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灰姑娘床戏那集:意元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55:39

王阳明: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

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可以一言喻之:他之后,无大儒。可见其地位与影响。

先生说:“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主人翁沉疴在床,奴婢便敢擅作威福,家不可以言齐矣。若主人翁服药治病,渐渐痊可,略知检束,奴婢亦自渐听指挥。及沉疴脱体,起来摆布,谁敢有不受约束者哉?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

按:良知,语出《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里的良,可以解释为本能的、天然的意思。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三次变化,教化也有三次变化,而“致良知”之说,即是教化最后之变,晚年定论,自以为是圣门“正法眼藏”、“千古圣贤相传一点骨血”,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致良知本身有着比较丰富和复杂的内容,其实,套用我们智能气功的术语,可以将其看作是“意元体之性”;而所谓的奴婢,实乃“意元体之用”;奴婢之豪悍与检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意元体参照系”。只是对于“意元体之体”,王阳明涉猎似不多。

打破参照系,进入意元体!    

 

 

意元体的体、性、用

体、性、用是中国文化特有之概念,是用以描述对象整体特性的三个角度。

体,可以解释为对象存在的基本状态;
性,可以解释为对象的基本特性;
用,可以解释为对象之性在时间维度的展开、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或者说应用。

了解和掌握事物体、性、用,可以把握该事物的整体特性。

那么作为混元整体理论中核心概念的意元体,其体、性、用是什么呢?

意元体之体:无形无象、内部极度均匀、精微
意元体之性:反映性、全息性、能动性、灵明性
意元体之用: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提取信息、发放信息 打破参照系,进入意元体!  

 

 


如前所述,意元体是由脑神经细胞混元气中能与信息发生作用的混元气形成的具有特殊体性的混元气,意元体参照系是由意元体的接收信息功能(经由人体感受功能),把客观世界的信息内化到意元体中并进而建构起来的总体时空架构,在这层意义上,似乎可以说意元体是主,意元体的参照系是客。然而意元体参照系又不尽是客,因为意元体参照系的内容可以聚集形成实体物而淀积在神经细胞中,而淀积了参照系内容的脑神经细胞混元体又可以并合到意元体中去,从而成为占据意元体的内容,使意元体的各种体性受到参照系的影响。如果把意元体原来的体性比做白布的话,那么,当具有特定内容的参照系形成以后的意元体,则相当于被染了颜色的布。一般而言,常人意元体的功能的行使,是在参照系的参与下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意元体本具的自由行使自身功能的权利似乎是被参照系“篡夺”了。在这层意义上,参照系似乎变成了主人,而意元体变成了奴仆,在一定意义上说,意元体受到参照系的类似协同学所说的“频律锁结”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形成了本节Ⅲ中的“意元体的变化”,也是后面所说的“错认主人公”的道理所在。

前述的意元体的变化,如自我意元体、偏执意元体、圆满意元体等,实际上并不是意元体的各种体性特征的改变,而是在原来白净的意元体中加入了参照系的内容以及参照系发生的不同变化。人类发展至今,意元体的参照系,虽然已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范围,但仍未超出偏执的领域,从而限制着意元体的自由行使权利。尽管如此,意元体的本具体性并未消失,它将通过气功接受更多的信息,从而打破旧有的参照系的禁锢而进入新天地。辅导材料部分:
引用:


二、参照系和意元体的关系
过去佛家讲,我们后天接触的东西,都是假的、只有虚的、不存在的,只有那不垢不净不空不有的佛性(或称真如性)才是真的,这个佛性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初始意元体。其实初始意元体只存在于胎儿意元体刚形成的时候,只要胎儿不死就接收外界信息,就染了。所以初始意元体什么都不解决,从理性上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意元体和参照系的关系,可以把意元体看作是主,参照系是客,参照系还可以改,可以把它消掉。如果单纯这么领会,就成了佛家的东西,就错了,不符合实际了。因为,反映进来的东西,虽然是后天来的,但是,它一旦能够化成物质,到脑细胞里面去了,反过来脑细胞的物质的混元气,又变成意元体的一部分了。

