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诚药业怎么样:台湾旺报社评-领导人身份互访 马胡共创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9:33:54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旺报发表社评称,马英九顺利连任。两岸经贸与文化交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显然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但选前争论的两岸和平协议,则因涉及政治谈判,短期内似不易实现。

  马总统选前曾多次对国际媒体表示,他推动两岸关系会秉持“先经后政、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连任之后仍将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他不排除与大陆领导人会面的可能,但强调访问大陆必须具备“国家需要、民众同意、国会监督”三项要件,尤其必须以“中华民国”总统的身份前往;换言之,马总统以生命扞卫“中华民国”主权与国家安全的宣示,并无退让的空间。

  马总统承受到历史评价的压力,主要还是维系两岸的永续和平。依照他的说法,两岸政治谈判既无急迫性,目前也没有思考与规画,第二任期内应不致于贸然推动与北京的政治协商,遑论碰触具敏感性的两岸政治谈判,还会引发朝野严重的冲突。

  事实上,两岸未厘清彼此政治定位、身份认同或相互称谓等问题,签订和平协议的难度较高。对北京来说,现阶段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或有政治现实面的困难,但台湾也不可能放弃“中华民国”的现行体制,因此两岸正式进入政治谈判之前,还需要长时间的相互磨合及累积互信。

  对台北而言,急于和对岸展开政治谈判,很容易陷入僵局,当务之急是,切实履行并巩固马政府第一任期内与大陆达成的各项协商成果,从增进政治互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两岸的军事互信机制。

  “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是目前两岸的共识。马总统过去公开要求过大陆撤除飞弹,也希望北京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空间,但面对两岸政治谈判,通常都会用“不急于讨论”或“时机不成熟”等语气带过,保留了日后与对岸回旋的空间。2010年6月,行政院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访问香港时曾公开表示,两岸(两会)在制度化的协商架构下,陆委会主委可以访问大陆,国台办主任亦能造访台湾,预示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

  马总统为顾及台湾的整体利益,任内或会继续回避两岸政治谈判。问题是,两岸关系发展不可能永远仅限于经济与文化层面,许多问题(如台资保障、拓展国际空间或军事互信机制等)都需要借助政治对话,找出解决方案。大选过后,陆委会支持两岸关系常态化的作法,足以说明两岸合作交流不断广化与深化的同时,两岸人民的互信与互知,也需要同步提升。

  随着两岸关系的大幅改善,台北方面迟早要面对政治谈判。马总统承诺选民,将敦促北京领导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海问题,显示了“不独”与“不统”可以操之在我,但想达成“不武”的理想,马总统适时会晤北京领导人,应属必要的捷径。简单地说,两岸高层愈早推动互访,就愈有助于两岸社会累积互信。原本备受多方期待的“马胡会”,若仍以承认“中华民国”主权地位或接受北京“一个中国”的内涵为条件,两岸和平势必难以常规化,未来两岸间的任何政治动荡,都可能再把两岸关系推回原点。

  根据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的判断,“马胡会”恐难成真,原因在于北京不会同意马英九以“中华民国”元首身份出访。其实,九二共识的精神就在于“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两岸若能相互以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领导人称呼彼此,赋予各自表述的空间,无论是今年10月前的“马胡会”或日后的“马习会”,两岸领导人共创历史,又岂是难事?尤其,北京如果愿意支持马总统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两岸领导人会晤更可能做到制度化的安排。

  两岸关系已不能再走回头路,面对政治对话的无限空间,北京与台北都有责任寻求一条既符合两岸共同利益,又能确保两岸和平与稳定的途径。现阶段两岸高层的互访,不能与两岸统一划为等号,却有助于两岸社会建立更深厚的互信基础。台湾在野党派不宜把两岸领导人的会晤,片面解读为两岸政治谈判的开端,反应正面看待两岸加强互信与化解敌意的作为。

  去年11月,蔡英文针对国际媒体提问“胜选后是否会安排访问大陆”,都可以用“若无特定条件,会采开放态度”回应,马总统如果在顾及主权与尊严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开创历史性的融冰之旅。

  两岸想保持长期的和平发展,双方就需要捐弃成见、相互体谅与包容。两岸领导人共创历史,需要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