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狙击手游的视频:黃庭堅的書法藝術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8:32:23
   黃庭堅的書法藝術
陳仕侗

 

一、前言

宋代是一個文化發達的時代,北宋自太宗以後,天下承平,又崇尚文事,使得文學、藝術、哲學等,獲得空前繁榮的機會。文學方面,承襲自晚唐、五代的「詞」,在宋代成為韻文的主流,散文也出現了幾位與唐人並稱的大家。繪畫方面,宋畫可以說是繪畫史上的黃金時代,無論山水、花鳥或其他畫科,都有了獨立性的發展。佛教的盛行,融合了儒家思想,成為理學,把舊有的儒家哲學更加「哲學化」了,這些因素,都影響到了書法的發展。

到北宋之初止,那種書法特殊技藝性格,或追求完全非情的形式之美的,停止了,書法不但成了廣為一般讀書人所參與,結合精神交流的一種藝術,書法更成了所謂既可以自由娛樂的創造,也可以品味的一種藝術。由於晚唐、五代的醞釀,宋人的書法,打開了唐人尚法的美學僵局,專門注重意趣,強調主觀的表現,因而開闢了新路,成為大時代的特色,這也是形成宋人尚意書風的主要原因。

  北宋書家,歷來以蘇、黃、米、蔡為代表,實際上,這四家也代表了整個宋代的書法。他們的書法,大體上是一個方向的,他們都不拘於固有的,為了創造個人的新風格,對古人的書法做過種種的研究,也做過最大的嚐試。「四家」既是同時代人,又互有先後,彼此互相影響,互相評論,造詣亦各自達到當時的高峰。總的來看,都體現了「用意」的特色,在不同程度上,發揮各自個性,以書法體現意境、意趣。

  宋代四大書法家中,黃山谷是極特殊的一位,他和蔡君謨一樣法古,卻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他也和蘇東坡一樣,富有創意,卻是全憑功力,展現高度的技巧,留給後人無數的啟發。《宋史》:「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影響後世既大且深,在書法這一方面的成就,是超越君謨、東坡之上的。

 

二、生平傳略

黃庭堅,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宋洪州分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生於宋仁宗慶曆五年(西元一0四五年)。幼敏悟,讀書數過輒成誦,加上勤奮好學,課業精進。治平元年赴禮部試,舉進士,調葉縣蔚。蘇軾嘗見其文章,以為「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宋史本傳),聲名日震。

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工於詩文,其詞有瑰偉之勢,妙絕當世。與秦觀、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文學方面的成就,位居諸學士之首,而與蘇軾並稱,世號「蘇黃」。他的詩,高度錘煉,雄健奇怪,奇崛放縱,卓然名家,為江西詩派所宗。東坡嘗讚美他「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股人。」(宋史本傳)。但過於著意,在這一點上,似乎與他的行、楷書法有相類之處。善草書,取法懷素。楷法得力於《瘞鶴銘》,平生以飢鷹渴驥自命。著有《山谷集》,書論有《論古人書》、《論近世書》、《論書》、《論蟲書》及《山谷題跋》等。存世名作有《蘇軾黃州寒食詩跋》、《李白憶舊遊詩殘卷》、《松風閣詩卷》、《伏波神祠詩》等。

黃庭堅的書法,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一、少壯年時期(四十歲前),屬於王羲之書風;二、元祐時期(四十一至四十八歲),潛心楷書,代表作有楷書《王長者墓誌稿》等;三、紹聖時期(四十九至五十二歲),悟得草書三昧,代表作有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等;四、元符時期(五十三至五十五歲),代表作有行書《寒食詩卷跋》等;五、崇寧時期(五十六至六十歲逝世),《松風閣詩卷》是這時的代表作之一。

 

三、北宋尚意書風

  宋代文藝風氣,崇尚清新自然,書家多喜不拘成法,以意為書,尤重個人意趣的發展。因此,宋人的書法,不如唐人那般「各體兼備」,書法的普及,也不如唐代,考其原因有二:是時代的影響,是帖學的盛行。由於書體的演進,到了唐代已粲然大備,以致宋代以後,再沒有新的變革產生,尤其是顏真卿的書風,由五代的楊凝式,遞傳到宋初的李建中,而主導了北宋的書壇。顏真卿的書法,是對初唐乃至二王書風的反動,是有著自由表現的傾向的,這種習氣,混合了宋人崇尚「文學」、「哲學」的作風,便形成宋人書法的表現形式與內涵。