处理事情的时候,是那个意元体参照系的模板来处理的。意元体本身是空的,它不会处理,这样意元体它支配生命活动的权力,就让参照系占去了。本来意元体是“神”,可意元体是空的、均匀的、精细的、有反映性的、有动能性的、有运动性的,一运动就得有内容,内容就成参照系的东西,就是参照系本身处理事物的模式。吃或不吃,干或不干,都是参照系来衡量。那些没吃、没喝的人,要饿死了,他就千方百计弄点吃的来,偷也好,抢也好,要活着就认为是合理的。富人就认为这个贼真可恶。所以,这两个参照系内容不一样,判断事情的结果就不一样。做出的结论不一样,对事物的反映就不一样了。所以,决定抱什么态度干什么、怎么干是参照系决定的。穷人一衡量我得活命,就去偷;富人一衡量贼偷别人的东西,可恶。这样一来意元体参照系就把意元体那个什么都没有的特性功能取代了。意元体是空的,它不分辨,就进行反映,一切的举动,一切的判断,是参照系来做决定的。所以这时候的参照系变成了主人。从参照系形成来看是客人、意元体是主人,但一处理事,参照系成为主人了。意元体和参照系就是这么个辩证关系。又是主人,又是客人。咱们说的参照系,相当于佛家讲的第七识我执识、末那识,认为你的思想意识是跟据它来产生的,有了它,什么恶东西都出得来。偏执的参照系和意元体就是那么个辩证的关系,这正是意元体向前发展的结果,只是进去的东西少了点,全进去就不偏了。平时我们讲的那个“我”是参照系。真正的我应该是意元体能反映、能做决定、有判断的功能,而参照系是判断的模板。以后讲“错认为主人公”还要讲这个问题。因为参照系它“篡夺”了意元体的功能,那个“我”就把它当作主人了。所以,佛家讲,虚妄里面有个“我”存在,不存在这个我,就是讲的这个东西。我们讲它是个辩证的,是转化的。这是人发展过程当中必须经过的东西,不是把它打掉,而是把它发展。佛家过去说要消灭、要净除、要断惑,实际上来讲是功能更多了。菩萨去断惑证真,得普渡众生,什么都不计较,里面什么都溶进去,实际上是扩展了意元体内容,功能更多了。意元体的内容多了,把那个“我”挤没了。是这么个问题。

前面讲意元体的变化,初始意元体,自我意元体,偏执意元体,将来到圆满意元体。其实那个意元体本身它变化不是太大,那个变化是参照系在变化。初始意元体参照系一张白纸;自我意元体,里面有了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的一般最简单的映象,有了一个“我”,参照系比较简单,主客观是一致的;偏执意元体,意元体里面的参照系固定了,主客观偏了;到了圆满意元体参照系有了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两个了;到了浑化意元体,意元体把人体的生命活动,具体的各个部分组织结构都浑化了。所以说,实际是参照系在发生变化。意元体本身是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有了参照系它一变化,意元体似乎都变了,实际这个变是参照系在变。人类发展到现在,还处在偏执意元体阶段,再往下发展还没有,还谈不上。因为人类现在还没有到这个层次。在人类里面,咱们是先走一步。同学们还没有自觉。常人是现代的人类,自认是高层的。咱们往超常智能科学这个门类里面一跳,在这个层次里面,我们是幼儿园学生,我们肩负的使命不一样,我们要干的事情不一样,要走的生活道路也不一样。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智能气功是促进人类和人类文化向高级层次发展。那天日本来了几个人说:“庞老师,是中国文化占领世界?”我说:“不对,是人类文化占领人类世界。”把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合成一个人类文化,气功科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结晶。列宁讲:不掌握人类全部文化这个累赘,不能成为真正的自觉革命者。哪一点不掌握,你就哪一点不自觉,就陷入盲目性。所以将来圆满参照系既是有气功科学传统的气功知识,还得有现代科学的知识,还得再提高一点才行。我们就是肩负着这么一个使命,搞的是生命领域革命。咱们搞气功的人不搞政治,历史上搞气功的搞政治就完蛋,历来如此。如搞宗教、搞气功的张角,黄巾起义,曹操把他平了,民间气功好多起义的都完蛋了。气功本来是生命领域的科学,你去为政治服务就行了,当助手去。我们自己不搞政治。将来世界政治慢慢东西方对抗减弱,社会领域革命慢慢成为过去的历史,人类走向文明了。以前搞社会领域革命,就是因为生产生活资料太少,要想活着,就拼就打,那就是阶级斗争,就是为了抢那点有限的生活资料。政治思想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现在人类到了文明阶段了,科学向前发展了,有吃有穿了,现在让你去拼命就不愿意了,去搞经济领域革命,发展科学了。以后就是生命领域革命了。马克思讲:慢慢政党消亡,国家消亡,共产主义,世界大同。到了生命领域就该是世界大同了。

