一切邪惑之见。指佛法无边,普济众生。

法轮不是一个实际的物体,只是一个象征,和轮子功的那个没有丝毫关系。法指佛法,即佛教精神;轮指旋转的、圆融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法轮常转指佛法的传播和继承。

法轮的意义有三:一是摧破之义,因佛法能摧破众生之烦恼;二是辗转之义,因佛的说法不滞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辗转不停;三是圆义之义,因佛所说之教法圆满无缺。

又因时代之不同与经典内容之深浅,而将佛陀教法分类为三时期(三时教);其所代表的意义,称为三法轮。据真谛、玄奘所立之三法轮∶1.转法轮,佛陀佛陀成道后,最初在鹿野苑为陈如等五比丘宣说四谛教法,为转法轮之始,又称初转法轮,属三时教中之有教;2.照法轮,为大乘说诸法皆空等般若经教法,以其为大乘独行之空理,以空照破有,称之照法轮,为三时教之空教。3.持法轮,为遗第二时教所执之空理,佛陀复说三性及真如不空等妙理,使三酬人皆得修持,故称持法轮。此不空妙有等唯识中道之教法,即三时教中之中道教。

《新华严经》卷五十九载,如来转法轮有十种事∶1.具足清净之四无畏;2.出生四辩随顺之音声;3.善能开阐四真谛之相;4.随顺诸佛之无碍解脱;5.能令众生之心皆净信;6.能拔众生诸苦之毒箭;7.大悲愿力之所加持;8.随出音声普遍十方一切世界;9.於阿僧只劫说法不断;10.随所说法,皆能生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