清人梁巘在他所著的《評書帖》中,歸結了宋人書法的特色是「尚意」,尚意的「意」字,即是抒情之意。宋人的書法,除了繼承晚唐、五代傾向自由表現的書風外,也將宋人那存於胸中的意趣,抒發於紙上毫端。再者「碑學」不再盛行,代之以帖學的獨尊,書體中的楷書、隸書、篆書,因刻碑的風氣不再流行,因此,較不為書法家所重視;而適於抒情表現的行、草書,遂一躍而為書法的主流。

  宋書從尚意出發,出現了各種書體融合的趨勢。書法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出現諸法並存,各體遞嬗的情況,多種書體的融合,成為必然出現的趨勢。《翰墨誌》:「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隸、篆五體。往往篆、隸各成一家,真、行、草自成一家者,以筆意本不同,每拘於點畫,無放意自得之跡,故別為戶牖。若通其變,則五者皆在筆端,了無閡塞,惟在得其道而已。」真、行、草、隸、篆五者通其變,是進入書法新境界的一個途徑。宋代尚意書風的發展,到了明、清,各體通變的趨勢,成為更普遍與自覺的要求,有的甚至在書法中,融合了篆刻的金石味。

宋人尚意的書法,並非只是單純的與唐人尚法的書風相頡抗,其實禪宗、文人畫、詩、詞、理學等,對書法美學的衝擊,也是不容忽視的。宋代的書法家,很多同時也是詩詞家、古文家、畫家、學者、政治家,書法只是他們諸多表現工具的一種。因此,往往不計工拙,甚至強調抒情式的自我表現,在強調意趣的前提下,宋代的書家所重視的,乃是自身的學養和人品。宋人在總結前代與當代書法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人品」的重要性。《續書譜》綜述「書之風神」的八項要求中,第一項便是人品高,人品成了創造風神、意境的最具本質意義的要素。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俗,既是以人論書,也是對書法本身格調的品評。

因此,在往來酬酢之中,不拘筆墨蹊徑,並非不重視書寫的基本工夫與技巧,而是要求字外修養,以表現自己的美感經驗,表現自己胸次高、讀書多、見識廣、見解獨特,認為在字外求字,才能達到書法的最高境界。因此,讀書「廣識」、「遠俗」,強調「個人品味」,乃成了書法家競相追求的蹊徑。

 

四、黃庭堅的書法淵源與風格

黃庭堅是一位富有創造精神的書法家,無論是行書,草書,楷書,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不僅師法古人,從古碑古帖中,吸取前人的精華,尤能融合己意,力求突破,終能創造自己特有的風格,自成一家。他自述學書經過:「余學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蹟,乃窺筆法之妙。」黃庭堅書藝,博採眾長,他的行、楷師法顏平原、褚河南,上溯鍾、王,更得力於《瘞鶴銘》、《石門銘》,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也向同時代的周越、蘇軾學習,並受蘇影響頗深。

黃庭堅對待他的書法,自始至終的嚴肅真摯態度,就如同對待他的詩文,這是一個完全徹底的學者藝術家形象。從其前期的尋覓到晚年的求索,無論是簡牘、文稿還是詩文長卷,都貫串著這「嚴肅真摯」四字。黃庭堅不僅時時刻刻道法古人,同時又實實在在地錘煉著自己。從墓誌草稿墨跡看,我們輕易就能識別黃書的風格:精沉猖拔的筆力,左放右斂的體勢,和貫如頂針的行氣,無不表現於其書法創作上。而一些個點劃的隨便與略不經意處,均虛之以神行,稟意超然,不就時俗,恰又證實他「尚意」的書評觀,識大體,得西子捧心而顰之妍妙。

 

五、黃庭堅的書法藝術

  在宋四家中,黃的個性是最強的,對藝術的形式最為敏感,和一切藝術家一樣,黃庭堅也碰到對原始心靈的沉溺,對基本意象的渴求,以及對可塑形式、秩序、結構的嚮往的矛盾。一位藝術家,一旦掌握他從事的藝術技能,而這種技能的掌握,又能喚醒他心靈深處的東西,並使之顯現出來,那麼,完成傑作是勢在必然的。

