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额突出适合什么发型:只有第二次《广场协议》才能挽救世界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59:26
只有第二次《广场协议》才能挽救世界经济

作者:木棉小树  发表日期:2010-10-13 16:57:00

    由于美元汇率在近期的持续走软,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干预本国货币的汇率以维持本国的出口,媒体称“各国开打汇率战”,甚至有媒体称“新一轮货币战争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必要认清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向,因为世界经济的走向将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意味着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的各个经济体其实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那么,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的走势,我们将会寻找出一些规律用于指导我们P民个体的经济选择。这是本贴的意义所在,否则写这样的贴子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大家阅读的时间。我将按照以下逻辑开始我的分析:
    1. 是什么导致了世界经济失衡?
  2.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3. 关卿何事?-世界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
  4. 出路在哪里?
  当然本贴仍然属于心血来潮之作,因为我对各大媒体乱七八糟的评论分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本贴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出现一些次序上的调整。闲言至此,直奔主题。

一、是什么导致了世界经济失衡
   1.什么是世界经济失衡
   在寻找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世界经济失衡。
   首先,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贸易的失衡,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假如各国都闭关锁国不进行分工和交换,各个经济体都作为一个封闭循环的经济体存在的话,是不可能存在世界经济失衡的可能。
   其次,国际贸易的的开展除了各国制定统一的交易制度从而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交易规则保障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寻找一种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结算的工具。制定交易规则简单,确定国际货币可就难了。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自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而每个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都会影响本币的价格,这就导致不同国家两两之间的贸易价格始终处在比较大的变化之中,这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因为交易双方无法预知明天的商品价格,也就无从报价。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的确定有三个解决方案:一是用大家公认的黄金作为支付工具,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金本位制”;二是大家一起推出一种专门用于国际支付的货币,也就是某些专家所谓的“超主权货币”;三是选择某一国的纸币作为支付工具。当然,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以货易货,但这是原始社会的作法,因此不予以考虑。所以我们就对上面三个解决方案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由于“金本位制”自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用黄金作为现代社会的货币显然只能是书呆子的臆想。因此用黄金作为支付工具显然根本不可行。
   其次,如果推出一种专门用于国际结算工具的话,这个工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成为货币:一是强制性的信用;二是可计量的购买力。纸币的信用必须以国家信用主权信用作为保证,因为只有国家信用才是最可信赖的信用;而可计量的购买力则意味着货币必须拥有与其对应的商品。很显然,专门的国际结算工具这两个条件都不可能具备。IMF的SDR也就是特别提款权存在很多年了,之所以难以充当国际结算的原因就在于此。因此所谓的“超主权货币”只是书呆子们的想当然,一种货币如果没有主权信用来保证的话还是货币吗?谁来发行?发行多少?价格怎么确定?数量怎么分配?
   既然前两个方案都不可行,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有一种了,就是选择某一国的货币作为国际支付工具。该货币必须具备最值得大家信赖的信用,购买力比较稳定(事实上信用和购买力是相辅相成的)。经过比较,大家选择了美元。所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市场的选择,是历史形成的。既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市场的选择,我们不用去查数据都可以断定:美联储一定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银行,或者说美联储至少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滥发货币。否则市场将会做出新的选择。有意思的是,近两年来很多国家一方面指责美国滥发货币一方面却在大举“收藏”美元。这是外话。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世界经济失衡,在本质上就是美元的失衡。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10-13 20:56:27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3 16:58:46    
    一、是什么导致了世界经济失衡
  ######
  世界贸易一直处于失衡之中,美国也曾经有过大量贸易顺差的事情。
  后来日本人干活不要命,加上日元低估,逼得美国企业吃不消,搞了个广场协议。其实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六,七十年代,福利已经完善的欧美工人的竞争力,自然不敌没有福利,工作时间很长的而且还会受到辱骂的韩国工人,台湾工人。加上高油价,这就是70年代美国英国的经济滞涨(通货膨胀,市盈率居高不下)的背景。  
  21世界,跨国企业,中小企业,将生产放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去,进行“劳动力套利”。这必然冲击欧美的福利制度,欧美只好消费多而生产少,积累债务,直到一个临界点的爆发,2008年集中爆发了。  
  世界贸易还将处于贸易失衡之中。更多的人口将被卷入全球化,更多的国家,将收藏更多的美元。  
  ######
  套利( spreads)原指同时买进和卖出,套取差价的行为。交易者买进自认为是"便宜的",同时卖出那些"高价的",从两价格间的变动关系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交易者注意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
  劳动力套利指利用两地(或两公司)之间的劳动力价格差异,在低价格区域买入,高价格区域卖出。
  公司的劳务外包属于劳动力套利。对于国家来说,劳务输出或者来料加工都可以属于劳动力套利。
 

 

作者:椰子花生 回复日期:2010-10-13 21:05:22 

 

  我等待着你分析下文。第二次广场协议是不可能的。中国多数官员会以广场协议为日本的耻辱而拒绝升值。所谓的升值,就只能慢慢来了。即使引起贸易战,也在所不惜。牺牲的是谁的利益,这个很不重要。

 

作者:随风飘逝001 回复日期:2010-10-13 21:35:38 

 

  既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市场的选择,我们不用去查数据都可以断定:美联储一定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银行,或者说美联储至少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滥发货币。否则市场将会做出新的选择。
  ===============================================================
  这个推断很牵强,因为国际贸易中大部分使用美元,所以美联储就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银行?如果美联储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银行,哪怎么又会有次债危机?
  我以为在国际市场上选择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因素,大家都使用美元,并非是美元是全世界最优质的货币,而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布雷顿森林会议,没有会议中确定的黄金和美元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机制,美元是不可能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多的货币的。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08:54:52 

 

  2. 美元为什么会失衡?
  上面的证明过程没有把话说透,我继续补充。既然世界经济的平衡就国际贸易的平衡,那么这种平衡状态的标志就是美元和商品按照市场规律流动,因为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或者支付工具,要想保证商品的合理流动只能通过货币的合理流动才能实现,这就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所在。一旦货币的功能与其本质发生脱节,自然就造成了不平衡。因此,如果更进一步讲,世界经济的失衡在本质上是美元流动和商品流动的失衡。
  那么美元失衡是怎样发生的呢?这里必须澄清第一个前提,就是1971年尼克松政府财长康纳利的名言的前半句:美元是美国的货币。既然美元是美国的货币,那么美元的失衡就是美国经济的失衡。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对美国经济的分析才能搞清楚美元的失衡是怎样发生的。
  第二个前提是美元在作为美国货币的同时,也是国际货币,并且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这就意味着各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都会自然而然地保留一定的美元来满足自身的国际支付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就面临着一个难题:货币发行量无法控制。因为无论美国怎样发行货币,总会有一部分美元沉淀在国外,在控制好货币发行量的前提下,美国始终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困境。如果滥发美元,又会影响自身的经济健康运行。换句话说美国经济将会始终存在着贸易逆差。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这一理论我不是很懂,但是我觉得我上面的推理和这一理论的结论是一样的:美元天然面临着失衡的风险。
  如果世界各国政府保留的美元数量适当的话,美国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如果保留的美元数量过大的,美国经济就十分危险了。请注意,我这里指的是政府手中保留的美元而不是企业和个人保留的美元。因为外国企业和个人手中保留再多的美元都不会对美元的流动产生质的影响,你总是要花的嘛,不花难道要数钱玩?但是政府手里的大量美元也就是巨额外汇储备却和商品流动脱节了,这就是美元失衡的原因所在。
  下面我们看看数据能否说明上面的推理过程。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10-14 10:07:59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这一理论我不是很懂,但是我觉得我上面的推理和这一理论的结论是一样的:美元天然面临着失衡的风险
  所谓特里芬难题,也就是美元既然要充当国际货币老大的角色,就很难兼顾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二难悖论。我在《谁来解美元绑架中国经济》的一文中已经指出,美国财政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压迫主要出口国购买美国国债,作为美元回流的平衡器。华尔街为此设计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来吸引外国投资。而美联储则充当时而刹车时而打开潘多拉魔盒,放出多余的美元流动性。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10:37:38 

 