我们要认识,我们干的事业是极其伟大的事业,要拼着命地干,拼着命地学习。你去学常规技术可以当人上人。在我们这儿是超常“幼儿”。你想当人上人就去学常规技术,想进到另外一个层次,你先来当幼儿。大家都是在这个阶段上,就得这么拼着往前走。今天讲课后面结合了咱们的思想,放在课里面来讲,来解决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练功态度、思想方法、认识问题。今后学理论要联系实际。只能是通过学习之后坚定对气功科学的思想认识,提高我们的自觉性。真正发奋图强,干一番事业。真正搞人类世界大同。
打破参照系,进入意元体!  

 

 

引用:

Ⅲ、意识活动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常人意识活动具有偏狭性
错认“主人公”。如前所述,由感觉和知觉内化到意元体中的各种信息所形成的处理主客观关系的参照系,成了人识别、处理客观事物的本底与量度模式,成了指导人们行为的依据。常人多认为此即自己的内在“主人公”。比如常人对某人某事作出的好坏是非的判断,都认为是自己(主人公)做出的裁决。实际上,这一评判是量度模式量度的结果,所以这些模式与参照系既不是主人公,也不属于意识活动,而只是产生意识活动的意元体内的依据。《唯识论》称此为意根。意识活动是意元体内量度的内容和过程。这些意识活动是建立在意根基础上的活动,所以也不是自身的主人公。自身的主人公是意元体能够进行量度、识别以及发放指令的那部分主动功能。意识活动是功能发动后的变化(当然,这些变化的体现也是意元体的功能),意根则是建立的常态智能量度模式用以进行量度事物的背景,而量度、识别模式则成了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练气功就是要认识自身的真正的主人公,克服偏执,打破意识中那些框架、模式的束缚,获得意识领域的自由。

……

V、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质表现

前面我们曾经阐述了人的意识活动过程与内容是受着意元体参照系限制的,或者说意识活动是在参照系背景上进行的。同时我们又在意识活动的偏狭性里指出了错认“主人公”是错把参照系的活动当成了主人翁。也就是说,不能把属于参照系的意识活动当作主人,在这里我们又把属于参照系的意识活动说成是人的活动的本质,这岂不自相矛盾吗?否。我们把意识活动说成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质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本质而言的。前面说的把参照系错认为主人公,是对意元体的活动本质-自由、自觉、自主性质而言的。因为参照系在一定程度上把意元体“锁结”在了特定的模式上,使其自由、自觉、自主之性质服从于参照系的模式。或者说意识活动的发轫活动受到了参照系中已有的科学、艺术、道德等意识模式的制约,使意元体本具的虚灵、能动之性印上了已有的科学、艺术、道德意识模式的印记。诚然,任何意识活动都会包含着一定的内容,没有任何内容的意识活动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意元体参照系的内容随着人类的前进在不断改变,不断完善,人的意识活动也就不断地走向更加正确、真实的境地。前面讲的意识偏狭,一方面是在参照系中没有超常智能的信息内容,导致使科学意识、艺术意识的偏狭;另一方面在参照系中建立起来的属于道德的价值模式是以私人占有为基础的,因而形成了一切为我的道德意识模式。它严重地限制了人的思想,使人的生命本质局限在占有欲的圈子里。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道德意识会对人的生命本质有如此大的约束力,这是因为道德属于参照系中较基本层面的内容,它关系着人的行为动机的发轫,关系着对周围事物的爱憎取舍……这一切不仅将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主宰,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有形之体的生命运动。比如,有的人为了正义事业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流芳百世,也有的人为了苟且偷生投降变节而遗臭万年。至于意识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前面在意识作用中已经做了论述,而道德对人生命活动的本质的影响则将在下章《道德论》中全面讲解。
辅导材料部分:
引用:


三.常人意识活动具有偏狭性

意识活动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气功最本质、最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练气功能不能达到高层次的一个关键问题。佛家练功要达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从理论上是什么东西呢?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问题。道家最后讲“粉碎虚空”,粉碎虚空也是这个问题。道家练功到结了丹、婴儿出窍之后,还有九年面壁之功,面壁之功最后也是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常人意识活动有偏狭性。这个偏狭性是指人的常态智能。常态智能在意元体里面建立起的参照系是一个常态智能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是个偏狭的。所以偏狭,就是因为里面没有超常智能的参照系,只是一个常态智能参照系,也就是说它里面不是整个意元体的全部功能,而是我们意元体里很小的这部分功能,最浅表的一部分功能。而我们却把这种非常浅表的功能认为是整体的“我”,把这个浅表的常态智能的参照系认为是一个“我”了,这就叫做“错认主人公”。本来意元体是个完整的,非常博大渊深的,可人们把偏的这一部分认为是“我”了。简单地说,“错认主人公”就是把真正的“我”认错了。我们下面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一)错认“主人公”。现在我们自己说的那个“我”并不是真正的意元体里面那个“自我”。那个真正自我到底是什么?我们从错认了的那个“我”来讲这个问题。

前面讲意元体理论的时候讲了参照系,它是在人生下来之后,通过神经反射、感觉知觉功能,把客观事物的各种信息反映到意元体里面去,内化之后,在意元体里面形成的最初的参照系,它是我们人的感觉、知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脑子里最早打进的东西,成了量度事物的模式。最早打进什么框框去,参照系就是什么框框。意元体本来是个白净的“透明”的东西,打入信息之后,慢慢形成参照系了,成了认识处理客观事物的量度模式了。量度模式实际上是我们处理事物、认识事物的一个内在的根据。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就拿它去认识事物,去衡量事物,看它是什么,应该怎么去做。它是认识事物处理事物的一个根据。

我们一般的人就把参照系看成是“我”了。比如说,你们几个同学一边走一边聊气功,旁边一个人听见,说:“这些人神经病,年轻轻的搞这个?”一开始你们听着可能没事,还讨论。那人又说:“不定是怎么回事?可能是搞对象搞不上,消极厌世,没事干了,想找点精神安慰,真是不求上进,一群小混蛋!”一听这个,你们可能就受不了:“你小子竟敢骂我们?”这样的情绪怎么来的?就是从参照系那儿来的。他说你是混蛋,你脑子里面参照系“混蛋”是骂人的话,于是得出个结论:他骂“我”了,便生气了。再比如我对着小李说:“你这个混蛋!”小李很自然认定“你”就是指他。本来这个“你”怎么就是小李呢?人们已习惯了在这种情况下这样去判断了,也是根据参照系的判断得出来的。我们一般的人是把参照系的量度模式当作是“我”。其实那个参照系并不是“我”,那只是判断事物的根据,是量度事物的量度模式。谁去量度事物呢?是意元体里面那个自我量度事物,那个真正去量度的才是自己,才是“我”。

在传统气功里面,道家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佛家研究了,在《唯识论》里面,这个量度模式就相当于第七识“意根”——意识产生的根据。但他们讲的不清楚。其实能产生意识,去量度模子、认识世界的是意元体。因此参照系不是“我”,而是使人产生执着、偏执、“无明”的最根本的东西。“无明”就是不认识事物,不明了,把那个“我”昧了、把那个“主人公”昧了,把参照系当成“我”了。咱们前面在讲参照系和意元体的关系的时候曾经讲过,参照系在一定程度上篡夺了意元体的权了。当然参照系本身的活动也是意识活动,但是被参照系的框框锁住了。现在人类一切意识活动都是在用这个参照系去衡量的层次上,都把参照系当成我了,因此对真正事物就不明了了。

那么意识活动是不是我呢?当然意识活动就更不是我了,意识活动是意元体里面的活动内容和过程。比如你拿着这本书,心里想这是我的,这是好东西,这就是意识活动的内容。这个结论是我里面得出来的结论。那么那个我是谁呢?那个我是意元体能够运用量度模式进行量度事物的那一部分功能,那个才是我。

