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成交明细:阿库拉:重返美国海岸的巨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28:51

971型鲨鱼级攻击核潜艇,北约代号AK级,绰号阿库拉

  2009年8月5号,俄罗斯核潜艇重新光临了美国东海岸。显然,梅德韦杰夫向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秀肌肉的目的是明确的。对于当前的俄罗斯政府来说,要显示军事存在还得依靠庞大的核潜艇部队。在现役的攻击核潜艇中,671PTM型V3级核潜艇已显得有些落伍,笨头笨脑的945塞拉型则没一点明星样。唯有外型超酷、名声在外的阿库拉级核潜艇,能够让8.5事件达到俄罗斯人想要的热度。最终的结果也让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俄罗斯政府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当美国北方司令部发言人库赫瑞克,明确的指出游弋在美国海岸的是阿库拉时,当新闻媒体重新寻找AK级的影像资料时,当阿库拉的身影在全球媒体上频繁曝光时,俄罗斯人肯定笑了。这条来自北方深渊的冰海巨鲨,让全世界和美国清醒的意识到,冷战期间游荡在班戈基地入口的这些阴影,并没有随着俄罗斯的衰落而飘散。它依旧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俄亥俄与尼米兹的屁股后面,凭借其恐怖的火力,隐蔽的突击,让美国海军付出惨痛的代价。

  让我们重新回头,去仔细的体会与追溯这型代表着前苏联和俄罗斯最高设计水平,最强作战能力的核潜艇黝黑神秘的体内所蕴藏着的可怕能量。

971阿库拉的横剖线图

  阿库拉为前苏联第三代攻击核潜艇,孔雀石设计局设计,产品设计编号971,北约为其命名“Akula”俄文意为鲨鱼。在前苏联的三大潜艇设计局中,孔雀石设计局比红宝石(第18设计局)天青石(第112设计局)设计局,在线型设计上更激进,也更追求创新。早在645型N级上,孔雀石设计局就开始采用水滴型首部的过渡线型设计,并开始尝试低矮的指挥台围壳设计方案。在第二代攻击核潜艇671(V级)上,孔雀石设计局完善了其水滴形艇体与低阻指挥台围壳线型的设计方案。通过705系列阿尔法级艇的设计实践后,孔雀石设计局奠定了水滴线型与先进的低阻三元流线体围壳相结合的独特设计风格。如果说阿尔法开创了孔雀石设计局在潜艇线型设计上的新篇章,那么阿库拉则是孔雀石设计局在打破一切常规和限制后,所创造的超越时代的产物。

645N级攻击核潜艇图,孔雀石设计局在该级上开始尝试低阻围壳的设计。
 

 

671PTM(VIII)级三视线图,在671V级上孔雀石设计局开始形成低阻围壳和水滴线型相结合的独特设计风格。

705阿尔法级的低阻三元流线体围壳实现了主附体融合的线型设计,从细节上看971的线型是在阿尔法的设计经验上发展而来。 

  孔雀石设计局为971设计了一个真正的水滴线型。艇体呈前粗后细状,艇艏巨大圆钝状的线条发展至艇长2/5处,艇宽达到最大值,随后艇体外廓线型逐渐收敛,向艇体中心线收缩,并一直圆滑过渡到艇体尾段,整个艇体线型犹如一滴下落状态中的雨滴,非常优美动人。而孔雀石设计局的看家法宝,独一无二的三元流线体指挥台围壳,在971上以线型融合的方式,完美的与艇体段实现了整体线型的圆滑过渡。其围壳与艇体的各交接面都以平顺圆滑的线条柔和的连接,围壳与艇体以主附体融合的形式形成一个整体。而比它迟了近十年的海狼,也只是用围壳前缘填角形式,让围壳前部实现了与艇体的圆滑过渡。两者相比,可见前苏联人在水动力研究上的深厚功底。不仅如此,阿库拉为了最大限度的改善水动力性能,甚至取消了V级平整的上甲板,乃至于艇员无法在甲板上,从艇后段走到艇前部。在整个艇体表面,除了围壳前部左右两个水环境指示器和两根焊接在上甲板的安全操作杆外,没有任何其他突出物。上甲板的导缆钳、带角羊耳、系缆桩等都做成伸缩结构,并以盖板形式将其密封。围壳顶部众多的观通设备升降口,也都有密闭工艺良好的关闭结构,以往围壳前部前苏联标志性的水上驾驶台观察窗,也被取消而不见了踪影。

