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ssl认证和单向ssl:社会心理学:在混沌中共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41:39

社会暴力不仅是肢体暴力,也包括抑郁、集体冷漠和被迫害妄想。如何在这样的暴力社会中重建公共生活呢

我们在描述社会现状的时候,往往只会在意如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类经济指标,却极少提及社会医疗卫生状况和集体生活质量这类社会心理要素。在我看来,每天我们的社会生活质量都在记录我们个人的身心发展状况,而同时,我们或重或轻的暴力行为也构建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我认为,暴力行为不仅仅表现为拳脚相加和流血冲突,还应包括以下三种社会疾症:


首先是抑郁,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暴力。在消遣、消费和各式瘾癖的掩饰下,抑郁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痛苦,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西方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例如,根据美国近期的一项调查,三分之一的美国高中生有抑郁症状)。


第二种社会疾症是“反社会”行为:强势群体的腐败和日常街头犯罪都位列其中。这类暴力,表现为对他人遭遇的社会性冷漠和自私心理。在此环境中,个体仅凭本能的愉悦行事,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三种社会疾症是“受害者”心态,它可以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之时促成集体性被迫害妄想症。感觉自己是玩世不恭或者看破红尘的人、伴侣或者邻居欺负的对象、潜在势力密谋侮辱的目标,这些心理都会让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病态的社会,未来迷雾重重、危机四伏。


以上的暴力行为反射出公共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但谁又该为此负责呢?何人或者何物才是社会疾症的源头?当然,家庭在个体塑造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她可以给予也可以剥夺儿童成长所需的关爱和保护。今天的我们都是童年期经验和伤痛累积而成的“作品”。


然而,跳出家庭环境的框架,是整个社会体系扎根在一个时而混沌不堪的世界中,使我们的公共生活发育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考虑在社会上构建一种预防机制,不仅要安抚我们过去的伤痛,也要教导个体重建夫妻、家庭和职场生活的合作模式:比如一种趋向于自立的社会关系、一种可以借助移情来缓和冲突的能力,一种自发的理性情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们敢说,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过上一种能将社会变迁和个人发展相结合的真正的民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