  上面的这张图告诉我们两个事实:
  一是美国经济40年如一日,稳定(GDP三大需求构成的稳定)而又高效(投资率始终没有超过20%)。
  二是美国的净出口率长期为负,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和1998年至今。也就是说,美元失衡问题导致的世界经济失衡也主要存在于这两个阶段。
  所以美国经济从上面这张图来看就是美元的问题。话又说回来,假如美国经济要让我这样一个小人物找出其他毛病来美国经济早就崩溃了。所以分析美国经济只有美元这一个着眼点。那么我们再进一步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观察美元失衡和美国经济经济的失衡。下图是美国的货币政策情况。
  对于这张图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M1和M2的关系。美国的M1包括现金、旅行支票和活期储蓄,英文叫做Currency、 travelers checks和 demand deposits,美国的M1的流动性极强,几乎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即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但是M2的内容是在M1的内容上加上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定期存款、隔夜回购协议和隔夜存于欧洲非美国银行的美金等。M2的内容就可以理解为M1+非实体经济循环中的存款。这样,从美国货币政策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愧为世界央行的“典范”:从1970年至今,美国广义货币M2占GDP的比重四十年如一日,长期稳定。而且在九十年代至今长期低于0.6,即使是在2009年国内媒体纷纷指责“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的时候,美国的M2/GDP的比值不过刚刚达到0.6,只比2008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
  日本统计局的资料中最近的M2数量只到2004年(日本的指标叫M2+cds),当年日本的M2/GDP的比值是1.39。中国2009年底的这一指标超过1.8。
  单纯从货币角度看,大家觉得我们还能够找到比美元更可信赖的国际货币么?
  (2)美国的利率政策的运用对货币总量的影响非常小,这说明“特里芬难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非同小可。但是,美国利率政策的运用在应对通货膨胀的方面简直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我们不得不对美联储再赞一个。都说新兴经济体贡献的“廉价商品”维持了美国的低通胀,事实是这样吗?
  (3)在美国M2和GDP的比值保持长期稳定的同时,美国的M1占M2的比重却在长期下降。由于M1是经济日常循环中的货币,所以,美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越来越不够用了。随着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美元贬值,美国的M1/M2也开始逐步恢复,终于在1994年前后恢复到七十年代初的水平。但是,随着美元汇率从1995开始再次走强,美国的M1/M2不但开始一路下滑。而且2000年之后M1比重的下降还伴随着M2在一定程度上的上升。更重要的是,2001年之后美元汇率的贬值也并未阻止这一趋势的形成。
  (4)如果用M1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美国经济的话,美国的这一比值从1995年开始随着美元汇率的走强不断下降,在2000年之后,平均保持在11%的水平上,2006年和2007年的这一比值只有10%。这一比值,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以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为例,美国只依靠1.3万亿美元的现金(旅行支票在美国相当于现金使用)和活期存款就维持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机器的运转。美国实在是太牛叉了,这简直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5)美国要在不滥发美元的前提下解决货币短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发行国债。因为其他国家过多的美元储备留在手里只有数字上的意义,因为美元是美国的货币!这些数字需要有个去处,而美国国债的发行恰好为各国的美元储备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去处。但是尽管美国以这样的方式迅速回流到美国了,但是,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回收美元不是正常的货币流动,因为没有同步的商品流动。那么,美国经济能够不出问题么?很多声音指责美国国债是“最大的泡沫”,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买呢?所以,只要各国不停止“收藏美元”,美国国债这个“最大的泡沫”就会一直存在。美国国债的本质是:“美元收藏家”们用出口的商品加上本国的资产泡沫来换取美国政府的“白条”。同时美国国债成了公开的“庞氏骗局”-美国发新债还旧债就可以,而且也只能这样。美国国债2009年的余额已经接近13亿美元,和2009年的GDP相当。但是没有人担心美国还不起,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发新债还旧债就可以,因为美联储是世界上最有信用的央行!美元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货币!
  (6)由于美国商品流通体系中流动性严重不足,所以美联储近年来已经不敢加息了。因为加息不仅会使美国的流动性问题雪上加霜,而且会导致需要支付的国债利息越来越高。美国的货币政策被“美元收藏家”们“绑架”了。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11:04:52 

 

  作者:椰子花生 回复日期:2010-10-13 21:05:22 
    我等待着你分析下文。第二次广场协议是不可能的。中国多数官员会以广场协议为日本的耻辱而拒绝升值。所谓的升值,就只能慢慢来了。即使引起贸易战,也在所不惜。牺牲的是谁的利益,这个很不重要。
  ---------------------------------------------------------------
  兄弟,先不要说不可能。首先我分析的目的将是做会是个什么情况,不做会是个什么情况,不是探讨可能不可能的情况。
  其次国内的主流媒体和经济学家们根本就是对《广场协议》断章取义,选择性地取证。这造成了绝大多数人对《广场协议》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这个我后面会详细谈到。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10-14 11:23:04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10-14 10:07:59   
  美国财政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压迫主要出口国购买美国国债,作为美元回流的平衡器。
  ######
  这个才是关键,美国国债由各国央行直接收藏,其实只是电脑里的一个数字。
  这些央行直接收藏的美国国债,根本没有反映到M2里去,光分析M2,就会把这些央行直接收藏的美国国债,给忽略了。而他们是所谓“美元”的大头。  
  宏观上说美元,主要是说12万亿的美国国债,美联储才发行了2万多亿的基础美元。  
  宏观上说,美元的内在价值,80%以上,在于美国国债。
  美元信用 = 80%美国国债的信用 = 美国政府的信用

 

