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的绿色:可怕现实——中国现时战略石油储备仅1.1亿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9:20

可怕现实——中国现时战略石油储备仅1.1亿桶 在现代社会,一旦大战爆发,各国首先比拼的是战略能源。参战各方战略石油储备的多寡,将直接影响战局。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中国现时战略石油储备仅1.1亿桶。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当时,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他们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都达到90天以上。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目前已达到7.27亿桶,达历史最高位,其和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均达到150天以上;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达到100天以上。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相对滞后。中国现时战略石油储备1.1亿桶,战略储备天数10多天。 两年前,中国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储油基地投入使用,储备总量约1400万吨。据英国路透社援引业内人士的分析,这个储油量相当于中国10多天的原油进口量,也就是说,中国现时战略石油储备天数是10多天。加上国内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目前的储油能力已经达到30天的进口量。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全球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促使中国加快石油储备的步伐。但同西方发达国家雄厚的战略石油储备相比,中国面临着威胁。

面临挑战——石油进口来源过于集中

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源于能源的经济风险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最大风险之一。

海关总署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比上年增长17.5%。据国家能源局去年10月底预测的数字,去年全年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55%。而按照国际通行观点,如果一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或超过50%,说明该国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

另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介绍,现阶段国内原油的自给能力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而原油进口量却呈跳跃式发展。从2003年开始,年均以近3000万吨的量增长。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石油进口依存度升至80%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此外,中国石油进口的一大特点是进口来源非常集中,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中东、非洲一旦发生战乱,原油供应链中断,无疑将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应对措施——加大海外找油力度

那么,中国该如何规避目前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如何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的步伐?业内专家强调,不论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快推进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中国的石油储备建设可参考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日本和美国的共同特点都有民营石油公司、民间组织参与,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日本的政策较为灵活,其最初的石油储备始于民间,国家提供财政支持由私营公司储备经营,民企储量占据国家总储量将近一半。
 按照这些经验,目前中国石油储备体系设计为四级,分别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政府石油储备、国有石油公司商业储备以及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建议,保障国内能源供应还可以通过加大海外找油力度。林伯强称,中俄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就是一招,中方向俄方提供250亿美元贷款,换取俄方二十年总额达3亿吨的原油供应,林伯强将其形象地称为 “合同储备”。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采取贸易形式的合同一旦合作生变可以成为打官司的依据。这无疑比份额油来得靠谱。

他山之石——美国靠天然储油罐 法国存往海外

各国储备石油的方式五花八门、各出奇招,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美国能源部在靠近石油产地,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州的墨西哥湾沿海寻找到4个得天独厚的储备点,将当地数以百计的巨大盐洞改造成战略油库,先向洞中灌入淡水溶解盐层,随后注入大量原油。这些天然“储油罐”每个直径数百米,最深可达3000米以上,不但能够有效防范军事打击,而且洞中巨大落差形成的温差能促使原油在洞内不停流动,从而不会沉淀变质。

日本的储备方式相对多样,不但建有地下岩洞油库,还有埋设在半地下的储油罐,甚至在西南海岛附近还有两处海上储油基地,由多艘巨大的储油轮排列而成。法国甚至把石油储备到了国外。韩国则把一部分石油储备在了海底洞穴。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石油储备基地则大多以储油罐的形式储备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