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上一直长脓包痘痘:谁在阻挡转基因? 记者 徐治国 孙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15:55
谁在阻挡转基因?

  绿色和平组织和致力于“公平发展”的“第三世界网络”一直是转基因技术
发展的坚决反对者,而欧盟的态度已经开始摇摆

  ■记者 徐治国 孙滔
  《科学新闻》2009.11.23

  上世纪90年代,英国人做出了第一个转基因食品成果——番茄。可是这项研
究并未在英国人自己的领土上生根发芽,却最先出现在美国,这让美国人占得先
机并一发不可收拾。保守的英国人为此后悔不迭。

  现今,转基因技术已在众多赞叹与批判声中过了20多个年头。自1996年开始
产业化以来,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2年稳定增长,13年间转基因作物
的种植面积增长了74倍。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主席Clive
James指出,截至2008年,全球已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8亿公顷,目前已有25种国
家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目前转基因作物主要为抗除草剂和抗虫害两种类型,不过
复合(多)性状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显著。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
因品种已有43种,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
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当转基因技术还在“高科技福音”与“健康与环境隐患”的激辩中徘徊时,
转基因食品却已走出实验室,走向了市场。

  两大洲的对立

  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作物有明显
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但面
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

  以美国为首的支持派和以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
不久前的调查表明,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多数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
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1998年英国一位
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
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
大讨论。

  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发表声明:此项研究“充满漏洞”,得出转
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完全不足为凭,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
引起了消费者的怀疑。79%的英国人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抵制转基因食品进
入市场。

  由于转基因食品兴起的时间还不长,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及这一技术
可能带来的风险上也没有数量和数据上的定论,这两大阵营在分析转基因食品安
全问题的观念和方法上有很大差异。美国采取着重管理产品本身是否对环境及身
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可靠科学原则,而欧盟管制的重点是用于生产制造食品的转基
因技术,采取预防原则。

  然而,欧盟的死防开始有所松动。欧盟部长最近呼吁要加快转基因生物审批
过程——如果欧盟不改变现有的强硬转基因进口政策,尤其是丝毫不能接受转基
因物质的态度,欧洲的禽畜养殖业将面临一场饲料危机。

  两大阵营对抗的天平似乎开始向支持一派倾斜。

  中国人怎么看待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科技馆的四楼转基因展厅的角落里,有
一项叫做“接受与拒绝”的调查。在记者前去观展的2009年11月17日,这个调查
的结果是:拒绝——597票;接受——374票;无所谓——214票。

  而据尼尔森调查公司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并不担忧转基因
生物的安全性。在那次调查中,中国消费者中72%的被调查者对利用生物技术生
产食品持赞成或中立的看法,而94%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生物技术能带来可持
续性的益处,那么他们就支持利用植物生物技术而进行的食物生产。

  反对,以“绿色和平”为由

  相对欧盟的摇摆,绿色和平组织和致力于“公平发展”的“第三世界网络”
(TWN)一直是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极大反对者。

  2005 年4月,绿色和平组织在湖北省发现非法种植和买卖转基因水稻,估计
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而此前农业部尚未颁发一例水稻转基因
安全证书,也未进入商业化生产。但是,在湖北从事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华中农业
大学的科学家否认他们出卖试验用转基因水稻稻种。

  支持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学者开始反击,由张启发院士联合15位院士及其他
专家起草的《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策略的建议》转交到国务院领导手中。
报告认为,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商业化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试验环
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具备了区域性商品化生产条件,应迅速批准商品化
生产。

  但绿色和平组织随即在当年12月1日公布的一份《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
环境的风险》调查报告指出,关于转基因会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等问题还没有明
确结论。

  即使投入200多亿元的转基因专项研究自2008年7月9日启动之后,反对的声
音依然强烈。

  2008 年9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三次会议上,
绿色和平组织从商业化、经济的层面提出反对转基因水稻意见,向大会发布了
《国内消费者与海外市场转基因水稻面临双重压力》的报告,称中国米制品在海
外遭遇转基因壁垒,转基因水稻所受到的阻力已是现实,而不再只是理论。

  反对的声音还认为,基因工程所用的基因来源于任何生物,生物种类之间的
界限完全被打乱,对出现的新组合和性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及其对环境
和人类的影响还缺乏认识,有些甚至一无所知。

  为了让公众远离转基因食品,绿色和平组织煞费苦心。从2004年开始,绿色
和平组织每年向国内各大食品厂商查询其在使用转基因原料方面的政策,根据他
们的转基因政策,将各品牌分类,制成《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供消费者参考。
并明确指出:为了你及家人的健康,为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请对转基因食品说
“不” [1]。

  专利的困扰

  除了外界主观人为影响之外,转基因产品与生俱来的专利也是一大难题。对
于即将上市的植酸酶玉米来讲,“这是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陈茹梅说。

  然而,对于中国现阶段所研制的转Bt基因水稻,大多数涉及国外机构所持有
的专利。

  在 “863”计划和“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基金”的资助下,中
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周宜君对中国转基因水稻研究中所涉及的专利
问题进行了调查。他说,一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专利持有人就可以要求正当利
益或直接提起诉讼。而对于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虽不
会引起法律纠纷,但是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会遇到障碍,可能是经济利益,也可能
是法律纠纷。

  绿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网络给出了《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
报告,调查涉及15项国外专利,而这些专利又主要集中在孟山都、杜邦、拜耳等
外国公司。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告诉《科学新闻》:“中国
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转基因水稻品系没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许多核心内
容被国外公司和机构通过专利控制。如果商业化种植,将对中国粮食安全和主权
等问题产生严重的影响。”