作者:椰子花生 回复日期:2010-10-14 11:37:45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11:04:52   
    作者:椰子花生 回复日期:2010-10-13 21:05:22 
      我等待着你分析下文。第二次广场协议是不可能的。中国多数官员会以广场协议为日本的耻辱而拒绝升值。所谓的升值,就只能慢慢来了。即使引起贸易战,也在所不惜。牺牲的是谁的利益,这个很不重要。
    ---------------------------------------------------------------
    兄弟,先不要说不可能。首先我分析的目的将是做会是个什么情况,不做会是个什么情况,不是探讨可能不可能的情况。
    其次国内的主流媒体和经济学家们根本就是对《广场协议》断章取义,选择性地取证。这造成了绝大多数人对《广场协议》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这个我后面会详细谈到。  
   -------------------------------
   OK。
   我写了一个帖子,也许是说说而已,题目就是:人民币汇率重估,一次性升值日渐临近,其实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我也不敢肯定,做还是不做。
   因为目前,已经到了紧要关头的前夜,但也没那么严峻。如果经济持续恶化,那么,很可能第二届广场会议要召开了。
   广场协议的误解,是舆论和媒体以及一些学业不精的经济学家的论调而已。期望能看你更精彩的分析。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16:48:15    所以美国的货币总量在各国大肆“收藏美元”的时候,就会面临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一方面商品流通领域的美元越来越少,造成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在商品流通领域沉淀在国外的美元以国债、银行存款和股权投资的形式回流到美国,造成非商品流通领域的美元越来越多引起流动性泛滥。这反映在货币统计数据上的表现就是M1占M2的比重在下降,美国经济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因此,如果把美国经济比做锅,把美元比做锅盖,美国经济的问题是要用五个锅盖盖十口锅。就算美国是千手观音,总会有盖不过来的时候,千手观音也要休息也要吃饭啊。美国容易么?所以,美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世界各国“收藏美元”所导致的美国货币流通“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冰火两重天”现象至今共计出现过三次。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1)70年代
  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美元危机越来越严重,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即不再承担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美国用黄金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美元以维持美元同黄金固定比值的义务。1971年8月,美国实施对进口货强制性征收10%进口关税等为政策,号称“新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危机进一步加剧。1971年12月17日和18日,十国集团”(比、加、法、德、意、日、荷、瑞典、英、美)在华盛顿举行秘密谈判,达成调整货币比价的协议,为集团成员国的货币制定了新的汇率关系,美元贬值。由于会议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故名史密森学会协议。在协议订立半年后英国宣布英镑浮动,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实行货币浮动,本协议规定的货币固定比价实际上失效。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终于崩溃,主要经济体纷纷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史密森协定随之失去了意义。所以史密斯协定丝毫没有解决美元的失衡问题。
  美元失衡的表现就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M1/M2的比值一直在下降,并且1980年之后加速下降。尽管里根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美元的回流,但是,和美国国债一样,脱离了商品流动的美元回流解决不了美元失衡的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剧美元失衡的问题。脱离实际的高利率也会损害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上图中80年代美元的基准利率远远高于CPI的水平。到了1985年,美国经济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失衡。
  (2)80年代
  1985年,美国政府终于忍无可忍。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请大家注意,《广场协议》的目的是美元贬值,而不是日元升值!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广场协议》在中国就被解读成了美国“强迫日元升值”?为什么没有人去说美国“强迫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磅升值”的事实呢?《广场协议》的具体误解和误解的严重性我后面会专门谈谈,在此先打住。
  《广场协议》的结果是:西方主要经济体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手中收藏的美元,部分美元回流到了商品流通体系当中,世界经济随之恢复了平衡。表现出的事实就是《广场协议》之后在美国M2/GDP的比重下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美国M1占M2的比重在快速上升,直到1995年。在此期间,除了日本吞下自酿的泡沫苦酒外,世界经济没有产生重大不和谐的声音,经济历史显得十分平淡。我们需要认清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越平淡的历史对于广大人民而言是最幸福的历史;越波澜壮阔的历史反而是人民多灾多难的历史。
  所以广场协议的本质是各国放弃了收藏美元的作法,世界经济自然就恢复了平衡。道理很简单,做生意的双方只有双赢和双输两种选择,别无他路。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国际货币国,美国经济的平衡就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平衡,他(她)好,你才能好。
  (3)2000年之后
  由于固定汇率制度的严重缺陷,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亚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坚持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体系引起的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固定汇率体系终于在世界范围内宣告崩溃。第一个崩溃的国家是墨西哥,中间是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叫法我认为并不准确,本质上还是债务危机),最后是巴西和阿根廷。不过墨西哥死不悔改,在经历了债务危机之后仍然坚持变形的固定汇率。债务危机导致这些国家错误地认为只要手中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就可以避免经济的波动。于是这些国家在债务偿还得七七八八之后便开始拼命“收藏”美元,结果是泰国2008年的外汇储备宣告突破1000亿美元,墨西哥2010年的外汇储备也突破1000亿美元,巴西2009年外汇储备达到2400亿美元……但是这些国家收藏的美元也只是另外两个国家的零头。中国2010年的外汇储备达到2.5万亿美元,日本达到1.1万亿美元。
  最终的表现就是从1995年开始,美国M1/M2的指标一路下滑,一直到2007年。并且2000年之后M1占M2比重的下滑还伴随着M2/GDP指标的上升,美国实体经济领域的美元短缺已经到了接近于变态的程度,与此同时则是非实体经济领域美元极度泛滥而找不到出路。于是一方面是商品流通领域对美元的极度饥渴,另一方面是非商品流通领域的美元流动性泛滥,“次级贷款”生逢其时,成为“冰”与“火”之间的桥梁,“次贷危机”想不产生都难。就算没有“次贷危机”,也会有“X贷危机”。
  所以,这次金融危机早晚要来。这是由国际“收藏美元”的大气候和美国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性严重短缺的小气候所决定的。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23:42:52  二、《广场协议》和所谓的“日元升值”  
   1.《广场协议》的真相
   按计划我本来不想把《广场协议》拿出来单独当作一个部分写,但是如果不这样可能会继续有人说我哗众取宠装13什么的。所以就改变一下写作计划。
   如前所述,《广场协议》的目的是西方五国通过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而不是什么“强迫日元贬值”。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广场协议》之后主要货币兑美元的表现和日元兑主要货币的表现,具体见下面两个图。
   这两个图告诉我们的事实是:
   1.《广场协议》签订后,西方主要货币都在升值,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日元兑美元都升值了一倍。英磅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要小一些。
   2.日元在1988年到1990年也就是泡沫经济破灭前的两年中在贬值,日元兑马克、法国法郎的汇率甚至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3.1985年初,美元已经开始贬值,《广场协议》无非是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已。
   4.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其实是“美元贬值”,这是数学问题。
   另外当时意大利里拉、瑞士法郎兑美元的升值幅度也都和日元相当。
   那么各国是怎样实现抛售美元的呢?大家要知道外汇交易完全不同于股票交易,你要卖美元的同时必须买进另外的货币。所以要真正实现抛售美元只有一个选择:用美元买本币。但是你好端端地用主动用美元买本币相当于别国在收藏你的货币,会对自身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家很难做到用美元买本币,只是不再进一步主动收藏美元,把手中的美元保持在够花够用的水平。也就是说各国不再干预汇率。但是只有SB日本为了阻止日元升值1987年和1988年用日元买进大量美元,其美元储备由1985年的22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88年的905亿美元。
   所以,我所谓的《广场协议》就是各国停止收藏美元,停止干预甚至控制汇率,而不是要“强迫”哪一种货币升值。说简单一点,就是各国政府把“看得见的手”都收回去。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4 23:57:38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0-10-14 23:18:10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世界经济失衡,在本质上就是美元的失衡。"
    本质上应该是中国政府把钱花了两次失衡吧,印成人民币国内用一次,自己当外汇储备买美国国债,中金中投,四大行资本金又用一次。这是全球经济危机(至少是这一次)的根源咯,不然的话可能会延迟很多年吧。
  ---------------------------------------------------------------------
  呵呵,兄弟,做人要厚道,何必非要一针见血呢?再说你的话绝对了一些,凡是大举收藏美元的国家都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只能说中国和日本收藏得最多,负主要责任。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14:25:37  2.对“《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泡沫经济”的批判
  中国的大多数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们很多年来一直在告知大家一个逻辑:《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导致日本泡沫经济,而且是美国逼迫的。然后更进一步推导出一个结论:美国把日本经济干掉了!本贴里的一些人也正是凭着这种被人灌输的先入为主的观点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因此我必须继续用常识分析一下事实和真相。
  (1)《广场协议》的本质是让各主要经济体不要再收藏美元,各国停止进一步收藏美元的表现就是美元贬值,而“美元贬值”不能和“日元升值”划等号,这仍然是个数学概念。所以上述观点的前提就错了。
  (2)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和意大利里拉在1985年-1988年期间的升值幅度和日元相当,怎么人家都好好的?要知道这些国家都早早就放开了资本管制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德国更是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就开放了,而日本直到1998年才算真正放开资本管制。怎么就你日本出了问题?何况日本当时还用日元买美元来阻止日元兑美元的升值。
  我们继续用常识解读日本的情况。
  首先,只要控制好货币总量,无论本币升值还是贬值都没有关系,经济运行一定都是在均衡的价格体系下运行。因为“热钱”来得再多也得换成本币才能进入本国的经济体系内。换句话说,只要保证货币总量和商品总量始终相匹配,升值和贬值都没有实际意义。你该加息就加息,该减息就减息,任它风吹雨打,也胜似闲庭信步。所以泡沫只和钞票有关,和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而日本的M2/GDP比值从1970年到1990年前提高了5倍,能不产生泡沫吗?下图是日本的货币政策管理的结果。
  其次,政府一干预汇率,就得用本币买外币,就没法控制货币总量了。货币政策就失效了。
  再次,干预汇率就等于干预了国内的价格体系,价格扭曲=资产配置结构扭曲=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尽管日本这么努力那么努力,但是SB日本始终在用日元买美元,居然买到了1.1万亿美元,所以尽管日本泡沫破灭之后消费率在上升,却无助于经济的增长。而且资源都向出口方面配置也只会引起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如果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就业和均衡发展,出口则一定是和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因为出口就意味着把自己锁定在了制造(最多再加上研发),而真正吸纳就业的只能是服务业。
  所以日本之所以会有“失去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归根结底就在于始终在汇率问题上纠缠不休导致货币政策工具根本没有办法使用,投资产出效率也越来越低。如果日本不做出改变,它将会有“失去的三十年”。
  大多数主流媒体、专家和出口企业家整天讲升值会导致企业亏损,给大家算了个小学数学题:我原来一美元换6.8元,升值一块钱后一美元只能换6块,我亏大了,救救我啊!我擦,你怎么不算升值后你的成本也同步下降了呢?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升值根本就不搭界,因为劳动力无法通过国际交换来配置,无论人民币升不升值,劳动力成本该上升总是要上升的。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成本”是收入分配的问题,他们的意思就是蛋糕要做大,但是劳动者分的那块不能增长?!
  所以,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升值放在一块搅和的论调,不但是在侮辱全体劳动者的智商,而且是在公然和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叫板!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15:46:36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德国,因为德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最具备可比性:都是二战战败国;制造业都对两国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两国的经济增长都很快,相继成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
  但是,德国比日本的先天条件要差很多:由于二战战火也同样燃烧到德国本土,所以德国的起点就比日本落后了;德国在90年代初还承担了原东德重建的任务;德国对二战受害国进行了不菲的赔偿,日本几乎没有进行过象样的赔偿。那么我们来看看德国的情况。下图是德国马克的历史汇率走势和GDP三大需求结构图。
  德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以下事实:
  (1)马克在历史上兑美元大幅升值过两次。70年代到1980年升值了一倍;1985年到1988年再次升值一倍,并且这次升值居然一直延续到1995年,这比起日元的表现毫不逊色。马克换成欧元之后欧元又长期在升值。其二,马克汇率一直在乘坐上海三菱电梯-上上下下地在享受。但是,德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始终处在高度稳定状态!即使是2000年之后出口的迅猛增长也丝毫没有对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产生影响。那么,为什么就非要说升值就一定打击出口打击经济呢?
  (2)上图中2002后的汇率是用欧元折合的,马克换欧元是1.96换1,而当时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是1.16。随着欧元兑美元的升值,但是德国摆脱了原马克作为国际货币的“特里芬难题”,因此德国的出口高速增长,并很快在2003就开始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国,直到2008年。
  所以尽管德国在2002年开始每年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从2002年90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和2008年的将近2400美元),但外汇储备在1992年的最高点也没有超过1000亿美元,近年来更是稳定在400亿美元多一点。
  德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简直就是标准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告诉我们:从货币角度看,出口部分的经济是外部循环,非出口部分的经济是内部循环,这两部分的经济在钞票的管理上应当各自流动,所谓“道法自然”。一旦搞混了,就象前面的几位童鞋说的那样,外币和本币都会各自多花一次。尽管这种做法十分“有创意”,但是如果把投资比做老公消费比做老婆,大家应当各自跟自己的老婆过日子,搞混了会形成交叉感染。所以,出口不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我想我现在把我的观点表达清楚了,请那些对《广场协议》和“日元升值影响”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独立思考的人不要再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了。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16:56:30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10-15 16:02:40 
    作者:木棉小树:首先,只要控制好货币总量,无论本币升值还是贬值都没有关系,经济运行一定都是在均衡的价格体系下运行
  ----------------------------------------------------------------------
   探讨问题我当然欢迎。我没有推理,只是在寻找事实。
   1、任何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都会面临着“特里芬难题”,比如德国战后的出口和日本一样,都非常强劲,但是马克当时很快也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最高时占储备货币的比例接近20%,因此尽管德国出口强劲,但是德国在1994年之前一直是贸易逆差。欧元的诞生则将德国的“特里芬难题”解脱了,所以德国以坐火箭的速度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国。
   2、人民币的货币政策失效恰恰是因为它的货币循环是封闭的,这和之前的拉丁美洲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实行固定汇率时的情况是一样的。
   3、只要大家都开放都不要去把国际货币压在手里脱离流动,世界经济就是均衡的。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因为总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出口是“发动机”就会去收藏国际货币以压低自产商品的国际价格。
   4、德国1973年开始就是完全开放的经济体了,你自己看看德国的情况。
   经济的本质是流动,货币就是经济管理的对象和目的,因为商品流动归根结底是货币的流动,所以货币才会被叫做“流动性”。只要大家都做到流动性的平衡,也就是货币和商品的同步流动,全球经济自然就平衡了。当然,实现完全精确的同步流动是不可能的,这是另外一回事了。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5 22:47:45    作者:disease 回复日期:2010-10-15 20:50:46 
    但是只有SB日本为了阻止日元升值1987年和1988年用日元买进大量美元,其美元储备由1985年的22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88年的905亿美元。
    -------------        LZ这个地方,为何不说是热钱涌入,而要骂日本SB?我认为是因为大家都抛售美元,必然导致这些贬值的热钱涌入当年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也就是日本。
    因此,如果今天再来一次,这些热钱最后仍然要涌入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现在成了中国。
  ---------------------------------------------------------------------------
  呵呵,兄弟,你被国内的媒体和“专家”们忽悠得找不到北了。所有的“热钱”都是本币,不是外币。你能够用美元能够在日本或者中国买菜买楼买股票吗?不能,因为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你必须把美元换成日元和人民币才能在日本和中国使用。假如日本当年货币政策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政府盯着本国的CPI控制好货币总量的话,就算全世界的美元都来到日本买日元,日元的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就那么多。也就是说日元和日本的商品总量和比保持不变,这种情况下哪来的泡沫?我之所以说日本SB,是日本政府主动印刷日元买美元,这些日元就是你所谓的“热钱”。商品就那么多,你印那么多钱不是主动制造泡沫吗?日本当年的问题是不会管理钞票,结果我们的专家们说是日本没管好汇率。这么讲吧,你觉得世界上凡是控制汇率的经济体有哪个不乱七八糟?  现在,你还觉得“钱”还有冷热之分吗?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6 02:59:52  三、货币的本质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世界经济失衡做更进一步的定义:货币的失衡。这个失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货币就是美元的失衡;二是各美国收藏国本币的失衡。也就是前面有童鞋说的把美元和本币各自多花了一次(我觉得这种说法不是特别准确但是比较形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去认识这种情况?
  (一)什么是货币
  我们不去管那些经济学概念是怎么回事,仍然从常识出发去认识这件事情。那么常识告诉我们货币就是支付手段,就是商品流通的中介。从这个角度讲,曾经的金银和现在的纸币毫无区别:它们都是用来买卖东西的。所以以宋鸿兵为首的小说家们所谓的金本位制比纸币本位制优越的说法纯属扯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都揣着金银买卖商品做国际贸易的话人类社会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而且金银的数量增长不一定和商品的增长相匹配,这是个无法克服的难题而且是致命的。前面也有童鞋说金本位制是人类的选择,那是当然,但是金本位制是人类“曾经”的选择,不是现在的选择。原始社会人类还选择不穿衣服呢。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交换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纸币制度就没有缺陷。缺陷在哪里呢?数量!因为纸币的数量完全可以由人来决定,这就很容易出问题。大家也都知道纸币的数量应当和商品的数量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单位纸币购买力的稳定。数量发少了,不够用,有些地方该流过去的钱流不过去,经济就会失衡增长就会放慢。数量发多了,单位纸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商品价格上涨,有些地方不该流过去的钱流过去了,经济同样会失衡增长会放慢。同时过多的纸币还会派生出投资啦什么多余的功能。
  所以,货币的本质功能只能是支付手段。
  (二)怎样确定纸币数量
  纸币的数量难题大家都知道,但是解决不好影响自己还无所谓,慢慢调整呗。但是进行国际贸易比较麻烦。大家先后想了三个办法来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1.盯住黄金
  把单位纸币和黄金划等号的做法实际上是金本位制的变形,金本位制的致命缺陷即货币数量无法和商品数量保持同步增长。打个比方说,你某一年突然发现一个金矿,黄金产量大大增长,你是跟着印钞票还是不印?不过在没有新的好办法之前,国内流通没有大问题,但是没有办法进行国际贸易。因为每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极不稳定,怎么进行国际贸易呢?还得用黄金。但是黄金实在是不方便,然后大家想出第二个办法:固定汇率。
作者:poseidonnep 回复日期:2010-10-13 14:56:52    因为美、欧、日不能被就业,不能被统计,更不能被代表,所以在经济复苏乏力和失业率高企的压力下,高负债的西方政府实施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是必然选择,因为其低成本和低反抗性。过去半年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资产都在涨,债券、股票、黄金和农产品,其实涨的背后是纸币在跌。人们的思维总是集中在涨上,下意识地以为货币是恒定的,所以大家都认为是资产在涨。美元等强势国际货币泛滥的后果,势必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潮流,发达国家要用贬值刺激国内经济,新兴市场国家要保护出口行业不让本币升值,所以汇率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目前汇率战争主要停留在小打小闹上,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贸易战和汇率战。但是随着压力的不断上升,我估计贸易战是必然的,问题只是程度的严重性。接下来,会不会发生货币战争,双方又会是谁呢。温总理在欧洲的表态是中国政府的底线,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因为升值了,我们的出口企业会成规模地倒闭,导致大规模失业,甚至社会动荡。因此货币战争的双方已经非常明确了,美、欧、日和中国,中间是谁呢?韩、印、巴西、泰等发展中国家。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两边都在拉中间派,中国试图通过24国会议拉中间派,美欧可以通过传统的势力范围拉,最终的角逐在20国集团会议。如果这个时候中国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等问题与发展中国国家加大矛盾,势必将中间力量推向美欧。但是,我想局势很明显,中国实在是太大了,而其他发展中国国家相对来说,太小了,包括印度在内。所以,我估计,最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美、欧、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会联合起来,联手施压中国人民币升值;因为他们算盘打得啪啪响,只要牺牲一个中国,就可以挽救所有国家;但是如果选中其他国家,则目标需要无数个,而且最终还不一定有效果。所以中国被选中既符合了利益需要,更符合政治争斗的需要,特别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对此,我们避无可避。
  在中国内部,人民币既然不能升值,当然就不能升息。所以央行也好,御用文人也好,观点很明确,通胀不严重,不用急着加息,把负利率进行到底。不升值不加息两者结合的后果就是流动性继续泛滥,通胀率会继续创造新高,直到统计局的物价数据又成为笑话。
  其实,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汇率不变,利率必变;汇率利率不变,通胀必变;汇率利率通胀都不变,资产价格必变;汇率利率通胀资产都不变,人心必变。
  现在看架势,房地产是不能再变了。如果房价不停下来,治标不治本的行政限制政策会一轮接一轮地来(釜底抽薪的政策应当是房地产投资资本利得税和加息,但是利益集团绝不会同意)。为了实现房价稳定的目标,房地产短期内没有太大的投资投机价值。我估计楼市调控最终会演变成行政运动;因为行政方式是我们政府最熟练、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例如,直接与乌纱帽挂钩的办法。2003年非典愈演愈烈,眼瞅着要闹出大事;但是几个顶戴一摘,局势立马反转。我想房价问题如果从民怨变成民愤,甚至于民怒的时候,再摘几个顶戴是必然的,反正做梦都想要顶戴的人多得是。
  问题是从房地产市场挤出来的流动性会流向哪里呢。前段时间,“豆你玩”、“蒜你狠”,让很很多投机分子很HIGH,想当然地认为可以沿着这条路大胆往下走,去摸摸天下之本——粮食的老虎屁股。我奉劝投机分子一句,最好不要去打粮食投机的主意。当然,如果你不想要你的脑袋,你大可以去试试。囤积绿豆,顶多发改委罚点钱了事;换成囤积粮食,到时候找上门来的绝不会是发改委的官老爷们,好点是经警,最有可能的是国安。黑塑料袋往头上一套,从此人间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6 16:19:53 
   (前面阐述金本位制时漏了一点,就是金本位制还有个大问题,就是由于金银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而金银本身的成色千差万别,这就会导致在实际流通中很快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家争相把成色好的金银收藏起来,只把成色最差的用于支付。成色的差异导致金银用于国际支付时同样存在如何确定汇率的问题。)
  
