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播放器全屏就卡:文天祥及“宋末三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5:03:13
            吴双江(编撰)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他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是华夏杰出的先烈。13世纪初,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写有《过零丁洋 》一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汉族,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宋末政治家,南宋抗元名臣。在宋元交替之际,当南宋的帝后辅臣们向元朝屈膝投降、忍辱求生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怒火燃烧的土地上,却站起了大批铁骨铮铮、力挽狂澜的忠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史歌。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陆秀夫,便是这个拚死抗争的群体中的一员代表,因此陆秀夫是为华夏兴亡而牺牲的民族先烈。 景炎三年(1278)初,年仅10岁的赵昰(gang)即端宗皇帝死亡。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与张世杰共同拥立宋端宗的亲弟弟,7岁的广王赵昺为皇帝,定年号“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杨太后垂帘听政,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 杨太后听说儿子赵昺死去,悲痛欲绝,随即也跳海而死。之后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少说也有十多万人。
     张世杰(?——1279年,南宋名将,张柔之侄,民族英雄,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久候不见接迎赵昺的轻舟归来,便知凶多吉少,于是果断突围,在夜幕下夺路而去。数日以后,许多死里逃生的将士,又驾驶舰船集聚在张世杰的座船周围,停泊在南恩(今广东阳江)的海陵山脚下。他们当中,有人给张世杰带来了陆秀夫背负赵昺共同殉难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正在这时,不幸之中又遇不幸,飓风再次袭来。舰船将士劝他上岸暂避,张世杰绝望地回答:“无济于事了。还是与诸君同甘共苦吧!”随后,他迈着沉重的脚步,艰难地登上座船舵楼,痛苦地俯视着在风浪中飘摇的宋军残船,焚香祷告上天说:“我为赵氏江山存亡可谓鞠躬尽瘁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从此再无君可立了。我在厓山没有殉身,是指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光复宋朝江山。然而,国事发展如此令人失望。难道这是天意!”张世杰说到此处,突然堕身入海,滚滚波涛又接纳了一代英杰……厓山之战终于以宋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标志着流亡政府的最后崩溃,也宣告了历时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最后的灭亡。厓山战事结束后,张弘范自鸣得意,派人在厓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妄想功垂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