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兴的表情:我是铁杆中医-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1:44:35
【节选】

抗击流感第一人
医圣长沙太守张仲景及其《伤寒论》
原载《湖南日报》2005年12月16日
    背景材料:刚刚过去的2005年11月,湘潭县发现了一例禽流感导致死亡的病例。
在迄今为止,全国还只出现3例的情况下,临近湘潭的湖南省会长沙,自然成为全国关
注的焦点。我的手机整天铃声不断,四面八方的亲友都在关切地询问疫情。
    漫步在长沙街头,依旧车水马龙,依旧喧嚣繁华,田汉大剧院场场爆满,魅力四射酒
吧倩影婆娑,一切风平浪静,并无任何躁动不安的迹象,没有人戴口罩,更看不到人们排
队打流感疫苗的景观。记得去年美国有一个州因为流感疫苗准备不足,差一点掀翻了
州长,相比之下,天性乐观、不大信邪的长沙人,心态平和多了。这当然只是表象,据我
所知,卫生检疫部门始终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国政府在SARS病过后建立的
全国防疫机制,成功地稳定了大局。就在这样一种宁静之下涌动着波涛的时节,我再次
收到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院一位老中医寄来的函件,约请“湖湘名医馆”的同仁们,共同
呼吁恢复纪念医圣长沙太守张仲景的“张公祠(又称仲景庙)”。我曾在省政协两次提交
提案,要求予以重视,但始终得不到解决。一连数日,夜不成寐,我不由得浮想联翩:
    假如向长沙市民发一份问卷调查,问曾经在长沙留下过历史足迹的“诗圣”是谁?
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是杜甫,因为十月份刚刚为纪念杜甫的望江楼举行过落成典礼,宏伟
的仿唐建筑,万人争看的热烈景象,令人难以忘怀。但如果问曾经当过长沙太守的“医
圣”是谁?估计大部分答卷者会面面相觑。在禽流感的阴影笼罩着全人类的严峻时刻,
这位中国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医生,这位在世界历史上成功抗击流感的第一位英雄,竟然
被我的长沙乡亲、被现代的人们所遗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20世纪发明免疫制剂和抗生素以前,排在人类疾病谱上首位的是传染病。仅仅
是18世纪,欧洲就因天花死了一亿五千万人,14世纪出现的鼠疫,让欧洲各大城市面
临世界末日的恐惧,1918年的俄罗斯流感,夺去的生命据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多。
即将发生的全球流感病,有专家预计将可能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在中国古代,传染病的
流行,同样可怕。一部中国医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历代医家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历
代最杰出的医生,差不多都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高手,而张仲景就是古代成功抗击流
感、抗击急性传染病的第一人。不仅如此,他为之撰写的《伤寒论》,创造了中医独到的
 临床思维方法,即辨证论治体系,成为中医惟一的“医圣”。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人,大约生卒于公元150~219年,与同时代的
华佗不同,《三国志》、《后汉书》没有给他立传,大概是因为他没有给权贵看过病的缘故。
直到500年后,唐代的医学史家甘伯宗在《名医传》中,才给他补写了一篇《张机传肌说
他是“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南阳”在古代尚有河南的南阳县和湖北的枣
阳之争,而张仲景的“长沙太守”之说,古人从来没有怀疑过,包括当时受国家的委任,负
责校正、刻印古医书的宋代著名学者高保衡、孙奇、林亿等,都赞同甘伯宗的见解。清代
以前的医家,竟直呼张仲景为“张长沙”。明清时期,长沙尚有一座“张公祠”,专为纪念
张仲景而建,原址就在今天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把在门诊、药店看病
叫做“坐堂”,也是源于张仲景,据说这位太守每逢初一、十五,都不审案,坐在大堂上为
百姓免费看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序言,讲述了他研究伤寒病、撰写《伤寒
论》的心路历程。“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汉献帝元年,公元196年——编者
注)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一个两百多人的张姓家族,不到
10年,就有90多人死于伤寒病,可见这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作者的心情是异常沉
重的。然而,当时的读书人:“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岌岌,为名利是务。”当时的医
生,也不求上进,看病极端不负责任,“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
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整个社会的麻木不仁,加重了疾病的
肆虐。张仲景怀着伤亲之痛、济世之心,开始研究伤寒病的治疗方法,“感往昔之沦丧,伤
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古代医学著作中寻找理论根据,广泛采集众多医
家治疗伤寒病的效方,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鉴于“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魏晋时期的王叔和先把治疗伤寒病的部分整理出来,编为
《伤寒论》。800年后,在这个基础上,宋代的国家医书出版局又加以校定,印刷出版,向全
国颁行,广泛流传,为历代医家治疗急性传染病提供了有效的武器。
    二、《伤寒论》其书
    《伤寒论》一共397条112方,文字朴实无华,简明扼要,读起来并不难懂。张仲景
通过这些简牍,将伤寒病的整个发病过程,由开始到结束,有序地全部展现出来,治疗的
方药穿插其中。作者将急性传染病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如果感染了疾病之后,体温升
高,患者的抵抗力尚强,邪气实,正气也实,称作“三阳病”。其中,疾病初起,侵犯体表,
为“太阳病”,患者出现怕冷、发热、头痛、项强、身痛、脉浮等一系列症状;疾病进一步发
展,到了半表半里,为“少阳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发热、呕吐,或往来寒热、脉弦;疾
病再进一步发展,完全入里,进入高峰期,为“阳明病”,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气喘、大
汗、口大渴、脉洪大,或大便秘结、腹胀、腹痛拒按、脉沉实等。“三阳病”总的来说,属于
阳证、热证、实证。当患者体温低落,抵抗力下降时,邪气衰,正气也虚,称作“三阴病”。
如果只是局部的胃肠虚寒,为“太阴病”,出现腹满、腹痛、腹泻、呕吐、食不下、脉缓,但手
 足尚温;如果发展到全身的虚寒,为“少阴病”,出现神情恍惚、极度疲惫、下利清谷、四肢
厥冷、脉微细等;如果再跨一步,可能就生死殊途,或呈现寒热错杂的局面,这就是“厥阴
病”。生的征兆,是手足慢慢变温,微细的脉搏慢慢变得大而有力,腹泻渐渐停止,这是
“阳气来复”,只要调理得当,就有了痊愈的机会;死的信息,是手足骤然变暖,身体反不
恶寒,脉搏顿时暴出,神情异常清醒,面色红润如妆,这是阳气耗尽而外脱,后人称之为
“戴阳证”或“格阳证”,患者可能会在一瞬间亡去。总的来说,三阴病属于阴证、寒证、
虚证。
    疾病发展到每一个阶段,出现某一组特定的症状时,就有一首相应的方剂进行治
疗。例如《伤寒论》第七条写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即使是
极其严重的“戴阳证”,《伤寒论》也设置了抢救的方药:“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
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通脉四逆汤主之”等等。通过对伤寒病的全面阐述,张仲景首创的辨证论治思维,理法
方药的有机结合,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伤寒是何病
  导致张仲景家族沦丧、亲人痛失的“伤寒”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黄帝内经》
说:“今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是一类以发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因为人们认为
得病与受了寒有关,而且一开始总是先怕冷,然后发烧,所以称之为“伤寒”,这倒是与现
今老百姓的感性认识颇有些相似。从《伤寒论》所描述的“太阳病”,即疾病初起阶段表
现的发热、怕冷、头痛、身痛等症状来看,应当属于感冒、重感冒、流感等传染病中间的一
种;但从疾病高峰期,即“阳明病”所呈现的高热、神昏、谵语、气喘,以及疾病衰落期,即
“少阴病”所呈现的腹泻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类似于肺炎、脑炎、肠炎、心衰的并
发症来看,毋庸置疑,只有流感,才有如此严重的并发症和如此高的死亡率;只有流感,
才有如此强烈的传染性,从而导致众多患者的死亡。
    根据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的统计,汉武帝时期,中国的人口曾达到五千万;到了
汉献帝时,由于兵燹战乱,瘟疫流行,人数陡然下降到一千八百万。曹操在《蒿里行》中
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回家乡走了一遍,见不到一个乡邻,都死光了。曹植
也在《说疫气》中写到:“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悲,或
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亡。”这只是发生在都城洛阳的瘟疫,就如此惨烈,相比之下,流感多
次袭击张仲景的家族,致使十年之中,死人近半,已不算是很罕见的了。
    面对流感的严峻挑战,官居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回首往事,为昔日家族的沦丧、亲人
的横夭,自己却不谙医道、无法救治而感叹不已,伤心不已。儒家忠孝和仁爱的思想,激
励着他,使得他在花甲之年,“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重新担负起钻研医学,抗击流感,拯救生灵的历史使命。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彭坚,1 948年8月
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祖籍湖南岳阳县。出生
于中医世家,l 97 l~
1 976年跟随伯父彭崇
让先生(1902-1978,原湘雅医学院中医顾
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学
徒,1979年考取湖南中医学院医学史硕士研
究生,师从周贻谋教授。现为湖南中医药大
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
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
员,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常委。

