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停牌 连续停牌: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是安宁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4:02:38

“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第二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颁奖会上,诗评家谢冕宣读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授奖词。她亦凭借本文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小名迎灯,亲密朋友常唤她迟子,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这些细节,是和她的作品一样,有质朴的优雅气息和穿透过平实表象的神秘诡谲。

  • 因爱而告别

  以旅行来作为对爱情以及过去生活告别的方式,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之前,有《向着白夜旅行》和《观彗记》。在《向着白夜旅行》里,主人公旁若无人地陪伴着前夫马孔多的“灵魂”赶去北极村看白夜,却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与马孔多分手,待她回到家之时,终于证实了马孔多的死讯。生死在这个故事里的界限被“我”的一味表述模糊,“我”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马孔多的气息、习惯,一如既往地记恨嫉妒着他的不专、不羁。冥冥之中,“我”因为马孔多的阻拦幸运地错过了通向死亡的轮船。《观彗记》更加淡然,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回忆穿插在女主人公回家观看日食的旅途中,最终她因为未能谋面的彗星错过了她“最珍重的朋友”的见面,这是令人清醒的暗示,即便赶了一万一千里路,仍有不可抗拒的错过。

所有的旅途都有路程上的终点。这些人在路程的终点也走到了这一段心路历程的终点,将往事打包,深刻地埋藏于正在行走的这片以时间命名的土地之下,终究是幸运的。待到回归之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生命中的缺失与疤痕,才有苍凉之下的勇气,废墟之后的重建。因伤痛而昏迷的人们是不懂得自愈的,甚至连那些昏迷也许都是逃避。而这一路旅程,是为朝圣光与告别、克服懦弱和自怜而来,所以才惹人悲悯、步履厚重。按照迟子某篇散文的说法,均为“因爱而告别”。

而关于《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还有更多层深意。小说描述因车祸丧失了丈夫的女主人公(迟的丈夫于2002年5月因车祸逝世)的去乌镇流行的一路见闻,最后却出乎意料地揭示出了矿难的真相。从某种程度可以看作是作者对于丈夫的缅怀,但《世》不完全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正如她自己所述:“所有的温情,其实都是铺垫,都是为了后面那个蒋百嫂的哭喊。那个知识分子的伤痛是可以化解的,她至少有温馨的生活可以回忆;而那个矿难者的遗孀,她的伤痛难以言传,痛彻心扉,我要写的是这种痛。”

人的命运的变幻莫测,当代中国底层人物生活的荒诞与悲哀,在平静写实的描述之下,更加凸显出来。真实本身的力量是巨大的,迟子用与生活同等高度的语言临摹出完整的映像,所以无法逃遁,只能直面那些生活背后的我们有时候无法控制的蠢蠢欲动的力量,还有我们在掌控自身命运之时面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感怀与敬畏。最后的问题是,维护生命的平等在浩大的社会行进之时,是如此地坚韧而力不从心。这并不是两个寡妇的冷清模糊的夜晚,是每一个人在不经意间成为生活的弱者之时,遭遇命运的意外之时,所要经历的孤寒。既然生活随时都有可能将我们打倒在地,那在我们站立之时,或被打倒之时,该怎样有尊严地对待他人和被对待,也许更加值得探究。

  • 罪应被原谅

最让我惊心的是《第三地晚餐》。它并不像迟子一贯的风格,相反有股歇斯底里的味道,有股干净的血腥的味道,结局几乎没有人得到好下场,除了男女主人公在经历了婚后的不信任、荒唐的逃避与报复之后终于能够平静生活除外。

马每文、陈青是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围着他们打转的还有陈家其他三个兄弟姐妹陈墨、陈黄和陈白以及陈家爸妈、陈报社里的同事好友、马的女儿、陈的前男友。形形色色的人来了又走,演出的戏剧却一出比一出猥琐、凉薄。陈墨是傻子、陈黄是老姑娘、陈白是快念傻了的博士。陈家母亲因为陈父陈大冲的出轨用仅存独臂杀害了丈夫和其情人之后报警自首,马每文的女儿和陈的前男友有婚外恋情,马每文和陈青互相赌气一人去往“第三地”雇人做饭而另一人去往另外的“第三地”给人做饭。

人性的扭曲在曼苏里这个养育了陈家的地方似乎格外地刺眼。不,是在平和的表象背后,就是为了维持这个平和的表象,无时无刻各处各地,都有被压抑的情绪、被漠视的感受、被轻蔑的渴望。究竟是什么力量是他们最终获得了如此悲剧性的结局,竟然无从说起。他们并非未对生活付出,也并非没有努力接受不堪,只是最后,他们在懵懵懂懂中选择打碎自己的生活,也打碎自己。对于没有答案的问题,更有恐慌。所幸最后的结局还有温情,陈青和马每文在经历过种种终于和解。只是这不是终点,面对生活,如履薄冰无法保证不踩地雷。只是,罪恶有时候也应该被原谅,因为有时候回头看,我们也差一点就跌入沼泽。

事实上,同情在看过《岸上的美奴》之后更为强烈。美奴在她无法改变的母亲疯癫、父亲出行、众人议论其母与自己老师暧昧关系的现实条件下,最终成了弑母亡父的孤儿。对一个读七年级的少女来说,我们可以苛责她更多么?换了我们自己,又会如何选择?题记是“给温暖和爱意”,这是给美奴的吧,替她放下自己的罪恶。正因为她尚未洞悉人性中令人不敢正视的毁灭力量就将之付诸行动,正因为她因为缺少爱所以才滋长恨,正因为我们看她,仍旧是看到更为幸运的自己。

痛苦会滋生出更有破坏力的情感。所以在痛苦降临时,在恶念涌出时,克制自己而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原谅别人而给与他人坚持下去的力量。除了这些,我们能做的,实在乏善可陈。

  • 油画里的色彩和女人的杂货铺

终于来到了美好的部分。其实阅读迟子的作品本该是春末夏初夜晚的感觉,温暖自制、亲切真实、又有透心的清凉。不知道怎么被我写成了苦大仇深(瀑布汗下)。

说起来最爱的东东是《起舞》。说不上是对个性鲜明率性敢为的女子的偏爱,还是对各种生活中的传奇和巧合的艳羡和惊叹,抑或者对家务操持种种的主妇情结,总觉得这部鲜活的作品就像主人公丢丢的水果铺一样绚烂多彩、生机勃勃。其实说白了就是一部动拆迁史,但主人公丢丢和她的家人、邻居活得太令人眼花缭乱,丢丢本人表现得太过勇敢博大,以致于悲剧也没了悲剧色彩——那只有淡淡的惆怅和遗憾。喜欢这部作品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集中了迟子的两个小小癖好——不厌其烦地描写色彩和列举杂货铺。

对色彩和自然环境的迷恋似乎是从《北极村童话》就开始了。天空、云朵、房子、羊群、鸡、猪、各种各样的树、玉米、都柿……而列举杂货铺也是巨细无遗:“灯饰铺、裁缝铺、瓷器铺、蔬菜铺、鲜花铺、水果铺缺失为女人而生的,能养女人的气。”

不要深刻,女人也能生活下去,甜美且持久。哈哈~~

  • 最后的话

最近看了迟子的世纪出版的中篇选集,封面偶很有爱,以上这些是点滴感受。总觉得她的文字里永远有悲悯和乡愁。另外,她的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偶还挺感兴趣的,各位大人有兴趣找来看看,我们可以再交流下下。随手附上高人写的评论《迟子建中篇小说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