山谷的書法,在宋四家中即以韻勝,無論是縱橫開闔的《黃州寒食詩題跋》,還是筆法精奧、肆恣遒逸的《松風閣》,都韻味純正。山谷又是個藝術個性極為強烈的人,反對一吐效仿,雖出入晉唐,卻能自出機杼。「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他一貫的藝術主張。這種強烈而鮮明的藝術個性,所帶來的不足的一面,是由於過分的張弛,而造成的字勢攲側。

作為宋代四大家的黃庭堅,比起遒厚的蘇軾,雄傑的米芾,秀潤的蔡襄,更具有強烈的個性與創造。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具體的分析:

在結體上:

山谷書法的結構,開張奇肆,一反常態,具有一種強烈的衝力和動蕩感。或右斜左正,或左斜右正;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字的上下二部分,也有這樣的變化。扭曲盤結,體勢由左下向右上上展,造出一番超凡的險峻姿態。如何在用筆時,不損害這種動蕩感,又要造成平衡,這是很難的課題。以提按動作來達到這一目標,相信更能體現作者隨手拈來的自然氣息,同時又造成一種以動取勝的韻致。

山谷書法,無論行、草,在結構上極盡變化之能事,但落實到具體的一筆線條上,則講究使轉而不誇張提按的幅度。因此,山谷有時一些長線條有類鋸齒狀的提按痕跡,但卻沒明顯的線條粗細的對比。線與線之間如此,一根線條的頭尾粗細變化更是如此,這是山谷的風格所在。

他的行書很有特色,盡可能伸展的某些長畫,使這種行書,沒法採用更多的連筆。這種形式構成,與唐人狂草,與一切草書,都格格不入。然而,黃庭堅卻設法融貫了這一切,他改變了草書中,以運動的連續性為組織作品線索的慣例,許多收筆和起筆,沒有運動上的聯繫,有時距離很遠,不時出現的長畫也加強了這種感覺。在行書中,如此造型豐富,大膽弄險,是黃庭堅的首創,這一表現手法,直接影響了晚明的書家,王鐸的行草書,是黃庭堅行草書結體的伸揚和發展。黃庭堅的行書,勁健的長橫、長撇、長捺,能夠矗立起雄強的框架,從這裡,我們找到了為什麼明代的祝允明、沈周、文徵明,清代的鄭板橋、郭吝及吳昌碩等人,都學黃庭堅的行書,並都以寫大字條幅擅長的原因了。

 

在筆法上:

顛旭狂素之後,能以狂草名家的,便要算這位不顛不狂的黃庭堅了。歷來許多人將山谷與旭、素並題,稱為「草聖」,此說也許過譽,但說山谷使「草法為之一變」,倒是極為確切的。山谷說:「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他認為,草書筆法應當與蝌蚪篆隸同意。他的線條摻以《瘞鶴銘》和隸書筆意,使轉中強調提按、向背、起倒,所以他的線條豐富而又凝重,活潑瀟灑,變化莫測,有極強的節奏感,決非左右纏繞者可以比擬。

黃庭堅的草書,受到唐人狂草的影響,而其過人之處,在於將唐人狂草對空間的大膽分割,轉接到他自己形式舒展開朗,和性格從容閑雅的基礎之上。為了維持作品的連貫性,他縮小各字之間距離,甚至使各字互相插入對方空間。草書疾速的運動,在他這兒慢了下來。也許作為宋代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之一,已經不具備那種奔放激越的性格。「投荒萬死兩鬢斑,生入瞿塘灩澦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一切波瀾皆須化為澄碧,這是宋人的審美理想。

他在筆法上,以篆入草,以用鋒為主,極少使毫,加上他高執筆的靈活運腕方法,其力易注於紙,行筆中振蕩應手,筆畫能直中虯曲,顯得遒勁婉通,奇逸灑脫。

 

在韻律上:

首先看他的用筆,行筆速度較緩,並以隸書、篆書的筆法入行書,自如的線條裏,富有很多的內涵,硬毫的行馳中,很少枯筆,連帶的長筆伸展中,富有自然的、強烈的振動韻律,這是張旭、顏真卿、楊凝式所未能企及的。黃庭堅所說的「字中有筆,如禪中有眼」,就是指這不單調、不光滑、不枯燥而意態自足的韻律。這一韻律的表現手法尤為獨特,它不是快筆、不是短線條,因為這不足以表現這一韻律。而是行筆緩慢、長線條的伸拖、強烈的震撼,這如同京戲中的老生的長腔,給人以咀嚼尋味的感受,確實像康有為所說,是「意態更新」。與黃庭堅同時代的晁美叔,曾稱許他的書法「唯有韻耳」,並認為王羲之的波戈點畫也沒有這般韻律。包世臣也說:「山谷以箭鋒所直人馬,應弦為韻」。尚韻,確實是黃庭堅書法的一大特色。