【目录】

目录
上卷学术篇
导论……………………………………………………………………………………2
第一篇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12
 一、我的学徒生涯………………………………………………………………12
     1.家学渊源…………………………………………………………………12
   2.入门之阶…………………………………………………………………13
   3.最后一课…………………………………………………………………13
 二、史峰回眸……………………………………………………………………16
   1.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16
   2.中西医学的分道扬镳……………………………………………………18
 三、中医的科学方法……………………………………………一……………·22
     1.叩问中医…………………………………………………………………22
   2.方法之谜…………………………………………………………………23
   3.《伤寒论》与信息方法……………………………………………………23
   4.辨证论治的本质…………………………………………………………24
   5.复杂科学…………………………………………………………………26
   6.《黄帝内经》与模型方法…………………………………………………26
 四、中医的优势领域……………………………………………………………31
     L治疗方法的优势…………………………………………………………3l
   2.文献资源的优势…………………………………………………………35
   3.医学模式的优势…………………………………………………………36
   4.养生保健的优势…………………………………………………………38
   5.中西医结合的优势………………………………………………………41
 五、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45
  1.成才的诀窍………………………………………………………………47
   2.读书的诀窍………………………………………………………………50
   3.临证的诀窍………………………………………………………………55
 六、东西方文化冲撞激荡下的中医……………………………………………59
     1.百年风云…………………………………………………………………59
  2.症结何在…………………………………………………………………6l
  3.凤凰涅□…………………………………………………………………75
 第二篇中医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81
一、和谐文化与中医学…………………………………………………………82
二、中医应当由中国人说了算…………………………………………………88
三、中医要有自己的金标准……………………………………………………94
四、中医医院发展改革的方向…………………………………………………98
第三篇面对传染病的猖獗,我们应当有所准备………………………………103
一、历史与现状………………………………………………………………105
二、思路与方法………………………………………………………………106
三、结语………………………………………………………………………107
第四篇抗击流感第一人…………………………………………………………108
一、张仲景其人………………………………………………………………109
二、《伤寒论》其书……………………………………………………………109
三、伤寒是何病………………………………………………………………110
四、走向世界的《伤寒论》……………………………………………………110
第五篇  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驳《(告别中医中药》………………………112
一、不对等的比较和有意的欺瞒……………………………………………114
二、中西医学发展的历史真相………………………………………………115
三、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学优势…………………………………………116
四、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117
-F卷临床篇
第一类慢性疼痛…………………………………………………………………120
一一、头痛………………………………………………………………………120
二、颈肩疼痛…………………………………………………………………129
三、肩臂手指疼痛……………………………………………………………134
四、心胸疼痛…………………………………………………………………139
五、胸胁疼痛…………………………………………………………………146
六、腹痛………………………………………………………………………149
七、腰腿疼痛…………………………………………………………………156
八、肢体疼痛…………………………………………………………………165
九、痛经………………………………………………………………………175
第二类慢性炎症…………………………………………………………………182
、慢性鼻炎…………………………………………………………………182
 二、慢性咽喉炎………………………………………………………………189
三、慢性扁桃体炎……………………………………………………………193
四、慢性支气管炎……………………………………………………………197
五、慢性口腔炎………………………………………………………………204
六、慢性胆囊炎与胆石证……………………………………………………210
七、慢性胃炎…………………………………………………………………212
八、慢性结肠炎………………………………………………………………218
九、慢性妇科炎症……………………………………………………………22l
第三类病毒性疾病………………………………………………………………229
一、感冒与流感………………………………………………………………229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245
第四类增生性疾病………………………………………………………………26l
一、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264
二、乳腺增生………………………··………………………………………·272
三、前列腺增生………………………………………………………………276
第五类恶性肿瘤…………………………………………………………………282
一、克服放化疗的毒副作用…………………………………………………283
二、升高血象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283
三、缩小肿块与防止癌症复发扩散…………………………………………284
四、减轻癌性疼痛……………………………………………………………284
第六类妇科内分泌失调及功能性疾病…………………………………………308
一、不规则出血………………………………………………………………308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308
  (二)排卵期出血……………………………………………………………313
二、月经周期紊乱……………………………………………………………317
三、闭经………………………………………………………………………322
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29
五、更年期综合征……………………………………………………………331
六、不孕症……………………………………………………………………335
第七类老年性疾病………………………………………………………………341
一、古代延年益寿之法………………………………………………………34l
二、冠心病……………………………………………………………………350
三、中风………………………………………………………………………356
 四、中老年糖尿病……………………………………………………………367
五、老年脑病…………………………………………………………………377
 六、其他老年性疾病…………………………………………………………386
   (一)皮肤瘙痒………………………………………………………………386
   (二)手足麻木………………………………………………………………387
   (三)腿脚无力………………………………………………………………388
   (四)夜尿频数………………………………………………………………389
   (五)大便秘结………………………………………………………………390
参考文献……………………………………………………………………………393
后记…………………………………………………………………………………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临床实用价
值的中医学术著作。撰写人是湖南著名的医史
文化学者、中医临床名家。作者出生于名中医
世家,当过中医学徒,具有研究生学历,从事
中园临床、教学、学术研究30余年,将其大半生
心血熔铸一炉,撰成本书。全书分上下两卷,
上卷为学术篇,主要从东西方文化.哲学、历
史、科学史、医学史的角度,对中医的科学道
理、中医的优势所在、学好中医的诀窍、中医
问题的症结、中医改革的方向、中西医结合的
前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探讨。下卷为临床
篇,对中医具有治疗优势的各种慢性疼痛、慢
性炎症、病毒性疾病、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
妇科内分泌失调与功能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
7大类30多种病症。系统介绍了自己的诊疗经验
和用方心得、治疗心得、用药心得。病案真实,
体会独特,有画龙点睛之妙。
    本书用第一人称写成,以作者的心路历程
和读书临床所获为主要线索展开。视野广阔,
学识丰富,文笔优美,细节生动,读来引人入
胜。不仅为希望全面了解中医的众多读者铺设
了一条入门之径,而且为广大中医院校的师生、
中西医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厚重翔实、见解
独到、回味无穷的临床读物。抗击流感第一人
医圣长沙太守张仲景及其《伤寒论》
原载《湖南日报》2005年12月16日
    背景材料:刚刚过去的2005年11月,湘潭县发现了一例禽流感导致死亡的病例。
在迄今为止,全国还只出现3例的情况下,临近湘潭的湖南省会长沙,自然成为全国关
注的焦点。我的手机整天铃声不断,四面八方的亲友都在关切地询问疫情。
    漫步在长沙街头,依旧车水马龙,依旧喧嚣繁华,田汉大剧院场场爆满,魅力四射酒
吧倩影婆娑,一切风平浪静,并无任何躁动不安的迹象,没有人戴口罩,更看不到人们排
队打流感疫苗的景观。记得去年美国有一个州因为流感疫苗准备不足,差一点掀翻了
州长,相比之下,天性乐观、不大信邪的长沙人,心态平和多了。这当然只是表象,据我
所知,卫生检疫部门始终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国政府在SARS病过后建立的
全国防疫机制,成功地稳定了大局。就在这样一种宁静之下涌动着波涛的时节,我再次
收到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院一位老中医寄来的函件,约请“湖湘名医馆”的同仁们,共同
呼吁恢复纪念医圣长沙太守张仲景的“张公祠(又称仲景庙)”。我曾在省政协两次提交
提案,要求予以重视,但始终得不到解决。一连数日,夜不成寐,我不由得浮想联翩:
    假如向长沙市民发一份问卷调查,问曾经在长沙留下过历史足迹的“诗圣”是谁?
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是杜甫,因为十月份刚刚为纪念杜甫的望江楼举行过落成典礼,宏伟
的仿唐建筑,万人争看的热烈景象,令人难以忘怀。但如果问曾经当过长沙太守的“医
圣”是谁?估计大部分答卷者会面面相觑。在禽流感的阴影笼罩着全人类的严峻时刻,
这位中国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医生,这位在世界历史上成功抗击流感的第一位英雄,竟然
被我的长沙乡亲、被现代的人们所遗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20世纪发明免疫制剂和抗生素以前,排在人类疾病谱上首位的是传染病。仅仅
是18世纪,欧洲就因天花死了一亿五千万人,14世纪出现的鼠疫,让欧洲各大城市面
临世界末日的恐惧,1918年的俄罗斯流感,夺去的生命据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多。
即将发生的全球流感病,有专家预计将可能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在中国古代,传染病的
流行,同样可怕。一部中国医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历代医家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历
代最杰出的医生,差不多都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高手,而张仲景就是古代成功抗击流
感、抗击急性传染病的第一人。不仅如此,他为之撰写的《伤寒论》,创造了中医独到的
 临床思维方法,即辨证论治体系,成为中医惟一的“医圣”。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人,大约生卒于公元150~219年,与同时代的
华佗不同,《三国志》、《后汉书》没有给他立传,大概是因为他没有给权贵看过病的缘故。
直到500年后,唐代的医学史家甘伯宗在《名医传》中,才给他补写了一篇《张机传肌说
他是“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南阳”在古代尚有河南的南阳县和湖北的枣
阳之争,而张仲景的“长沙太守”之说,古人从来没有怀疑过,包括当时受国家的委任,负
责校正、刻印古医书的宋代著名学者高保衡、孙奇、林亿等,都赞同甘伯宗的见解。清代
以前的医家,竟直呼张仲景为“张长沙”。明清时期,长沙尚有一座“张公祠”,专为纪念
张仲景而建,原址就在今天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把在门诊、药店看病
叫做“坐堂”,也是源于张仲景,据说这位太守每逢初一、十五,都不审案,坐在大堂上为
百姓免费看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序言,讲述了他研究伤寒病、撰写《伤寒
论》的心路历程。“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汉献帝元年,公元196年——编者
注)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一个两百多人的张姓家族,不到

