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祯自己家人的照片:伏羲与人类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5:55:16
        有些人讲人类好像是经过了一个茹毛饮血的时代,事实上不完全是,那样的人创造不出这么辉煌深邃的文化。孔子作为二千多年前的人,在年代上要比我们离伏羲近得多,所以孔子时代有关伏羲传说的典籍和文字记载,要比我们丰富得多,所以他的话是可信的。因为孔子的人格决定了他不会是一个胡编乱造的人。你看他说,自己只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都不敢说是他作的。孔子作的《系辞》,高度评价了伏羲、神农、轩辕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论述了从伏羲、神农到轩辕的社会发展历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贷,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益。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从孔圣人对伏羲“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赞叹上,我们就可知道伏羲是大智慧者。另外从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来看,“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也可以知道伏羲是一位道德、智慧非常渊博、圆满的圣人,因为司马迁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历史学家。紧接着孔子就谈到神农,神农与伏羲之间,时间跨度很大。古书记载:“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伏羲之号。自无怀氏以上,经史不载,莫知都之所载。”(《遁甲开山图》)

     “庖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庭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包牺氏之号也。”(《帝王世纪)

     现在古书好多关于伏羲功绩的记载,大多是属于几十代袭包牺氏名号的各部落的事迹。事实上,“至纯厚,”作易八卦的伏羲非常远久了,绝不是以千年为记,而是要以万年来记。《列子》中讲,“太古至于今日,年岁不可胜记,但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说三十余万岁,无从可考,但几千年前的人都认为以万年为单位来计算,说明《淮南子》讲的“泰古二皇”确实远久了!

  我们现在各地方的农民用作耕田的犁,古代叫耒耜。那么现在的农民都会犁地,可谁知道在远古的时候要发明一个耕地的犁那绝不是一般人的智慧能发明的。那时候发明的犁也可以和现在发明原子弹的难度相媲了,而且比原子弹更有意义,犁是利而不害的发明,而原子弹是标志人类争夺的不文明产物。神农发明耒耜有益于社会。从神农开始,我们从吃天然果实时代进入了农业时代。好多研究人类历史的人,他们认为人们一开始就是吃动物,茹毛饮血,对此我们一直不赞同,为什么呢?从人类的生理结构上来讲,我们的牙齿不是吃动物的,肠胃消化液都不是消化肉食的,吃上又消化不了。用我们这样的牙齿也不能把动物的皮剥下来,远古又没金属,你要是用口把它撕破,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从人的生理结构以及当时的生产工具上来看,不见得是他们所说的那样。腐烂的肉,那么唯一的就是用火烧,既然用火烧了,就不叫生吞活剥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所以,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首先是伏羲、女娲时代,人们靠吃山桃野果来维持生存。这个在咱们古代一些哲人的著作里面有记载,讲到伏羲、女娲吃的是橡食,就是橡树上的果子。如果人们不要破坏的话,我们这里的森林,各种果实,核桃、枣子、梨呀,也是应有尽有。古代那个时候的天然果实都很丰富。从那个时代进入到农业时代,这是一个飞跃。为什么说是飞跃呢?因为果子是有季节性的。为什么上古的人不能定居,经常迁徙,就有这个原因。

     你看伏羲,在甘谷古风台出生,转到卦台山,又徙陈仓,就是现在的宝鸡,一直东去,去世在河南淮阳,当时除了传播文明以外,更重要的是随着季节,果树的变化,也就是为生存而迁徙。就这样一直到神农发明了种植谷物之后。从此文化发达的人类基本上就定居下来,不再奔奔波波了。那么要种庄稼,没有工具不行,故此就发明了耒耜。当然,我们这里只讲了神农的一项发明,然而就仅这一项发明,就足以说明了我们的祖先神农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因为人类正是从此而开始了定居的生存方式。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来追念我们的祖先,敬仰他们的功德呢?!我们不要忘记,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的创造发明,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文明文化和现在的生活条件,你看,咱们三皇殿塑像里面的神农拿着谷穗。