   2.固定汇率
   二战以后,为了国际交换的方便,大家开了个会,说这样吧,现在由黄金最多的国家先给他自己的货币和黄金之间定个价,然后咱们再根据自己的黄金拥有量把自己的货币和他的货币定个交换比值,固定下来,这样大家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直接用纸币来结算,简单易行。结果美国的黄金最多,然后美元就成了国际货币,美元盯住黄金,其他货币盯住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就这样形成了。
   结果是,大家都开始拼命地用自己的纸币买美元,然后再用美元向美国买黄金。很快,美国的黄金就被大家搞得七七八八了。1971年,美国说不行了,我实在顶不住了,再这样下去我就没有黄金了,我现在不卖黄金了。大家这里也发现当国际货币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谁也不敢接美国的班,只好散伙,谁愿意怎么交换就怎么交换。而且大家用纸币用了这么多年,这个时候发现一个经验:通过观察商品价格的波动也就是CPI来调节银行存款利率就可以供给适当的货币发行量。也就是说大家发现了一个比黄金更好的参照物来确定货币发行量,于是金本位制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每个国家的商品价格波动千差万别,等于每一种货币确定其数量的参照物都不一样,这就等于每一种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于是固定汇率自然土崩瓦解。
   这时各国的中央银行就NB起来了,因为纸币光管好数量还不够,还得尽可能地保证其处在流动当中。管理数量和流动的工作必须分工,否则政府管既管数量又管流动难保不出现自己给自己人谋福利的现象,这就好比会计又管钱又管账。怎么办?数量的问题交给央行管,谁也不能干涉。各国央行当然就开始变得牛气哄哄的,所以大国央行的行长们发布政策时总是万众瞩目。政府呢就只管货币的流动,比如向有钱人征税用于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啦尽可能消除垄断啦等等,目的是让货币尽可能流动起来。因为货币流向越平均其流动速度就越快。
  