  971型取消了V级上较为平整的上甲板,这给在甲板上进行工作的水兵带来了诸多困难,而为了穿越围壳来往于艇体前后,必须在围壳区域的艇体上敷设安全网,官兵只能在安全网上爬过去,才能穿越围壳区域。为了提高971的水动力性能,不惜以恶化甲板工作条件为代价,可见前苏联人在971线型设计上,舍弃一切也要将971水动力性能提升到最高设计要求的极端设计思想。

  阿库拉的首水平舵也设计成可伸缩形式,外部设置有盖板在不使用时可以进行严丝密缝的关闭处理。当首伸缩舵在盖板密闭情况下,甚至无从观察其具体位置所在。而双壳艇一向被诟病的大量流水孔,到了971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孔雀石设计局用较少的几组方形大开口流水孔,代替了以往在N级、V级上出现的大量分散流水孔。所有的流水孔都有开闭装置能够进行密闭处理,良好的工艺让处于关闭状态的流水孔与艇表的结合非常光滑,不仔细观察是难以发现处于关闭状态的流水孔的。

971艇艏部处于开闭状态的流水孔

  整体来看,阿库拉的水动力性能极其优秀,下落的水滴状外形,在水下航行时,型状阻力小水下航行性能好。主附体融合的三元流线体围壳让整个艇体线条光顺无比。加上整艇绝少的突出物,极其光顺的艇表,都显著降低了艇体的粗糙度附加值,减少了水下航行时的摩擦阻力,让971具备了良好的快速性,达到了33-35节的水下最高航行速度。同时,艇表很少的开口,工艺精良的密闭盖板,也改变了以往前苏联潜艇因为艇表众多的流水孔等开口,在水下高速航行时流体噪声高的弊端。显著提高了阿库拉高航速下的静音性能,并改善了声纳设备的有效工作距离。而971良好的工艺,考究的细节处理,超前的线型设计,也完全颠覆了以往西方世界对于前苏联核潜艇粗制滥造的一贯印象。更重要的是,凭借孔雀石设计局在潜艇线型设计上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创新,在971身上终于让前苏联攻击核潜艇的线型设计,一举超越了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达到了潜艇线型设计的巅峰。

  阿库拉的武备也很惊人,在其艇首上部布置了多达14个鱼雷发射管,一次齐射的威力让人感觉毛骨悚然。艇艏最上部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布置在艇首非耐压壳区域内,属于一次性使用武备。增加的这6具鱼雷发射管提高了阿库拉齐射的武器密度,增加了对敌大型水面舰艇和战略核潜艇等高价值目标的突击威力。

  971艏部8具鱼雷发射管,下面较大的为650口径鱼雷发射管,在这8具鱼雷发射管的上部还有6具533口径布置于艇艏非耐压艇体区域的鱼雷发射管,总计十四具之多。

  在这六具鱼雷发射管的下方,是8具正常布置,具备重复装填能力的鱼雷发射管。上面四具为533.4口径,下部则为前苏联独创的650超大口径鱼雷发射管。533口径的鱼类发射管可以发射53-65M、53-65KE等尾流制导鱼雷。也可以发射CET65系列、TEST71系列电动鱼雷,还可以发射81R即SS-N-15反潜导弹。650口径鱼雷发射管则可以发射65-73、65-76系列超大口径鱼雷, 也能发射SS-N-16反潜导弹。前苏联还为阿库拉配备了PK-55(3M-10)型远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北约命名为SS-N-21桑普森。所以前苏联将阿库拉定义为多用途攻击核潜艇,配备的众多武器让阿库拉可以完成反潜、反舰、对陆攻击等多种任务。

