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画家周跃朝:情境创设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37:16
王君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艺术[ 2011-3-7 19:02:00 | By: 成哥(游客) ] 王君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艺术

王君老师,高扬起青春语文的旗帜,在语文教学中一路高歌猛进。王君老师的课,总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当然和王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教学技巧、大胆的教学创意、丰富的教学智慧密不可分。由于水平所限,本文仅拟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简单谈谈王君老师教学的艺术性。
一、情境创设凸显语文味
语文味是王君老师的最坚定的主张。她在《青春之语文概论》中介绍语文教学过程的青春状态的特点时说:“首先是语文味。”失去语文味,语文课就会异化为政治课、常识课、历史课甚至不知道什么课的课。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创设教学情境要首先考虑语文味。情境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曾把教学情境分成现实情境、模拟情景、语言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但不管用什么方式创设语文教学情境,都不能越过语言文字这个中心。王君老师最常用的一个词语叫“咬文嚼字”。而咬文嚼字也是王君老师最惯用的教学方法。她的课例,有的就直接冠名咬文嚼字,如《咬文嚼字品张岱》《咬文嚼字品乡愁》,有的则把课堂的某一环节命名咬文嚼字,如发表于《语文学习》2011年第一期的《安恩与奶牛》课例的第一部分:咬文嚼字,走近安恩。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王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的艺术追求。
二、情境创设注重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情境充满趣味性,就会对学生充满诱惑力,就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注意。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通过游戏、竞赛、悬念等创设趣味情境,将新知识寓于其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情、有境,就会引起极大的兴趣。王君老师深谙此道,所以,她的教学始终充满青春的魅力。经典课例《潇潇洒洒走进文言天地——<狼>教学实录》中,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段:给插图纠错。这种教学情境,宛如游戏一般,哪能不让学生着迷呢?正如王老师在说课时讲的那样:“给插图纠错,这对初一的小同学来说,该是多么刺激的事情。……图中巧设的许多错误,一次一次掀起了学生学习文言重点词语的高潮,……此时,学生手眼心口并用,每一处发现,都将激起他们全身心的兴奋,学生将以最亢奋的状态真正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三、情境创设讲究挑战性
挑战性,直接触及的是学生的尊严,因此最能激发学生的斗志,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如果教学任务过于轻松,学生不经过努力便能解决,那么教学便会索然无味。挑战性,就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又不能轻松实现。这和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很相近。比如王君老师的课例《纸船》,王老师以虚拟的冰心老人致小读者的一封信切入,邀请学生就《纸船》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从而完成引导学生品析语言,鉴赏诗歌的任务。这个教学情境设计独具匠心,具有双重的挑战,一是挑战作者,冰心是世界享有盛誉的作家,评改她的诗歌需要极大的勇气;二是挑战自己,学生毕竟刚入初中,阅历和语文素养都很浅薄,解决这样的问题,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但正是这样的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斗志与豪情,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现独到,发言精彩。这样的教学情境,自然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快乐,人格的尊严。
四、情境创设突出问题性
教学情境的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而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是问题。所以,问题性是教学情境的根本,失去问题性,教学情境便成了一堆资料的堆砌,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王君老师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在课例《走进刘禹锡的内心世界》中,老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读懂了周敦颐和陶渊明,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去再看刘禹锡。我们重点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的呢,还是周敦颐式的?请大家注意不要空谈,扣紧诗文的关键字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先自由朗读一遍。”
在这里,王老师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怎样的?学生循着这个问题去读书,思考,比较,判断,进而理解甚至顿悟,真正读懂了《陋室铭》,真正读懂了刘禹锡。
五、情境创设具有开放性
现在,生成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一些人把它和预设对立起来,把预设等同于“满堂灌”,或者等同于“一线牵”,认为语文课如果没有生成,就显得没有品位,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恰恰改变了生成的原意。怎么会生成?首先应该种下。种下即是预设。但有预设不一定就有生成。这就像有了鸡蛋不一定能孵出小鸡,而没有鸡蛋一定孵不出小鸡一样。怎样的预设能够生成?开放性的预设。而且,预设越有开放性,生成的空间也就越大。王君老师的创设教学情境,极具开放性。《唐雎不辱使命》这个课例中,王老师设置的是导演说戏的教学情境。说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物的个性化理解的过程,而个性化理解,又是深入钻研文本的结果。在这样极具张力、极具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中,每个学生思维的触角都会伸展很远,都会有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发现。
以上几点分开来讲,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并非是说它们是机械的孤立存在。它们是有机的整体,和谐地统一在王君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王君老师:这是我读了您的《王君讲语文》一书后,写的一点小东西,准备参加县里的教研论文评比。但是心里没底,想请您在百忙之中给把把脉,不胜感谢。