   3.自由浮动汇率
   发达国家到了70年代总算解决了自身货币数量的问题,但是不等于解决了国际货币的问题。尽管自由浮动汇率意味着世界各国的货币可以随意两两交换进行国际贸易,但是国家太多,货币太多,同样的商品有很多国家在卖,这让人很头疼。打个比方说,你要去买原油,沙特有卖,伊朗也有卖……;雇个油轮运输吧,也有很多不同国家的运输公司的报价可以选择……你得花很长时间才能选择出买哪个雇哪个花钱最少。我擦,必须得有国际货币来给大宗商品和服务标价才行。前几年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差点把美国经济搞趴下,现在不能再让美元当国际货币了。有美元这样的前车之鉴,谁也不敢当。怎么办呢?开会再研究一下,不是有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嘛,召集个会议商量一下。哇,IMF的专家果然有办法,搞了个“超主权货币”,叫“特别提款权”(SDR),给大家分配一下。OK,问题解决了。看来专家确实有水平。结果开完会回到家吃完晚饭一想,不对,这玩意哪里是货币啊?!汇率怎么定?数量怎么分配?你IMF定的东西拿什么来保证啊?还说什么“超主权货币”,当自己是冥国银行啊?算了,这个事也不去说破它,今后万一有什么事说不定还得让IMF出面协调呢。打个电话问问老张怎么办,老张说咱们手里现在不还有不少美元么,当时还没来得及向美国买黄金呢,先用美元结算吧。一听也是,美国经济总量天下第一,制度先进,美联储又从来不滥发货币,人爱又有法律规定不能乱发货币,就还接着用吧。结果过几天一看,大家都在继续用美元结算。行啊,国际货币的问题解决了,等美国有问题再说。
    结果美国这边又受不了了,这等于是又把美元当黄金使了。但问题是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大家都把钱拿走美国没钱使了啊。美联储提高利率想把美元吸引回来,但是这种回流解决不了商品流通领域的通缩,反而导致问题更严重。美国火了,召集大家开会,签个协议保证今后不能再用你们的钱买美元了,我的经济搞不好你们也照样搞不好,看看石油价格涨成什么样了。英、德、法自知理亏,二话没说签了字,回去也确实说到做到,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下跌,自由浮动汇率下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解除了。
    所以,自由浮动汇率下的第一次世界危机是以各国停止对汇率的干预停止对美元的过度收藏而终止,也就是大家耳熟却不能详的《广场协议》。
作者:潘兴华 回复日期:2010-10-16 21:36:17 
   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问题是国家强制结汇和 温室汇率导致一些不该在冬季生长的作物生长、出现的出口过剩,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张,中国持有的外汇过剩导致世界货币流通失衡不可否认,但不是经济危机的核心议题(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物价、债务、分配失衡导致的当然货币失衡也可以涵盖)中国外汇储备 越大面临的升值压力就越大,由于 本币升值中国政府强制结汇导致外管局持有的外汇贬值不断的产生巨大的亏损额,就导致大量的本币负债无法回收,出现本币规模的迅速扩张这也是M2快速扩张的原因之一,中国不是德国,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大多处于低端制造业,人力和资源出口靠规模取胜,人民币升值加剧低端外企的制造成本就无法避免的出现外企逃往相关成本更低的越南等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升值,大量的外企在中国赚取了大量的人民币由于人民币升值就无法避免的导致大量的外汇无辜被套取,人民币升值过快或者 一次性升值20%重估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所以在中国再来一次广场协议并不能救世界。
  楼主的标题赋予了人民币太多的责任。
  日本广场协议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好处,日元升值也无法救世界,人民币也一样,美国在日本驻军本质就是对日本的占领,日本政府不过就是一个傀儡政府,日本政府 没有选择。
  楼主欲把人民币再广场协议之意就是把中国也变成一个没有主权的政府。
  
  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两个方面
  一是温室汇率,二是政府结汇,假如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社会化,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汇贬值亏损由企业承担,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就不会出现出口过剩,只有淘汰机制才会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外汇社会化就没有政府本币资产负债,就不会有外汇余额产生的本币扩张(国家持有的外汇是用高级印刷品交换的)M2就会减少。
  人民币升值难,不升值也难。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6 23:52:32 
   (三)汇率
  
   1.什么是汇率稳定?
   本部分的最后我们再来审视一下汇率。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汇率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把这个问题解决的话,吵来吵去就事论事永远没有休止。如果仍然从常识来认知的话,汇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值。我相信这个定义没有人反对。当然中国的专家学者的口中和教科书上还有很多定义,我们都不去管它。我们仍然从最简单的角度去入手审视它。
   首先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汇率应当稳定,我也这么认为。那么怎么才能使汇率稳定呢?首先汇率是两种不同国家货币的交换比值,是两个巴掌合在一起的。但是问题在于对方那只巴掌长在人家身上,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指挥自己的这只巴掌,对方的那只巴掌我们管不了。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汇率稳定=本币这边的这个数值稳定。
   这样随之产生第二个问题:怎样才稳定本币这边的数值呢?
  
   2.怎样维稳?
   咱们就以美元和日元的汇率为例,看看日元怎样才能做到和美元之间的数值稳定。
   第一种办法是仅仅实现数字上的稳定,也就是只要美元动,日元就动。如果日本想把比值稳定在1:100的话,一旦市场上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低于100日元的价格比如90日元叫卖美元的话,日本立即出价100日元来买。然后卖美元的一看有人出价高,然后就选择卖给出价高的。这样日本央行一直出价100日元来买,直到日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稳定在1:100。数值就稳定了。这种办法是在开放市场下,在不开放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就要以政府的强制力要求所有外汇交易必须由政府来进行,一旦有人在黑市上按照市场价格交易,立马抓起来。这种情况下的汇率根本不会有波动。
   这里又产生两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央行能够买到?难道没有人比日本央行出价更高,比如有人出到110的价格?这又回到汇率的本质上了。我们都知道汇率是货币之间的比值,既然是货币的比值,那么汇率就是个货币问题。而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是用来买商品的,所以汇率本质上就意味着双方的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市场汇率1:90就意味着1美刀和90日元的购买力是一样的,比如某一种面包的售价用美元买是1块,用日元买是90块。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以超过90日元的价格去买1美元,因为吃亏了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要想维稳只有政府出面拿钱去买,企业和个人是不会去当这个冤大头。企业和个人也坐不起这个庄让人赚钱,因为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套利空间了,你在90块钱的时候买美元,日本央行100块收购美元的时候再把美元卖给政府,然后你就赚取超过10%的利润。在这种办法下,由于汇率的数值不变或者变动幅度有限,就叫做固定汇率。这种汇率制度下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凡是可以用于投机的本币,全都变“热”了。
   既然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汇率的数值代表的是购买力,那么维稳的第二种办法就是我不去稳定数字,因为数字是表面现象,背后代表的购买力才是关键。打个比方说,你的货币是从分为单位开始计价还是从元开始计价都没关系,那只是个数字,关键是你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那么,我只要保持我自己的单位货币购买力稳定就OK了。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数值的变化就只代表着另一方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由于对方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随着对方货币流通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汇率表现为始终处在变化当中,就叫做浮动汇率。由于购买力是没有办法通过什么模型或者公式来计算出来,但是市场交易则一定会非常敏感地表现出来,所以你必须开放资本市场。所以浮动汇率又叫自由浮动汇率。
  
   3.固定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固定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固定汇率是以对方的货币为参照物,是被动的;浮动汇率是以我为主,是主动的。那么是什么被动和主动了呢?是本币的发行数量。因为在固定汇率下你要追求数字上的稳定,就必须印刷本币买外币,就得放弃本币单位购买力的“稳”,经济学术语叫做货币政策不独立。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后,仍然坚持固定汇率的国家全都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日本、南美和东南亚国家都是这样。只是不知道前事真的能够不忘而成为后事之师么?
   但是固定汇率表面上看却是主动的,因为政府整天拿钱在干预,瞎忙活的结果是看到稳定的数字之后心里感觉踏实,睡觉就睡得安稳。殊不知固定汇率是被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自己的事非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出了问题还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并且还创造出了一个专门用于推卸责任的名词:热钱!大家都知道外币之所以被叫为“外币”是因为外国的钱在本国不能花,外汇要来本国搞事必须得换成本币,我们为了维稳就来者不拒,开足印钞机马力印刷本币给人家换。这钱明明是自己的印钞机印出来的,居然要说是人家的钱?!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居然有了“冷热”之分?!
作者:不在忏悔 回复日期:2010-10-17 00:48:38 
   以下是財政部網站的數據,怎麽財政支出還高于收入。請問樓主最近漲電費什麽的跟這個數據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聯嗎?方便的話還請答疑解惑,謝謝!
  