这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过去佛教没有讲清楚这个问题。佛教讲阿赖耶识是个种子识,但是一说有我就错了,他们说那个我就是意根。意根是什么?佛家没讲清楚。咱们智能功讲意根是参照系,不是个真我。我们讲的那个真正的我——“主人公”就是意元体能够反映事物、能够量度事物、能够运用这些模式的这些功能。过去讲要认识自我、认识本来面目、认识“主人公”,就是认识这个东西。当然反过来说,意识活动本身也是意元体的功能。人们想事,就是意元体的功能,比如你们考虑庞老师今天的课讲什么呢?这也是意元体的功能。所以这也就是说佛家讲的妄想本身也就是阿赖耶识,妄想心计也是个心性本身的体现,即假里面有真,真不离假。

现在很多搞哲学的批判佛家,说佛学到了后期就堕落了,因为佛学说假的就是真的。其实说假的就是真的是什么意思?是讲当产生这种思想活动的时候,这些内容、这些结论是根据参照系的判断判断出来的。比如他骂“你是混蛋!”你说“我不是混蛋,你是混蛋!”你这句话的内容表明你认为他骂你了,他判断你坏,你自己根据参照系判断之后反映出去:“我不坏”。这个过程按过去佛家理论讲,他说你是混蛋这句话本身,对你来说没有意义,是个假的、虚的,因为你是你,他说你是混蛋你也不混,他说你是个好蛋你也不一定准好,可是你根据参照系的那个框框判断“他骂我了”,我不能吃他骂,我还要骂他一句,关键就是“无明”,即不明了事物来处理这个事情,用咱们的话说是根据参照系的标准来处理的这些事情。

佛家讲这个问题从理论讲是对了一部分,因为语言只是代表一定的判断内容,本身并不代表实体物质。逻辑思维比较抽象,没有能量也没有质量,不影响本人,就是我们自己把它认成真的了,所以这个过程是个“无明”,是虚妄。产生概念这个过程本身是意元体的功能,但是被参照系锁住了。例如他骂我了,我就得想办法去处理。这个处理活动过程也还是意元体的功能。

所以佛家过去也讲,“水不离波,波即是水”,真性好象很平静的水,水就好比阿赖耶识,那个心性很明静,能反映事物,可是当一有波浪之后,水波一动就反映不了事物了。拿那个来比喻人有了杂念了,那个性的灵明之性被压住了,显现不出来。佛家又讲,离开波浪找水是找不着的,所以说“波就是水”(但水即是波这句话就不好了,因为水没有波也是水)。波浪是水动了之后的现象,如果你能懂得波浪一动的时候也是水的动,你安静的时候能认识到这个水,动的时候也认识到水,那么这个假的就是真。

佛家打的这个比喻不能彻底说明问题,我们讲的假我,讲错认“主人公”还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还不光是动与不动的问题。我给同学们把这个问题再念一念,然后为了加深理解再给同学们把前面的问题简单说一说。(以下是庞老师边念错认“主人公”那段课文边解释。)

(一)错认“主人公”。“如前所述,由感觉和知觉内化到意元体中各种信息所形成的处理主客观关系的参照系,成了人识别、处理客观事物的本底与量度模式”,这一句话就把我们前面讲的意元体参照系的理论作了一个概括。“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依据。常人多以此为自己的内在‘主人公’。” 前面那句话指的我们的参照系怎么形成的,这句话讲形成之后人们把它当成“主人公”。“比如常人对某人某事做出的好坏是非的判断,都认为是自己做出的裁决。”你认识、判断事物和处理事物都认为是你在做决定的。来一个事怎么办?“我考虑考虑”,考虑的功能是“我”。来了事,根据脑子里那个框框去衡量、比较,那个比较的功能才是我,可我们一般的人就是把那个比较的模式当作我了。不妨举个例子,我们两个分东西我吃亏了,“我觉得吃亏了”这个判断实际是根据量度模式量出来的结果,却认为是自己做出的裁决。

“实际上这一评判是量度模式的量度的结果。”这件事好与坏,该干不该干,是拿量度模式去量度的结果,并不是“我”做的决定。人们说:我认为应该去做。是你认为应该去做吗?那是量度模式评判的结果。这个量度模式是大家常识里面、社会里面都认定的,所以并不是你认为应该去做,而是那个模式逻辑推导的结果。“所以这些模式与参照系既不是‘主人公’,也不是意识活动,而只是产生意识活动的意元体的内在根据。”参照系过去在《唯识论》中被称为意根。即意念产生的那个根,是意识活动的根本。意识活动是根据参照系产生的。