  但是黄大昉在一次讲座中表示,专利问题要具体而论,因为国外公司有些专
利没有在中国申请,有一些专利则过时了。而且,对基因的转化方法中国科学家
和国外可能不一样,种子的品种也不一样。

  商业化生产仍存疑问

  除了专利困扰以外,反对转基因的阵营还声称,到目前为止,与转基因生物
使用和释放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考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来自反转基因阵营的第三世界网络的高级研究员Li Ching Lim说,我们要从
社会责任、代际责任、社会接受度以及降低长期消耗等方面对转基因生物进行评
价,任何社会引入转基因生物之前,都必须要严肃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种植转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不是农民,而是科学家和
生物公司。以全球转基因农业的巨头美国孟山都公司为例,在2001年,全球转基
因作物的总种植面积有90%以上为孟山都的产品。市场上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是
受到专利保护的,这意味着农民要对种子付出专利费用,而且不能自留种子,需
要每年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

  但是,黄季焜的研究则表明,尽管转基因种子比常规种子贵得多,至少在中
国,受益最多的仍然是农民,因为他们大幅度减少了杀虫剂和用工成本,以大田
试验的水稻为例,“在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地块上,有62%没有施用农药,而且将
近90%的转基因水稻田没有施用治螟虫的农药。” [2]

  农民们在减少了农活之后,也就可以到城里打工,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消费者也能从更加便宜的农产品中获得一定利益。

  棉农的例子似乎印证了黄季焜的研究。一斤转基因棉种比常规棉种高出10倍
甚至数十倍,但是毕竟种子成本比起花在购买杀虫剂和人工喷洒上的钱要少得多。
这也就难怪棉农们都在选择转基因棉花了。2007年,中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约
350万公顷,占据了全部棉花种植面积的70%。

  山东菏泽的农民李占双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种植转基因棉花以来,也对这一
技术全心拥戴。“那些外国公司的种子确实贵,但是效果好,贵点也值得买,”
李占双用浓重的山东话说,“再说,现在哪有啥人自己留种的。”

  参考文献:
  [1]《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 2009, 绿色和平组织
  [2] Science, 2005, 308:688-690

  专利问题不是中国转基因产业发展的障碍,但对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的产权要
高度重视,尊重知识产权,积极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

  中国科学家VS孟山都

  ■记者 孙滔

  11月17日,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员德舒特(Olivier de Schutter)称,在
2008年粮食价格飞涨的背景下,一场新的粮食危机的爆发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如今地球上有超过10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与当前这场影响深远的粮
食困境相对应,美国著名农业跨国巨头们在此期间却收获甚丰。据媒体披露,仅
在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3个月间,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净收入11.2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收入5.43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利润成倍增长。另一巨头美国嘉吉公司
的同期净收入,从去年的5.53亿美元增至10.3亿美元,直追孟山都。

  但在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只有孟山都缔造了转基
因帝国的地位。

  创建于1901年、以糖精作为自己第一个产品的孟山都公司在今天已经是一家
纯粹的农业公司,这个定位始于2002年孟山都与法玛西亚拆分,从而成为一家独
立的农业公司。

  孟山都在1981年即成立了分子生物学小组,从此孟山都确定了生物技术为其
战略研究核心。目前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囊括了全球种子和基因业务(包括生物技
术、种子培育和基因研究的技术平台)、畜牧业(提高乳制品产出的Posilac牛
生长激素以及为养猪者提供的遗传选择技术)、植物保护产品(用于控制杂草的
农达系列除草剂和其他除草剂)等产品。

  时至今日,在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产业中,孟山都占据了全球多种农作
物种子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年营业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0%以上的销售
收入来自于转基因植物种子,并且全世界正在使用抗虫、抗除草剂的种子多数也
来自孟山都公司或由它授权。

  孟山都每天投入200多万美元用于技术研发,在转基因业界有这么一句话:
孟山都的转基因科研能力足以抗衡整个中国。其死对头绿色和平组织也坦言,世
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跨国公司在农业转基因技术方面可以与孟山都公司抗衡。甚至
还有在孟山都工作过的科学家在2001年成为了诺奖得主。

  孟山都今日的霸主地位离不开其大规模收购、与其他粮食巨头合作等行为,
更离不开其对处于粮食生产链端头的科学研究。

  2009年11月4日,孟山都公司宣布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研究机构——孟山都生
物技术研究中心在京正式成立。据称,孟山都北京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将展开生物
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的初期研究,并为孟山都全球研发网络与中国科研人员的合作
提供平台。

  一系列迹象表明,尽管孟山都在中国已经推广了一系列产品,如迪卡系列玉
米、保铃棉、迪卡系列向日葵、农达除草剂,但孟山都正在加快迈向中国农业的
步伐。从1996年中国引入孟山都转基因抗虫棉开始,中国的转基因专家就没有停
止与它的合作与竞争。

  从1996年到2004年,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市场90%以上为孟山都占据,不过这
个情况被1997年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郭三堆推出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所扭转。截至
目前,中国棉农使用的基本上是国产的转基因棉花种子。

  专利对于中国转基因领域发展至为重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朱
祯介绍,每个转基因产品少则三四十项专利,多则五六十项专利,而目前孟山都
占据了转基因领域专利的大部分份额。

  孟山都对其研发的种子专利有着相当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当前的世界经
济运行机制以及专利保护政策为孟山都的垄断地位提供了方便。中国也要为此付
出代价。

  不过朱祯表示,专利问题有商业上的解决方式,如商业合作或置换专利等。
他说,即使像孟山都这么大的公司,也要向其他公司购买专利。

  郭三堆认为,专利问题不是中国转基因产业发展的障碍。不过他建议对转基
因新品种培育的产权要高度重视,尊重知识产权,积极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

(XYS20091124)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