10年,就有90多人死于伤寒病,可见这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作者的心情是异常沉
重的。然而,当时的读书人:“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岌岌,为名利是务。”当时的医
生,也不求上进,看病极端不负责任,“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
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整个社会的麻木不仁,加重了疾病的
肆虐。张仲景怀着伤亲之痛、济世之心,开始研究伤寒病的治疗方法,“感往昔之沦丧,伤
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古代医学著作中寻找理论根据,广泛采集众多医
家治疗伤寒病的效方,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鉴于“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魏晋时期的王叔和先把治疗伤寒病的部分整理出来,编为
《伤寒论》。800年后,在这个基础上,宋代的国家医书出版局又加以校定,印刷出版,向全
国颁行,广泛流传,为历代医家治疗急性传染病提供了有效的武器。
    二、《伤寒论》其书
    《伤寒论》一共397条112方,文字朴实无华,简明扼要,读起来并不难懂。张仲景
通过这些简牍,将伤寒病的整个发病过程,由开始到结束,有序地全部展现出来,治疗的
方药穿插其中。作者将急性传染病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如果感染了疾病之后,体温升
高,患者的抵抗力尚强,邪气实,正气也实,称作“三阳病”。其中,疾病初起,侵犯体表,
为“太阳病”,患者出现怕冷、发热、头痛、项强、身痛、脉浮等一系列症状;疾病进一步发
展,到了半表半里,为“少阳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发热、呕吐,或往来寒热、脉弦;疾
病再进一步发展,完全入里,进入高峰期,为“阳明病”,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气喘、大
汗、口大渴、脉洪大,或大便秘结、腹胀、腹痛拒按、脉沉实等。“三阳病”总的来说,属于
阳证、热证、实证。当患者体温低落,抵抗力下降时,邪气衰,正气也虚,称作“三阴病”。
如果只是局部的胃肠虚寒,为“太阴病”,出现腹满、腹痛、腹泻、呕吐、食不下、脉缓,但手
 足尚温;如果发展到全身的虚寒,为“少阴病”,出现神情恍惚、极度疲惫、下利清谷、四肢
厥冷、脉微细等;如果再跨一步,可能就生死殊途,或呈现寒热错杂的局面,这就是“厥阴
病”。生的征兆,是手足慢慢变温,微细的脉搏慢慢变得大而有力,腹泻渐渐停止,这是
“阳气来复”,只要调理得当,就有了痊愈的机会;死的信息,是手足骤然变暖,身体反不
恶寒,脉搏顿时暴出,神情异常清醒,面色红润如妆,这是阳气耗尽而外脱,后人称之为
“戴阳证”或“格阳证”,患者可能会在一瞬间亡去。总的来说,三阴病属于阴证、寒证、
虚证。
    疾病发展到每一个阶段,出现某一组特定的症状时,就有一首相应的方剂进行治
疗。例如《伤寒论》第七条写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即使是
极其严重的“戴阳证”,《伤寒论》也设置了抢救的方药:“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
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通脉四逆汤主之”等等。通过对伤寒病的全面阐述,张仲景首创的辨证论治思维,理法
方药的有机结合,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伤寒是何病
  导致张仲景家族沦丧、亲人痛失的“伤寒”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黄帝内经》
说:“今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是一类以发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因为人们认为
得病与受了寒有关,而且一开始总是先怕冷,然后发烧,所以称之为“伤寒”,这倒是与现
今老百姓的感性认识颇有些相似。从《伤寒论》所描述的“太阳病”,即疾病初起阶段表
现的发热、怕冷、头痛、身痛等症状来看,应当属于感冒、重感冒、流感等传染病中间的一
种;但从疾病高峰期,即“阳明病”所呈现的高热、神昏、谵语、气喘,以及疾病衰落期,即
“少阴病”所呈现的腹泻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类似于肺炎、脑炎、肠炎、心衰的并
发症来看,毋庸置疑,只有流感,才有如此严重的并发症和如此高的死亡率;只有流感,
才有如此强烈的传染性,从而导致众多患者的死亡。
    根据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的统计,汉武帝时期,中国的人口曾达到五千万;到了
汉献帝时,由于兵燹战乱,瘟疫流行,人数陡然下降到一千八百万。曹操在《蒿里行》中
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回家乡走了一遍,见不到一个乡邻,都死光了。曹植
也在《说疫气》中写到:“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悲,或
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亡。”这只是发生在都城洛阳的瘟疫,就如此惨烈,相比之下,流感多
次袭击张仲景的家族,致使十年之中,死人近半,已不算是很罕见的了。
    面对流感的严峻挑战,官居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回首往事,为昔日家族的沦丧、亲人
的横夭,自己却不谙医道、无法救治而感叹不已,伤心不已。儒家忠孝和仁爱的思想,激
励着他,使得他在花甲之年,“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重新担负起钻研医学,抗击流感,拯救生灵的历史使命。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彭坚,1 948年8月
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祖籍湖南岳阳县。出生
于中医世家,l 97 l~
1 976年跟随伯父彭崇
让先生(1902-1978,原湘雅医学院中医顾
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学
徒,1979年考取湖南中医学院医学史硕士研
究生,师从周贻谋教授。现为湖南中医药大
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
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
员,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常委。

