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屏幕开关:记者新春走基层:新年品味楠溪江古村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29:58

2012-01-28    来源:新民网

  丽水街。新民网记者 卜春艳 现场回传

  炭盆暖手。新民网记者 卜春艳 现场回传

  芙蓉书院。新民网记者 卜春艳 现场回传

  【新民网·独家报道】龙年新春,新民网记者随自驾前往台州、温州4日游,往返1372公里。在楠溪江古村落,原以为春节游客不多,没想到车还未到景区,就被堵在省道上。两边停满了挂“浙C”车牌的温州车,宝马、雷克萨斯等高档车的占比远超过上海街头。携一家五口前来游玩的温州人陈先生接受采访时称,他平时忙着做生意,过年吃的兴趣已经不大,特意前来体验乡村年味。

  素面麦饼勾思乡情

  楠溪江两岸群山连绵,交通欠发达,散落着大大小小两百多个古村落。记者首先来到岩头村,一个以水利设施来布局规划的村寨。岩头村边的丽水街,是一条约300米长的弧形廊篷式长堤,原先是明代建设水利工程留下的寨墙。岩头村与岩头镇紧挨着,从丽水街步行到穿镇而过的省道只需要5分钟,但岩头村保存着古村韵味,很多建筑用山石与天然原木搭建而成。

  在楠溪江的古村,随处可看到晒干的面条,有的交叠成“8”字形。这种素面是当地的特产,已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楠溪素面细如银丝,过去当地人走亲访友有赠送素面的习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橄榄油、保健品等成为新年礼物,但素面依然是少不了的招待客人的美食。

  岩头村的春节长假极具人气,乡亲们围着炭盆边聊天边吃炒货。他们中有不少是特意返乡过年的,虽然乡音至今未改,但穿着与大城市的白领没有差异。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介绍说,她与老公都在杭州工作,已经贷款买了二居室的住房,每年放长假开车回老家住几天。“过年的时候惦念父母,特别想吃家乡风味的年夜饭,每次到家都先让妈妈下碗素面”。

  她还特意推荐了一种当地的特色大饼,名为“楠溪麦饼”,外形比上海大饼的尺寸更大,其中夹着梅干菜拌肉糜。按她的说法,素面与麦饼虽不贵,但每逢佳节勾起了楠溪江人的思乡情。

  岩头镇上,有小贩现场售卖烘焙的麦饼,6元一个。咬一口外脆内鲜,回味无穷,买两个麦饼足够游客饱餐一顿。

  重教文化传承至今

  芙蓉古村的公告栏中,贴着一张红色的手写通知,列出村中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名字,让家长到村委会领取奖励。芙蓉古村的景点之一是芙蓉书院,是一幢南宋时留下的庭院式建筑,几百年来朗朗读书的景象仿佛展现在游客面前。芙蓉书院提前几百年实现了义务教育,其费用由宗族公产来支付,贫寒子弟也能与富家公子一样平等接受教育。

  一幕是当今重教激励,另一幕是古时重教的遗物。当地的导游解开了记者心中的谜团,原来耕读文化给楠溪江古村留下浓厚的一笔。据介绍,晋朝和宋朝两次人口北南大迁移过程中,大量文化水平较高的仕宦迁居落户楠溪江,他们期待子孙“读书入仕,光宗耀祖”,以“读可荣身,耕可致富”作为宗族的传统世代相袭。正因为楠溪江人看重读书,这里的古村虽然隐藏在大山中,但一批批人才靠读书与勤劳耕作致富。

  令游客好奇的是,耕读文化还融入了楠溪江古村的规划建设中。在苍坡古村,整个村庄以“文房四宝”来布局,其中的长街为“笔”,凿5米长的条石为“墨”,东西两个方池则为“砚”,整个村庄如一张展开的“纸”。 芙蓉古村以“七星八斗”布局,主街称为“笔街”,东西两池命名为“砚池”。(新民网记者 卜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