     再看伏羲、女娲、神农,他们都身穿树叶(指殿内的塑像),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衣服,古书上叫裸虫。这个词不太好听,裸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穿衣服的“虫”,所以古代顶多是用树叶蔽蔽身。人类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有了羞辱的观念,有了所谓的男女之别了,慢慢地就用树叶遮遮体。到轩辕皇帝的时候,黄帝才发明了衣裳,从此人类就由“裸虫”变成了衣着蔽体式的文明人类。轩辕的功绩、发明、创造很多,我们举一两件事例大家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功绩有多大啊!值不值得我们纪念他们呢?你看咱们塑的轩辕皇帝就穿着衣服,从他开始就有了衣服。这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整个人类文明的推进。

     当然从思想道德上来讲,正像老子讲的是由纯朴而致文饰。失道失德,失仁失义,依次而下。我们刚才说的那位学者,他是一位国学大师,海内外知名的学者。他有一个观点就是财富越多,人的心态和道德品质就越低劣,跟这个财富成反比。我们回溯三皇,纪念三皇,也是我们回归自然的重要内容。追溯人类先祖的时代,为当今人类回归于婴儿、回归于朴、回归于无极的境界状态,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先祖他们所处的心态,所具有的人格,我们是难以想象的。

  古书上对这些的记载都比较简短。战国时代的典藉《文子》中记载:“(虙)牺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寝绳,杀秋约冬,负方州,抱圆天。阴阳所壅,沈滞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其民童蒙,不知西东,视冥冥,行蹎蹎(音颠),侗(音通)然自得,莫知其所由。浮游泛然,不知所本。自养不知所如往。 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芷其螫毒,功揆天地。至黄帝要妙乎太祖以下。然而不章其功,不扬其名,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从简短的记载里边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层次境界。人文始祖伏羲的时代,以石为枕,结绳为床。秋天采集大量的果实,以备冬天之用。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以洞穴为室,纯顺自然。身体疾病很少,即使有阴阳不和,经络运行不畅者,以守窍观想的软件疗法自我调理就能恢复。顺从自然界的变化而不违背(逆气),不伤生害命(戾物),禁止人与人之间相损伤,道德风俗不允许个人自私自利(厚积)。其实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规定“禁止”和“不准”的观念。因为老百姓纯朴得像儿童一样,分别之心极微,眼神真诚犹如我们后世称的愚人一样,但不是无智慧的白痴,而是直心真诚的自然流露(自得),不像我们通过教化而达到的诚实境界,而是本来如是的无私无欲,无为自然的状态。只知自己内心以真诚天性为自养,而不向外追求感官欲乐为目的。正如《中庸》中所讲,“至诚”“能尽其性(天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伏羲时代人的无为自然的真诚与禽兽虫蛇“和谐”相处,人不“戾物”,兽虫“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互不相害,熙熙和乐。这和《山海经》记载上古之世,“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的景象是相同的。伏羲以道德化世,功德可比天地。伏羲的遗风和德化心法一直流传到黄帝时期。功高不自彰,德厚不自扬,体天道之自然属性,心灵纯净,人格完善,成为“唯道是从”的真人,达到“道德上通”的层次,根本没有后世之人的“机巧心智”。

     王充在《论衡》中就有这么几句话:“故夫伏羲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就是咱们说的伏羲),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伏羲作八卦以治之”。可见伏羲是“失道而后德”的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处于道与德演变的时期,八卦是伏羲以规律教世人的法门。而我们所谓的文明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已经是失道以后进入德的时候才有了“文明史”,也就是说才有文明的传说史,失了道和德以后,进入了仁和义的时候,才真正有了文字的记载。所以,上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这些“记载”,反映了他们当时所处的心态、人格、道德、品质,对处于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失礼时期的我们,实在是难以想象的。比如《淮南子》中说:“夫神农、伏羲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意思是讲伏羲和神农时代的老百姓不需要用赏和罚,民众也不会干出出格的事来。为什么没有赏和罚呢?假如人人都是孔圣人那样的人,哪有赏罚的必要呢?就不需要了。“不吾之令,不视之见,此伏羲、神农之所以为师也。故民之化也,不从其所言,而从其所行”。 伏羲、神农以身作则教化老百姓,达到不言而自化。不言而自化的这样的人格,这样的品质,这样的心灵,这样的道德,大家想一想,境界层次达到了多高的程度啊?!所以,伏羲时代和神农时代人们的道德风貌和我们不一样。