【目录】

目录
上卷学术篇
导论……………………………………………………………………………………2
第一篇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12
 一、我的学徒生涯………………………………………………………………12
     1.家学渊源…………………………………………………………………12
   2.入门之阶…………………………………………………………………13
   3.最后一课…………………………………………………………………13
 二、史峰回眸……………………………………………………………………16
   1.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16
   2.中西医学的分道扬镳……………………………………………………18
 三、中医的科学方法……………………………………………一……………·22
     1.叩问中医…………………………………………………………………22
   2.方法之谜…………………………………………………………………23
   3.《伤寒论》与信息方法……………………………………………………23
   4.辨证论治的本质…………………………………………………………24
   5.复杂科学…………………………………………………………………26
   6.《黄帝内经》与模型方法…………………………………………………26
 四、中医的优势领域……………………………………………………………31
     L治疗方法的优势…………………………………………………………3l
   2.文献资源的优势…………………………………………………………35
   3.医学模式的优势…………………………………………………………36
   4.养生保健的优势…………………………………………………………38
   5.中西医结合的优势………………………………………………………41
 五、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45
  1.成才的诀窍………………………………………………………………47
   2.读书的诀窍………………………………………………………………50
   3.临证的诀窍………………………………………………………………55
 六、东西方文化冲撞激荡下的中医……………………………………………59
     1.百年风云…………………………………………………………………59
  2.症结何在…………………………………………………………………6l
  3.凤凰涅□…………………………………………………………………75
 第二篇中医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81
一、和谐文化与中医学…………………………………………………………82
二、中医应当由中国人说了算…………………………………………………88
三、中医要有自己的金标准……………………………………………………94
四、中医医院发展改革的方向…………………………………………………98
第三篇面对传染病的猖獗,我们应当有所准备………………………………103
一、历史与现状………………………………………………………………105
二、思路与方法………………………………………………………………106
三、结语………………………………………………………………………107
第四篇抗击流感第一人…………………………………………………………108
一、张仲景其人………………………………………………………………109
二、《伤寒论》其书……………………………………………………………109
三、伤寒是何病………………………………………………………………110
四、走向世界的《伤寒论》……………………………………………………110
第五篇  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驳《(告别中医中药》………………………112
一、不对等的比较和有意的欺瞒……………………………………………114
二、中西医学发展的历史真相………………………………………………115
三、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学优势…………………………………………116
四、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117
-F卷临床篇
第一类慢性疼痛…………………………………………………………………120
一一、头痛………………………………………………………………………120
二、颈肩疼痛…………………………………………………………………129
三、肩臂手指疼痛……………………………………………………………134
四、心胸疼痛…………………………………………………………………139
五、胸胁疼痛…………………………………………………………………146
六、腹痛………………………………………………………………………149
七、腰腿疼痛…………………………………………………………………156
八、肢体疼痛…………………………………………………………………165
九、痛经………………………………………………………………………175
第二类慢性炎症…………………………………………………………………182
、慢性鼻炎…………………………………………………………………182
 二、慢性咽喉炎………………………………………………………………189
三、慢性扁桃体炎……………………………………………………………193
四、慢性支气管炎……………………………………………………………197
五、慢性口腔炎………………………………………………………………204
六、慢性胆囊炎与胆石证……………………………………………………210
七、慢性胃炎…………………………………………………………………212
八、慢性结肠炎………………………………………………………………218
九、慢性妇科炎症……………………………………………………………22l
第三类病毒性疾病………………………………………………………………229
一、感冒与流感………………………………………………………………229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245
第四类增生性疾病………………………………………………………………26l
一、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264
二、乳腺增生………………………··………………………………………·272
三、前列腺增生………………………………………………………………276
第五类恶性肿瘤…………………………………………………………………282
一、克服放化疗的毒副作用…………………………………………………283
二、升高血象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283
三、缩小肿块与防止癌症复发扩散…………………………………………284
四、减轻癌性疼痛……………………………………………………………284
第六类妇科内分泌失调及功能性疾病…………………………………………308
一、不规则出血………………………………………………………………308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308
  (二)排卵期出血……………………………………………………………313
二、月经周期紊乱……………………………………………………………317
三、闭经………………………………………………………………………322
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29
五、更年期综合征……………………………………………………………331
六、不孕症……………………………………………………………………335
第七类老年性疾病………………………………………………………………341
一、古代延年益寿之法………………………………………………………34l
二、冠心病……………………………………………………………………350
三、中风………………………………………………………………………356
