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兼并是利好吗:水城广州旧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8:02:04

河涌纵横的清代广州图(叶世光供图)
□黄国声
寻找水岸广州征文
广州城东、南、西三面环水,城内则河涌纵横,广通舟楫。城北虽然背倚越秀山,没有护城壕,却有芝兰湖(今盘福河兰湖里以西地区)、菊湖(今小北路大石街一带)两个大湖。广州城可说四面皆水。
一桨花船春浪微
水乡美景首先当数荔枝湾,这里河水回环,夹岸是密密麻麻的荔枝树,中间杂有池塘,则是荷花密布,所谓“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成为人们艳称的城中美景。阮元做两广总督时,曾往游览,并十分赞赏其风物之美。
其次是河南的瑶头村,这里有马涌流过,两岸遍植水松树,人称:“夹岸水松十余里。松尽得村,曰瑶溪。溪又多桃,花时红霞照天,与松翠荡为云采,上下异色,最称烟波胜赏。”
在清代,这里有著名的瑶溪二十四景,夏天乘船来游,烦暑顿消。
西关的河涌,因处繁富之地,人文气氛浓厚而别饶韵致,曾有诗人描写这里的柳波涌道:“桥东桥西人踏歌,濠北濠南人踏莎。一江春水绿于染,江水绿烟吹柳波。”
清代诗人钟启韶居住西关,喜欢乘船出游珠江,吹笛赏月为乐。他从荔湾涌出发,进入珠江,来到大通滘(今芳村北岸)后,折而西到城东,畅游而归。
钟启韶有诗自述游览的心得说:“一桨花船春浪微,隔江晴雨杂烟霏。朝朝摇出大通滘,饱看三城山色归。”
珠江南岸有一码头叫花渡头,在今同庆路水果西街处。河南生产的大量鲜花每天凌晨运到这里,然后渡江到河北老城区售卖。每到此时,百花齐集,微风吹送阵阵花香,飘散在水波上,令人神迷心醉。
硕果仅存东濠涌
水,在广州城里到处流淌,造就了旖旎的南国水乡风光,也促进了广州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
当年,广州城的东面为东濠。它全长4公里多,水深濠阔,利于航行。在众多的古代濠涌中,如今除西关涌保留部分外,能保持原有形态的,就只有东濠涌了,硕果仅存,因而弥足珍贵。
城西面为西濠。它发源于芝兰湖,沿盘福路西南行,流经人民北路,入第一津。然后顺着西城墙(今人民路西侧),经第二甫、三甫、四甫、五甫水脚、六甫水脚、七甫、八甫水脚,由太平街(今光复南路)注入珠江。
它全长近5公里,所经的“水脚”即是埗头,为装卸货物之地,如此密集,可见它的货运繁忙。
城中部则为玉带濠。它在城东与东濠连接,在城西与西濠相通。这样广州城就形成了一个马蹄铁形的水道系统,具备巨大的运输能力。假如要从城西的第一津运送大宗物品到城东大东门的话,就可以用船从西濠经玉带濠再折入东濠,便可抵达大东门了。
这一行程,比通过陆路穿越横街窄巷,靠肩扛手抬来运输大宗物品,无疑要便捷得多,安全得多了。
玉带濠之北还有南濠,那是还要古老的濠涌。它建于宋代,由中山六路起南至大德路止,即今海珠中路。其附近的麻行街、象牙巷、米市街、走木街、梳篦街等,均是具有商业特征的街名。
玉带濠之外,在清代还有一条玉带河,它也曾在商业繁荣的南城发挥过作用。
与广州老城区隔江相对的河南(今海珠区),则是一个大岛,大部分是农村,以种花和种茶为业。清代逐渐在其西北部形成居民区,海珠涌全长5公里多,自东北至西南穿越河南腹地。
此外,大小濠涌支流数不胜数,远过于江北的老城。清代外贸发展后,河南因水运便利而发展为行栈仓储、木材、粮油加工、轻工产品的集中地。窑头(今名瑶头)出产的陶瓷,藉此运销中外。
潄珠涌(今潄珠桥一带)附近更是繁盛之区,人称“笙歌夜夜,不亚秦淮”。十三行商潘氏、伍氏则在潄珠涌附近兴建起许多园林别墅,气派不凡,美不胜收。
蚬栏、柴栏、糙米栏
那时东濠口和西濠口是两个水运要地,每天百船云集,进进出出,十分繁忙。公家征收的田粮固然要经此运输,民间所需的粮食、猪肉、水产、日用品也全靠这里输送供给,尤其木柴、建筑材料如砖瓦等笨重商品,更是非得水运不可。
广州有一种商业形式叫“栏口”(也有称为“埠”的),每种货物均有一个栏口从事经营,它每天不停地收购并批发出去各地运来的大宗商品,还兼具仓储功能,这决定它要选择靠近水道的地方设立,以利于运输与经营。我们试看这些栏口的分布,便不难了解栏口与濠涌的密切关系了。
依托东濠的栏口:
东糙米栏(在今越秀南路糙米栏街),东猪栏(在今白云路海月街附近),蚬栏(在今越秀南路蚬栏街)。
依托玉带濠的栏口:
糙米栏(在今德政中路与文明路相交处),柴栏(在今德政中路与文明路相交处),牛栏(在今德政南路牛栏巷附近),舂砍栏(在今北京路与大南路相交处)。
黄婆栏(在今解放南路与大德路相交处),新柴栏(在今大南路南侧),果栏(在今海珠广场东侧),蔗栏(在今起义路与泰康路相交处)。
依托玉带河的栏口:
船栏(在今东园路附近),咸虾栏(在今珠光路南侧),麦栏(在今万福路南侧麦栏街),糙米栏(在今回龙路回龙直街附近)。
依托西濠的栏口:
油栏(在今海珠南路),竹栏(在今长堤潮音街附近),谷埠(在今一德西路与人民路相交处南侧),新豆栏(在今人民南路豆栏中),桨栏(在今桨栏路),杉木栏(在今杉木栏路)。
依托西关水网的栏口:
船栏(在今梯云东路),塘鱼栏(在今六二三路西段),西猪栏(在今丛桂路南段),米埠(在今黄沙水产市场)。
此外,西关还有鸡栏、菜栏、海鲜埠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除了货运便利之外,水道还提供居民出行的便利。比如城里人要游荔枝湾,乘船前往比陆路步行要舒适快捷,所费也比乘轿廉宜得多。
例如同治五年广东巡抚郭嵩焘离仼,广东官绅丁日昌、陈澧等在荔枝湾海山仙馆为郭饯行,他们就是在天字码头乘紫洞艇,沿珠江西行到达荔枝湾的。
城中粪便也经由水道运出,直至上世纪60年代,仍有郊县公社派驻广州的积肥办公室,负责联络安排船艇入城积肥。
 
黄国声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