  伏羲时代,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效法四季变化,在天地之间,法自然之道。如阴阳失衡,壅滞淤塞而病时,自身调理贯通,通过自然疗法而自愈。古代人就是调养心身。怎样调养身心呢?“至纯厚”,“致虚极,守静笃”。就是通过自身调理(窍理),也就是交龙文化所说的自然疗法,由此而达到身心健康。伏羲神农就是叫老百姓要顺天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不要违背物理,不要互相伤害,不要有私己行为,所以那时的老百姓就像儿童一样天真,神态憨厚自然。在今人看来是如愚似呆,其实是纯厚朴实的不辨东西,幼稚天真得比于赤子,自然无为得不知始终。只知自养,别无其它贪求。就连当时的禽兽虫蛇,也因为赤心自然而无伤无侵,互相不侵凌,人和动物能友好相处,“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动物不把爪牙往人身上放,蛇蝎之类不把毒往人身上螫,呈现“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的一派生态文明的景象,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平衡。倘若那个时候的人宰杀动物的话,怎么能“爰有百兽,相群爰处”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伏羲治世的时候,法道无为之属性,效天地自然之功。到黄帝的时候已经不像伏羲时代那样了。伏羲时代的人不知道功名利禄,没有名利得失,没有私心杂念。到了黄帝时代时,这种纯朴的状态,这种真人之道已经体现不出来了,已经有了奸诈诡滑了。故有“轩辕立法度”之说法。现在就叫政府,也就是到了需要行政管理的时期了。所以,我们从古书上就可以看到三皇的这些伟大功绩,知道了他们是如何引导民众趋向人心朴化,德行纯厚,心灵净化,人格完善的。不管三皇距我们现在的年代跨度有多远,既然我们知道了三皇对我们人类的伟大功绩,知道了三皇立根治世,开创文明的伟业,我们回溯本源,追远祖德,这对当今之人及人类社会回归自然,回归道德,具有伟大的意义。希望普天之下都来回溯文明的源头,追念肇启文明的祖先,回报他们的恩德。

     三皇殿是我们纪念人文始祖的一个场所,交龙灵山是我们回归溯源的盘古家乡。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寻根问祖,追念先圣,见贤思齐,回归自然。今天我们羲黄子孙有这么一个寻根归根的纪念场所,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它的意义就在于启发人类社会产生追溯祖先的兴趣;怀念祖先的功绩;回归祖先智慧道德的这么一种向往追求。使我们每一个人在看到三皇殿的时候,看到我们人类祖先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先怀念起他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一看我们自身,与祖先的道德智慧相比有那些差距。从而意识到人类社会应该怎么发展,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生存观念,进而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和真正的价值所在。过去人们经常说数典忘祖,我们是不是忘记了祖先,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和纯朴的心灵,以及深邃的智慧?当你踏上灵山,站在三皇殿前,面对祖先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你能感到先祖的恩泽吗?你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吗?灵山建起这座大殿,就是希望我们所有的亲兄姐妹们都来回归呀!回归自然,回归到伏羲、神农、轩辕、女娲他们的道德、心灵和人格上去。人类先祖的心灵、人格、智慧、道德是我们学习纪念的根本。我们在这里纪念人根老祖最有价值的是净化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如果达不到这一点,那就徒有形式,徒有虚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大家还要注意,我们说回归三皇五帝,并不是说要你又去住窑洞,也不是叫你去吃山桃野果,不是那个意思。关键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不能忘记始祖,以祖先的圣德和智慧为楷模,以孝为先,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与文化。正是他们为我们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条件。有了这样好的条件,我们就更应当无条件的来学习古人的人格、心灵、智慧,见贤思齐,见圣发愿,见祖追念,孝慈恭让,和睦爱怜,善良诚敬,融洽人间。这就是我们在交龙灵山建筑这座大殿,塑造远古圣人和祖先形象的意义之所在。