 四、中老年糖尿病……………………………………………………………367
五、老年脑病…………………………………………………………………377
 六、其他老年性疾病…………………………………………………………386
   (一)皮肤瘙痒………………………………………………………………386
   (二)手足麻木………………………………………………………………387
   (三)腿脚无力………………………………………………………………388
   (四)夜尿频数………………………………………………………………389
   (五)大便秘结………………………………………………………………390
参考文献……………………………………………………………………………393
后记…………………………………………………………………………………

10年,就有90多人死于伤寒病,可见这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作者的心情是异常沉
重的。然而,当时的读书人:“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岌岌,为名利是务。”当时的医
生,也不求上进,看病极端不负责任,“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
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整个社会的麻木不仁,加重了疾病的
肆虐。张仲景怀着伤亲之痛、济世之心,开始研究伤寒病的治疗方法,“感往昔之沦丧,伤
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古代医学著作中寻找理论根据,广泛采集众多医
家治疗伤寒病的效方,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鉴于“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魏晋时期的王叔和先把治疗伤寒病的部分整理出来,编为
《伤寒论》。800年后,在这个基础上,宋代的国家医书出版局又加以校定,印刷出版,向全
国颁行,广泛流传,为历代医家治疗急性传染病提供了有效的武器。
    二、《伤寒论》其书
    《伤寒论》一共397条112方,文字朴实无华,简明扼要,读起来并不难懂。张仲景
通过这些简牍,将伤寒病的整个发病过程,由开始到结束,有序地全部展现出来,治疗的
方药穿插其中。作者将急性传染病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如果感染了疾病之后,体温升
高,患者的抵抗力尚强,邪气实,正气也实,称作“三阳病”。其中,疾病初起,侵犯体表,
为“太阳病”,患者出现怕冷、发热、头痛、项强、身痛、脉浮等一系列症状;疾病进一步发
展,到了半表半里,为“少阳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发热、呕吐,或往来寒热、脉弦;疾
病再进一步发展,完全入里,进入高峰期,为“阳明病”,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气喘、大
汗、口大渴、脉洪大,或大便秘结、腹胀、腹痛拒按、脉沉实等。“三阳病”总的来说,属于
阳证、热证、实证。当患者体温低落,抵抗力下降时,邪气衰,正气也虚,称作“三阴病”。
如果只是局部的胃肠虚寒,为“太阴病”,出现腹满、腹痛、腹泻、呕吐、食不下、脉缓,但手
 足尚温;如果发展到全身的虚寒,为“少阴病”,出现神情恍惚、极度疲惫、下利清谷、四肢
厥冷、脉微细等;如果再跨一步,可能就生死殊途,或呈现寒热错杂的局面,这就是“厥阴
病”。生的征兆,是手足慢慢变温,微细的脉搏慢慢变得大而有力,腹泻渐渐停止,这是
“阳气来复”,只要调理得当,就有了痊愈的机会;死的信息,是手足骤然变暖,身体反不
恶寒,脉搏顿时暴出,神情异常清醒,面色红润如妆,这是阳气耗尽而外脱,后人称之为
“戴阳证”或“格阳证”,患者可能会在一瞬间亡去。总的来说,三阴病属于阴证、寒证、
虚证。
    疾病发展到每一个阶段,出现某一组特定的症状时,就有一首相应的方剂进行治
疗。例如《伤寒论》第七条写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即使是
极其严重的“戴阳证”,《伤寒论》也设置了抢救的方药:“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
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通脉四逆汤主之”等等。通过对伤寒病的全面阐述,张仲景首创的辨证论治思维,理法
方药的有机结合,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伤寒是何病
  导致张仲景家族沦丧、亲人痛失的“伤寒”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黄帝内经》
说:“今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是一类以发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因为人们认为
得病与受了寒有关,而且一开始总是先怕冷,然后发烧,所以称之为“伤寒”,这倒是与现
今老百姓的感性认识颇有些相似。从《伤寒论》所描述的“太阳病”,即疾病初起阶段表
现的发热、怕冷、头痛、身痛等症状来看,应当属于感冒、重感冒、流感等传染病中间的一
种;但从疾病高峰期,即“阳明病”所呈现的高热、神昏、谵语、气喘,以及疾病衰落期,即
“少阴病”所呈现的腹泻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类似于肺炎、脑炎、肠炎、心衰的并
发症来看,毋庸置疑,只有流感,才有如此严重的并发症和如此高的死亡率;只有流感,
才有如此强烈的传染性,从而导致众多患者的死亡。
    根据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的统计,汉武帝时期,中国的人口曾达到五千万;到了
汉献帝时,由于兵燹战乱,瘟疫流行,人数陡然下降到一千八百万。曹操在《蒿里行》中
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回家乡走了一遍,见不到一个乡邻,都死光了。曹植
也在《说疫气》中写到:“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悲,或
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亡。”这只是发生在都城洛阳的瘟疫,就如此惨烈,相比之下,流感多
次袭击张仲景的家族,致使十年之中,死人近半,已不算是很罕见的了。
    面对流感的严峻挑战,官居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回首往事,为昔日家族的沦丧、亲人
的横夭,自己却不谙医道、无法救治而感叹不已,伤心不已。儒家忠孝和仁爱的思想,激
励着他,使得他在花甲之年,“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重新担负起钻研医学,抗击流感,,拯救生灵的历史使命。作者简介
    彭坚,1 948年8月
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祖籍湖南岳阳县。出生
于中医世家,l 97 l~
1 976年跟随伯父彭崇
让先生(1902-1978,原湘雅医学院中医顾
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学
徒,1979年考取湖南中医学院医学史硕士研
究生,师从周贻谋教授。现为湖南中医药大
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
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
员,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常委。