 

在章法上:

山谷的章法,十分獨特,他的線條極少一氣貫底的,甚至一字之中也多處斷開,連筆勢也不連接,然我們都能感到磅礡的氣勢,決無隔斷之感。原來,他巧妙地利用了人們對正書空閒的聯繫能力,用各種誇張的長線和有意縮短的線──圓點,把紙面空間,粉碎成各種不同形狀的塊面,使性質相迫的空間,產生特殊的連續運動。在字的連接上,經常採用傾側的字勢,相互呼應的辦法來「勢接」,而不是「筆連」,這樣便造成了中軸線和行外廓線的大幅度變化,常常突起波瀾,出人意外。這樣兩種流動的氣勢──黑的點線,打白的空間,使得整幅作品全部活了起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氣勢,以空間的流動,來引導時間的流動,這是山谷對古法最大的改變,也是最成功之處。如此鮮明、自覺地在整體中追求平衝、對稱的原則,是歷史上的行草書所沒有的。

  他的行書體勢,多由右上向左下傾斜,行與行之間有對應,有時完全打破。穿插爭讓,連續的長筆,多以斷點相分割、互應。字與字之間,充分運用大小、正斜、曲直、虛實、輕重對比。有的筆畫,單獨看來並不圓滿,但左右上下,總有相對應的筆畫與字。他不以一畫為準、一字為標,在過與不過之間,求得自在,在總體中,見出變化和統一。他自己這樣說:「譬如周公、孔子不能無小過,過而不害其聰明睿聖,所以為聖。」章法的變化和統一,即是他的行書一大特色。

  這樣的總體效果,也許就是他反復強調的作書「不俗」。正如宋徽宗所說的,如「抱道足學士、坐車駟馬之上,橫鉗高下,無不如意」。如趙孟頫所說的:「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望之如高人勝士,令人敬嘆。」

 

六、成就與影響

  北宋的書法不論是四大家或其他人,都盡力表現個人的書風特色,並且極力排斥唐以來重視技法的「尚法」書風,一致著眼於書法藝術化的發揚,同時,也重視書法家的學養與人品,為書法史開闢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新天地。

黃庭堅論書,基本上圍繞俗與不俗來展開。他認為「晉二王以來,唯顏魯公與楊少師絕塵」,「大抵更無一點一畫俗氣」,他推崇顏真卿、楊凝式,並學習之。因此,對黃庭堅的書法,除看到外在的造型特徵外,更須注意體味其內在的格調,可以說,黃書也無一點一畫俗氣。

  詩與書法同為藝事,黃庭堅卻以兩種截然的態度待之。我們知道,他是江西詩派的祖師,是杜甫的忠實追隨者。他主張須「無一字無來處」、「取陳言入翰墨」,然後「點紙成金」。對書法,黃庭堅卻說:「蘭亭雖真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准」;傾慕張長史,「所觀於物,千變萬化,可喜可愕,必寓於書」,並「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他警告人們「若其靈府無程,即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完全是另一副面孔。於前者,他雖創有宗社,亦有來者,但我們已感覺不到,他詩作的光華與溫馨。對後者,人稱「蘇、黃、米、蔡」,列於蘇軾之後,他自己也一再表示對蘇的景慕。然而我們知道,他的創造性的精神,在書法上已超越蘇軾。

黃庭堅一生,始終與蘇東坡休戚相關,他師事東坡,為東坡門下四學士之首。東坡遭貶,他也一貶再貶,但他始終表現出良好的節操,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初衷,在中國古代士大夫立身處世中,這是一種較高的道德準則。

綜觀山谷及其書法的成就是既高且廣的,今分述於下:

(一)道德文章為書法立下深厚的基礎:

書法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個人道德文章的綜合表現。一個書法家的成功,不僅在書寫技能的磨鍊,更重要的是,他本身的道德與文章。黃山谷「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東坡語),尤其是那種忠君愛國的情操。儘管他一生很不如意,但是他毫無怨言,仍是忠心耿耿,這就是山谷書法成功的主要因素。這種表現,可以啟示後人,練習書法,必須同時提升道德水準,並充實精深的學問,若只在書寫技巧上研練,是不能成為大家的。

 

(二)藉書法表揚前賢的偉大節操:

書法的內容,本是無所不包的,但是,在所有的材料中,以表揚個人的偉大節操最有意義,黃山谷寫《後漢書?范滂傳》,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東漢黨爭激烈,范滂以一志節清高之士,卻飽受黨爭之害,山谷寄以無限的同情與崇敬,所以他寫〈范滂傳〉,實際就是在表揚他的至忠至孝,不僅要我們欣賞他的書法,更要我們景仰這位歷史的完人,這位黨爭傾軋下的犧牲者。我們在臨摹〈范滂傳〉之餘,對於這位厲節清高之土,能不由衷地敬佩嗎?

 

(三)樹立書法功力派的典型:

  在我國的文學中,詩分李、杜,這是眾所皆知的。李白純任天才,杜甫全憑功力,一成詩仙,一為詩聖,同樣達到最高的境界。但是,在國人的心目中,對杜甫更為尊敬,就是因為他的創作過程更為感人,黃山谷就是書法中的杜甫。他能自創一體,照耀書史,全憑無限的功力,他作詩為文,都是如此。我們欣賞山谷的書法,即可覺察出來,他的一筆一畫都是用全力寫出來的,他的間架,突破前人,自創一種姿態,這種姿態也是費盡心機,思索出來的。在他的作品裏,整幅字給人一種完美的感覺,一幅字就像一個人,那樣完美,每一筆,每一字,都像人體的一部分,很巧妙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表現活生生的動作,這些都是苦心思考才獲得的。

 

(四)書法的創造不是憑空獲得,而是融會前人的經驗而成的:

山谷書法自創一體,但「山谷體」絕非憑空杜撰,更不是閉門造車。我們只要考察山谷學書的歷程,即可得知,他學習時賢的字,如周越、蘇才翁兄弟以及東坡等,前賢的字如楊凝式、李建中、顏魯公、張旭、懷素、高閑、二王父子,甚至漢代石刻等,此外,他對〈瘞鶴銘〉也下過功夫,其學習之廣,也是後人難以企及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加上他個人敏感的領悟力,融會貫通,終於自創一體,過程是極為艱辛的。學習書法,只有不斷地臨寫前賢遺留的作品,吸收他們的精華,只要有天才,融會貫通,便有發明。就是不能自創一體,寫成一家的字,也能成名於時,甚至流傳後代的。

 

(五)創立山谷體,照耀書史,影響後世既大且遠:

黃山谷的字,在當時就頗受推崇,學習的人不少。宋高宗以帝王之尊,模仿山谷筆法,寫得維妙維肖,我們看他寫的「佛頂光明塔碑」就知道了。上有所好,下必群起效法,這是必然的,於是山谷體便迅速地流行起來了。這種風氣,歷元明清,至今不衰,明人沈周是篤守山谷筆法的,而大書法家文徵明的大字,也是學山谷的。看他寫的〈題宋高宗賜岳飛于敕詞〉便知道了,至於清代李瑞清的字模仿黃山谷更明顯,今人張大千先生早年也學山谷體的,現在國內外學黃山谷的更多了,日本人對他更為崇拜,他的書法影響後世是既大且深的。

 

引用及參考書目:

故宮法書(08)(宋蔡襄墨蹟)    故宮編委會編   72˙

故宮法書(09)(宋蘇軾墨蹟)    故宮編委會編   64˙

故宮法書(10)(宋黃庭堅墨蹟)    故宮編委會編  65˙

故宮法書(11)(宋米芾墨蹟)    故宮編委會編   74˙

書道全集(10)(宋)         大陸書店    65˙10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下)        華正書局   86˙04

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     蔡崇名   華正書局   82˙10

宋四家書法析論       蔡崇名   華正書局   81˙10

中國書法簡論        潘伯鷹   華正書局    74

中國書法史新論       蔡明讚   蕙風堂    79˙06

書法論文選輯        嘉義女中         81˙03

書法藝術欣賞        沈尹默等著 莊嚴出版社  68˙03

書畫家(行書專輯)                  72˙10

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