  全國財政收入情況
  
    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6287.19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677.84億元,增長12.1%。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272.09億元,增長8.7%;地方本級收入3015.1億元,增長16%。
  
  1-9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63039.5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520.64億元,增長22.4%。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3230.36億元,增長20.7%;地方本級收入29809.15億元,增長24.2%。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55957.37億元,增長24.2%;非稅收入7082.14億元,增長9.6%。
  
  
  全國財政支出情況
  
    9月份,全國財政支出8469.04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891.61億元,增長28.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440.42億元,下降0.3%;地方本級支出7028.62億元,增長36.9%。
  
    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支出54504.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02.18億元,增長20.6%。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1124億元,增長15.5%;地方本級支出43380.96億元,增長21.9%。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7 18:33:15 
   (四)汇率的波动有意义吗?
  
   汇率的本质我们基本上认识清楚了。由此引出的下一个问题是,汇率的波动对经济有影响吗?
   既然汇率应当是“以我为主”的维稳方式,也就是说在两国经济模型下,只要我管好自己的钱,汇率的变动就只是对方单位货币购买力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动对于本国经济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双方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无论汇率如何变动,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换都是建立在购买力基础之上的,购买力就相当于交换基础,这个基础却是永远不会波动的。比如一个200克的面包,它永远是一个200克的面包。这种情况下,汇率的波动只对炒作外汇有意义,但是货币用于投机时,已经严重偏离了它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这不在我们的讨论之中。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举个例子算一下。
   假如在AB两国模型下一开始双方的汇率是1:1,结果有一天A国由于某种原因增发了一倍的货币,那么A国的单位货币购买力就下降了一半,两国的汇率就变成了2:1。但是是不是B国这时会大举购买A国的商品呢?显然不会,因为A币的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了,现在的2块A币和之前的1块A币能够买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反之亦然。因为人们做贸易做的是商品贸易,不是钞票这种“高级印刷品”的数字贸易。以人民币为例,人民币升值50%,就同时意味着所有的原材料价格同步下调50%,一桶原油原来是80美元X6.8=544人民币,升值50%就变成80美元X3.4=272元人民币了。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同步下降(土地和人工除外),所以利润率不变。因为钞票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是购买力,购买力就是“钻石本位制”。
   两国模型如此,两百国的情况下也是如此。那种认为升值会打击出口的错误在于:他们忘记了他们之所以会有出口是因为他们的企业是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忘记了全球商品价格是统一的,他们不光可以出口还可以进口。所以汇率的调整只会带来所有商品价格数字上的调整,而单位数字后面的购买力也会同步调整,用上面两国模型的汇率数字来说,A国之前的1和之后的2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早早地就放开了汇率的原因。
   所以,汇率在本质上是个数学问题或者会计问题。脱离了这个本质,汇率就成了问题。因此,汇率本无所谓升值,也无所谓贬值。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只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和会计水平,和经济本身无关。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01:07:13 
   四、覆巢之下无完卵
  
    按计划本部分的标题不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原来的标题可能会让大家误解为我把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挂钩。但是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要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来分析世界经济失衡的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世纪经济失衡的结果。
   我在第一部分应当是比较清楚的阐明了一个观点:世界经济失衡=国际货币危机=美元危机=美国经济危机。并且美国的危机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就是货币失衡的问题。但是美元在作为美国货币的同时也是国际货币,这样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一定体现在货币上。通过对汇率的分析我们知道干预甚至控制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就体现在货币政策是否独立,或者说是不是能够管好自己的钱。那么我们就分别对这两类国家做一下分析。
   (一)干预或者控制汇率的国家
   这些国家数量虽然不多,比如前面提到的日本、拉丁美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但是由于干预甚至控制汇率的力度太大,导致美元被大量收藏,从而引起了美元危机也就是世界经济失衡。前面有童鞋说美国的问题出在美国人过度消费,但是大量美元被这些国家收藏而脱离了商品流通领域,美国的P民也不是个个都在华尔街上班,大多数仍然是在实体经济领域工作。那么美国P民不借钱哪来的钱花呢?但是P民从银行借钱总得有个担当啊,由于美国实体经济领域的美元越来越少,美国P民借钱越来越多,能够用作抵押融资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少。银行方面则不一样了,可借的钱是越来越多(从美元收藏国回流过来的),银行也有放贷冲动。两方面一拍即合,次级贷就这样产生了。有点走题了,接着主题讲。
   上面是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影响,我们再来看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影响。
   1.通货膨胀
   为了干预甚至控制汇率,这些国家的印钞机不断印刷“热钱”,导致自己国家的货币越来越多,商品却越来越少(出口太多)。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自然就不用我多说了。个别国家的货币由于也算是国际货币之一,比如日元,尽管印得有点多但是其他国家多多少少还能收藏一些,因此通胀压力还不大。但是非国际货币国家
   2.升值压力
   如前所述,货币的本质是支付手段是购买力。因此无论是出口赚取的美元也好还是外商投资的美元也好,本来都应当用于进口商品,但是这些美元没有被用作支付手段,而转化为本币被压制在了国内。这些本币就只能和国内原有的货币“分食”既定的商品,相当于国内原有的货币购买力被不断稀释。而这些被压制的购买力就成了升值压力的来源,越用本币买美元升值压力越大,类似于堰塞湖的水位越来越高崩溃的压力就越大,比如日本政府买了1.1万亿美元结果日元升值压力有增无减。因为大家已经发现很多商品在国外的售价折合成本币居然比在国内便宜很多(经常出国的朋友可能对此深有感触),一旦放开资本管制这些被压制的购买力就会蜂拥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现象。前面有个叫“兵变2017”的童鞋讲得好,貔貅毕竟只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实在憋不住的时候必须得用“开塞露”。
   既然本币有了升值压力,而且越收藏美元压力越大(堰塞湖的水位越来越高嘛),那么美元就会开始贬值。由于汇率在数值上是固定的,外汇一贬值,国内的大宗商品跟着涨价,美元越贬值涨得越厉害,通货膨胀会越来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过那些已经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但是却在干预汇率的国家受影响要小一些,毕竟干预力度不敢太大,一大了又会给对冲基金们赚钱的机会。
   3.价格体系越来越扭曲
   因为你要保持汇率数值上的稳定而不是单位货币购买力的稳定,那么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会频繁波动,价格体系的引导作用完全失效,资源配置结果就会严重扭曲,企业会越来越热衷于投机。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0-18 01:13:29 
   (二)自由浮动汇率国
  
   大多数国家目前都在实行自由浮动汇率,货币政策完全独立,就可以保持自己国家货币的单位购买力的稳定而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自由浮动汇率由于是本质上稳定的汇率,在美元流通完全正常的理想条件下,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不会影响其国内的价格体系的稳定。举例:比如澳大利亚,假设澳元兑美元汇率本来是1:1,此时原油价格是60美元/桶,那么澳大利亚的原油价格就是60澳元;假设美元贬值到澳元兑美元的汇率成了1:2,原油价格会涨到120美元/桶,此时原油在澳大利亚的价格仍然是60澳元。美元升值时的道理是一样的。
   上述计算是建立在美元流通完全正常的假设条件下,问题在于由于美元的失衡,以美元标价和交易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美元汇率的变动一定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说,由于美元收藏国的存在,美元的汇率被严重扭曲了。那么美元失衡也会造成自由浮动汇率国的价格体系处在波动之中,经济增长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尽管这种影响相对于前一类国家要小,但是毕竟受到了影响,而且美元失衡程度越严重,影响就越大。这个推理成立的前提是:美元汇率变动和大宗商品的变动不同步。我们来看一下大宗商品走势。由于原油最为典型,我们就选取原油来观察。我没找到2004年之后的年度平均原油价格,因此分析时间截止到2004年。
   这两张图告诉我们: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不但没有负相关关系,反而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原油价格却和美国的M1/M2的比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美元被收藏得越厉害,原油就涨得越厉害。
   而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最基本的规律,居然在原油价格上失效!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发生的时候,石油都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1986年到1988年和1997到1999年两个时段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却是供小于求。而价格比较稳定的时期大多数年份也是供小于求。不仅仅是石油,2000年之后有色金属的大牛市当中很多年也都是供大于求。以铜为例,2007的全球铜产量过剩最厉害,达到11万吨,2008年全球铜产量也过剩3万吨。
   那么,我们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欧盟和IMF都跟着美国要求最大的美元收藏国放手汇率了吗?因为美元收藏国导致美元汇率扭曲和大宗商品价格扭曲,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价格体系也处在不断波动之中。
   最为关键的,如果大家把美国搞垮了,把美元搞垮了,谁来充当国际货币的角色呢?谁来承担“特里芬难题”的代价呢?何况,美国企业现在是中国出口企业最大的客户,如果把这个最大的客户消灭掉,谁来为中国出口企业制造的商品埋单?所以,如果“阴谋论”可以解释一切的话,我能不能这样讲:以宋鸿兵郎咸平为首的小说家们所谓的“阴谋论”,恰恰就是最大的阴谋?-通过哗众取宠混淆视听谋取个人利益的阴谋?
  
   至于世界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果你认为中国是上述两类国家中的第一类,请见第一类影响;如果你认为中国是上述国家中的第二类,那么中国是否应当为自身利益考虑,在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上,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强烈要求以日本为首的包括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这些美元收藏国立即停止不当行为呢?
  