目录
上卷学术篇
导论……………………………………………………………………………………2
第一篇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12
 一、我的学徒生涯………………………………………………………………12
     1.家学渊源…………………………………………………………………12
   2.入门之阶…………………………………………………………………13
   3.最后一课…………………………………………………………………13
 二、史峰回眸……………………………………………………………………16
   1.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16
   2.中西医学的分道扬镳……………………………………………………18
 三、中医的科学方法……………………………………………一……………·22
     1.叩问中医…………………………………………………………………22
   2.方法之谜…………………………………………………………………23
   3.《伤寒论》与信息方法……………………………………………………23
   4.辨证论治的本质…………………………………………………………24
   5.复杂科学…………………………………………………………………26
   6.《黄帝内经》与模型方法…………………………………………………26
 四、中医的优势领域……………………………………………………………31
     L治疗方法的优势…………………………………………………………3l
   2.文献资源的优势…………………………………………………………35
   3.医学模式的优势…………………………………………………………36
   4.养生保健的优势…………………………………………………………38
   5.中西医结合的优势………………………………………………………41
 五、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45
  1.成才的诀窍………………………………………………………………47
   2.读书的诀窍………………………………………………………………50
   3.临证的诀窍………………………………………………………………55
 六、东西方文化冲撞激荡下的中医……………………………………………59
     1.百年风云…………………………………………………………………59
  2.症结何在…………………………………………………………………6l
  3.凤凰涅□…………………………………………………………………75
 第二篇中医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81
一、和谐文化与中医学…………………………………………………………82
二、中医应当由中国人说了算…………………………………………………88
三、中医要有自己的金标准……………………………………………………94
四、中医医院发展改革的方向…………………………………………………98
第三篇面对传染病的猖獗,我们应当有所准备………………………………103
一、历史与现状………………………………………………………………105
二、思路与方法………………………………………………………………106
三、结语………………………………………………………………………107
第四篇抗击流感第一人…………………………………………………………108
一、张仲景其人………………………………………………………………109
二、《伤寒论》其书……………………………………………………………109
三、伤寒是何病………………………………………………………………110
四、走向世界的《伤寒论》……………………………………………………110
第五篇  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驳《(告别中医中药》………………………112
一、不对等的比较和有意的欺瞒……………………………………………114
二、中西医学发展的历史真相………………………………………………115
三、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学优势…………………………………………116
四、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117
-F卷临床篇
第一类慢性疼痛…………………………………………………………………120
一一、头痛………………………………………………………………………120
二、颈肩疼痛…………………………………………………………………129
三、肩臂手指疼痛……………………………………………………………134
四、心胸疼痛…………………………………………………………………139
五、胸胁疼痛…………………………………………………………………146
六、腹痛………………………………………………………………………149
七、腰腿疼痛…………………………………………………………………156
八、肢体疼痛…………………………………………………………………165
九、痛经………………………………………………………………………175
第二类慢性炎症…………………………………………………………………182
、慢性鼻炎…………………………………………………………………182
 二、慢性咽喉炎………………………………………………………………189
三、慢性扁桃体炎……………………………………………………………193
四、慢性支气管炎……………………………………………………………197
五、慢性口腔炎………………………………………………………………204
六、慢性胆囊炎与胆石证……………………………………………………210
七、慢性胃炎…………………………………………………………………212
八、慢性结肠炎………………………………………………………………218
九、慢性妇科炎症……………………………………………………………22l
第三类病毒性疾病………………………………………………………………229
一、感冒与流感………………………………………………………………229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245
第四类增生性疾病………………………………………………………………26l
一、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264
二、乳腺增生………………………··………………………………………·272
三、前列腺增生………………………………………………………………276
第五类恶性肿瘤…………………………………………………………………282
一、克服放化疗的毒副作用…………………………………………………283
二、升高血象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283
三、缩小肿块与防止癌症复发扩散…………………………………………284
四、减轻癌性疼痛……………………………………………………………284
第六类妇科内分泌失调及功能性疾病…………………………………………308
一、不规则出血………………………………………………………………308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308
  (二)排卵期出血……………………………………………………………313
二、月经周期紊乱……………………………………………………………317
三、闭经………………………………………………………………………322
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29
五、更年期综合征……………………………………………………………331
六、不孕症……………………………………………………………………335
第七类老年性疾病………………………………………………………………341
一、古代延年益寿之法………………………………………………………34l
二、冠心病……………………………………………………………………350
三、中风………………………………………………………………………356
 四、中老年糖尿病……………………………………………………………367
五、老年脑病…………………………………………………………………377
 六、其他老年性疾病…………………………………………………………386
   (一)皮肤瘙痒………………………………………………………………386
   (二)手足麻木………………………………………………………………387
   (三)腿脚无力………………………………………………………………388
   (四)夜尿频数………………………………………………………………389
   (五)大便秘结………………………………………………………………390
参考文献……………………………………………………………………………393
后记…………………………………………………………………………………397

中医一定要发展,传统要传承。

船在水上     2009年9月6日
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发挥。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及文明的产物,一定要传承,去伪存真。几千年因为有中医,中国一直屹立世界之林。他维护着中国...