“意识活动是意元体内的量度的内容和过程。”外界事物反映进来一量度,量度的内容和量度的过程叫做意识活动。别人说你这样做好或者不好,你脑袋一分析是好,应该去做,这个过程就叫意识活动,所以意识活动本身也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谁呢?是得出结论那个功能,不是得出结论的内容,也不是得出结论的根据。外面来个事物,得出结论来,是根据参照系,意识活动是得出结论之后的行动。这个过程就是意识活动。那么那个“我”是谁呢?事情一反映进来后,“我”来量度,意元体进行量度的功能才是我。

所以说:“自身的主人公是意元体能够进行量度、识别以及发放指令的那部分主动功能。”“意识活动是功能发动后的变化,”功能发动之后那个意元体是怎么变的,那些变化才叫意识活动。“当然,这些变化的体现也是意元体的功能。”我们上面讲了“波即是水”,水一动之后出现波浪了,这个波浪本身也是水,以此来比喻意识活动她是意元体的功能。“而意根是建立的常态智能的量度模式并用以量度事物的背景。”我们认识一个事情要拿背景来对照着。这个背景是我们常态智能的那个量度模式。“而量度、识别模式则是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常态智能参照系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背景;从模式来讲,量度、识别模式是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意思来讲的。识别事物就拿这个模式去识别,看符合不符合这个模式。

“练气功就是要认识自身的真正的主人公,克服偏执,打破意识中框架、模式的束缚,获得意识领域的自由。”这段话写得比较短,但是在认识意识上是很关键的。这就是常人意识的偏狭性——错认“主人公”。

Ⅴ、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质表现

……

讲到这儿同学们可能就要问了:“庞老师,您前面讲错认‘主人公’时说参照系不是主人,可您这儿又讲意识活动作出的决定是自由自觉自主的,这些不都是按照参照系作出来的吗?怎么又讲是人的本质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这样去认识清楚,我们说意识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质,是区别于动物来讲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哪儿?人有意识,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质,动物没这个东西。人的意识能够作出决定,发出一切指令,用这个意识活动来支配人的生命活动,使得人的生命活动区别于动物。动物没有人的参照系,参照系能够决定人的意识活动。(运用语言、运用概念)这是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一切意识活动的产生是意元体的功能,意元体参照系是量度事物的模式,拿这个模式和客观一结合产生意识活动,这个整体的活动是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界限。所以人的意元体的参照系是人具有的特征,人和动物相区别就是从这个意义讲的。

那么我们讲人的参照系不是人的主人公又是从什么意义上讲的呢?这就不是把人和动物相比较来说了,是另一个领域了,是只在人的领域来讲人。人有了意元体,意元体里面有了参照系,本来意元体有全方位的功能,可现在人的参照系是一个偏狭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在整个意元体来说是偏了的。因为参照系是意元体行使功能、衡量事物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常态智能为基础形成的。因此,建立在参照系上产生的意识活动就不是整个意元体的全貌。我们前面给同学们打比喻讲过参照系本来是无色透明的,能如实反映事物,可参照系背景涂了颜色了,反映出来的事物就被染上了颜色。戴平光镜能如实看到事物;戴个墨镜看东西发黑;若镜片红颜色,看东西有点红。参照系打上烙印了,反映出来的东西就不完全是事物的本来特性了。因此就不是我们意元体的本质面貌,所以说它不是人的主人公。这是从人的意元体的活动内容、活动特性来分析,参照系不是人的主人公。所以一定要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把概念搞清楚。我们人总要有活动,一活动就得有参照系起作用,将来人也得有参照系,不过随着人类的发展,将来人的参照系就不是局限的参照系了,它能真正反映全部事物了。我们现在自我被参照系固定起来了,而把参照系当作我了,把那个不是我的东西当成我了,错就错在这地方。将来人再向前发展了,功能开发了,超常智能建立起来了,已有的参照系打破了,变成了整的了,那时我就是真我了。所以这个参照系的我,和这个人的本质——和动物相区别的这个我不能划等号。明确了这个问题,还能帮助进一步认识前面讲的错认主人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