   
 作者:poseidonnep 回复日期:2010-10-13 21:06:21    下面我来回答从房地产市场挤出来的流动性会流向哪里呢这个问题。  
  实际上,中央的宏观调控已经面临多难的局面,因为在升值压力步步紧逼的当下,如果加息,可能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不仅如此,经济增速也会受到影响。但如不加息,将可能造成泡沫进一步膨胀,通胀加剧恶化。当然,中央在宏观调控上采取一手打一手扶的政策,其最终目的在于主动挤泡沫,实现经济软着陆。犹如此前周其仁先生所坦言的,中国经济要出事,挤泡沫急不得也缓不得。但这样容错性较低,以调控一贯的风格和现在的事实来看,中央面对多难问题时增长是“急务”,而泡沫不会立即爆发,可以“缓图”,但泡沫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放在那里,什么时候爆炸几乎不可预测,一旦爆炸,后果将难以收拾。
  按照我们政府一贯的做法,肯定不会优先采用长远的治本之策,缓和拖是最主要的策略,短期内依然是维护经济增长为主。如果政治层面环境复杂化,就更难考虑长远。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将继续容忍负利率,币值低估和相当的通胀(10%以内)。我相信经过几轮的空调之后,中央肯定清醒地认识到,流动性靠堵是堵不住的,疏才是更佳选择。那么现在情况下,股市是唯一出路。政府肯定会容忍相当程度的股市泡沫。因此,我认为有70%以上的机会,股市会迎来一波投资机会;在股市的投资机会中,消费类、资源类和农业类是热点。  
  从全球的眼光来看,我基本认可张化桥的观点。张化桥认为未来数年我们将迎来资产价格的大牛市。他的主要理由是:(1)全球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在放慢,资产回报率在下降,投资机会在减少;(2)厂商承担得起和愿意支付的利率已经永久性地下降了;(3)在银行费用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也已经永久性地下降了;(4)各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负债也决定了中央银行必须(和必然)尽量保持低利率,以便减少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5)中长期的低利率必然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市场会迫使我们改变长期以来所习惯的市盈率(租金回报率,等等);(6)香港的资产价格有可能长期跑赢国内的资产价格,因为两地有利率环境(和通货膨胀率)的巨大差异。我的观点与他不同的地方是,我认为这种局面不会太长久,大概到2012年左右,局面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货膨胀会严重恶化。
  为什么会通胀,因为政府和个人都需要通胀来稀释债务。美联储(Federal Reserve)10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二季度美国债务总量(不包括金融板块的债务)已经达到创纪录的35.5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3%,仅比2009年的债务最高峰略下降一点。三十年前,这一比值是不到150%。美国的举债派对正开得如火如荼。政府债务继续一飞冲天,企业债务──与一些报导相反──也在攀升。经过两年严厉的银根紧缩,经过违约和痛苦的洗礼,美国家庭的负债率有了极大缓解,但只是下降了3%。即便如此,美国家庭债务仍然是十年前的两倍。所以我认为美联储或者美国政府现在恐怕就在追求出现类似今天中国的局面。一定通胀下的负利率状态,持续稀释债务。即利率处于低位,通胀处于相对高位,经济速度位于两者之间,也就是所谓的温和滞涨局面。
  在这种经济预期下,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呢?我认为目前应该抛弃债券选择股票,特别是一些稳健公司的股票价值被相对低估了。在通胀情况下,目前的债券投资还不如直接买大米划算,所以到时候债券投资将是最糟糕的局面。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美国的超低按揭贷款利率,买入美国的房地产或者房地产类股票。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目前不足4%,这个可是百年难遇的好机会。按揭买房相当于个人直接发行债券,实际上是卖空了债券,正好可以利用收益率上升的机会。那么,其他投资呢?我认为应该考虑继续买入黄金类资产,包括黄金类主题基金或者期限较长的价外看涨黄金期权。其他资产呢,我认为应该考虑买入军火类股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经济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军事解决就会成为不是选择的选择。当前的局面是最糟糕也是最为难得时期,如果美元信用动荡,或者美国受到威胁,军事行动成为唯一选择。所以军火类股票有明显的投资价值。
  那么温和滞涨局面会维持多久呢?我认为会较长一段时间,直到美国经济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技术进步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或者能源供应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很多人担心黄金现在处于泡沫。是的,黄金肯定有泡沫。但是我想问的是,现在什么资产没有泡沫?房地产?股票?债券?商品?所以,问题应该是哪个泡沫会先破?我认为黄金是终极泡沫,黄金泡沫其实就是纸币泡沫。黄金泡沫反应的是纸币信用的崩溃。我认为,不受限制的纸币最终必然崩溃。因为人类的智慧还没有聪明到可以设计出一种制度克服这个矛盾。无论是美国的民主政府还是专制政府,开动印钞机的阻力总是小于增税的阻力,所以纸币信用必然被滥用。这个就是我在书中提到的,纸币制度和央行制度需要新的定义。
  扯远了。回到黄金上。
 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上)(转载) 缠中说禅的文章 06年         三年前用旧作里的一句“乾坤一张纸一字一星辰”当ID写了一组经济方面的文章,被收集成经典长帖“货币战争和人民币战略”在全世界的中文网站广泛流传。 
  美国发动美圆对欧元的战争的三个主要战略含义。  
  美国是货币战争的高手这一点大概不用怀疑,想想当年是如何通过美圆和日圆的战争把一度不可可一世的日本经济弄砸的,就知道美国对货币战争的熟练。如果说在一般意义上的战争美国没有什么太多可炫耀的,那么在货币战争中,美国几乎是常胜将军。而这几年来美国在欧元一出现就开始发动的美圆对欧元的战争,是一个大的货币战争的序幕,其战略野心极大,涉及的方面太多,是一个具有全球野心的事件,这里只说其中三个主要的战略含义。
  一、经济发动机和一般的发动机一样,用多了可能会积炭、磨损甚至报废。美国这个全球经济的大发动机用了这么多年,毛病一大堆是显然的。但经济发动机和一般的不同,不能说拆就拆,说换就换,最佳的方式就是在货币逐步贬值下进行维修,其中的原理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说了。总之,这次首先从贬值开始的货币战争对美国经济发动机的修复意义是极为明显的,这是一个主要的战略意图,特别在科技泡沫爆裂后,这种修复的迫切性就更加显然了。
  二、冷战结束后,美国和欧洲的蜜月结束,欧洲和美国并不是没有矛盾的,从政治、文化、历史等等方面,法、德带头的欧盟和美国有着很多的不和谐地方,美国其实也从来没有把法、德看成自己人,双方都是在互相利用而已。而如果一个大欧洲真的能出现,对美国的现实压力是巨大的,大欧洲的雏形就在欧元里。因此美圆对欧元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扼杀的行动,一个弱小、分裂的欧洲对美国更有利这一点不用怀疑。曾经通过贬值把日本经济搞砸的美圆这次是故计重演,而欧洲经济本来问题就一大堆,这样一弄,问题就更严重。另外更重要的是,欧元若最终能成功将对美国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一旦欧元最终成功,很快亚元、非元、南美元之类的东西就会出现,这简直就要了美国的命,所以这个典型是一定不能成功的。美圆作为世界货币对于美国的意义,大概美国人比谁都清楚,在这上面,美国人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三、中国的崛起虽然还不是美国现实中的最大威胁,但却是在未来意义上的大威胁。目前中国经济这个新发动机刚刚开始高速运转,如果能按美国人的方式或者干脆联到美国人那台发动机上面,则对美国人是最有利的。然而美国人也知道这种想法不切实际,因此更实际的想法就是制造其他地方与中国的矛盾以消弱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美国也知道中国不会轻易让人民币跟着升值,而人民币不升值会制造一定的矛盾,而美国人从中煽风是很容易的。最近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全球鼓噪和这的关系大概也不用探讨了。
  美国是货币战争的老手、高手、常胜将军,以上只是粗略分析美国发动美圆对欧元的战争的三个主要战略含义,其他更复杂的背景和意义就不说了,而这里所反应的问题却绝对不能被忽视。货币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此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美国经济将在今后一两年的平台整理后进入更具杀伤力的下跌,而这下跌只是更大级别下跌的前奏
  近日,纳指走势继续强劲,道指直冲上次反弹高点,以前所预计的较大级别反弹如期继续展开。很多网络股、科技股更是出现10倍以上的上涨,然而这里必须再次提醒,美国经济将在今后一两年的平台整理后进入真正的、更具杀伤力的下跌,而这下跌只是更大级别下跌的前奏。
  其实,美国经济2000年开始的回跌主要是泡沫所致,因此虽然来势凶猛,但其实对其经济的根基打击并不大,从纳指和道指的强弱不同就可以看出。这一轮下跌从本质上只是宣布美国经济上一轮的大增长周期的结束,问题的关键就是以下面临的调整是什么级别的:是一个上升过程的小调整,还是70、80年代级别的中型调整,还是20、30年代级别的大型调整?本人认为,美国经济以下面临的将至少是70、80年代级别的中型调整,而且有超过99%的可能这个中型调整将是一个20、30年代级别大型调整的前奏,这个大型调整的巨大杀伤力将在2019年达到高峰。1929年的悲惨时刻将在美国重演,这个时间刚好是90年,而这个90年的一半1974年,其附近产生了所谓石油危机的中型调整。而其3/4位置出现的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由此可见该周期的重要和准确性。
  上面的预测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谈,但它是建立在一个大的经济周期的判断上的。至于短期来说,由于美国经济上一段的下跌是通过刺激消费来抵抗的,其现象是,股票跌,楼市旺,结果使得当再一次面临经济动力不足时,楼市和股票一起成为下杀的动力。道指的7500点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一旦在下次下跌时有效跌破,将迅速跌到5000点附近,而纳指的1000点并没有任何神圣不可触动的意义。看看日本股市从10年前50000点附近跌到现在不到10000点还没有止跌迹象就知道其下跌的动力的强大。
  本人最后还给出一个预测,就是支持1929年开始的大经济周期的信用经济将是毁灭整个大经济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具体的就不说了。写到这里不妨再送一个大包:欧元的圆弧已经走完,其后一段时间将进行右平台的整理,一旦整理成功将走到1。5美圆以上,当然这不是这几个月的事情,和美国经济的这次反弹力度有关。不过可以说的是,在N年以后,一欧元换2美圆并不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如何正确认识美国经济的这次调整,不要给所谓的吹鼓手扰乱,则是中国政府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敌人的失败就是我们的机会,如何利用,是该好好想想了。
  
