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云维最新消息:网络阅读受宠,年轻一代远离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7:42:32
网络阅读受宠,年轻一代远离经典(2009-05-05 10:50:51) 标签:杂谈 

网络阅读受宠,年轻一代远离经典


http://xsb.rednet.com.cn 2009-4-24 10:38:28  本报记者 姚依农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5月4日是大家熟知的青年节。在这两个节日先后到来之际,我们不禁想起了“青年和读书”这个永恒的话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青年必读书”运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胡适等名家为青年人开列的书目引导了一批人。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在的中国青年读什么?他们对经典著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中学生:与经典渐行渐远
  《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泰戈尔散文诗选》、《昆虫记》、《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寄小读者》、《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这些大家熟悉的作品曾多次出现在中学教师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单上。新课程改革,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400万字,甚至具体到书目和章节。只是,课程指定的书不一定是学生书包里放的书,他们似乎不会照着书单读完这些书了。
4月初,长沙市一中的学生们曾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评选“我最喜欢的十本好书”,分别是: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七堇年《大地之灯》、兰迪·鲍许《最后的演讲》、姜戎《狼图腾》、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落落《不朽》、米奇·阿尔博姆《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列为初中阶段必读文学作品,《红楼梦》、《高老头》被列为高中阶段必读文学作品。但在学生自己评选出来的这个名单里,四大名著及其他国学经典,竟无一入选。除了这些畅销书,绝大部分学生喜欢“80后”文学新生代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持久不衰。
  而在长沙市二十一中进行的一次《关于中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问卷中显示,50%的学生课余时间埋头于各种课外辅导书,30%阅读轻松青春书籍、上网冲浪和看电视,仅有不足两成的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该校初二学生刘玮就说,他不记得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的段落,但对《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这个段落记忆犹新。
  学生远离经典,不仅是个人的阅读趣味所致,更由于方方面面的限制。学生们普遍反映,一旦进入高中,家长就将课外书列为“杂书”,每晚要应付课堂作业、课外辅导,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看那些内容深厚的经典名著。
“切肤之痛”,学校领导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对学生疏远经典的感受。“从课程规定量来说,是非常重视经典文学的。但在课堂测试时,发现很多同学是抱着了解故事情节、追求瞬间感官刺激的目的读书,不是以研究性目的阅读,也就无从谈起对于经典文学的感悟。”

大学生:读书热情欠缺,“红色经典”被遗忘  
  中学生如此,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
  记者抽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4月15日的借阅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4:00,各学院来图书馆的学生人次为:外国语学院430人、教育科学学院364人、历史文化学院370人、继续教育学院100人、公共管理学院126人、工学院142人;而对文献借阅较多的是文学院180册、医学院161册、教育科学学院159册。数据显示,各年级各专业间借阅书籍的频率差异明显。
在中南大学,上午八点刚过,校本部图书馆二楼的书目查询中心,20余台电脑就都被前来借书的同学占满了。该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330万册,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书入库。在该馆的报刊阅览室,最受欢迎的读物是《南方周末》和《新周刊》,“新周刊,新的一期刚到,过不了几天就会被翻烂,在书架上就很难找到它的踪迹了。”借阅室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河西几所高校采访了解到,有八成多老师认为学生读书不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人文知识及文科生的科技知识阅读量更少,大学四年学生看的哲学、美学、科技等领域的书只有很少的部分。
  而大学生则坦言,能安心好好读几本书已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大学生各年级各专业间学习态度差异明显;一年级新生因高中惯性而专心学习,其中大多会制定阅读和学习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随着对社会及未来了解增多,考证、参加社团组织、比赛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大增,专业课学习逐渐成为应付和突击;到大三下学期,八成以上的学生因考研才会认真看专业书;而整个四年,大学生看的哲学、美学、科技等领域的书只占很少部分。
  “我们都很少买书,图书证都拿来支援别人,我们寝室的女孩子喜欢电视剧,偶像剧流行的时候、韩剧流行的时候沉迷韩剧、美剧,最近大家开始看书了,但主要看看现在网上非常流行的‘穿越小说’(穿越小说通常是描述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2007级研究生周文慧表示。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渐渐淡出了青年学子的阅读视线。从《红岩》到《红日》,从《林海雪原》到《青春之歌》……多少年来,一部部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红色经典”,感染、激励、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在当代学子中,这些经典已逐步淡出视野。
记者在走访高校学生宿舍时发现,《鬼吹灯》、《盗墓笔记》等许多流行的畅销小说在学生的书架床头随处可见,但当记者把话题转到“红色经典”上面时,多数同学脸上都流露出茫然的神情。能够说出作者和主要内容的“红色经典”不超过3部,并且大多是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谈到“红色经典”的可读性时,近八成的大学生认为不好看,离当下生活太远。
“用现在的阅读习惯来看,大部分作品情节过于简单且略显粗糙,人物刻画过于完美,失之单薄,存在美中不足的地方。”湖南师大数计学院的2006级学生吴超说,他认为,“红色经典”有些陈旧,其中的人物不够真实,说教味太浓。大学扩招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他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一些考证、找工作等满足现实需要方面的书。

年青一代已习惯网络阅读
  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网络的普及让读书不再停留在纸上,国民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但网络和图书到底谁更受青睐?
  尽管上网的时间远远高于读书的时间,但大多数青年学生还是认为“书籍是网络无法代替的”,网络阅读带给他们的便利是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最新的图书信息,“可以知道别人看什么书,关注什么。”在青年学生当中,几乎每个人的手机或者MP3中,都下载有电子书籍。
  图书馆一向被称为“推动全民阅读的根据地”,从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阅读氛围。在湖南省图书馆,借书的读者大部分是“常客”,人气最旺的是四楼的读者俱乐部和一楼的综合借阅室,二楼的文学艺术类借阅室显得相对冷清。四楼的读者俱乐部因为可以借阅电视剧、电影等影像作品和有最新的各类时尚杂志而吸引了大批青年读者。一楼的综合借阅室里,甚至有专业“借手”一人拥有四五张借书证,每来一次借十余本书回去,但在这些借书者的队伍里,却鲜见青年人的身影。
  据文化部2004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并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城市和普通居民很难便利地使用图书馆。阅读条件便利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尚且如此,那么,在农村,青年一代的阅读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调查中,绝大多数青年人认为读书对个人越来越重要,并且现在一多半的家庭都有藏书,但是,在近年来国民阅读调查中,阅读率却连年走低。显然,有些人想读书,时间不允许的情况客观存在。但更应予以重视的是,阅读尚未成为青年一代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聚餐、春游可以不打折扣,但是读书总是打算有空的时候再读。”读书人的读书时间在减少,有人认为自己对读书已经“不习惯”。“没时间读书”,“不习惯”读书,持这种观点的青年学生占有很大比例。
  同时,越来越多青年人倾向于网上阅读和阅读杂志,消遣性阅读呈上升态势,文化娱乐类成为阅读率最高的一类杂志;而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去阅读的人所占比例却趋于减少。
  目前,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如何让阅读再次深刻地影响青年一代的心灵,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尤为重要。、

背景资料:1616年4月23日,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维加相继逝世,西班牙人民为了纪念他们热爱的文学巨匠,每到4月23日这一天,当地妇女就赠给自己的爱人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一朵玫瑰,这种习俗逐渐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流传开来。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并在1996年更名为“世界读书日”(又名“世界图书日”、“世界书香日”、“世界阅读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会广泛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以此鼓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去发现读书的乐趣。
(稿源:本报记者 姚依农 实习生 何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