2011.3.24

每天读一本书     2011年3月24日
這書如其名分成兩部分學術觀點和心得集 心得集是各種方子及解釋一下子肯定看不了何況自己的中醫基礎很差以後可以慢慢消化 ...

大医精诚,让门外汉能够一窥杏林妙处

海边的贝壳     2010年7月12日
看看作者的心路历程,就知道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学习中医的,对于当下众多的中医爱好者来说,未尝不能引起共鸣。知道如何入手,又知道了老一辈中医人如何...

很糟糕的东西!

大师载水     2008年3月19日
  废话大篇大篇的,屁话太多太多的。写作水平如同小学生。思路是极度混乱的。看别人出书发财了,自己眼红了吧,如果中医的博大精深就像你这样吹嘘自己,...

10年,就有90多人死于伤寒病,可见这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作者的心情是异常沉
重的。然而,当时的读书人:“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岌岌,为名利是务。”当时的医
生,也不求上进,看病极端不负责任,“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
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整个社会的麻木不仁,加重了疾病的
肆虐。张仲景怀着伤亲之痛、济世之心,开始研究伤寒病的治疗方法,“感往昔之沦丧,伤
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古代医学著作中寻找理论根据,广泛采集众多医
家治疗伤寒病的效方,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鉴于“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魏晋时期的王叔和先把治疗伤寒病的部分整理出来,编为
《伤寒论》。800年后,在这个基础上,宋代的国家医书出版局又加以校定,印刷出版,向全
国颁行,广泛流传,为历代医家治疗急性传染病提供了有效的武器。
    二、《伤寒论》其书
    《伤寒论》一共397条112方,文字朴实无华,简明扼要,读起来并不难懂。张仲景
通过这些简牍,将伤寒病的整个发病过程,由开始到结束,有序地全部展现出来,治疗的
方药穿插其中。作者将急性传染病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如果感染了疾病之后,体温升
高,患者的抵抗力尚强,邪气实,正气也实,称作“三阳病”。其中,疾病初起,侵犯体表,
为“太阳病”,患者出现怕冷、发热、头痛、项强、身痛、脉浮等一系列症状;疾病进一步发
展,到了半表半里,为“少阳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发热、呕吐,或往来寒热、脉弦;疾
病再进一步发展,完全入里,进入高峰期,为“阳明病”,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气喘、大
汗、口大渴、脉洪大,或大便秘结、腹胀、腹痛拒按、脉沉实等。“三阳病”总的来说,属于
阳证、热证、实证。当患者体温低落,抵抗力下降时,邪气衰,正气也虚,称作“三阴病”。
如果只是局部的胃肠虚寒,为“太阴病”,出现腹满、腹痛、腹泻、呕吐、食不下、脉缓,但手
 足尚温;如果发展到全身的虚寒,为“少阴病”,出现神情恍惚、极度疲惫、下利清谷、四肢
厥冷、脉微细等;如果再跨一步,可能就生死殊途,或呈现寒热错杂的局面,这就是“厥阴
病”。生的征兆,是手足慢慢变温,微细的脉搏慢慢变得大而有力,腹泻渐渐停止,这是
“阳气来复”,只要调理得当,就有了痊愈的机会;死的信息,是手足骤然变暖,身体反不
恶寒,脉搏顿时暴出,神情异常清醒,面色红润如妆,这是阳气耗尽而外脱,后人称之为
“戴阳证”或“格阳证”,患者可能会在一瞬间亡去。总的来说,三阴病属于阴证、寒证、
虚证。
    疾病发展到每一个阶段,出现某一组特定的症状时,就有一首相应的方剂进行治
疗。例如《伤寒论》第七条写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即使是
极其严重的“戴阳证”,《伤寒论》也设置了抢救的方药:“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
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通脉四逆汤主之”等等。通过对伤寒病的全面阐述,张仲景首创的辨证论治思维,理法
方药的有机结合,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伤寒是何病
  导致张仲景家族沦丧、亲人痛失的“伤寒”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黄帝内经》
说:“今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是一类以发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因为人们认为
得病与受了寒有关,而且一开始总是先怕冷,然后发烧,所以称之为“伤寒”,这倒是与现
今老百姓的感性认识颇有些相似。从《伤寒论》所描述的“太阳病”,即疾病初起阶段表
现的发热、怕冷、头痛、身痛等症状来看,应当属于感冒、重感冒、流感等传染病中间的一
种;但从疾病高峰期,即“阳明病”所呈现的高热、神昏、谵语、气喘,以及疾病衰落期,即
“少阴病”所呈现的腹泻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类似于肺炎、脑炎、肠炎、心衰的并
发症来看,毋庸置疑,只有流感,才有如此严重的并发症和如此高的死亡率;只有流感,
才有如此强烈的传染性,从而导致众多患者的死亡。
    根据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的统计,汉武帝时期,中国的人口曾达到五千万;到了
汉献帝时,由于兵燹战乱,瘟疫流行,人数陡然下降到一千八百万。曹操在《蒿里行》中
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回家乡走了一遍,见不到一个乡邻,都死光了。曹植
也在《说疫气》中写到:“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悲,或
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亡。”这只是发生在都城洛阳的瘟疫,就如此惨烈,相比之下,流感多
次袭击张仲景的家族,致使十年之中,死人近半,已不算是很罕见的了。
    面对流感的严峻挑战,官居长沙太守的张仲景,回首往事,为昔日家族的沦丧、亲人
的横夭,自己却不谙医道、无法救治而感叹不已,伤心不已。儒家忠孝和仁爱的思想,激
励着他,使得他在花甲之年,“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重新担负起钻研医学,抗击流感,拯救生灵的历史使命。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彭坚,1 948年8月
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祖籍湖南岳阳县。出生
于中医世家,l 97 l~
1 976年跟随伯父彭崇
让先生(1902-1978,原湘雅医学院中医顾
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学
徒,1979年考取湖南中医学院医学史硕士研
究生,师从周贻谋教授。现为湖南中医药大
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
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
员,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常委。