  53-65系列鱼雷是利用船体带入、及螺旋桨空化产生的气泡,所形成的尾迹流作为跟踪源,通过设置在雷体顶端的上视声纳探测基阵,来追踪锥状尾迹流顶端目标的尾流制导鱼雷。因为尾迹造成的气泡流与磁异特征等较为容易探测,且难以进行模仿和干扰,所以舰艇对尾流制导鱼雷的对抗和干扰较为困难。而在尾迹中追溯前进的鱼雷也难以被舰艇探测到,所以尾流制导鱼雷在海情良好,目标舰艇尾迹流明显时,对大型水面舰艇的威胁是较大的。

65-76胖妞超大口径尾流制导热动力鱼雷

  为了提高对美国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的打击威力,前苏联在650毫米口径的65-73反潜鱼雷基础上,发展出了65-76系列尾流与声主被动联合制导的热动力鱼雷。30节时射程高达100千米,50节时射程达到50千米,整雷重量接近4.8吨,战斗部重达900公斤装药超过400公斤。如此大的雷体,如此多的装药量,其打击威力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绰号胖妞的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的热动力鱼雷在摧毁了库尔斯克号后更是名声大噪,虽然该雷在可靠性安全性上都存在问题,但是俄罗斯面对胖妞超群的打击威力和射程,依然将其作为主战武器使用。

  53-65与65-76这两种射程远、打击威力大、攻击隐蔽且较难进行干扰的尾流制导鱼雷,对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美国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在冷战期间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前苏联为这两种鱼雷装备核战斗部的极端做法,更让这两型鱼雷成了美国海军几十年间的噩梦。

81R(SS-N-15)反潜导弹

CET-65电动反潜鱼雷

  在反潜上除了有650毫米口径的65-73外,还有射程50公里的81R系列SS-N-15反潜导弹,和射程达100公里的SS-N-16反潜导弹,加上533口径的CET-65与TEST-71系列电动鱼雷,为阿库拉提供了完善的反潜武器打击体系。让阿库拉在和西方攻击核潜艇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也增强了阿库拉猎杀俄亥俄战略核潜艇这样重要战略目标的能力。

  阿库拉装备的PK55即SS-N-21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射程超过2500公里,通过景象匹配与GLONASS卫星导航,除了高爆弹头外还有核战斗部,这让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具备了战役战略打击能力,让阿库拉的打击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前苏联也一度准备将PMK1、PMK2等超空泡鱼雷系统装备到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上。

  当然有了强大的武备还不足够,还要为阿库拉配备性能优良的声纳探测系统,方能让这头恶鲨具备可怕的攻击力。

  阿库拉艇艏下部装备的魟-3圆柱状声纳基阵,图片上处于横置状态。

  前苏联人在阿库拉巨大的首部下方,配备了魟-3主被动综合声纳。体积庞大的大孔径魟系列综合声纳,工作频率低,发射功率很大,探测距离和跟踪精度都较为出色,性能接近于同时代美国的AN/BQS-13DNA球形基阵。

在首部后方两舷艇壳上装备的鲨鱼腮艇壳保角声纳基阵

  红色箭头指示处,即巨大的鲨鱼鳃艇壳保角声纳基阵。

  为了进一步提高阿库拉的探测能力,前苏联还为其装备了“鲨鱼鳃”大型艇壳声纳,以保角基阵的形式安装在舷侧。由于采用保角基阵形式,“鲨鱼鳃”声纳基阵体积较大,并有效扩大了基阵孔径,提高了声纳的空间增益。“鲨鱼鳃”工作频率较低,远距离被动探测能力优秀。

  尾部垂直舵板上的鳐-3(MTK540)拖曳线列阵布放设备

  阿库拉也配备了鳐-3(MTK540)低频拖曳线列阵,其收放机构与V级一样被独出心裁的设计到了垂直尾舵顶板的上端,外形被设计成一个光滑的纺锤体。独特的造型一度让西方国家误以为是超导磁流体推进器,引来一片惊慌。一直到前苏联分崩离析,俄罗斯在武器保密等级上略有松动,西方国家才搞明白该物体的真实用途。MTK540低频拖曳线列阵的装备,让阿库拉拥有了被动模式下较远距离的隐蔽探测手段,提高了其探测远距离目标的能力。

  左边图:艇围壳前部两舷侧的翅状物与三个小纺锤物体,都为阿库拉独特的水环境传感器,在围壳上部还有十点式的尾流指示器,在阿库拉的围壳下部还有一个开口很小的人员出入口。