  在座的亲兄姐妹不管是哪个地方来的,今天既然来参加三皇的开光大典,那我们首先就要面对祖先,对照灵山“净化心灵、打扫错误”的十四条和“完善人格、增益智慧”的十四条,以此作为契机来打扫错误,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增益智慧,回归自然。为什么要这样讲呢?这才是真正的追念和发愿,真正做到见贤思齐,真正地孝敬祖先。

     今天是四月初八,是最伟大的圣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纪念日。之所以要纪念三皇,要向三皇学习,要回归到三皇的心灵人格,是因为这其中有深邃的科学规律。两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彻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已经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什么样的回答呢?就是说假如我们不打扫错误,不净化心灵,不完善人格,不增益智慧,我们将面临可怕的未来。用他的话来说就叫恶有恶报!释迦佛透悉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极性规律的因缘运转关系,证悟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心灵不净化,人格不完善,就会被烦恼知障锁住,得不到幸福,得不到智慧。于是就会使你痛苦一生,愚昧一生。用交龙文化来讲,如果不向三皇五帝的心灵人格回归,不净化我们的心灵,不完善我们的人格的话,我们的“软件”就会中毒,进而由“软件”所制约的“硬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和障碍。你看今天在座的好多人,不是患这个病,就是患那个病。我们为什么有诸多的疾病呢?是因为我们违背了佛陀主张的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深信因果等教导而导致的结果。所以,来灵山认识孝顺父母,慎终追远,缅怀先祖,打扫我们忤逆不孝,数典忘祖的过错,把孝做为万善之首,重新做人,从孝养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开始,重新做人。以孝悌忠信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及物,使普天下的老幼孤寡有所归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一切人都有生活的保障,在团结友爱的风尚中,学习三皇始祖的人格心灵,增益我们的智慧,升华我们的境界。

  佛陀让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应慈心不杀,成为仁慈恻隐之人;直心正义,不偷不盗,成为境界高雅的奉献之人;作风正派,不邪淫卑鄙,成为高尚有礼的正人君子;心口不二,不妄不诳,成为诚信仁义之人;志趣超逸,不落俗嗜,成为具有超凡齐圣智慧大愿的人。只要我们按圣人的教导,“少私寡欲”,“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清净自正”,必然身心健康,“软、硬件”都有序化。

     你看,神农还有一个伟大的功绩就是发明了医药,“神农尝百草”。那么我们想过没有,神农为什么要尝百草?神农为什么要为人类建立医药呢?现在好多人不考虑这个问题。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打官司我和普通人一样。他能做到的就是叫人没有诤讼。也就是说与其打官司争长论短,不如无讼而太平安然。同样与其有病论医术的高明,药物的甘苦,不如无疾康泰,不知医药更好嘛!“神农尝百草”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身心都健康的话,也不须烦劳圣人神农来尝百草。神农之所以尝百草, ,就说明了从伏羲时代到神农时代,人们已经疾病缠身了,更何况我们的这个时代呢!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各样的邪说歪道,各种各样的邪见、邪知、贪欲妄想、私心杂念,给我们“软件”上反馈的中毒信号纷杂繁多,把我们的“明德”不明了,把我们干干净净的“软件”变得无序化了,导致我们身心不健康。所以,交龙文化十多年来,一直就告诉大家,要以打扫错误、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入手;以增益智慧、升华境界为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