【目录】

目录
上卷学术篇
导论……………………………………………………………………………………2
第一篇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12
 一、我的学徒生涯………………………………………………………………12
     1.家学渊源…………………………………………………………………12
   2.入门之阶…………………………………………………………………13
   3.最后一课…………………………………………………………………13
 二、史峰回眸……………………………………………………………………16
   1.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16
   2.中西医学的分道扬镳……………………………………………………18
 三、中医的科学方法……………………………………………一……………·22
     1.叩问中医…………………………………………………………………22
   2.方法之谜…………………………………………………………………23
   3.《伤寒论》与信息方法……………………………………………………23
   4.辨证论治的本质…………………………………………………………24
   5.复杂科学…………………………………………………………………26
   6.《黄帝内经》与模型方法…………………………………………………26
 四、中医的优势领域……………………………………………………………31
     L治疗方法的优势…………………………………………………………3l
   2.文献资源的优势…………………………………………………………35
   3.医学模式的优势…………………………………………………………36
   4.养生保健的优势…………………………………………………………38
   5.中西医结合的优势………………………………………………………41
 五、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45
  1.成才的诀窍………………………………………………………………47
   2.读书的诀窍………………………………………………………………50
   3.临证的诀窍………………………………………………………………55
 六、东西方文化冲撞激荡下的中医……………………………………………59
     1.百年风云…………………………………………………………………59
  2.症结何在…………………………………………………………………6l
  3.凤凰涅□…………………………………………………………………75
 第二篇中医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81
一、和谐文化与中医学…………………………………………………………82
二、中医应当由中国人说了算…………………………………………………88
三、中医要有自己的金标准……………………………………………………94
四、中医医院发展改革的方向…………………………………………………98
第三篇面对传染病的猖獗,我们应当有所准备………………………………103
一、历史与现状………………………………………………………………105
二、思路与方法………………………………………………………………106
三、结语………………………………………………………………………107
第四篇抗击流感第一人…………………………………………………………108
一、张仲景其人………………………………………………………………109
二、《伤寒论》其书……………………………………………………………109
三、伤寒是何病………………………………………………………………110
四、走向世界的《伤寒论》……………………………………………………110
第五篇  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驳《(告别中医中药》………………………112
一、不对等的比较和有意的欺瞒……………………………………………114
二、中西医学发展的历史真相………………………………………………115
三、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学优势…………………………………………116
四、中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117
-F卷临床篇
第一类慢性疼痛…………………………………………………………………120
一一、头痛………………………………………………………………………120
二、颈肩疼痛…………………………………………………………………129
三、肩臂手指疼痛……………………………………………………………134
四、心胸疼痛…………………………………………………………………139
五、胸胁疼痛…………………………………………………………………146
六、腹痛………………………………………………………………………149
七、腰腿疼痛…………………………………………………………………156
八、肢体疼痛…………………………………………………………………165
九、痛经………………………………………………………………………175
第二类慢性炎症…………………………………………………………………182
、慢性鼻炎…………………………………………………………………182
 二、慢性咽喉炎………………………………………………………………189
三、慢性扁桃体炎……………………………………………………………193
四、慢性支气管炎……………………………………………………………197
五、慢性口腔炎………………………………………………………………204
六、慢性胆囊炎与胆石证……………………………………………………210
七、慢性胃炎…………………………………………………………………212
八、慢性结肠炎………………………………………………………………218
九、慢性妇科炎症……………………………………………………………22l
第三类病毒性疾病………………………………………………………………229
一、感冒与流感………………………………………………………………229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245
第四类增生性疾病………………………………………………………………26l
一、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264
二、乳腺增生………………………··………………………………………·272
三、前列腺增生………………………………………………………………276
第五类恶性肿瘤…………………………………………………………………282
一、克服放化疗的毒副作用…………………………………………………283
二、升高血象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283
三、缩小肿块与防止癌症复发扩散…………………………………………284
四、减轻癌性疼痛……………………………………………………………284
第六类妇科内分泌失调及功能性疾病…………………………………………308
一、不规则出血………………………………………………………………308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308
  (二)排卵期出血……………………………………………………………313
二、月经周期紊乱……………………………………………………………317
三、闭经………………………………………………………………………322
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29
五、更年期综合征……………………………………………………………331
六、不孕症……………………………………………………………………335
第七类老年性疾病………………………………………………………………341
一、古代延年益寿之法………………………………………………………34l
二、冠心病……………………………………………………………………350
三、中风………………………………………………………………………356
 四、中老年糖尿病……………………………………………………………367
五、老年脑病…………………………………………………………………377
 六、其他老年性疾病…………………………………………………………386
   (一)皮肤瘙痒………………………………………………………………386
   (二)手足麻木………………………………………………………………387
   (三)腿脚无力………………………………………………………………388
   (四)夜尿频数………………………………………………………………389
   (五)大便秘结………………………………………………………………390
参考文献……………………………………………………………………………393
后记…………………………………………………………………………………

我是中医医疗专业,请问我能报考西医临床本科(不脱产)吗?谢谢。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与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证在临床运用上有差别吗? 求助:分析普通本科毕业生中西医临床与中医针灸推拿就业前景??? 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 临床"检查"项目的学术分类 我是普通本科中西一临床学生,想转到中医专业去,不知道中医跟中西医结合专业哪个好,请分析其就业前景 我是非名牌西医学院的临床本医生,想考中医的研究生,中医专业不招收非医学专业,但西医学生行不行? 学中医临床就业率高么? 学习经验与心得 《李四光》心得与体会 反思与借鉴 心得 我是华仔的铁杆迷 我有事求华仔的铁杆迷们 我是报5年临床呢,还是金融或国际经济与贸易? 我是06年毕业的大专学生,我学的专业是临床,我想知道我能否考中医针灸证?怎么个考法? 我是06年毕业的大专学生,我学的专业是临床,我想知道我能否考中医针灸证?怎么个考法? 免费下载韦伯的 学术与政治 预防与临床那个更好? 学中医临床的有哪些适合的工作呢?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是否有大专函授班 中医临床专业是否能考西医职业医师证 中医的八纲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哪儿有《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电子书籍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如果考西医临床研究生可以重考西医临床执业医师吗? 社交与礼仪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