  右边图:通过站立在尾舵下方人员的对比,可以看到MTK540拖曳线列阵布放设备的体积有多庞大。

  为了配合53-65、65-76系列尾流制导鱼雷的使用,阿库拉级还在围壳前部左右各布置了一个造型独特的水环境传感器,在围壳的上部还设置了一个十点式的尾流指示器,以方便阿库拉迅速的探测到目标舰艇群的尾迹流,并作出快速的攻击。凭借大孔径,大功率的魟-3、鲨鱼鳃声纳与MTK540低频拖曳线列阵,阿库拉的水声探测水平是比较优秀的,其声纳有效探测距离、跟踪搜索精度都已经接近美国同时期的BQQ-5型综合声纳水平。而其独特的尾流指示器,则让阿库拉具备了西方潜艇所没有的尾流指示功能。通过这些新型的声纳与水环境传感器,配合阿库拉的强大火力,该级艇的攻击力在上世纪末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阿库拉的强大攻击力也只有美国的海狼能与之相匹敌。

  前苏联自671V级系列开始,越来越重视攻击核潜艇的静音性能。阿库拉为了提高静音水平,不惜大幅增加艇体吨位,以满足布置更多降噪设备的需要。在阿库拉的鱼雷发射舱、中央指挥舱都设计了庞大的整体减震模块。而主、辅机舱和动力设备舱段中的动力机械设备则都布置到了整体式减震浮筏上,以最大限度的隔绝机械振动噪音向艇体的传递。在艇体外表上,也敷设了前苏联最新一代的多模复合消声瓦。根据不同艇体段噪音性质的不同特点,敷设不同吸声模式的消声瓦,以降低艇内噪音向外辐射,同时也很好的削弱了敌主动声纳入射波的反射强度。在一些流体管路与机械传动设备上,通过加装减震阻尼套管,采用挠性连接头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艇内管路的机械振动噪音。通过种种的努力,前苏联人最终让阿库拉拥有了优秀的静音性能。其噪音分贝值已低于同时期美国688I型洛杉矶级改进型核潜艇的水平,在上世纪末乃至于当今也是静音性能最优秀的攻击核潜艇之一。

  面对攻击力强大的阿库拉,美国同时期的鲟鱼、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在火力密度与攻击威力上已处于下风。在声纳性能上的优势也已不明显,而美国人一向引以为傲的静音优势,也已荡然无存。这最终逼迫美国人开始研制海狼级攻击核潜艇,以应对日渐增多的阿库拉的威胁。不过历史却与前苏联和美国人开了个玩笑,90年代初前苏联的灰飞烟灭让美国人瞬间失去了头号强敌。在俄罗斯糟糕的经济情况下阿库拉难以为继,92年971A型野猪号下水后,一直到2001年在普京的直接干涉下,971M型猎豹号在经过10年的建造后才开始下水海试。而后续的美洲猫和猞猁号则没有那么幸运,与同期的945A塞拉II一样被终止了建造,猎豹号最终成了971的绝唱。接下来的十年间,这种性能先进,设计超前,充满着艺术气质的核潜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可避免的日渐衰老下去。退出历史舞台一刻也已日渐迫近,喜欢这种超酷的水下兵器的军迷们,应该会为阿库拉惨淡的晚年而产生深深的惆怅吧。更让人莞尔的是,面对不再继续发展的阿库拉,美国人为了省钱也最终舍弃了性能强大的海狼,狡兔死走狗烹的“惨剧”在世人面前活生生的再度上演。

  971共有四型分别为971、971U、971A、971M,上图自下而上依次为这四型艇。其中971型共建造7艘分别为K284美洲狮号(已退役)、K263海豚号、K322抹香鲸号、K480雪豹号(据说也已退役)、K391鲸鱼号、K317黑豹号、K331一角鲸号。971U型五艘分别为K461狼、K419海象、K328豹、K154虎、K295龙。971A型一艘K157野猪号。971M一艘K335猎豹。

唯一的一艘971M猎豹号

在水面航行的猎豹号

准备下水的猎豹号,其垂直尾舵上的拖曳线列阵布放机构设计成了管状,与其他亚型的971系列差别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