  美圆与欧元之战的走势分析以及人民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所有的现代战争,从根本意义上就是货币战争,这是由现代社会的高度资本化程度所决定的。对于一个高度资本化的社会来说,任何脱离资本的活动从根本上都是无意义的,战争也不例外。
  美圆与欧元之战从欧元没有开始就开始了。当时美圆对马克、日圆的那一轮升值攻势就是为了对欧元出现后的走势埋下伏笔。本来欧元在设计时币值就出于保守有了很大的折让,但当欧元一出来时,很快就被打到1美圆以下,这个下马威显然是为了动摇各国对欧元的信心,至少是使得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圆变欧元的速度一下减慢,出现明显的观望。
  然而欧元也是有备而来,在0.85附近出现明显的护盘,从其走势图可以看到争夺的激烈,伴随的是一个下倾的多重底走势。从某种意义上是美国自己最后坚持不住救了欧元,其最直接原因就是网络泡沫的破灭,股市特别是纳指的大幅下挫使得部分稳健的资金流出美圆资产换成欧元,这样就支持了欧元,使得欧元终于缓过一口气来。也就是说,欧元终于避免了夭折的危机。
  欧元的成功登陆使得美圆必须面对和欧元一起玩下去的局面,而欧元不死,就意味着欧元在低位徘徊对美圆极为不利,特别在美国经济遇上大麻烦的时候,低位的欧元可以慢慢把美圆资产资源吸走。所以伴随着带有多种目的伊拉克问题的热炒,欧元也被迅速拉起。目前大概就在欧元的最初定价附近徘徊。这个几年的大U型走势看起来简单,里面的战略意义却一点都不简单。
  从目前的情况下,在欧元初始定价附近徘徊,暂时是美圆和欧元最好的选择,这是一个相对的平衡点,走势上在没有新的因素出现前,维持这种局面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但当双方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是否会通过妥协对第三方犯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全球性叫嚣正意味着这种可能。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欧元其实并没有升值,只是从一个非理性的下跌中恢复性上涨而回到原来的初始定价位置,如果说目前人民币要升值,那当时刚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这样说?这是一个十分明显但却有人故意混淆的问题,一定要特别被强调,这是反击一切人民币升值谬论的有力武器。
  总之,目前欧元与美圆的平衡状态下绝对不排除出现联手骗人民币升值的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对欧元和美圆都有好处而对两者之间反而影响不大。在共同利益下,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目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揭露欧元并没有实质升值的事实,欧元只是恢复性上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家就别吵了。只要人民币坚持不升值,美圆和欧元之间的平衡又将被打破,之间又会斗起来,这才是人民币不升值的一个直接重要的结果。
  
  在欧元有效升破2美圆之前,人民币根本就没有任何升值的义务和考虑的需要。
  由于货币的波动是不断的,总的来说,除非出现断裂性的上涨或下跌,从长期来看,总是围绕某个价值中心进行震荡性走势。任何偏离价值中心的走势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将被修正的走势。例如,欧元出现时,为了让欧元能够顺利登陆,其币值是有一定折让的。如果正常来说,1欧元应该有1.2美圆左右,这个可以看成是欧元的一个价值中心。而欧元在0.7和2美圆之间波动,完全是一种正常的走势。在没有完全确认这个波动范围被打破之前,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围绕价值中心的波动,也就是说最终还是往价值中心回拉。因此,从长期看,该区间只要不被打破,仍在正常的价值结构中,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而人民币并不能自由兑换,因此人民币没有任何必要对欧元在该上述区间的短线走势作出任何反应。在欧元有效升破2美圆之前,人民币根本就没有任何升值的义务和考虑的需要。因为一个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正常价格区间的短线波动作出反应。任何短线走势最终都会被修复,任何基于短线走势的反应都是多余的。
  以上是对付人民币升值叫嚣的一个很有力的技术上的支持,对此应该有很明确的认识。任何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在欧元有效升破2美圆之前都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如果N年后欧元真的有效升破2美圆而站在人民币总体货币战略上出现了让人民币升值的理由,那人民币就升值;否则还是不升,到时候找理由还是很容易的,而任何理由的前提都必须站在中国整体的人民币货币战略上,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没有意义。
  
  从提前一周出版的“商业周刊”文章看美国正企图用人民币问题向中国举起大棒
  本应7月21日才出版的“商业周刊”提前了一周出来了,里面最重要的文章就是耶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杰弗里.加滕的文章。题目是:中国如何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文章无非就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人民币不升值进行无端攻击,认为这已经构成一个爆炸性的全球事件。对这位的那些理由这里没有必要进行分析,所谓立场不同,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这位的分析中却无意中证明了本人在一个多月前用打喷嚏打喷嚏马甲预测的正确。他说,虽然目前美圆贬值了20%,但这只是其应该贬值幅度的一半,美圆还要至少贬值20%。也就是说,美圆的战略企图是至少要到1.5 欧元。在1个多月前,本人说美圆经过平台整理后将先上去1.5欧元,而几年后见到2欧元并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如果美国真有这个战略计划,则本人的预测将会被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其人的身份和所在大学都很有意义,对此不能忽视。
  另外,其人文章中还有一点就是暴露了目前美圆资产逃离的严重,这也是本人反复强调的:稳定汇率,吸进美圆资产,使人民币成为一个大蓄水池。美国当然不能接受这种趋势,但这种趋势正在形成。在文章中,其人也如本人所料地挑拨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认为人民币不升值,压力都会到欧元那里,这样欧盟太吃亏之类。这些小伎俩就没意思了,但对策一定要有。最简单的就是用一些大的引进安抚欧盟,还有更高明一点的就是在美国和欧盟之间打入楔子,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就不说了。
  从这次“商业周刊”不寻常的举动看,美国正企图用人民币问题向中国举起大棒,各方面的压力正在加大,而这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对这,礼尚往来,中国方面怎么都应该组织一些人写出相应的文章进行反驳,另外对欧盟进行安抚,还有一些技术上的处理,都必须加紧进行了。
  
  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讲解国际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机制以及人民币不升值的意义
  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讲解国际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机制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由于经济学被一帮无聊的家伙把持,经常把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所以这里,尽量不按他们的思路来。
  最简单的情况,在美圆目前贬值的情况下,例如你现在有一笔美金,如果你准备留在美国,那无所谓汇率的问题(当然,如果汇率波动太大,象阿根廷、泰国那种也是有影响的);如果你希望离开美国,那你选择中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商品价格,一个是投资机会。对于商品价格来说,如果换成升了值的欧元,能换到的数量显然比原来少,但欧元区的商品价格,如果是欧元区本身生产的。并不会随着汇率高了而价格低;如果是其他地方如美圆区进口的,按欧元是价格低了,但按美圆算至少没变。所以这样一来,同样的美圆资本在币值上涨的欧元区相对于变高的商品价格,就缩水了。
  其次,欧元汇率高了以后,出口的压力就大增,而现在都是世界市场,出口一成问题,值得投资的机会将大减。这样一来,无论从商品价格还是投资机会,从美圆流入升值以后的欧元区都是不合算的。而与相对美圆汇率不变的人民币区,以上这些问题都没有,因此美圆资本流入人民币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这也是目前的实际趋势。
  而对于美国来说,人民币也象欧元一样升值,则美圆资本的流走将被抑制,这有点象股票的套牢,一般人就套住那里等解套了。但人民币不升值,美圆资本就有一个不用等解套就可以逃走的机会。虽然和欧元相比,换成人民币好象也是贬值了,但货币只有在商品价格和投资机会中才有意义,而这在人民币中是没有问题的,首先相对人民币区的商品价格,美圆换成汇率不变的人民币后并没有贬值,另外,人民币区的投资机会也会相应增加,这样,人民币相对于美圆资本就构造了一个吸引作用。而资本流入对美国经济是最关键的,一旦目前出现的负资本流入延续。美国经济有崩溃的危险,这也是为什么那个反华教授把人民币不升值看成是一个爆炸性的全球事件的最重要原因。对于欧元区来说,人民币不升值对其商品的竞争力产生极大影响,从而影响其投资机会,最终也会影响其资本的流入。所以给欧元制造一些投资机会安抚一下他们是比较好的。
  全球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资本的全球化,全球竞争从根本上就是资本的竞争。只要人民币不升值,在全球资本竞争中就处于无人能比的位置,最终吸垮美国的可能极大。在这里不妨给出一个预言,就是在这次美国资本市场的大反弹结束后,美圆区的资本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逃离。这是一个最快一、两年就会出现的趋势,中国目前一定要加快金融、资本体系的建设,把池子挖深一点,当那趋势全面到来的时候,能够尽量多地吸进美圆资本,这就是一个现实中真正的吸星大法,不管是否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大概都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